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OH)D3和VD-Ab的致病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作者简介:

房成,E-mail:1493984185@qq.com


Pathogenic ro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25-hydroxy vitamin D3 and vitamin D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utho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1]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维生素D抗体(VD-Ab)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资料完整的SLE患者共9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至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接受过维生素D及相关治疗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组,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治疗组与未治组血清25-(OH)D3水平,以及治疗组、未治组与对照组中血清VD-Ab水平比较。结果  病例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25-(OH)D3水平与未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活动度加重,25-(OH)D3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与未治组、未治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VD-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LE患者25-(OH)D3水平降低与维生素D治疗无关。但是随着活动程度加重,25-(OH)D3水平逐渐降低。VD-Ab与维生素D水平无关。

    参考文献
    邢桂芝1,石哲群2,刘鑫颖1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OH)D3和VD-Ab的致病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27(3): 116-118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邢桂芝,石哲群,刘鑫颖,张晓颖,张雅青,房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5-(OH)D3和VD-Ab的致病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3):116-11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288
  • 下载次数: 713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4-27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2-15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