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

滕伟禹,E-mail:tengweiyucmu@126.com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eutrophils/lymphocyte and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of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63例及健康体检者95例归为脑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NLR、PLR,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发病90d时进行随访,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的NLR、PLR。结果  ICH组的NLR、PL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脑出血组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NLR、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和0.635;NLR、PLR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NLR、PLR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与中度组及轻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ROC曲线的临界值分组,与PLR<157组的患者相比,PLR>157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更差(P <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NLR、PLR均升高,NLR的诊断价值高于PLR,NLR可能与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LR可能与患者的90d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陶冶,薛维爽,滕伟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8):80-8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6-12-09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4-30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