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TEP的121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程序化组(63例)和传统组(58例)。程序化组行程序化耻骨肌孔空间解剖联合TEP;传统组行TEP。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评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程序化组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处理疝囊时间,以及VAS-24、VAS-48时间较传统组缩短(P <0.05),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减少(P <0.05)。程序化组在腹膜破损、腹壁下动脉损伤、感觉神经异常及慢性疼痛占比较传统组下降(P <0.05),而术后血清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腹股沟疝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病因主要为腹横筋膜松弛及耻骨肌孔区域薄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TEP的121例成年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程序化组(63例)和传统组(58例)。程序化组平均年龄67.0(53,72)岁;斜疝左侧27例,右侧36例;Rutkow分型Ⅰ级18例,Ⅱ级36例,Ⅲ级9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ASA)分型Ⅰ级48例,Ⅱ级12例,Ⅲ级3例。传统组平均年龄66.5(53,73)岁;斜疝左侧19例,右侧39例;Rutkow分型Ⅰ级10例,Ⅱ级38例,Ⅲ级10例;ASA分型Ⅰ级45例,Ⅱ级11例,Ⅲ级2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No:[2018] 90),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传统组与程序化组在年龄、斜疝部位、Rutkow分类、ASA分类、疝缺损大小及随访时间方面比较,经
组别 | n | 年龄/[岁, M(P25,P75)] | 斜疝部位/个 | Rutkow分类/例 | ASA分类/例 | 疝缺损大小/例 | 随访时间/[d, M(P25,P75)] | |||||||||
---|---|---|---|---|---|---|---|---|---|---|---|---|---|---|---|---|
左侧 | 右侧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 3 cm | < 3 cm | |||||||
传统组 | 58 | 66.5(53,73) | 20 | 38 | 10 | 38 | 10 | 45 | 11 | 2 | 18 | 40 | 171(143,192) | |||
程序化组 | 63 | 67.0(53,72) | 26 | 37 | 18 | 36 | 9 | 48 | 12 | 3 | 20 | 43 | 182(182,182) | |||
Z / | 0.062 | 0.590 | 2.190 | 0.134 | 0.007 |
1.43 | ||||||||||
P 值 | 0.950 | 0.442 | 0.335 | 0.935 | 0.933 | 0.152 |
注: †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取头低脚高仰卧位。
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耻骨肌孔区域空间解剖技术构建腹膜外间隙:脐下缘稍偏向患侧行1.0 cm左右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后鞘,卵圆钳钝性分离腹白线中隔、患侧腹直肌后鞘及腹膜前间隙,合成耻骨肌孔区域“第一空间”(见

A
B

C
D
图1 程序化耻骨肌孔区域空间解剖各个区域内重要的解剖标志结构
A:弓状下缘; B:腹壁下动脉; C:Bogros间隙; D:去腹膜化后的精索。
传统组基于传统方法构建腹膜外间隙并行腹腔镜下TEP。传统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分别在脐耻骨线的3个相等点穿刺孔,每个孔内置入5 mm套管针。腹膜外间隙从中线外内侧2 cm处,髂嵴外侧,耻骨联合及耻骨梳理韧带下沿处构建(腹膜外间隙未围绕耻骨孔周围构建,边界不清)。显露疝囊初始部分后,分离疝囊。将疝囊解离至内环开口,与精索充分钝性分离。插入补片遮挡疝内环开口,用医用胶水固定创口后缝合。患者腹膜外间隙致密黏连或者疝囊剥离困难时,可能出现腹膜破损现象,一般< 2 cm的破口对手术操作影响不大,一般可顺利完成手术,> 2 cm的破口可使用可吸收夹夹闭破口,再行手术(见

图2 腹膜破损处理
传统组与程序化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患者。传统组与程序化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处理疝囊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24和VAS-48时间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程序化组手术时间、术中处理疝囊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24和VAS-48时间较传统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减少。见
组别 | n | 手术时间/ (min, x±s) | 术中出血量/(mL, x±s) | 术中处理疝囊时间/[min, M(P25,P75)] |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x±s) | 术后住院时间/(d, x±s) | VAS-24时间/ [h, M(P25,P75)] | VAS-48时间/ [h, M(P25,P75)] |
---|---|---|---|---|---|---|---|---|
传统组 | 58 | 70.14±23.33 | 11.90±8.01 | 17.5(14.75,21) | 21.67±2.42 | 3.22±1.01 | 4(3,4) | 2(2,3) |
程序化组 | 63 | 60.92±23.52 | 8.54±6.81 | 11(8,13) | 19.30±2.84 | 2.60±0.77 | 3(2,4) | 2(1,2) |
t /Z 值 | 2.162 | 2.490 | 7.313 | 4.915 | 3.816 |
2.55 |
3.22 | |
P 值 | 0.033 | 0.014 | 0.000 | 0.000 | 0.000 | 0.011 | 0.001 |
注: †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传统组与程序化组在腹膜破损、腹壁下动脉损伤、感觉神经异常、慢性疼痛比较,经
组别 | n | 腹膜破损 | 血清肿 | 腹壁下动脉损伤 | 感觉神经异常 | 慢性疼痛 |
---|---|---|---|---|---|---|
传统组 | 58 | 13(22.4) | 7(12.1) | 7(9.4) | 7(9.4) | 8(12.1) |
程序化组 | 63 | 5(7.9) | 2(3.2) | 1(1.6) | 1(1.6) | 2(3.2) |
| 4.998 |
|
|
|
| |
P 值 | 0.025 | 0.062 | 0.027 | 0.027 | 0.034 |
注: †表示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
在基层医院中,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外疝疾病。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TEP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方式,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手术切口小、疼痛感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符合现代患者较高的医疗需
随着医疗科技和医师技术的不断精进,以耻骨肌孔空间解剖为基础的TEP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近阶段腹股沟疝腔镜治疗领域的热
充足空间的建立是TEP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程序化耻骨肌孔区域空间解剖操作技术过程中,以耻骨肌孔为中心,可在腹横筋膜深层和腹膜之间充分建立空间范围足够平整铺展3D网片,有效遮挡耻骨肌孔区域,减少铺展过程中出现卷曲、折叠等情况发
对耻骨肌孔区域进行程序化空间解剖可观察到各个区域内重要的解剖标志结构,根据各个解剖结构进行有效分离,可明显提高TEP成功率。第一空间的建立确立了手术操作的层面。若此空间处理不正确,很可能导致破入腹腔,被迫改为TAPP。建议观察孔切口选择脐下缘偏患侧切口,以利于暴露腹直肌后鞘结构,构建正确手术层面。构建第一空间时,可采用镜推法沿腹直肌后鞘向前推行,可初步快速打开腹膜前间
程序化耻骨肌孔区域空间解剖操作技术对于年轻医师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从本院推广的效果来看,此技术可让年轻医师准确判断耻骨肌孔的具体位置,通过对各个空间的有效划分,明确各解剖标识的意义和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避免出现术中出血及误伤神经,熟练掌握后可显著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彰显微创概念的优势。
综上所述,程序化耻骨肌孔区域空间解剖手术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TEP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靠。除此之外,还可提高年轻医师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缩短TEP学习周期,利于基层推广。
参 考 文 献
徐飞, 张秀容, 周建平, 等. 腹膜外间隙空间的建立与细分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 15(1): 80-83. [百度学术]
胡良鹤, 王贵和, 武其文. TEP、TAPP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 29(4): 802-807. [百度学术]
张达, 侯英奎, 黄健, 等. 经腹部行TEP对下腹边缘疝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4(5): 512-515. [百度学术]
施承民, 张同, 吴志忠, 等. 单孔TEP手术腹直肌后鞘前方与后方入路的对比[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5): 107-110. [百度学术]
田云鸿, 伍梦莹, 罗广彬, 等. TEP与TAPP手术学习曲线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2, 25(10): 811-813. [百度学术]
范中宝, 沈建芬, 柳青峰, 等. TEP和TAPP在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 24(11): 903-904. [百度学术]
刘龙虎, 张琴, 李洋, 等. 膜解剖理论在全腹膜外修补术斜疝疝囊分离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 2023, 23(5): 809-811. [百度学术]
牛斌, 仇明洋, 李强. 改良TEP、TAPP与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10): 1098-1101. [百度学术]
陈明, 陈云, 李昕. TEP与TAPP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9): 983-986. [百度学术]
田瑞雪, 邹永红. 三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并发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9): 1385-1388. [百度学术]
张叶广, 郭娟, 秦校芳, 等. 生物胶固定补片与疝钉固定补片在腹股沟疝TEP术中的应用对比[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 24(10): 815-817. [百度学术]
王雪雷, 尹腾飞, 谢磊, 等. 血清MMP-9和TIMP-2的表达水平对腹股沟疝行TEP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13): 1406-1409. [百度学术]
唐迎泉, 向进见, 李键, 等. 4K高清镜下层面解剖联合TE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8): 1869-1872. [百度学术]
花庶庆, 陈云.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免固定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3): 306-310. [百度学术]
张清, 张楠, 区基文, 等. 改良腹腔镜TEP与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3): 257-260. [百度学术]
董泾青. 膜解剖理念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5): 472-475. [百度学术]
KO H, LEE S M, CHANG H K, et al. La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TEP) inguinal hernia repair under local anesthesia by topical lidocaine injection[J]. Hernia, 2023, 27(1): 113-118. [百度学术]
黄洪军, 吴志明, 孟兴成, 等. 精细化操作技术在腹股沟疝TEP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 24(10): 818-820. [百度学术]
茹东跃, 陈德兴. 腹膜前间隙解剖结构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 20(12): 1111-1113. [百度学术]
WU G B, SHI D L, CHEN M, et al. La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TEP) inguinal hernia repair with preperitoneal closed-suction drainage reduc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J]. BMC Surg, 2023, 23(1): 14. [百度学术]
RAZDAN S, ZISMAN A, VALENZUELA R. Scrotal approach for tunica expansion procedure (TEP) for penile girth and length restoration during penile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angulation due to Peyronie's disease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technique and outcomes[J]. Int J Impot Res, 2022. DOI: 10.1038/s41443-022-00652-7. Epub ahead of print. [百度学术]
王友华, 黄海, 骆剑华, 等. 弓状线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1): 16-21. [百度学术]
HITMAN T, BARTLETT A S R, BOWKER A, et al. Comparison of bilateral to unilateral total extra-peritoneal (TEP)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Hernia, 2023, 27(5): 1047-1057. [百度学术]
陈皆超, 吴巨钢, 倪晓春, 等. TEP与改良Kugel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6): 593-597. [百度学术]
陈德键, 缪传文, 傅晟静, 等. 以日间手术模式开展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实践[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 16(6): 699-703.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