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不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和阴阳法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测定MT、NE、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食少、目赤口苦、舌红少津、脉弦数、舌苔黄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PSQI评分比较,
①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7.894,P =0.000);②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894,P =0.000),观察组PSQI评分较低,相对睡眠质量较好;③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247,P =0.000)。观察组治疗前后睡眠总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睡眠效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T、NE、5-HT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DA、GABA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中医学认为,失眠症属“不寐”范畴,病因多为人体阴阳不平衡,情志、饮食、气血亏虚等所致,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胆、胃、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阴虚火旺,情志郁结,肝郁化火,致使气滞、血瘀、痰火等内扰,而阴阳不循其道而致不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不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45±5.11);病程9~35个月,平均(19.89±6.31)个月。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0~80岁,平均(68.11±5.11);病程11~33个月,平均(19.78±6.28)个月。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实施(No:2019-12号),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和阴阳法针灸。使用75%乙醇对患者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取仰卧位,嘱其放松。针灸取穴处方:选择主穴为关元、照海、命门、大椎、百会、中脘;配穴:心肾不交者选心俞穴、太溪穴、肾俞穴;心脾亏损者选脾俞穴、心俞穴;肝阳上亢者选太冲穴、肝俞穴;脾胃不和者选胃俞穴、足三里穴;心胆虚怯者选心俞穴、丘墟穴、大陵穴、胆俞穴。首先使用毫针(苏州辰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20 mm×40 mm)针刺中脘穴和关元穴,得气之后采用捻转补法60 s,留针30 min后取针,并对出血部位按压止血。然后使用毫针平刺百会穴,直刺命门穴、照海穴以及大椎穴,得气之后采用捻转泻法60 s,留针30 min后取针,并对出血部位按压止血,1次/d,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4周。
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对两组患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食少、目赤口苦、舌红少津、脉弦数、舌苔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评估,每项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重。
使用PSQ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睡眠质量。PSQI评分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6项因子,每项因子为0~3分,总分为0~18分。评分越高表明睡眠障碍越重。
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经离心机(武汉华科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型号:GL-10C)分离血清后,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UniCel DxI 600)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5-HT、MT、NE、多巴胺(Dopamine, DA)、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水平。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经
组别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
观察组 | 25(41.67) | 18(30.00) | 14(23.33) | 3(5.00) | 57(95.00) |
对照组 | 24(40.00) | 14(23.33) | 12(20.00) | 10(16.67) | 50(83.33) |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食少、目赤口苦、舌红少津、脉弦数、舌苔黄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见
组别 | 入睡困难评分差值 | 多梦易醒评分差值 | 神疲食少评分差值 | 目赤口苦评分差值 | 舌红少津评分差值 | 脉弦数评分差值 | 舌苔黄评分差值 |
---|---|---|---|---|---|---|---|
观察组 | 2.04±0.03 | 1.65±0.43 | 1.23±0.01 | 1.66±0.02 | 1.60±0.01 | 1.62±0.29 | 1.62±0.31 |
对照组 | 1.69±0.13 | 1.11±0.44 | 0.82±0.29 | 1.04±0.31 | 1.04±0.32 | 1.08±0.06 | 1.13±0.20 |
t 值 | 20.320 | 6.799 | 10.945 | 15.460 | 13.549 | 14.124 | 10.288 |
P 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PSQI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7.894,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894,P =0.000),观察组PSQI评分较低。③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247,P =0.000)。见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2周 | 治疗后4周 |
---|---|---|---|
观察组 | 13.46±1.26 |
6.89±1.1 |
4.16±0.5 |
对照组 | 13.59±1.03 |
9.46±1.1 |
6.45±0.6 |
注 : 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 ②与治疗后2周比较:P <0.05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指标的差值比较,经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睡眠总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睡眠效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见
组别 | 睡眠总时间差值/min | 快速眼动睡眠期差值/min | 睡眠潜伏期差值/min | 醒觉时间差值/min | 睡眠效率差值/% |
---|---|---|---|---|---|
观察组 | -106.90±14.79 | -14.31±1.20 | 28.02±7.06 | 15.27±7.78 | -13.10±0.34 |
对照组 | -58.66±14.85 | -3.52±0.66 | 24.81±5.18 | 9.20±4.06 | -5.62±0.54 |
t 值 | 17.829 | 61.028 | 2.840 | 5.358 | 90.797 |
P 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两组治疗前后MT、NE、5-HT的差值比较,经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T、NE、5-HT的均差值高于对照组。见
组别 | MT差值/(ng/L) | NE差值/(ng/L) | 5-HT差值/(ng/mL) |
---|---|---|---|
观察组 | -16.41±7.29 | 52.68±14.46 | -51.42±5.45 |
对照组 | -8.88±6.02 | 22.52±13.05 | -29.75±2.29 |
t 值 | 6.169 | 11.994 | 28.394 |
P 值 | 0.000 | 0.000 | 0.000 |
两组治疗前后DA、GABA的差值比较,经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DA、GABA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见
组别 | DA差值 | GABA差值 |
---|---|---|
观察组 | 45.76±4.60 | -4.61±0.72 |
对照组 | 28.52±3.96 | -2.36±0.57 |
t 值 | 22.001 | 18.979 |
P 值 | 0.000 | 0.000 |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经
组别 | 恶心、呕吐 | 腹泻 | 头痛 | 头晕 | 皮疹 | 总发生 |
---|---|---|---|---|---|---|
观察组 | 1(1.67) | 1(1.67) | 1(1.67) | 1(1.67) | 1(1.67) | 5(8.33) |
对照组 | 1(1.67) | 2(3.33) | 1(1.67) | 2(3.33) | 1(1.67) | 7(11.67) |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出现退化,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而由于老年人长期受失眠影响,其注意力、记忆力、心理及情绪随之发生变化,并诱发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治疗失眠,但长期使用易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疲劳及认知障碍,且通常停药后会引发戒断综合
本研究结果提示调和阴阳法针灸用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本研究选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老年失眠症,可显著缩短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但存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并且长期使用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依赖和耐受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和阴阳法针灸治疗老年失眠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MT、NE、5-HT水平。既往研究证实,中枢神经递质与失眠机制联系密
本研究结果表明,调和阴阳法针灸治疗老年失眠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DA、GABA水平。有研究表明,DA神经元分布于机体大脑壳核、尾核区域,其纤维投射至脑部蓝斑、视前区等与睡眠-觉醒有关的神经结构;同时,DA受体可直接兴奋机体大脑皮层,其代谢产物可激活其β-肾上腺素,进而使机体处于觉醒状
综上所述,调和阴阳法针灸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还能改善血清MT、NE、5-HT、DA、GABA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赵亚楠, 吴文忠, 刘成勇, 等. 基于"通督调神"理论的不同针灸组方治疗失眠症: 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20, 40(11): 1149-1153. [百度学术]
秦珊, 吴文忠, 刘成勇, 等. 交泰丸穴位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8): 5072-5075. [百度学术]
王杰, 刘莹, 张艳玲, 等. 针灸联合心理辅导治疗老年人失眠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2): 2598-2600. [百度学术]
王晓秋, 秦珊, 吴文忠, 等. 电针治疗老年失眠症及对血清褪黑素和多巴胺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21, 41(5): 501-504.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 34(3): 184-188. [百度学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6-8. [百度学术]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86-188. [百度学术]
路桃影, 李艳, 夏萍, 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43(3): 260-263. [百度学术]
牛琦云, 苗治国. 针刺背腧穴治疗老年失眠症心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22): 5024-5027. [百度学术]
吴文忠, 郑诗雨, 刘成勇, 等. "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及对血清GABA及CORT水平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21, 41(7): 721-724. [百度学术]
李健, 张乐乐, 周玲玲, 等. 安魂定志汤联合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12): 1862-1863. [百度学术]
孟庆鸿, 刘姝伶, 张泽涵, 等. 基于"调和阴阳"探究张仲景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7): 1052-1055. [百度学术]
罗现科, 田文杨, 周璐, 等. 可用作失眠症诊断的多导睡眠图指标探讨[J]. 山东医药, 2020, 60(9): 14-17. [百度学术]
张忠阳, 凌家艳, 周盾.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 39(4): 167-171. [百度学术]
李佳欢, 吴文忠, 刘成勇, 等. 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血浆褪黑素及皮质醇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1, 46(8): 690-694. [百度学术]
王宏斌, 杨如意, 曹昌霞, 等. 艾灸结合黄连阿胶汤对PCPA致失眠大鼠神经递质5-HT、5-HIAA、NE、IL-6水平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33(7): 1623-1626. [百度学术]
张秀艳, 毕爱玲, 吴姗姗, 等. 电针刺激对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初级视皮层中多巴胺、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 2020, 40(12): 1106-1109. [百度学术]
梁洁仪, 邴守兰, 吴焕淦. 从"阳不入阴"论不寐及其针灸辨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4(11): 1029-1033.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