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硬皮病动物模型建模药物最适浓度探讨

      2016(1):1-4.

      摘要 (1770) HTML (0) PDF 253.00 Byte (2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用博来霉素(BLM)制作硬皮病动物模型的最适浓度。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实验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200、700和1 000μg/ml浓度的BLM,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4周后处死小鼠,取注射部位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Masson染色、真皮羟脯氨酸含量检测及真皮厚度检测。结果  700和1 000μg/ml浓度的BLM成功建模,但1 000μg/ml的浓度可导致小鼠皮肤浅表溃疡。结论  硬皮病动物模型成功与否与BLM药物浓度高低关系密切,700μg/ml博莱霉素浓度具有较好的建模效果,且不会出现皮肤溃疡的副作用。

    • 电休克影响抑郁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2016(1):5-10.

      摘要 (2502) HTML (0) PDF 322.00 Byte (2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电量和不同时程电休克(ECT)对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谷氨酸(Glu)浓度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以及ECT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嗅球切除抑郁模型,采用随机单位组3×3析因设计:将每只大鼠视为1个单位,对每个单位2个处理因素,即电流因子(3水平:25、50和75 mA)和时程因子(3水平:3、6和9次ECT)的所有组合(共9组,n =8)。全部ECT结束24 h内开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实验大鼠海马区的长时程增强作用,留取海马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海马中Glu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T8Ser202、GSK-3β1H8在海马中的表达。结果  ECT引发海马Glu浓度升高及Tau蛋白磷酸化加剧,同时学习记忆能力相应下降,ECT的电流和时程均可影响该过程,两者的作用是相加的;GSK-3β是该过程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结论  ECT导致海马中Glu浓度升高,从而加剧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2016(1):11-17.

      摘要 (2213) HTML (0) PDF 512.00 Byte (1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分3、6、12、24、48、72和168 h共7个时间,每个时间6只大鼠。利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JAK2、P-STAT3、Bcl-XL、Caspase-3蛋白做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假手术组中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P <0.05)。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的P-JAK2、P-STAT3、Bcl-XL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假手术组中4种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促进JAK2、STAT3的磷酸化,增加Bcl-XL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 黄芩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

      2016(1):18-23.

      摘要 (1619) HTML (0) PDF 386.00 Byte (1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芩(Bai)对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大鼠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Sprague 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SP组、制模前应用黄芩ASP组(Bai前ASP组)、制模后应用黄芩ASP组(Bai后ASP组)、制模前后均应用ASP组(Bai前后ASP组)、头孢哌酮ASP组(抗生素ASP组)。制模给药24和48 h后进行血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检测,分析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上述指标的改变分析黄芩对ASP大鼠疾病进程的影响。结果  ASP组AMY、ALT、IL-6和NF-κB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肝细胞变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出血明显。Bai前后ASP组上述指标仅高于正常组,肝脏组织病变程度最轻。Bai前ASP组与抗生素组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变化程度相近;24 h时,Bai前ASP组和抗生素组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优于Bai后ASP组,但发病48 h时不及Bai后ASP组。结论  黄芩对ASP大鼠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肝、胰组织损伤程度。本研究所用剂量(ASP前预防性给3 g黄芩/100g体重;ASP后给予5 g黄芩/100 g体重)对ASP大鼠肝损伤有治疗作用。

    • 人A431皮肤鳞状细胞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P53的调节作用

      2016(1):24-29.

      摘要 (2114) HTML (0) PDF 271.00 Byte (1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及抑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MAPK/ERK信号通路与抑癌基因P53在皮肤SCC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A431皮肤SCC细胞株,分为低、中、高浓度的MAPK/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DMSO)组及激活剂(IGF+PBS)组、空白对照(DMSO)组。噻唑蓝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431细胞中P-ERK、P53蛋白表达。结果  经不同浓度的抑制术PD98059处理A431细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 <0.05);经不同浓度的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处理A431细胞,细胞增殖受到促进,呈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 <
      0.05)。FCM检测结果显示,PD98059作用于A431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呈浓度-效应关系(P <0.05);而IGF作用于A431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呈浓度-效应关系(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D98059处理A431细胞,P-ERK蛋白的表达降低,P53蛋白的表达增强,随着PD98059浓度的增加,P-ERK蛋白明显降低,P53蛋白明显增强(P <0.05);而IGF处理A431细胞,P-ERK蛋白的表达增强,P53蛋白的表达降低,随着IGF浓度的增加,P-ERK蛋白明显增强,P53蛋白明显降低(P <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53与P-ERK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结论  人A431细胞中MAPK/ERK信号通路被IGF激活后,促凋亡因子P53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能力降低;而该通路受抑制后,促凋亡因子P53表达增高,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增强。

    • Micro RNA-132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

      2016(1):30-34.

      摘要 (1969) HTML (0) PDF 261.00 Byte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132(miR-132)对结肠癌细胞系LOVO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转染miR-132 mimic的方式进行获得性功能实验。以细胞计数检测(CCK-8)、平板克隆形成、流式细胞凋亡检测以及划痕实验分析miR-132过表达对LOVO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结果  LOVO细胞中,外源性过表达miR-132能够抑制其生长,且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50 nmol/L miR-132 mimic处理72 h后,抑制率达30%。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发现miR-132过表达诱导细胞凋亡。miR-132过表达可以抑制LOVO细胞体内的外克隆形成能力。体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miR-132过表达使LOVO细胞克隆形成率从21%降至7%。划痕修复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miR-132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miR-132过表达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LOVO发生细胞凋亡及增殖,还能削弱结肠癌细胞LOVO的克隆形成能力。

    • 白藜芦醇抑制Sonic hedgehog信号并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的研究

      2016(1):35-40.

      摘要 (2117) HTML (0) PDF 382.00 Byte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完全随机分组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25μmol白藜芦醇组和50μmol白藜芦醇组。模型组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25和50μmol白藜芦醇组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后分别用25和50μmol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处理30 d后,观察各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分离各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HH(Sonic hedgehog,SHH)、Smo、Gl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胶原纤维沉淀,白藜芦醇处理可减轻纤维化病变。白藜芦醇可降低肺组织中博莱霉素诱导的HYP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博莱霉素能显著上调成纤维细胞中SHH、Smo、Gl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白藜芦醇则可抑制SHH、Smo和Gli-1的表达。博莱霉素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减少凋亡,白藜芦醇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白藜芦醇可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SHH信号活化并减轻大鼠肺纤维化。

    • 内毒素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6(1):41-45.

      摘要 (1550) HTML (0) PDF 316.00 Byte (1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人PBMCs,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诱导,加入不同浓度的LPS干预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PBMCs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达CD31和血管假性血友病相关因子(vWF)。结果  体外培养的PBMCs呈贴壁生长,诱导培养后,经历小圆形→梭形→扁平细胞的演变过程。与对照组比较,0.01μg/ml LPS组最后形成的梭形细胞数增加,随着LPS浓度进一步增加,细胞数呈递减趋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01μg/ml LPS组,CD31/vWF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10μg/ml LPS组CD31/vWF双阳性细胞数无明显改变(P >0.05);随着LPS浓度进一步增加,CD31/vWF双阳性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0.01μg/ml LPS能最大限度地促进PBMCs向内皮细胞分化,随着LPS浓度增加,PBMCs分化呈抑制作用,这可能与LPS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数量及亚单位不同有关。

    • 芹菜素对A375黑色素瘤生长、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16(1):46-51.

      摘要 (2236) HTML (0) PDF 307.00 Byte (2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A375黑色素瘤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检测芹菜素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芹菜素对体内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芹菜素对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人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芹菜素对A375细胞中调控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P38(p-P38)、总蛋白P38(t-P38)、磷酸化Erk(p-Erk)、总蛋白Erk(t-Erk)。结果  体外芹菜素处理A375细胞后,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体内生长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减弱;小管形成实验中,芹菜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芹菜素能抑制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及MMP-9的表达,同时芹菜素也能抑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如p-P38及p-Erk的表达。结论  芹菜素能抑制A375黑色素瘤生长、迁移及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临床论著
    • 胰岛素降解酶活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016(1):52-56.

      摘要 (1304) HTML (0) PDF 260.00 Byte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5年5月-2015年7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内分泌二科住院的T2DM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病程等,以及生化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并进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量表(RBANS)评分。应用IDE活性试剂盒(IDE Immunoca Pture Act)检测血清IDE活性水平,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IDE活性及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IDE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将病例组按照IDE活性中位数水平分为高IDE活性水平组和低IDE活性水平组,比较两组之间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病程长,BMI、FPG、HbA1c、TC、TG、LDL-C、hs-CRP、Hcy、HOMA-IR水平较高,IDE活性水平降低(P <0.05),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血压、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RBANS量表即时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总分降低(P <0.05);③在病例患者中,与高IDE活性水平组相比,低IDE活性水平组即时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评分以及总分降低(P <0.01);④在病例患者中,IDE活性与IR呈负相关(P <0.01);⑤在病例患者中,IDE与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迟功能、总分呈正相关(P <0.01)。结论  病例患者血清IDE活性水平下降是认知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之一。

    • 孕期微量元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

      2016(1):57-61.

      摘要 (1901) HTML (0) PDF 277.00 Byte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妊娠期母体全血微量元素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4年12月在该院引产或分娩CHD患儿的母亲410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引产或分娩的正常母亲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妇女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及铁的含量,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微量元素值。结果  微量元素缺乏率为18.05%(74/410)。微量元素缺乏以铁、锌元素为主,铁缺乏率为12.20%(50/410),锌缺乏率为5.61%(23/410),贫血率为14.88%(61/410);对两组各元素进行比较,锌、钙、镁、铁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锌、铁元素缺乏情况进行比较,铁元素缺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将贫血组、缺铁组、缺锌组与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各组镁、铁元素和血红蛋白含量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比较单纯先心组与复杂先心组各微量元素含量,发现复杂先心组各微量元素含量均较单纯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贫血组、缺铁组及缺锌组3组先心类型进行统计,以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最常见,各CHD类型构成比情况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04,P >0.05)。结论  深圳市妊娠CHD患儿的母体微量元素缺乏以铁和锌为主,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可相互影响,应注意合理补充。

    • IgA肾病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测量值与其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2016(1):62-68.

      摘要 (1671) HTML (0) PDF 437.00 Byte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IgA肾病(IgAN)患者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测量值与其滤过功能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5例IgAN患者作为研究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双侧肾脏BOLD成像,测量肾脏皮髓质R2?鄢值。研究组对象采用99Tcm-DTPA闪烁扫描测定分肾的(GFR),并根据Lee氏评级系统及Katafuchi评分标准,对IgAN患者进行病理分级与评分。比较对照组与IgAN肾小球滤过率病各亚组之间肾脏皮髓质R2?鄢值的差异;分析IgAN组分肾皮髓质R2?鄢值与GFR值的相关性;研究组右肾皮髓质R2?鄢值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及IgAN各亚组的肾脏皮质R2?鄢值小于髓质(P <0.05),对照组与IgAN各亚组之间皮、髓质R2?鄢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IgANⅠ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皮、髓质R2?鄢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分肾皮、髓质R2?鄢值与GFR值呈负相关(P <0.05);研究组的右肾皮、髓质R2?鄢值与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  磁共振BOLD成像在IgAN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尤其对评价肾脏滤过功能及病理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对早期病变缺乏敏感性。

    • 热休克蛋白27、60和9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2016(1):69-75.

      摘要 (1782) HTML (0) PDF 278.00 Byte (1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27)、HSP-60和HSP-9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HSP-27、HSP-60和HSP-90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增殖能力和患者生存期,分析3种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HSP-27、HSP-60和HSP-90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HSP-27表达与肿瘤大小、器官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而HSP-27染色强度与淋巴转移显著相关。HSP-60表达与患者性别相关,而HSP-60染色强度与患者年龄和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HSP-90染色强度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 =0.020)。单因素分析表明,HSP-90高表达与生存期更长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HSP-90高表达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SP-27、HSP-60和HSP-90与具有治疗胃癌疗效评估价值的临床病理参数相关。HSP-90高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 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016(1):76-81.

      摘要 (1567) HTML (0) PDF 275.00 Byte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ERCC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蛋白的表达并予以FOLFOX4方案化疗,分析ERCC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化疗客观反应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ERCC1 mRNA的表达与化疗疗效(ORR)、PFS呈负相关(P =0.038和0.032);ERCC1蛋白表达与FOLFOX4化疗疗效(ORR)无关(P =
      0.089),与PFS呈负相关(P =0.039)。结论  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ERCC1 mRNA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ERCC1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无关;ERCC1 mRNA及蛋白表达与PFS呈负相关。

    • R2?鄢值评价健康成年人脑铁含量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2016(1):82-88.

      摘要 (1897) HTML (0) PDF 340.00 Byte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采用3.0T增强梯度回波T2?鄢加权血管成像(ESWAN)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R2?鄢值,探讨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R2?鄢图像上分别测量双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R2?鄢值,分析R2?鄢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成年人在黑质网状带、苍白球的R2?鄢值最低,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最高。其中黑质网状带、壳核、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头的R2?鄢值在部分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一定规律性。而红核、黑质致密带、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核、黑质网状部、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R2?鄢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 =0.188、0.269、0.524、0.347和0.407,P <0.05),丘脑的R2?鄢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 =
      -0.317,P =0.000),而黑质致密部、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与年龄无关(P >0.05)。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的结构,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 海南黎族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1):89-93.

      摘要 (1884) HTML (0) PDF 242.00 Byte (1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海南省黎族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  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海南省陵水县、昌江县的832例妇女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对与HPV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被调查的832例妇女中,HPV感染患者为216例,总感染率为25.96%(216/832)。共检测出20种HPV亚型,HPV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亚型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6.25%,52/832)、18(3.97%,33/832)、58(3.61%,30/832)、16(3.25%,27/832)和53(3.13%,26/
      832)。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6~30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 =0.012)、妊娠次数(P =
      0.002)、性伴侣数(P =0.028)和初次性生活年龄(P =0.038)为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海南黎族妇女宫颈HPV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单一基因型感染,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6~30岁,感染率最高的5个基因型依次为HPV52、18、58、16和53,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及妊娠次数是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 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胎盘类固醇的研究

      2016(1):94-98.

      摘要 (1972) HTML (0) PDF 262.00 Byte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胎盘类固醇硫酸酯酶(STS)、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3β-HSD-1)和P450芳香化酶(P450arom)活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足月分娩的20例PCOS孕妇和30例健康对照孕妇。分娩后采集胎盘组织和脐带血样本。孕34周时采集母体血液样本。评估胎盘组织中STS、3β-
      HSD-1和P450arom活性。测定血液样本内孕酮、硫酸脱氢异雄酮(DHEAS)、脱氢表雄酮(DHEA)、雄烯二酮、睾酮、雌酮、雌二醇和总雌三醇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PCOS孕妇胎盘组织中3β-HSD-1含量较高,而P450arom活性较低。此外,PCOS孕妇雄烯二酮和睾酮浓度比对照组孕妇高(P =0.016和0.025)。相较于对照组女性新生儿,PCOS组女性新生儿脐带血内雄烯二酮较低,而雌三醇浓度较高(P =0.038和0.031)。结论  PCOS孕妇胎盘组织内参与类固醇合成的两个重要酶活性发生改变,3β-HSD-1升高,而P450降低,该变化可引起怀孕期间雄激素分泌增加。

    • 宫颈腺鳞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2016(1):99-104.

      摘要 (1744) HTML (0) PDF 229.00 Byte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宫颈腺鳞癌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HPV基因型分布、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接受根治性宫颈癌切除术或放疗的FIGO分期Ⅰ、Ⅱ期的宫颈腺鳞癌患者。分析影响宫颈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预后模型。结果  247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纳入本次生存分析研究。247例患者HPV18和HPV16的阳性率分别为51.5%和36.2%。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于50岁、Ⅲ、Ⅳ期(FIGO分期)和HPV16阴性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而年龄大于50岁、Ⅲ、Ⅳ期(FIGO分期)、HPV16阴性和HPV58阳性是肿瘤相关生存率的预后因素。HPV16阳性与首次接受RT/CCRT患者预后较好密切相关(CSS:风险比0.41,95%可信区间0.21~0.78)。FIGOⅠ、Ⅱ期和HPV16阴性AD/ASC患者首次采用RH-PLND治疗后的CSS(P <0.0001)明显好于首次采用RT/CCRT治疗的患者。结论  年龄大于50岁、Ⅲ、Ⅳ期(FIGO分期)和HPV阴性是宫颈AD/ASC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HPV16阴性患者首次治疗最好采用手术(如:Ⅲ、Ⅳ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和IVA期盆腔清扫术)。

    • >新进展研究
    • 射频电热成形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2016(1):105-109.

      摘要 (1885) HTML (0) PDF 316.00 Byte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盘源性腰痛(DLBP)是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过观察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治疗慢性DLBP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以期寻求新的DLBP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DLBP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予以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治疗,术后跟踪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指数、VAS疼痛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经椎间盘纤维环电热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减轻;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Oswestry功能指数评定优良率>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能使损伤椎间盘发生再塑形,修复损伤椎间盘,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DLB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TOPSIS法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质量

      2016(1):110-115.

      摘要 (1156) HTML (0) PDF 259.00 Byte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新疆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15个临床专业基地(科室)进行综合评价,了解目前各另临床专业基地(科室)的现况,为基地医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义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方法  采用TOPSIS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15个临床专业基地(科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TOPSIS评价得分进行排序,15个临床专业基地(科室)当中排在前3位的专业基地为外科、内科和、急诊科,排在后3位的专业基地为全科、放射肿瘤科及康复科。结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质量受多因素、多指标的影响,TOPSIS法对样本资料无特殊要求,使用灵活简单,适用性较强,在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质量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 e-flow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价值

      2016(1):116-118.

      摘要 (1928) HTML (0) PDF 205.00 Byte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e-flow血流显像技术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有终末期肾病并行人工动静脉内瘘的115例患者,应用e-flow血流显像技术辅以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及是否合并相关并发症。结果  超声e-flow技术显示,79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10例狭窄,18例血栓形成,8例静脉瘤样扩张。e-flow显像技术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和邻近背景组织,与CDFI结合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结论  e-flow显像技术对监测终末期肾病人工动静脉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6(1):119-123.

      摘要 (2423) HTML (0) PDF 281.00 Byte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调查CRBSI发生的相关性、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CRBSI发病率为8.0‰;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38.4%);股动脉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及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离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5.6%),革兰阴性菌26株(41.3%);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患者年龄、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合并糖尿病与否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恶性血液病CRBSI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CRBSI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同时给予CRBSI危险因素评估后能更有效地预防CRBSI发生。

    •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音乐联合芳香疗法的疗效分析

      2016(1):124-127.

      摘要 (1872) HTML (0) PDF 246.00 Byte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音乐联合芳香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音乐(早晚各1次)和芳香(晚1次)辅助治疗,持续至出院;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手术后的1、4及7 d及出院前疼痛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化疗前后情绪及睡眠状况;同时记录各组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患者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降低(P <0.05);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 <0.05);同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音乐联合芳香疗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

      2016(1):128-131.

      摘要 (1331) HTML (0) PDF 276.00 Byte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于该院行TEM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抗生素组为术前和术后均应用抗生素,对照组为仅术后应用抗生素。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和体温(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抗生素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ESR、CRP、WBC、NE%和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并且WBC、NE%和T在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对于PCT,在术后第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组低于对照组(P <0.05),但在术后第3天,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TEM微创手术引起的炎症减轻和感染预防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最终结论仍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 两种修复方式在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2016(1):132-136.

      摘要 (1049) HTML (0) PDF 285.00 Byte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和室带下移两种修复方式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2月经病理确诊为喉癌、初次行喉部分切除术并采用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或(和)室带下移进行喉功能重建术的40例喉癌患者进行随访、病历资料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无1例失访。术后全部患者6~16 d恢复经口进食,无呛咳及误吸。拔除气管套管39例,拔管率为97.5%(39/40)。除1例患者术后电子喉镜提示喉腔狭窄外,其余患者喉腔均宽敞。所有患者均能利用新喉发音,无1例因喉腔闭锁导致发音失败。结论  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和室带下移这两种喉功能修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均能很好的重建喉腔形态,保留喉的生理功能,是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简便、有效方式。

    • 股骨止点两种不同定位方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2016(1):137-140.

      摘要 (2076) HTML (0) PDF 240.00 Byte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前瞻性对比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解剖重建和传统重建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252医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L断裂患者62例予以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19~51岁,平均(30.90±9.18)岁。根据拟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的股骨隧道定位点不同分为解剖重建组和对照组,术前随机抽取,采用解剖重建定位方式建立股骨隧道者32例,采取传统的单束重建定位方式建立股骨隧道的对照组3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9.50±2.63)个月的随访,最后随访时,解剖重建组:全部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7~73分,平均(50.18±15.60)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82~100分,平均(95.83±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全部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5~74分,平均(49.93±18.16)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74~100分,平均(88.00±8.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解剖重建组与对照组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随访结束时的Lysholm评分前者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镜下ACL股骨止点的解剖重建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重建。

    • 东莞市2004~2014年出生缺陷调查

      2016(1):141-144.

      摘要 (2111) HTML (0) PDF 227.00 Byte (1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东莞市出生缺陷的发展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4年东莞市住院分娩的1 395 155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11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8.54‰,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以下特征:a高龄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 <0.01);b双胎或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P <0.01);c东莞市户籍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非东莞市户籍(P <0.01);d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P <0.01),不同片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神经管畸形、马蹄内翻足。④民营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公立医院(P <0.01)。结论  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类型前3位与全国相同;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孕母年龄、户籍、怀孕胎数、围产儿性别、出生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大民营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质控水平。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