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大鼠认知障碍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肝脏和骨骼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水平的关系

      2016(12):1-5.

      摘要 (1762) HTML (0) PDF 277.00 Byte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认知障碍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肝脏和骨骼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关系,为糖代谢的神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Aβ1-42大鼠海马内注射构建认知障碍模型,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与骨骼肌GSK-3β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与骨骼肌GSK-3β的表达。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FPG为(7.99±0.15)mmol/L,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②实验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GSK-3β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7±0.03)和(0.26±0.02),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 < 0.05)。③实验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GSK-3β表达水平分别为(0.47±0.04)和(0.26±0.03),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P <0.05)。结论  大鼠认知障碍可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认知障碍大鼠肝脏和骨骼肌GSK-3β表达升高有关。

    •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6(12):6-10.

      摘要 (1393) HTML (0) PDF 264.00 Byte (1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1组)(3 mg/kg,静脉注射)及大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2组)(6 mg/kg,静脉注射)。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ED1组及ED2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分别于术后3、6及12 h检测各组血清cTnI和心肌·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Norm组与Sham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LP组与Norm组及Sham组比较,cTn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 <0.01);ED1组及ED2组与CLP组比较cTn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 <0.01);ED2组与ED1组比较,cTn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 <0.01)。CLP组心肌病理学改变包括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坏死;ED1组及ED2组心肌损伤较CLP组明显减轻。结论  ①依达拉奉能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②大剂量依达拉奉(6 mg/kg)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小剂量(3 mg/kg)更明显。

    • 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6(12):11-14.

      摘要 (1196) HTML (0) PDF 1.15 K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及EPO后处理组(EPO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IRI组血清BUN及Cr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EPO后处理组血清BUN及Cr含量介于Sham组和IRI组之间;HE染色检测发现IR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明显;肾小管管腔扩张,EPO后处理组较IRI组肾小管上皮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HSP70在EPO后处理组表达最强,Sham组表达明显降低,IRI组表达则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  EPO后处理能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HSP-70的表达量,因而有助于减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野黄芩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6(12):15-20.

      摘要 (1186) HTML (0) PDF 320.00 Byte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野黄芩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静脉内注射脂多糖(30 mg/kg)以诱导急性肺损伤。1 h后分别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芩素(0.1、0.5和1.0 mmol/k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还原法检测肺组织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血红素氧合酶-1 mRNA及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0.5和1.0 mmol/kg的黄芩素能减少大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并能进一步增加白细胞介素10水平。脂多糖注射后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蛋白表达和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黄芩素处理后一氧化氮合成酶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减少。脂多糖能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但黄芩素处理后能进一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处理后可消除黄芩素对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此外,黄芩素还能减少肺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渗出。结论  黄芩素可能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来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生熟五味子在补益方中补肾作用比较

      2016(12):21-24.

      摘要 (964) HTML (0) PDF 220.00 Byte (1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五子衍宗丸、六味丸中分别用生熟五味子对肾阳虚、肾阴虚小鼠作用的差异,从复方层面上为五味子“生熟异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腺嘌呤灌胃制成小鼠肾阳虚模型,以小鼠血清皮质醇(Cor)、睾酮(T)和肌酐(Cr)含量以及精囊腺、睾丸的脏器指数为评价指标,比较五味子、酒五味子在复方中补肾阳作用。采用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肾阴虚模型,以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乙酰胆碱(Ach)和肌酐(Cr)含量以及小鼠肾脏、肝脏和脾脏的脏器指数为评价指标,比较五味子、酒五味子在复方中补肾阴作用。结果  含有生五味子、酒五味子的五子衍宗丸、六味丸分别对肾阳虚、肾阴虚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小鼠的激素水平,增加脏器指数。含酒五味子的五子衍宗丸、六味丸作用较好。结论  五味子“入补药熟用”的传统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临床用于治疗肾虚时应首选酒五味子。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胶体金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6(12):25-29.

      摘要 (833) HTML (0) PDF 273.00 Byte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含量的胶体金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间接胶体金技术,对胶体金最佳标记抗体pH、最低标记抗体量、最佳T线包被浓度、金标定量仪最佳读数时间、批内批间精密性、回收率、临床标本检测等研究,建立抗CCP抗体胶体金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性能。结果  实验确定胶体金标记最佳pH及最低标记抗体量为1 ml胶体金溶液中加入0.2 mol/ml 碳酸钾K2CO3 3μl、鼠抗人IgG 8.8μg;T线包被浓度选择CCP-BSA偶联抗体1.5 mg/ml;使用金标定量仪时,最佳读数时间为14 min。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50~500 RU/ml,R2=0.993;精密性质控品L1批内CV= 2.6%,批间CV=4.52%;精密性质控品L2批内CV=2.5%,批间CV=4.28%;高、中、低值血清的回收率为100.96%、97.17%、91.46%;与国外试剂盒平行检测40份抗CCP抗体临床血清,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较好,回归方程:Y=1.004X+7.968,R2=0.955。结论  初步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中抗CCP抗体含量的胶体金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 牙本质基质蛋白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2016(12):30-34.

      摘要 (889) HTML (0) PDF 292.00 Byte (1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为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过程中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首先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检测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牙本质基质蛋白1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汉滩病毒感染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汉滩病毒感染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使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量显著性增加(P <0.05)。单纯汉滩病毒感染后,通透性无显著性变化(P >
      0.05),而感染细胞加入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或牙本质基质蛋白1后,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增加(P <0.05),两者联合作用能促进通透性进一步增加(P <0.05)。结论  牙本质基质蛋白1广泛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均可使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增高,且两者存在联合作用。

    •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6(12):35-40.

      摘要 (1156) HTML (0) PDF 248.00 Byte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把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采用构象差异凝胶电泳对NQO1基因C609T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的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DR组的频率分别为29.7%、53.2%和17.1%,在NDR组的频率分别为28.1%、51.8%和2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78,P =0.713)。结论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我国江西汉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关。

    • 生殖支原体16SrRNA基因和MgPa基因Taq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比较研究

      2016(12):41-43.

      摘要 (861) HTML (0) PDF 226.00 Byte (1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生殖支原体(Mg)16SrRNA基因和MgPa基因Taq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选取敏感度更高的靶基因进行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  选取Mg 16SrRNA基因和MgPa基因为靶基因,根据已报道文献设计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对泌尿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TaqMan荧光PCR检测,对Mg不同靶基因TaqMan荧光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g 16SrRNA基因TaqMan荧光PCR检测敏感性为90%,MgPa基因TaqMan荧光PCR检测敏感性为97.5%。结论  MgPa基因TaqMan荧光PCR敏感性要高于16SrRNA基因TaqMan荧光PCR。

    • 微小RNA Let-7/Lin28调节环与鼻咽癌血管新生的关系研究

      2016(12):44-48.

      摘要 (902) HTML (0) PDF 256.00 Byte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 Let-7/Lin28调节环与鼻咽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关系,并研究这一关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鼻咽癌患者54例。另选取同期4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组织中Lin28A、Lin28B及Let-7a miRNA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内皮抑素(E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Ras/PTEN/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分析miRNA Let-7a/Lin28调节环与血管新生因子的关系。结果  RT-PCR检测发现鼻咽癌患者Lin28A miRNA和Lin28B mi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慢性鼻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而Let-7a mi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上述两组(P <0.05);ELISA检测结果发现鼻咽癌患者组VEGF、bGFG、ES表达量均高于慢性鼻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鼻咽癌患者组病理组织中H-Ras、p-PI3K及p-Akt表达量高于慢性鼻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而p-PTEN表达量低于上述两组(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Lin28A、Lin28B miRNA与VEGF、bFGF、H-Ras、p-PI3K及p-Akt呈正相关(P <0.05),Let-7a miRNA与VEGF、bFGF、H-Ras、p-PI3K及p-Akt呈负相关(P <0.05)。结论  miRNA Lin28/Let-7调节环与血管新生有定的关联性,而这一关联性可能与激活Ras/PI3K/PTEN/Akt通路有关。

    • 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2016(12):49-52.

      摘要 (2020) HTML (0) PDF 245.00 Byte (1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糖尿病肾病组又分为预后较好组(C组)和预后不良组(D组)。对各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和免疫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l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A组明显偏高(P <0.05);D组患者HbAlc、TC、TG和LDL-C水平均较C组明显偏高(P <0.05);A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B组(t =2.620,P =0.010);B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C组患者CD4、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D组患者(P <0.05);C组患者CD8、IgA和IgM水平显著低于D组患者(P <0.05);B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B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A组(t =5.425,P =0.000);D组患者hs-CRP、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C组(P <0.05);B组患者IL-6水平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83,P =0.483)。结论  监测体内免疫指标NK细胞,IgA、IgM和炎性指标hs-CRP、IL-1、-IL-6和TNF-α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 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2016(12):53-57.

      摘要 (1274) HTML (0) PDF 225.00 Byte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人群分为3组:A组为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组,B组为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人群泪液、血清中IL-6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之间比较。并对泪液、血清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和C组泪液IL-6含量分别为:(12.90±8.30)pg/ml、(22.43±12.97)pg/ml和(4.69±3.29)pg/ml,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44.85±57.52)pg/ml、(256.26±117.96)pg/ml和(97.01±51.60)pg/ml。其中A组与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均较C组高,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较A组高(P <0.01);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73,P <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含量均较正常健康人群增高,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泪液、血清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的发生有关。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提示泪液IL-6水平监测对于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影响

      2016(12):58-62.

      摘要 (1509) HTML (0) PDF 234.00 Byte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血清真胰岛素、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和格列齐特缓释片组,进行为期4周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两种药物治疗前后测定空腹和标准餐后血糖、血清真胰岛素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并用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价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  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缓释片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相似;瑞格列奈较格列齐特缓释片显著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P =0.018);瑞格列奈能显著降低餐后240 min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P =0.012);格列齐特缓释片能显著降低餐后180 min(P =0.014)和240 min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P =0.002)。结论  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降糖效果相当;瑞格列奈可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其作用强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均能降低餐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提示这两种促泌剂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延缓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 结肠造口灌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对肠造口患者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12):63-66.

      摘要 (1059) HTML (0) PDF 247.00 Byte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结肠造口灌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菌群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病例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自然排便法,观察组采用结肠造口灌洗法加口服微生态制剂。在术前、术后首次排便、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行肠道菌群培养计数,同时行术后2周、术后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术后两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肠道中性菌(肠球菌、肠杆菌)和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灌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新进展研究
    • 多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值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2016(12):67-72.

      摘要 (1073) HTML (0) PDF 292.00 Byte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图像对肺部不同病变的鉴别效能。方法  对62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得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肺部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值是否有差异,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衡量相应的鉴别效能),分析肺部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不同b值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6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小细胞肺癌6例,11例鳞状细胞癌,8例高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及24例良性病变。当b值取800 s/mm2时,高分化腺癌、中低分化腺癌、小细胞肺癌及鳞癌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分别为(1.80±0.14)×10-3 mm2/s、(1.09±0.15)×10-3 mm2/s、(0.80±0.10)×10-3 mm2/s及(1.19±0.18)×10-3 mm2/s;b值分别为200 s/mm2、500 s/mm2和800 s/mm2时,肺部良性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分别为:(2.18±0.27)×10-3 mm2/s、(2.06±0.16)×10-3 mm2/s和(1.84±0.21)×10-3 mm2/s;恶性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分别为(1.49±0.36)×10-3 mm2/s、(1.33±0.38)×10-3 mm2/s和(1.22±0.36)×10-3 mm2/s,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同一b值(b=200 s/mm2、500 s/mm2和800 s/mm2)下,表观弥散系数值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均有鉴别意义,且b=800 s/mm2时,高分化腺癌及中低分化腺癌鉴别效能最大。

    • 双环钢丝捆扎技术联合关节置换对转子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临床观察

      2016(12):73-77.

      摘要 (847) HTML (0) PDF 294.00 Byte (1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交叉双环钢丝捆扎技术联合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2014年行人工关节置换结合钢丝捆扎治疗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Ⅵ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采用双环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19例采用普通环形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分别比较住院时间、首次行走时间、术前术后记录每日睡眠时间、每日饮食量、精神状态、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电解质、是否有关节脱位、呼吸及泌尿系统炎症等疾病,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交叉双环钢丝捆扎组与采用普通钢丝捆扎组比较,前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首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后者(P <0.05),两者血液指标出院前后无明显差异(P >0.05),但前者恢复速度较后者更快(P <0.05),两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交叉双环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髋近期功能,在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2016(12):78-81.

      摘要 (720) HTML (0) PDF 297.00 Byte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浅议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危险型的特点及意义,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0例。根据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疗效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尤其适合于需切开复位以及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

    • 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关系的meta分析

      2016(12):82-88.

      摘要 (1276) HTML (0) PDF 327.00 Byte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影响,并对性别和结肠直肠进行亚组分析。方法  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里通过检索式检索,选取199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关系的英文文献,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和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22个研究,16 012例患者。蛋白质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率无关(■:1.03,95%CI:0.85,1.25);碳水化合物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率无关(■:1.15,95%CI:0.99,1.33)。仅分析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1.35,95%CI:1.07,1.69)。亚组分析显示男性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1.21,95%CI:1.01,1.45)。然而,碳水化合物相关研究则发现了明显的发表偏倚Begg(P =0.000)或Egger’s(P =0.001)。结论  笔者的结论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在目前的研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与结直肠癌存在关联性,对于该争议还需要进一步随机对照实验及机制研究来考量。

    • 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89-93.

      摘要 (1286) HTML (0) PDF 258.00 Byte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18岁以上在业人员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77人参加调查,男性386人(49.7%),女性391(50.3%)人;平均年龄(36.74±10.02)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为51.5%;66.8%的人居住在城市;民族以汉族为主,为95.7%;应急知识平均分为(0.73±0.16)分,其中火灾相关知识掌握最好,得分为(0.91±0.19)分,急救相关知识得分最低,为(0.19±0.32)分。不同性别之间,女性在各个部分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在不同职业类型之间,除火灾相关知识外,卫生技术人员在其他部分的得分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女性、30~39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口之家、卫生技术人员、高层有电梯、城市居民、受过培训/宣传和演练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具备率较高,分别为44.5%、40.1%、44.2%、39.1%、72.0%、41.7%、39.2%、48.8%和5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和参加应急演练是应急知识和技能具备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急救知识,今后在进行应急教育安排时,除在社区开展宣传/培训外,将集体单位纳入培训范畴,同时有侧重点的针对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及少数民族人群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培训。

    • 不同设计理念的膝关节假体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2016(12):94-99.

      摘要 (948) HTML (0) PDF 316.00 Byte (1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从临床和功能角度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设计理念膝关节假体在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TKA)的早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250例(250膝)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TKA术,男性70例,女性180例。本组手术病例膝关节假体的选择为Link Gemini MKⅡ,Smith-Nephew GenesisⅡ或Biomet Vanguard膝关节假体。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包括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对本组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1~3年)。结果  本组病例共完成随访216例,随访率为86.4%。LINK Gemini MKⅡ,Smith-Nephew GenesisⅡ和Biomet Vanguard术后膝关节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mith-Nephew GenesisⅡ和Biomet Vanguard病例组的患者早期膝关节具有更好的功能。结论  3种膝关节假体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但Smith-Nephew GenesisⅡ和Biomet Vanguard假体早期能更好的恢复术肢的膝关节功能。

    • 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2016(12):100-102.

      摘要 (1123) HTML (0) PDF 194.00 Byte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与感知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株洲市2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量表(MSPS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抑郁发生率46.3%;感知社会支持总得分(4.96±1.17)分;抑郁患者在感知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感知社会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感知社会支持得分越高,抑郁分数越低,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抑郁的作用。

    • 双重血浆吸附、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2016(12):103-106.

      摘要 (1179) HTML (0) PDF 218.00 Byte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吸附(DPMAS)、胆红素吸附(PBA)及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寻找能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方法  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4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分为DPMAS组、PBA组和PE组,观察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并行治疗前后对比和3组间多重对比。 结果  DPMAS和PE均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PBA仅降低TBI和DBIL,对其他疗效不显著。PE组降低TBIL、ALT和升高PTA的效果最佳。DPMAS组与之相近,且CRP下降率高于PE组。3组治疗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PE组的不良反应明显,DPMAS组好转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双重血浆吸附术的疗效明显优于胆红素吸附术,与血浆置换相当,又能显著清除炎症因子,克服血浆缺乏和过敏等缺点,仅需增加设备和费用的支持,可作为替代血浆置换的新模式。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16(12):107-111.

      摘要 (1046) HTML (0) PDF 297.00 Byte (1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的疗效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 =47)。对照组给予单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肝功能指标、黄疸有效缓解率、随访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6.4±32.6) vs (34.8±12.9)min,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置入胆道金属支架47例;肝门部胆管梗阻左、右肝管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联合置入6例,双塑料支架36例。其中胆管低位梗阻者同时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和胰管支架者19例。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4±22.9) vs (109.2±28.7)μmol/L,(297.6±76.8) vs (387.4±89.3) u/L,(203.4±72.6) vs (278.7±84.3)u/L;黄疸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 vs 8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胆道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7±2.1) vs (6.1±1.7)个月,(16.9±4.2) vs (10.6±3.7)个月;12个月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5.3% vs 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 vs 16.7%(P >
      0.05)。结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肿瘤合并梗阻,手术简单可行,可以有效缓解黄疸并改善肝功能指标,延长胆道通畅和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疗效分析

      2016(12):112-116.

      摘要 (1152) HTML (0) PDF 272.00 Byte (1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保留肾脏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1988年1月-2014年12月对原发性输尿管癌43例做了保留肾脏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2~84岁,平均67.3岁。肿瘤发生在左输尿管20侧,右输尿管16侧,双侧输尿管同时发生肿瘤7例。34侧肿瘤发生在远段输尿管,16侧发生在中上段输尿管。行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16侧,行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30侧,4侧行输尿管镜手术。结果  随访6~312个月,死亡11例,其中5例死于心脑血管疾患;4例死于其他原因,2例死于癌转移,其余32例均存活。输尿管镜手术在1年内均复发,再次切开手术。其中6例在术后6~38个月膀胱再发肿瘤,均经尿道肿瘤切除后无瘤存活。结论  对低级、低期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保留肾脏手术是可行的。其预后良好,但有局部复发的危险,应密切随访。

    • 肾脏病理类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2016(12):117-120.

      摘要 (1496) HTML (0) PDF 208.00 Byte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肾脏病理类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80例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并根据其病理类型分为结节组和弥漫组,比较其临床特征差异,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生存状况。结果  结节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视网膜病变均明显高于弥漫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弥漫组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结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节组患者尿β2-MG、尿mAlb均明显高于弥漫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弥漫组患者GFR高于结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结节组患者存活率57.1%明显低于弥漫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结节性病变与弥漫性病变临床特征与预后有明显差异,结节性病变病程更长,肾脏损失更为严重,更容易并发视网膜病变,且预后更差。

    • 经鼻滴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6(12):121-126.

      摘要 (1008) HTML (0) PDF 323.00 Byte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滴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0例。年龄35~62岁,体重38~65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按1∶1分配)两组: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n =35)和安慰剂对照组(P组n =35)。D组:于离开病房时(T0)、麻醉恢复室(PACU)前(T1)、离开PACU后6、12、18、24、30、36、42和48 h(T2~9)时间点经鼻滴右旋美托咪啶30μg;P组:于D组相同的时间点经鼻滴等量的生理盐水。患者根据数字评分量表评估以下时间点的疼痛强度和疼痛缓解强度:T1及之后6 h内1次/h;6~12 h内1次/2 h;12~48 h内1次/4 h。观察主要指标是48 h总疼痛强度差异,次要指标为各时间SPID、48 h总疼痛缓解差异、各时间点疼痛强度差异、疼痛缓解强度、静脉追加吗啡注射次数、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P组比较,D组中SPID48的分值显著升高[(37.3±6.4)vs(25.5±4.1);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ID分值在T1后2~48 h、总疼痛缓解差异在T1后3~48 h的各个时间点与P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时间点疼痛强度差异分值在T1后1~48 h各个时间点与P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P组患者比较,D组患者术后24和48 h追加吗啡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3±1.5) vs (2.3±2.1);P =0.024]和[(3.8±4.4) vs (1.8±2.1);P = 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0、T1时刻,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DBP、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然而在T2~T9时刻,同一时刻D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更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均无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两组在术后48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鼻滴右旋美托咪啶能有效地缓解甲状腺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并且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而推荐经鼻右旋美托咪定作为术后镇痛的一个临床选择。

    • 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6(12):127-130.

      摘要 (1487) HTML (0) PDF 207.00 Byte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成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0例成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检测,并分析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胃病治疗史、饮酒史、吸烟史、生吃果蔬前削皮以及平时饮用什么水与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为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应当对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的人群加强监测,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研究

      2016(12):131-134.

      摘要 (812) HTML (0) PDF 207.00 Byte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老年人心理资本量表对5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及居住情况的老年人在抑郁情绪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及居住情况的老年人在心理资本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情况总得分和各维度与心理资本总得分和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情况是抑郁情绪与心理资本相关性的控制变量。结论  抑郁情绪与心理资本相关,针对老年人不同特征进行心理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资本可减少其抑郁情绪和抑郁发生的可能性。

    • B型脑尿钠肽检测及外科Apgar评分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2016(12):135-138.

      摘要 (769) HTML (0) PDF 194.00 Byte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B型脑尿钠肽检测(BNP)及术中Apgar评分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测41例行外科治疗的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BNP水平,并对术中情况进行外科Apgar评分,统计其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情况与两者的关系。结果  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BNP水平较基线水平升高(P <0.05),术后随着心功能改善可出现明显下降,术前BNP水平高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几率增加;术中Apgar评分较低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几率增加。结论  血浆BNP水平及术中外科Apgar评分系统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与相关因素研究

      2016(12):139-142.

      摘要 (1552) HTML (0) PDF 216.00 Byte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诊断时间为起始点,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发生任何一种并发症为终点,分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8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例出现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有20例患者未出现慢性并发症,占16.7%。随着时间延长,每年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单因素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存在相关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病例报告
    • 髋关节置换治疗截肢术后股骨颈骨折2例报道

      2016(12):143-144.

      摘要 (856) HTML (0) PDF 167.00 Byte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