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正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14):1-6.

      摘要 (1260) HTML (0) PDF 346.00 Byte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正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低剂量组每日20 mg/kg,高剂量组每日100 mg/kg予白藜芦醇灌胃。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记录各组晶状体变化。12周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大鼠晶状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晶状体SIRT1、肿瘤抑制因子P53、叉头转录因子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晶状体均发生不同程度混浊,甚至完全混浊,形成白内障。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MDA(7.96±0.51)nmol/mg·prot较正常对照组(4.21±0.27)nmol/mg·prot升高(P <0.01),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31.92±5.03)和(7.43±1.53)u/mg·prot]较正常对照组[(61.86±6.17)和(13.61±2.27)u/mg·prot]降低(P <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大鼠晶状体MDA(4.64±0.42)nmol/mg·prot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7.96±0.51)nmol/mg·prot降低(P <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大鼠晶状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52.41±6.54)和(12.76±1.72)u/mg·prot]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31.92±5.03)和(7.43±1.53)u/mg·prot]增高(P <0.01)。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SIRT1 mRNA表达(0.187±0.034)较正常对照组大鼠(0.523±0.089)降低(P < 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大鼠晶状体SIRT1 mRNA表达(0.497±0.072)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0.187±0.034)增强(P <0.01)。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P53、叉头转录因子1、NF-κB mRNA表达(0.816±0.153)、(1.269±0.231)、(0.896±0.029)较正常对照组(0.592±0.104)、(0.674±0.112)、(0.495±0.008)增强(P <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P53、叉头转录因子1、NF-κB mRNA表达(0.609±0.107)、(0.713±0.121)、(0.397±0.018)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0.816±0.153)、(1.269±0.231)、(0.896±0.029)降低(P <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SIRT1表达,进一步调节下游基因P53、叉头转录因子1、NF-κB的表达,抑制和延缓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 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激活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14):7-11.

      摘要 (1227) HTML (0) PDF 334.00 Byte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激活蛋白1(A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28只大鼠为模型组(n =28),观察大鼠EMs模型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子宫内膜、模型组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病灶ERα、ERβ、AP-1、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大鼠EMs模型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腺体、间质血管明显增加;②大鼠EMs模型的异位病灶与对照组子宫内膜间ER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7),而其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ERβ、AP-1(c-jun)蛋白、VEGF在模型组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其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EMs模型在位内膜中ERα和ERβ均高表达,异位病灶中则仅表现为ERβ高表达,同时上调c-jun,VEGF的表达,ERβ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较ERα更为重要的作用。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重构的改善作用研究

      2016(14):12-16.

      摘要 (1169) HTML (0) PDF 283.00 Byte (1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SHR 24 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组、GSP低剂量(5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以及卡托普利组(30 mg/kg)。6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设为对照组。每周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BP);治疗6周后HE染色下测定胸主动脉中膜横截面积(MCSA)、管腔面积(LA)及MCSA/LA;Masson三色法测量胸主动脉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测定胸主动脉中Ⅰ型胶原(ColⅠ)含量;生化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中ERK1/2蛋白表达。结果  GSP能显著降低SHR SBP(P <0.01),改善血管重构参数,减少胸主动脉MDA含量以及ERK1/2蛋白的表达,提高CAT活力。结论  GSP能够改善SHR胸主动脉重构,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压、对抗氧化应激和抑制ERK1/2蛋白表达实现的。

    • 枸杞多糖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中GluR1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6(14):17-21.

      摘要 (1060) HTML (0) PDF 270.00 Byte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精神分裂症模型(Sz)大鼠海马中GluR1表达及认知功能影响。 方法  选取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Sz+LBP)。Sz及Sz+LBP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0.6 mg/(kg·d),连续注射14 d制造精神分裂症模型,Sz+LBP同时灌胃枸杞多糖100 mg/(kg·d)。正常对照组在相应时段注射等剂量的正常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分别评估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进行Morris水迷宫,比较3组大鼠的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时间以及采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中GluR1蛋白的表达。结果  Sz的运动量、共济失调、刻板行为评分以及海马中GluR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Sz+LBP的运动量、共济失调及刻板行为评分均低于Sz,明显抑制精神分裂症大鼠海马中GluR1的表达(P <0.01)。结论  枸杞多糖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海马中GluR1表达来改善其认知功能相关。

    • 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在APP转基因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2016(14):22-26.

      摘要 (930) HTML (0) PDF 278.00 Byte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DSCAM)在淀粉样前蛋白(APP)转基因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月龄分别为1、3、6和12个月的APP转基因和野生型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脑切片进行染色,观察DSCAM在APP转基因小鼠脑中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在海马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野生型小鼠做对照。结果  DSCAM主要在APP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海马的锥体细胞中表达。在两组小鼠中,DSCAM在海马中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 <0.05)。DSCAM在APP转基因小鼠海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 <0.05)。结论  DSCAM在APP转基因小鼠海马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APP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

    • Brahma相关基因1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炎中的作用

      2016(14):27-31.

      摘要 (1126) HTML (0) PDF 336.00 Byte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Brahma相关基因1(BRG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炎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干预BRG1表达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腹腔注射LPS(2.5 mg/kg)构建小鼠肝炎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RG1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在人肝细胞HepG2及HepaRG培养基中加入LPS(100 ng/ml),Western blot检测BRG1的表达变化,转染BRG1质粒或特异性siRNA,通过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结果  体内实验,腹腔注射LPS(2.5 mg/kg)可以显著诱导小鼠的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核浓聚,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及ALT、AST的水平明显升高;同时LPS处理后肝细胞中的BRG1表达上升,BRG1在细胞核中浓聚。体外实验,LPS(100 ng/ml)处理后的HepG2及HepaRG细胞中BRG1的表达升高。同时BRG1过表达可显著促进促炎因子IL-1、IL-6及TNF-α的释放,相反BRG1沉默后可显著抑制促炎因子IL-1、IL-6及TNF-α的释放。结论  LPS可促进小鼠肝脏中及体外培养肝细胞的BRG1蛋白表达,干预BRG1表达可影响细胞释放IL-1、IL-6及TNF-α的能力。

    • CT判断不同密度同种异体骨犬椎体间融合效果研究

      2016(14):32-36.

      摘要 (1174) HTML (0) PDF 298.00 Byte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判断不同密度同种异体骨在犬椎体间融合情况,为临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植入合适密度骨提供依据。方法  将21只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所有动物均行经前路腰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3组分别予高密度植骨(甲组),正常密度植骨(乙组),空白对照(丙组)。于术后12周行腰椎CT平扫+三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效果。应用Photoshop软件测量融合骨横截面CT图形面积,计算椎体间融合程度。结果  术后12周,3组椎体间融合的比例分别为甲组(75.91±8.25)、乙组(94.67±3.35)、丙组(37.78±1.16)。植骨组(甲组、乙组)与空白对照组(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密度植骨组(乙组)椎间融合效果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  椎体间融合术中移植未经压缩的同种异体骨,有利于促进椎体间融合。

    • 库欣综合征中FHIT、Ki-67、PCNA的表达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2016(14):37-41.

      摘要 (977) HTML (0) PDF 225.00 Byte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中肿瘤抑制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增生9例)中FHIT、Ki-67、PCNA的表达,对临床病理及生化指标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中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腺癌最低(分别为100%、96.15%和42.9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增生最低(分别为85.71%、7.69%、0.00%和100%、96.15%、77.7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HIT、PCNA两个因素与鉴别腺癌、腺瘤、增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FHIT、Ki-67和PCNA的表达与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HIT、PCNA与鉴别诊断的关系更为密切。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TNF-a、IL-6和IL-2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6(14):42-47.

      摘要 (959) HTML (0) PDF 369.00 Byte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考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活动期UC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31例、中度25例和重度29例,选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IL-6和IL-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个UC组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IL-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随着严重程度增加,TNF-α和IL-6增高,IL-2降低,治疗后,UC组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IL-6及IL-2水平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周血TNF-α分别与IL-6和IL-2呈正相关(r =0.733,P=0.009)和负相关(r =-0.674,P =0.017),IL-6和IL-2呈负相关(r =-0.615,P =0.032),结肠黏膜的TNF-α分别与IL-6和IL-2呈正相关(r = 0.755,P =0.005)和负相关(r =-0.584,P =0.042),IL-6和IL-2呈负相关(r =-0.533,P =0.049),外周血TNF-α和IL-6分别与Geboes呈正相关(r =0.684,P =0.012;r =0.722,P =0.0011),IL-2与Geboes呈负相关(r =-0.631,P =0.021)。所有患者随访3、6、12和24个月,UC复发者分别为1、3、3和4例,合计11例,失访者分别为1、2、1和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1/84)、3.66%(3/82)、3.70%(3/81)和5.06%(4/79),合计复发率为13.90%。结论  UC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TNF-a、IL-6和IL-2与UC严重程度相关,评估TNF-α、IL-6和IL-2有助于判断UC治疗的“黏膜愈合”,对预后有较准确的指导价值。

    • 缝隙连接蛋白4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分析

      2016(14):48-51.

      摘要 (1047) HTML (0) PDF 259.00 Byte (1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  收集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所得AS斑块标本47例,正常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组织标本2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前彩超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稳定斑块组(2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5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标本中CX-43和MMP-9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X-43和MMP-9蛋白在对照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中的表达均有差异(FCX-43=662.971,FMMP-9=39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比较,斑块组CX-43和MMP-9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CX-43和MMP-9表达明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CX-43和MMP-9在AS组表达呈正相关(r稳定斑块组=0.640,P <0.05;r不稳定斑块=
      0.715,P <0.05),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CX-43与MMP-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X-43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促进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组织的不稳定性。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Ⅱ的影响

      2016(14):52-57.

      摘要 (1025) HTML (0) PDF 271.00 Byte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Ⅱ(Ang-2)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114例、非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0 d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血清中Ang-2、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在治疗后24 h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显著减少,且随着时间延长,评分呈时间依赖性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后24 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显著增高,且随着时间延长,评分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及Ang-2含量的比治疗前患者血清中VEGF及Ang-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VEGF及Ang-2含量显著增加,VEGF及Ang-2含量15 d时达到高峰,30 d时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后24 h VEGF及Ang-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后及30 d后VEGF及Ang-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调节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ng-2 、VEGF的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价值

      2016(14):58-62.

      摘要 (1375) HTML (0) PDF 225.00 Byte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20例1型DM患者、30例2型DM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该次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受试者血清sEPCR和hsCR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类型糖尿病患者中sEPCR和hsCRP水平都升高。sEPCR能够预测1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和血栓形成,P值分别为0.016和0.015。而hsCRP可以明显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P =0.042。结论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sEPCR和hsCRP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提示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sEPCR对1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和血栓形成有一定预测作用,而hsCRP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作用。

    • >新进展研究
    • 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变化的Meta分析

      2016(14):63-71.

      摘要 (1846) HTML (0) PDF 736.00 Byte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毕Ⅰ式、毕Ⅱ式及Roux-en-y吻合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降糖效果及糖尿病转归情况等临床疗效。方法  以“胃癌”、“2型糖尿病”、“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毕Ⅰ式”、“毕Ⅱ式”、“Roux-en-y吻合”、“gastric carcinoma”、“type 2 diabetes mellitus”、“gastrectomy”、“gastro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billroth Ⅰ”、“billroth Ⅱ”和“Roux-en-y”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出版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整合数据平台。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6月。纳入行毕Ⅰ式、毕Ⅱ式及Roux-en-y吻合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再由2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统计,采用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患有胃癌合并T2DM的患者共75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中,毕Ⅰ式组为224例,毕Ⅱ式组为343例,Roux-en-y吻合术组为191例。7篇文献均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评价为6~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毕Ⅱ式消化道重建方式后随机空腹血糖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毕Ⅰ式吻合(MD=1.86,95%CI:1.02,
      2.71,P <0.05),对T2DM术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毕Ⅰ式吻合(■=0.58,95%CI:0.40,0.83,P <0.05),对T2DM术后治愈情况明显优于毕Ⅰ式吻合(■=0.48,95%CI:0.27,0.85,P <0.05);Roux-en-y吻合后随机空腹血糖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毕Ⅱ吻合(MD=0.24,95%CI:0.07,0.42,P <0.05)以及毕Ⅰ式吻合(MD=1.81,95%CI:0.77,2.86,P <0.05),对T2DM术后治愈情况明显优于毕Ⅰ式吻合(■=0.43,95%CI:0.24,0.77,P <0.05)。结论  毕Ⅱ式吻合及Roux-en-y吻合的术后降糖效果均显著优于毕Ⅰ式吻合,其中Roux-en-y吻合的降糖效果最佳。

    • 心脏手术术后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试验的关系及应用

      2016(14):72-76.

      摘要 (1238) HTML (0) PDF 238.00 Byte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8例择期行瓣膜手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时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规凝血试验和血常规检测血小板(PLT)计数。分析患者TEG检测中R反应时间、K值、α角、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R时间与PT、INR、K值呈显著正相关,与α角呈显著负相关;K值与PT、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与α、MA呈显著负相关;α角与PT、INR、APTT显著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PT、INR、APTT、TT延长,FIB降低,R时间延长,MA降低。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术后TEG指标与凝血试验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两者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作用。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 老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前多种影响因素的探究

      2016(14):77-81.

      摘要 (821) HTML (0) PDF 213.00 Byte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危险因素,防止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年龄60~79岁,Fisher分级>1。将患者分为DCI组和非DCI组。分析患者的相关指标(性别、吸烟史、局部脑氧饱和度等),找出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69例患者伴有DCI。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CI组患者中,有吸烟史、低钠、局部脑氧饱和度<50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钠离子浓度(■=3.011,95%CI:1.123,8.070)与局部脑氧饱和度(■=3.324,95%CI:1.734,6.372)是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局部脑氧饱和度预测性能更佳。结论  局部脑氧饱和度是老年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较好的预测指标。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临床特征分析

      2016(14):82-86.

      摘要 (994) HTML (0) PDF 193.00 Byte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贫血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CHF合并贫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不合并贫血症状的患者为对照组(38例),并依据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和临床症状,探究贫血与老年CHF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患者一般资料中,两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贫血数据指标中,血红蛋白和贫血发生率以及铁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对照组与心功能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水平在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以及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贫血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铁缺乏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以及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Ⅲ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的贫血患者与非贫血患者在铁缺乏发生率、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发生率、铁缺乏发生率在重度心力衰竭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对于CHF铁缺乏患者,进行适当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症状。

    • 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的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

      2016(14):87-93.

      摘要 (1173) HTML (0) PDF 269.00 Byte (1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总结有关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的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促进临床对该并发症的了解,为选择左室心内膜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Pubmed、OVID、EMBASE、EBSCO、Science Direct、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有关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报道。结果  共有72篇文献,85例患者。男、女各占49.4%。导线主要通过经房间隔途径(78.8%)和主动脉逆行途径(18.8%)进入左室。起搏心电图、正侧位胸片、经胸或食道心脏超声等表现异常,起搏心电图表现为类右束支组织样图形,心脏超声可见导线进入左室。26例(30.6%)患者出现脑栓塞事件,最短为术后2 d。39例(45.9%)患者病程中未使用抗栓药物但没有发生栓塞事件。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均可预防栓塞事件,但阿司匹林疗效不如华法林。8.2%的患者出现二尖瓣装置的损害如瓣膜穿孔、二尖瓣返流;7%的患者发生起搏装置感染。治疗可采取终生抗凝、经皮拔除导线和开胸切除导线等方式,充分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栓塞事件发生率较高,充分抗凝治疗可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后长期结局分析

      2016(14):94-97.

      摘要 (1050) HTML (0) PDF 227.00 Byte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肾上腺切除术后长期结局。方法  纳入2001~2011年间所有接受肾上腺切除术的PHA患者。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参数和激素水平,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30名女性患者和24名男性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20例患者(37%)术后不再需要降压药物治疗,20名患者(37%)术后高血压得到了改善,14名患者(26%)术后仍然没有改善。因此,高血压得到解决或改善的患者占40/54(74%)。随访平均时间是(49±12)个月,随访结束时,高血压问题得到解决的患者占27/46(58%)。7例患者术后12个月以上时间高血压问题才得到解决。30%患者合并肾上腺增生,但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58%的PHA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问题得到解决,但该过程可能需要超过12个月时间。切除后肾上腺增生与高血压持续存在无相关性。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评价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不良事件

      2016(14):98-102.

      摘要 (827) HTML (0) PDF 234.00 Byte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评价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左心辅助装置植入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行左心辅助装置移植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血检和心脏功能检验,使用FibroScan检测患者的肝脏硬度。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肝脏硬度判断术后不良事件的准确性。结果  术前事件组肝脏硬度高于非事件组,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肝脏硬度较术前均有下降,且事件组患者的肝脏硬度仍高于非事件组(P <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均有大幅度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4周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硬度是术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敏感性为0.826,特异性为0.736。结论  肝脏硬度是左心辅助装置移植手术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用于患者左心辅助装置移植术前检查,辅助判断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预测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6(14):103-107.

      摘要 (1199) HTML (0) PDF 231.00 Byte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该院临床确诊的446例CK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1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并分析血清高Hcy水平对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以及血清高Hcy检测在慢性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血清高Hcy水平与CKD明显相关,CKD患者的血清高Hcy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高Hcy是CKD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χ2=9.773,■=2.245(95%CI:1.275,4.938),P =0.007]。患者血清Hcy水平对左心室结构功能有很大影响,高Hcy、正常Hcy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11.52μmol/L为截断点,血清Hcy检测对预测CKD具有一定的价值[AUC=0.874(95%CI:0.673,0.954)]。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CKD有明显的相关性,是CKD发病的危险因素,高Hcy对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功能有较大影响,血清Hcy检测联合具体肾脏病特定指标检查对预测各类肾脏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乳腺癌不同阶段钙化X线征像分析

      2016(14):108-111.

      摘要 (1174) HTML (0) PDF 242.00 Byte (1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钙化在乳腺癌不同阶段X线征像。方法  收集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出现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77例,回顾性分析钙化X线征像,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乳腺癌钙化形态、分布、数目及伴随情况在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钙化X线征像初步鉴别不同阶段乳腺癌,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 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的分型和价值探讨

      2016(14):112-116.

      摘要 (1183) HTML (0) PDF 275.00 Byte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ICF)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分型,并探讨分型的一致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将64例ICF归纳分为:掌侧型、背侧型、劈裂型、塌陷型和塌陷伴劈裂型。采用Kappa方法分析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分型一致性。根据分型指导45例有移位ICF手术入路和复位固定方法的选择,无明显移位骨折13例和有移位但患者拒绝手术6例均采取保守治疗。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背侧型、掌侧型、劈裂型、塌陷型和塌陷伴劈裂型分别为:13、3、10、25和13例。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Kappa系数分别为0.875~0.900和0.900~0.925,高度一致性。均获13~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手术组1例塌陷伴劈裂型骨折因手术复位不满意,保守组5例塌陷型骨折因拒绝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均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功能恢复为可,其余均为优或良。手术组与保守组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97,P =0.041);塌陷和塌陷伴劈裂型发生创伤性腕关节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P =0.003)。结论  ICF分型较好地反映了骨折特点,对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疗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2016(14):117-121.

      摘要 (1105) HTML (0) PDF 267.00 Byte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
      2015年8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终末期肾病接受维持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4例,用标准技术测量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厚度、上臂中部肌周长、上臂中点肌肉周长、握力以及采用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检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干体重、透析前后血压以及实验室指标。其根据血清钠水平分两组:低钠组(Na<137 mmol/L)和对照组(Na≥137mmol/L),分别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低钠组患者上臂肌围、握力、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营养评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占干体重的平均百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干体重、血透前后血压、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脂、血钾、血钙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透析前血清钠浓度与上臂肌围呈正相关(r =0.266,P =0.009),与握力呈正相关(r =0.401,P =0.001),与营养评分呈负相关(r =-0.46,P =0.001),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 = 0.309,P =0.002),与血CRP和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占干体重的平均百分数不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钠水平偏低与蛋白质能量消耗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有关。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植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2016(14):122-124.

      摘要 (1221) HTML (0) PDF 217.00 Byte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植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3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植入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的临床疗效、皮瓣修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评估显示,其中,19例优、10例良、1例差,优良率为96.7%。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皮瓣血运好,无肿胀,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植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慢性骨髓炎。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6(14):125-128.

      摘要 (787) HTML (0) PDF 216.00 Byte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  256例患者中共有100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6%。其中3例椎管内硬膜外渗漏患者和1例脊柱旁软组织渗漏患者出现神经根受压迫症状和脊髓受压迫症状,其余患者均无显著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椎体骨折情况、穿刺路径、主刀医师技术水平、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术前椎体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体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均会对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产生影响,因此,掌握PKP手术适应证、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注入适量的骨水泥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 组配型股骨柄治疗翻修术中股骨骨缺损的中期随访

      2016(14):129-131.

      摘要 (818) HTML (0) PDF 218.00 Byte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组配型股骨柄治疗翻修术中股骨PaproskyⅡ、Ⅲ型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9月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组配式股骨翻修柄的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6岁(48~80岁)。翻修术距初次置换时间平均为10.3年(1~16年)。翻修原因14例为无菌性松动,4例为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术前Harris评分为(41.4±3.8)分,术前VAS评分为(7.4±1.1)分。结果  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5.6年。无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假体脱位及松动。2例大腿前侧疼痛,3例轻度跛行。3例股骨假体下沉,下沉<6 mm。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4.3±3.1)分,VAS评分为(1.2±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生物型组配式股骨翻修柄处理翻修术中股骨PaproskyⅡ、Ⅲ型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临床报道
    • 南宁市邕宁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4):132-134.

      摘要 (1042) HTML (0) PDF 168.00 Byte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南宁市邕宁区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简称HIV/AIDS患者)中,晚发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南宁市邕宁区199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14年广西省南宁市邕宁区共报告HIV/AIDS患者300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定义,其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34.33%。不同特征的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男性、大于50岁的年龄组和样本来自医院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85.44%、51.46%和48.54%。结论  性别、样本来源和年龄等是影响南宁市邕宁区HIV/AIDS患者晚发现的重要因素。

    • 18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分析

      2016(14):135-137.

      摘要 (1051) HTML (0) PDF 176.00 Byte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6~2013年胃MALT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检查示胃MALT淋巴瘤疑似病例67例,病理确诊胃MALT淋巴瘤18例,内镜病理诊断符合率26.9%。18例确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54.2±8.7)岁。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最常见15例(83.3%),恶心、呕吐14例(77.8%),纳差11例(61.1%)、消瘦7例(38.9%),呕血、黑便3例(16.7%)。内镜下表现为广泛、多发溃疡或结节样病变,病变位于胃窦部7例,胃体部9例,同时累及胃窦、胃体部2例。12例中7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阳性率58.3%。18例患者中经手术+术后化疗7例;单纯化疗5例;根除HP治疗3例;根除HP治疗+手术3例。结论  胃MALT淋巴瘤临床、内镜下特点特异性差,极易误诊;胃MALT淋巴瘤治疗首选根除HP治疗,对于转移和根除HP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进一步放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

    • >病例报告
    •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伴相关动脉瘤栓塞治疗1例

      2016(14):138-140.

      摘要 (1247) HTML (0) PDF 181.00 Byte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1例并文献复习

      2016(14):141-142.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90.00 Byte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输精管结扎术后合并血管瘤1例

      2016(14):143-144.

      摘要 (702) HTML (0) PDF 221.00 Byte (1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