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谷氨酸的释放及其受体机制研究

      2016(4):1-4.

      摘要 (3053) HTML (0) PDF 279.00 Byte (6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MDAR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 =30):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组于全脑缺血前2 h经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随后以3μg/(kg·h)速率输注120 min,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应用Combs评分系统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R1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下降(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增高(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上调(P <0.05);与I/R组比较,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升高(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降低(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下调(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其机制与抑制Glu释放和下调NR1表达有关。

    • S100A4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2016(4):5-10.

      摘要 (3248) HTML (0) PDF 293.00 Byte (5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S100A4稳定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研究S100A4与鼻咽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PCR方法扩增S100A4片段,将产物插入pCMV载体,将重组质粒及其空白质粒分别转染到鼻咽癌细胞CNE2;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S100A4、E-cadherin、Fibronec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S100A4稳定高表达的重组细胞株;细胞生长曲线表明S100A4稳定高表达的重组细胞株生长较快;S100A4稳定高表达的重组细胞株中E-cadherin、Fibronectin低表达而MMP2、MMP9高表达;Transwell实验发现S100A4稳定高表达的重组细胞株的侵袭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白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 >0.01)。结论  S100A4能调控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并上调MMP2、MMP9表达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 内皮抑素30肽对HepG2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影响的机制研究

      2016(4):11-17.

      摘要 (3138) HTML (0) PDF 399.00 Byte (5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RGD修饰的人内皮抑素30肽对HepG2细胞黏附、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人工合成人内皮抑素1~30位氨基酸(30肽,序列25~31由RGIRGAD改为RGDRGD)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连接到质粒pTYB2中,再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同法合成人内皮抑素1~27位氨基酸构成的27肽作为对照。细胞黏附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30肽和27肽对HepG2细胞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筛选与侵袭作用相关的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30肽和27肽对αvβ3整合素的聚集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肽和27肽对HepG2细胞表面相应整合素表达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0肽和27肽对HepG2细胞TIMP1和TIMP2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30肽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黏附、侵袭,对侵袭作用的影响与整合素αvβ3相关,同时,30肽能上调HepG2细胞中TIMP1和TIMP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30肽加αvβ3抗体后,上述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30肽可能是通过整合素αvβ3发挥其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可以成为临床上肝癌的辅助化疗药物发挥作用。

    • 不同剂量肝素对高糖诱导后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2016(4):18-23.

      摘要 (3195) HTML (0) PDF 347.00 Byte (4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肝素对高糖诱导后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并用高糖(2.5%葡萄糖溶液)诱导4、8、12和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QP1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确定表达量达峰值的诱导时间。将不同剂量的肝素添加至人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液中,并经2.5%高糖溶液诱导后,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且在高糖诱导24 h时表达量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具有一致性,均提示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2.5%葡萄糖+1.5×10-2 mg/ml肝素组呈现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2.5%葡萄糖+1.5×10-2 mg/ml肝素组细胞可见胞核及胞浆有空泡样改变。结论  肝素在高糖环境中诱导24 h后可显著增加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大剂量的肝素能使胞浆及胞核出现明显的空泡样改变。

    • >临床论著
    • EGFR、PDGFRA和VEGFR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变异分析

      2016(4):24-28.

      摘要 (3075) HTML (0) PDF 272.00 Byte (5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30例结肠癌中的过表达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0例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标本中EGFR,PDGFRA和VEGFR2表达情况,PCR-SSCP检测标本中EGFR(外显子18-21)和PDGFRA(外显子12、14和18)的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收集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0例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43.3%(13/30),但是EGFR热点区域(外显子18-21)未检测到激活突变。而在17例患者(56.7%)中检测到EGFR外显子20的密码子787(Q787Q)的一处无义碱基替换(CAG>CAA)。PDGFRA在所有恶性细胞中阳性表达,热点区域也未发现激活突变,但是9例标本中的12号外显子的密码子567发生CCA>CCG无义突变;4例标本中的18号外显子的密码子824发生GTC>GTT无义突变。在2例标本中还发现,14号内含子有两处碱基改变IVS14+3G>A和IVS14+49G>A,4例标本中的18号内含子存在IVS18-50insA改变。有22例(73.3%)中VEGFR2阳性表达,且VEGFR2表达与肿瘤未转移呈正相关(P =0.038)。结论  结肠癌中虽然EGFR和PDGFRA过表达,但是未检测到激活突变,而VEGR2也在结肠癌中过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未发生转移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未来结肠癌治疗提供可能的方向。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4):29-32.

      摘要 (2839) HTML (0) PDF 219.00 Byte (4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以下简称转录因子Nrf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肺腺癌组织标本88例,正常肺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  Nrf2在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1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Nrf2的阳性表达率为73.3%。低分化组腺癌组Nrf2阳性表达率(84.6%)明显高于中分化组(76.4%)和高分化组(70.7%)。结论  转录因子Nrf2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肺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AEG1与钙黏附蛋白E在食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2016(4):33-38.

      摘要 (2965) HTML (0) PDF 338.00 Byte (5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钙黏附蛋白E(E-cad)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58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AEG1和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58例食管癌组织中AEG1表达的阳性率82.7%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51.7%(P <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在58例食管癌组织中钙黏附蛋白E的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的94.8%(P <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食管癌中AEG1与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 =-0.483,P <0.05)。结论  AEG1和钙黏附蛋白E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分别表现为高表达和表达缺失,且两者与食管癌的侵润、转移密切相关,AEG1可能介导食管癌中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下调。

    • CD24蛋白表达在术后放疗宫颈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2016(4):39-43.

      摘要 (3295) HTML (0) PDF 269.00 Byte (5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CD24蛋白表达在术后放疗宫颈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0例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CD2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9例(42%)宫颈癌患者中CD24蛋白表达阳性,单因素分析表明,CD24阳性表达与局部区域无失败生存率(P =0.02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 =0.000)和总生存率(P =0.005)呈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D24阳性表达与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 =0.025)和总生存率(P =0.045)呈显著相关性。单独RT组CD24表达与LRFFS(P =0.020)呈显著相关性,CRT组CD24表达与DMFS(P =0.000)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CD24表达是术后放疗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物,且在术后辅助CRT和单独RT治疗中预后意义不同。制定宫颈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需参考患者CD24表达情况。

    • 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2016(4):44-47.

      摘要 (2474) HTML (0) PDF 293.00 Byte (2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平肝益肾汤治疗。评价比较组间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ET-1、CGRP水平。结果  疗效评价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 vs 86.7%,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33.7±4.5)cm/s vs (28.5±4.3)cm/s,(34.3±5.6)cm/s vs (29.2±5.1)cm/s,(36.9±6.7)cm/s vs (30.5±5.8)cm/s,P <0.05],ET-1水平下降[(122.5±9.7)ng/L vs (142.3±10.6)ng/L,P <0.05],CGRP水平升高[(32.2±3.8)ng/L vs (26.9±3.4)ng/L,P <0.05]。结论  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机体ET-1和CGRP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复杂性肝脏肿瘤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2016(4):48-53.

      摘要 (2608) HTML (0) PDF 329.00 Byte (4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总结肝脏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复杂性肝脏肿瘤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4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5例复杂性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瞻性研究对所有患者术前行肝脏CTA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分别计算模拟切除的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并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和实际手术切缘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软件虚拟肝切除功能优化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三维重建正常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和肝内血管。患者模拟切除肝脏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P <0.01)。两者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8)。模拟手术切缘与实际手术切缘统计学上也具有相关性(P <0.01),两者均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256)。结论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准确评估和模拟肝脏手术情况,为精准肝切除复杂性肝脏肿瘤提供手术数据和依据。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6(4):54-57.

      摘要 (2829) HTML (0) PDF 227.00 Byte (2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G)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血生物化学检测及HBV-DNA定量检测。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G0-G1组、G2组和G3-G4组,比较不同肝脏炎症活动度患者间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stic多元回归分析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的因素。结果  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87例仅有轻度活动性炎症(G0-G1、G2),占77.68%。G0-G1组、G2组及G3-G4组3组患者间年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AST-PLT比值 (APRI)、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胆汁酸(TBA)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炎症活动度与年龄、PT、AST、γ-GT、APRI、TBA呈正相关(P <0.05);与PLT、PA及ChE呈负相关(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T、AST、γ-GT、PA及ChE是影响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发生明显炎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大、血清PT、AST及γ-GT水平升高、PA及ChE水平降低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发生显著炎症改变的危险因素。

    • microRNA-22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016(4):58-63.

      摘要 (3224) HTML (0) PDF 414.00 Byte (4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微小RNA(microRNA,以下简称miRNA)-22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索其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miRNA-221表达水平,同时对比结直肠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中miRNA-22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细胞采用miRNA-221的mimic及inhibitor分别高、低表达miRNA-221后,采用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水平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miRNA-221在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NA-221在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扰结直肠癌HT-29细胞株中miRNA-221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 <0.05),且细胞中EMT相关的上皮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水平降低;而过表达HT-29细胞株中miRNA-221,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加,且细胞中EMT相关的上皮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高表达的miRNA-221通过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水平来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进程。

    • 血清PLA2R抗体与膜性肾病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2016(4):67-70.

      摘要 (2841) HTML (0) PDF 212.00 Byte (4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膜性肾病(MN)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193例,根据肾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组)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MN组),选取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PLA2R抗体浓度及阳性率。分析实验室指标与PLA2R抗体的相关性,并计算PLA2R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IMN组和SMN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IMN组和SMN组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MN组、SMN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LA2R抗体水平分别为(12.149±5.207)μg/ml、(8.492±3.218)μg/ml及(0.003±0.001)μg/ml,阳性率分别为68.99%、18.75%及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MN患者血清PLA2R抗体呈负相关(r =-0.625,P =0.023),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MN患者血清PLA2R抗体呈正相关(r =0.796,P =
      0.015)。ELISA法PLA2R抗体检测的特异度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9.01%。结论  血清PLA2R抗体水平与膜性肾病病情有明显相关性,其阳性表达与肾组织活检结果符合度较高。

    • >新进展研究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心钠肽、尿肾损伤分子-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2016(4):71-75.

      摘要 (2049) HTML (0) PDF 261.00 Byte (2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重症监护、呼吸辅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中ANP和KIM-1含量及血液样本中CYS含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ANP水平逐渐增加,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3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在治疗3 d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91及8.59,P <0.05);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KIM-1及血液样本中CYS水平逐渐递增,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3及35.89,P <0.05);此外,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其尿液样本中ANP、KIM-1及血液样本中CY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 7.32、10.16、5.89及19.74、21.05、11.63,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04及35.49,P <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18.80,P <0.05),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P >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ANP、KIM-1以及CYS水平,对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

      2016(4):76-79.

      摘要 (2438) HTML (0) PDF 228.00 Byte (2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疗效相关性研究

      2016(4):80-84.

      摘要 (2721) HTML (0) PDF 246.00 Byte (2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归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不良反应防治对策,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联合免疫抑制疗法(C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共61例,其中使用美国(Genzyme公司)R-ATG 31例,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R-ATG 30例。采取不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种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疗效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Fresenius-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12例)、43.30%(13例)、16.70%(5例)和23.33%(7例);Genzyme-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8%(11例)、35.48%(11例)、9.70%(3例)和29.03%(9例),两种制剂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综合防治,所有不良反应均得以及时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ATG联合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Fresenius-ATG和Genzyme-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不影响ATG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 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磷及钙调节激素的检测及意义

      2016(4):85-87.

      摘要 (2193) HTML (0) PDF 180.00 Byte (2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磷及钙调节激素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临床意义。方法  釆集83例肝硬化患者及66例正常人的血清,血清钙测定用偶氮砷Ⅲ比色法,血清磷测定用磷钼酸盐法;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及2-羟维生素D3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  Child-pugh C级肝功能患者与对照组、A级及B级比较血清钙降低(P <0.05),血磷的变化在4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级肝功能患者与对照组、A级及B级比较CT(P <0.05)及25-(OH)D3(P < 0.01)降低,PTH升高(P <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清钙及其调节激素的代谢紊乱,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监测肝硬化血清钙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

    • 我国医生吸烟率、戒烟率及控烟行为的系统研究

      2016(4):88-94.

      摘要 (3137) HTML (0) PDF 363.00 Byte (4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方法,评价我国医生吸烟率、成功戒烟率及控烟行为现状。方法  利用PubMed、ProQuest、Springerlink、VIP、WanFang Data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关于中国医生吸烟情况及控烟行为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总体吸烟率0.223[95% CI:0.217,0.230],男性0.389[95% CI:0.382,0.397],女性0.007[95% CI:0.006,0.009]。总吸烟率随研究时间略有增长,东部地区医生总吸烟率高于中西部地区。②戒烟率0.088[95% CI:0.083,0.092]。戒烟率随研究年份稍有提高,年龄>35岁组戒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东部地区医生戒烟率低于中西部地区。③人均日吸烟量为(8.28~16)支,平均(11.85±2.06)支,随研究时间递减,东部地区医生人均吸烟量高于中西部地区。④医生总体控烟态度积极,但控烟知识方面存在偏差,缺乏控烟技巧和能力培训。结论  我国医生吸烟率高、戒烟率低、人均日吸烟量大、控烟“知信行”表现不太乐观。应加强对医生烟草知识、控烟干预的培训,提高中国医生控烟技巧和能力,推动全社会控烟工作的发展。

    • 特殊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的缺损修复

      2016(4):95-99.

      摘要 (2796) HTML (0) PDF 312.00 Byte (4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经验。方法  本组老年患者共26例,22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代谢疾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4例患有恶性肿瘤。对26例头皮巨大肿瘤进行切除,切除后创面大小10 cm×18 cm~16 cm×24 cm,根据不同的创面特点釆用皮片、轴型皮瓣、扩张皮瓣及游离皮瓣4种不同的方法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例植皮修复创面,2例皮片小部分坏死,随访3例放疗后皮片部分坏死,最终用皮片封闭创面;3例游离皮瓣,2例边缘小部分坏死。1例大部分坏死,创面予皮片修复;5例扩张皮瓣修复创面,3例切口瘢痕较宽,所有老年患者都抱怨治疗的过程太长,扩张器膨胀的过程让其产生不适感;13例轴型皮瓣中1例皮瓣的远端坏死,1例皮瓣切口裂开,移植皮瓣术后放疗未出现坏死。随访3个月~2年,1例肿瘤复发,1例肺癌晚期死亡。结论  对于具有合并症或患恶性肿瘤的特殊老年患者,头皮巨大肿瘤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以轴型皮瓣修复为佳,因其手术瘢痕不明显,皮瓣外观和功能均较满意且治疗时间相对短,可为合并症或者肿瘤的治疗做好准备并赢得宝贵时间。

    • 三维超声多平面模式计数窦卵泡可靠度

      2016(4):100-103.

      摘要 (2073) HTML (0) PDF 228.00 Byte (2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比经阴道三维超声多平面模式与二维超声在计数窦卵泡(AFC)方面的可靠度及计数时间。方法  以2012年10月-2015年4月在该院妇产科就诊或检查的妇女为受试对象,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独立以二维和三维模式进行AFC,对比其计数差异,计算相关系数及一致性限度,对比计数时间。结果  ①对3个不同年龄段受试者而言,两名观察者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观测者以不同方法的计数结果也未见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观察者以同一方法行AFC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同一观察者以三维超声模式行AFC所需时间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 <0.01);③两名观察者以三维超声多平面模式行AFC的差值范围与一致性限度范围更小,差值的均值更低,相关系数更高;④三维超声多平面模式对卵巢低反应性的诊断的准确度与敏感均更高。结论  三维超声多平面模式在行AFC时具有比二维超声更高的可靠度、一致性及准确度,虽其计数时间明显增加,但可大大缩短患者暴露的时间。

    • 心房颤动对不同治疗时机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影响的研究

      2016(4):104-107.

      摘要 (1830) HTML (0) PDF 216.00 Byte (2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对不同治疗时机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100例确诊为发病时间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根据发病时间分析≤3 h组与3~6 h组,并根据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4例(44.0%)患者发病≤3 h,其中心房颤动患者15例,非心房颤动患者29例;56例(56.0%)患者发病3~6 h,其中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非心房颤动患者36例。房颤对不同溶栓时机相同时间段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P >0.05)。3~6 h组房颤组患者溶栓后24 h内发生PH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房颤对不同溶栓时机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  心房颤动对不同溶栓时机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无影响,但增加了时间窗为3~6 h的脑梗死患者PH出血的风险。

    • >论文
    • C+锉在磨牙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

      2016(4):108-110.

      摘要 (1998) HTML (0) PDF 195.00 Byte (2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C+锉应用于磨牙根管再治疗其疏通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根管再治疗的磨牙60颗,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C+锉和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疏通,机用ProTaper完成根管预备并垂直加压充填,X线片评价根管疏通的效果。结果  C+锉疏通根管的成功率高于不锈钢K锉(P <0.05),为87.7%。结论  C+锉在磨牙根管再治疗中有良好的疏通效果,但应注意预防根管侧穿。

    • 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的临床应用

      2016(4):111-114.

      摘要 (2185) HTML (0) PDF 255.00 Byte (2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开放引流和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术,探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在治疗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04例,根据患者年龄、病种及切口类型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B组34例,C组34例,依次分别采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开放引流及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对引流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B、C组与A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切口细菌培养转阴时间上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血沉等统计结果,在治疗前B、C组与A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A、B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A、C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方法简单易行,可减少患者痛苦,明显促进感染切口的愈合,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

    • >新进展研究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6(4):115-118.

      摘要 (2567) HTML (0) PDF 207.00 Byte (2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后期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205例SAP患者中有76例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其发生率为37.1%。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APACHE II评分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PCT及APACHE II评分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09和0.804,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235.5 mg/L、7.5 ng/ml和15.5分,敏感度分别为81.7%、81.1%和89.0%,特异度分别为77.9%、70.6%和68.4%。结论  CRP、PCT及APACHE II评分的升高对SAP发生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 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随访

      2016(4):119-123.

      摘要 (2009) HTML (0) PDF 248.00 Byte (2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随访观察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该院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的PMVSD患儿52例,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下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行左心室、升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 d、1、3、6、12及24个月及以后每隔1年定期复查,评价短期及中远期疗效,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分流和返流情况,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情况。同时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结果  ①48例患儿治疗成功,4例未能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92.31%。②对48例患儿进行了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个月(12~48个月)。其中,4例患者术后1 d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即刻残余分流率8.33%,术后残余分流量逐渐减少,术后1个月2例分流完全消失,2例仍存在微量或少量分流,残余分流率4.17%。6例患儿出现传导阻滞,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1例患儿出现交界性室性异搏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58%。术后24个月新出现微量或少量返流2例,无封堵器脱落、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猝死等。③患儿术后12和24个月的心脏大小均较术后1 d增大(P <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术后12个月、24个月、术后1 d与术前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质疏松患者初次应用VerSys Advocate骨水泥股骨柄的中远期稳定性评估

      2016(4):124-128.

      摘要 (2498) HTML (0) PDF 269.00 Byte (2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VerSys Advocate骨水泥股骨柄用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患者的中远期稳定性,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5月-2010年5月需要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182例(222髋)进行手术,术中均使用VerSys Advocate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出院后定期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Harris评分、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假体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144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6.1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3.5±14.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3±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53,P <0.01)。假体-骨水泥界面表现不同的患者骨密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46,P >0.05)。术中股骨距劈裂骨折和转子间骨折各1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5髋),术后发生迟发性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3髋。共有7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假体生存率为96.5%。结论  VerSys Advocate骨水泥柄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中远期疗效良好,骨质疏松患者无菌性松动发生率较低,该型假体中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

    • >论文
    • 七氟烷麻醉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6(4):129-132.

      摘要 (2265) HTML (0) PDF 245.00 Byte (2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七氟烷预处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经中心静脉放置肺动脉导管,应用热稀释法检测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①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咪达唑仑0.31 mg/kg、芬太尼5.1μg/kg和罗库溴铵0.8 mg/kg静脉注射进行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介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必要时可增加罗库溴铵来保证患者肌松的状态。②术中麻醉维持:对照组泵入异丙酚1.1~2.1 mg/(kg·h),采用瑞芬太尼2.0~3.1μg/(kg·h)进行静脉输注;诱导插管完成后,研究组患者吸入1.5%~2.0%七氟烷,进行七氟烷麻醉,同时采用瑞芬太尼2.0~3.1μg/(kg·h)进行静脉输注,保证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在缝合开始前进行洗脱,保证缝合完成后七氟烷吸入浓度为0。比较两组患者的CK-MB、cTnl、炎性因子含量以及应激反应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K-MB、hs-cTnI、TNF-α、CRP、IL-8、ACTH、Cor、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有助于减少心肌损害,缓解炎症和应激反应,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新进展研究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研究

      2016(4):133-137.

      摘要 (3651) HTML (0) PDF 229.00 Byte (2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评估现状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于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361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水平的分层。结果  361例患者中高血压等级为Ⅰ级、Ⅱ级、Ⅲ级的比例分别为76.7%、17.7%及5.5%,年龄较大、吸烟、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TC异常、LDL异常、HDL-C异常、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肥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异常、伴随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44.4%、18.6%、72.0%、5.0%、10.8%、16.1%、35.7%、1.9%、40.4%、13.9%、6.9%、2.2%、3.3%及16.9%,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具有2个(29.9%)、3个(31.9%)的危险因素的比例最高。男性中年龄较大、吸烟、空腹血糖受损、TC升高、腹型肥胖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 <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状况也更明显(P <0.05),而女性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 <0.05)。心血管风险水平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的比例分别为9.7%、47.7%、18.8%和23.8%,不同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和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数EH患者有2个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的现状不容乐观,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比例较高,尤其是对于男性、≥65岁、居住在城市的患者。

    • >临床报道
    • 颅骨修补术常见因素与并发症相关分析

      2016(4):138-142.

      摘要 (2002) HTML (0) PDF 264.00 Byte (2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颅骨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头皮下积液、癫痫发作、自发性脑出血及术后切口感染。方法  回顾分析2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患者,男性154例,女性57例,均采用二维钛合金网板修补材料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常规护理治疗,对出现相关并发症按诊疗常规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与患者相关因素行χ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6%(12/211)。颅骨修补术后出现术侧头皮下积液4例,癫痫发作5例,自发性脑出血1例,颅骨修补处切口感染2例。相关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头皮下积液与术前存在脑积水(P =0.028)及术中硬膜破损(P =0.006)相关。切口感染与手术部位相关(P =0.003)。癫痫发作及自发性脑出血无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因病例数少,无相关独立因素。结论  颅骨缺损修补术中严密缝合硬膜,如合并脑积水,可同期行脑积水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头皮下积液的发生。术前注意额窦大小,避免内固定与额窦相通污染,且术中持续碘伏冲洗,可能有利于减少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术后癫痫发作及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生,考虑与原发病相关。

    • 胆总管末端狭窄T管不能夹闭的双导管扩张法

      2016(4):143-144.

      摘要 (1634) HTML (0) PDF 138.00 Byte (2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T管不能夹闭的简易处理方法。方法  用2根输尿管导管经T管置入至胆总管末端扩张治疗胆道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结果  6例患者胆总管末端狭窄均扩张成功,T管能顺利夹闭、拔除。结论  用2根输尿管导管经T管置入并保留至胆总管末端有缓慢扩张作用,是胆道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T管不能夹闭的简易处理方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