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肝X受体激动剂上调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表达的机制和作用

      2016(5):1-6.

      摘要 (1652) HTML (0) PDF 287.00 Byte (1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肝X受体(LXR)激动剂T0901317上调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的机制和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25 mmol高糖和2μmol T0901317刺激后的HRGEC上IκBα、磷酸化IκB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 p65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LXR与P300之间有无结合;重组腺病毒AdTMshRNA转染HRGEC,观察其对高糖下HRGEC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结果 T0901317能显著降低高糖刺激后的IκBα和NF-κB p65磷酸化(P <0.05),LXR-α沉默后NF-κB活性增强;2μmol T0901317刺激HRGEC 24 h后以Co-IP检测LXR与P300的表达上调;T0901317明显抑制高糖刺激下的HRGEC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浓度(P <0.05),AdTMshRNA转染HRGEC后,有或无T0901317刺激,HRGEC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浓度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XR可能通过与P300发生相互作用阻断了NF-κB与P300之间的竞争性结合而提高TM的表达并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

    •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

      2016(5):7-10.

      摘要 (1340) HTML (0) PDF 240.00 Byte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肝脏血流量及水肿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10)g,随机分为正常组、烫伤+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烫伤+丁酸钠组(丁酸钠组)。对照组和丁酸钠组采用沸水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正常组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烫伤后3和6 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取肝脏组织检测组织含水率及肝脏微血管通透性。结果  烫伤后3和6 h,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肝脏血流量均显著减少,微血管通透性、含水率、血浆ALT均明显升高;烫伤后3和6 h,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组微血管通透性、肝脏含水率、血浆ALT均明显降低,血流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丁酸钠减轻严重烫伤后肝脏水肿,增加肝脏血流量,对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划痕损伤对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及继发性死亡的影响

      2016(5):11-16.

      摘要 (1834) HTML (0) PDF 307.00 Byte (1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制作划痕损伤模型,观察划痕损伤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及其自噬、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制作划痕损伤模型,应用NF-κB抑制剂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划痕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损伤组、损伤+抑制组,在不同时间点(损伤后1、6、12、24及48 h)分别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测定磷酸化NF-κB p65蛋白的表达,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凋亡、坏死,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LC3Ⅱ表达情况。对照组为无划痕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损伤后NF-κB蛋白表达于伤后1 h开始表达增强,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凋亡、坏死及自噬各指标均随时间推移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经PDTC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划痕损伤后可激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同时可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凋亡和坏死。

    • 香菜挥发油体外抑制Saos-2细胞生长与迁移

      2016(5):17-21.

      摘要 (1465) HTML (0) PDF 320.00 Byte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香菜挥发油对Saos-2肿瘤细胞株体外生长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醇提法制备香菜挥发油;MTT法检测香菜挥发油对Saos-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趋化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抑制作用;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21 Cip1/Waf1、P27 Kip1、NM23H1和S100A4的表达变化。结果  使用超声辅助醇提法,香菜挥发油得率为0.424%;香菜挥发油可明显抑制Saos-2细胞的生长与迁移,伴随细胞内P21 Cip1/Waf1及P27 Kip1的升高及S100A4降低,显示具有较强的抗成骨肉瘤活性。结论  香菜挥发油可体外抑制Saos-2细胞生长及迁移,其可能机制与P21 Cip1/Waf1、P27 Kip1及S100A4有关。

    • E3泛素连接酶Siah-1与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研究

      2016(5):22-25.

      摘要 (1704) HTML (0) PDF 224.00 Byte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E3泛素连接酶Siah-1与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  器官浴槽和血管张力系统测定雄性C57BL/6小鼠,以及雄性db/db糖尿病小鼠的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张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Siah-1和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结果  糖尿病小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对乙酰胆碱(Ach)引发的舒张反应低于正常小鼠(t =24.270,P =0.000),Siah-1抑制剂孵育30 min的糖尿病小鼠对Ach引发的舒张反应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差异(t =1.991,P =0.327)。各组小鼠对硝普钠(SNP)引发的血管舒张呈现良好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45,P =0.541)。经Siah-1抑制剂处理的糖尿病小鼠Siah-1浓度明显降低(t =5.483,P =0.017),而β-catenin浓度明显升高(t =6.670,P =0.023)。在有β-catenin抑制剂的情况下,使用Siah-1抑制剂的糖尿病小鼠血管内皮舒张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小鼠(t =1.441,P =0.378)。结论  E3泛素连接酶Siah-1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对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有关。

    • FOS样抗原2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2016(5):26-30.

      摘要 (1667) HTML (0) PDF 376.00 Byte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FOS样抗原2(FOSL2)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及正常糖代谢(NGT)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T2DM及NGT对象各50例,测量并记录其一般临床指标,采集血液标本。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以及总胆固醇(TC)等糖脂代谢指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FOS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与维吾尔族NGT组比较,T2DM组的体重指数(BMI)[(25.02±3.19)vs(28.36±4.01),P =0.000]、FPG[(5.45±0.69)vs(11.4±4.39),P =0.000]、HbA1c[(6.21±1.30)vs(10.20±2.10),P =0.000]、TC[(3.80±0.87)vs(5.16±0.87),P =0.000]、TG[(1.48±0.85)vs(2.21±1.02),P =0.000]、LDL-C[(2.26±0.83)vs(2.63±0.74),P =0.018]水平较高,而HDL-C[(1.19±0.30)vs(1.03±0.34),P =0.011]及FOS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41.48±26.32)vs(18.09±9.48),P =0.000];②与维吾尔族NGT组比较,T2DM组的FINS[(11.61±0.94)vs(16.13±1.61),P =0.017]、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2.74±0.22)vs(7.81±0.75),P =0.000]水平较高;③维吾尔族T2DM患者血清FOSL2蛋白表达水平与BMI(r =-0.44,P =0.005)、FPG(r =-0.39,P =0.013)、HbAlc(r =-0.34,P =0.044)、TC(r =-0.35,P =0.027)呈负相关。回归分析示BMI(β=-2.17,P =0.032)为FOS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FOS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新疆维吾尔族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BMI是维吾尔族T2DM的FOSL2蛋白表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 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血肌酐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所致急性肾损伤早期预警中的临床价值

      2016(5):31-35.

      摘要 (1256) HTML (0) PDF 250.00 Byte (1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肾损伤分子-1(Kim-1)、血肌酐(SCr)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术(CPB)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住入院的先心病患者100例,将CPB术后发生AKI患者26例作为Ⅰ组,术后未发生AKI患者74例作为Ⅱ组。比较分析两组CPB前及术后各时间CyS C、Kim-1、SCr水平,以及SCr、尿量(UPD)的变化。结果  CPB前,两组CyS C、Kim-1、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术后CyS C、Kim-1、SCr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术后2 h CyS C、6 h Kim-1升高,并在术后12 h达峰值(P <0.05),SCr术后即开始逐步升高,术后12 h达小高峰,其后缓慢升高(P <0.05);术后各时间段Ⅰ组CyS C、Kim-1、SCr水平高于同时间Ⅱ组水平(P <0.05),但UPD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IM-1、Cys C、SCr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63,高于SCr和UPD联合检测的0.7135。结论  先心病CPB术后发生AkI的概率较高(26%);CyS C、Kim-1在AKI发生的超早期即升高,而SCr在AKI发生过程中呈相对缓慢升高的态势,相较于传统的SCr、UPD联合检测,KIM-1、Cys C、SCr联合检测在先心病行CPB所致AKI早期预警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临床论著
    • Caspase-3、DIAPH-3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

      2016(5):36-41.

      摘要 (1590) HTML (0) PDF 261.00 Byte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aspase-3、DIAPH-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aspase-3、DIAPH-3在浸润性乳腺癌(n =240)及癌旁组织(n =44)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aspase-3、DIAPH-3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36.7%和40.8%)低于癌旁组织(81.8%和86.7%),P <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多、肿瘤长径的增加、临床分期的提高、脉管瘤栓的产生及P53的阳性表达的增强而降低。DIAPH-3的表达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脉管瘤栓的产生及临床分期的提高而降低。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aspase-3和DIAPH-3蛋白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95.5%、95.8%),高于阴性组(85.5%、84.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DIAPH-3阴性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1.687,95%CI:1.032,2.758)。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aspase-3、DIAPH-3蛋白表达均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均与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无关联;DIAPH-3的低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组织蛋白酶D和糖类抗原125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应用价值

      2016(5):42-47.

      摘要 (1714) HTML (0) PDF 259.00 Byte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
      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收集2009年1月30日-2012年4月1日宫颈鳞癌患者(ⅠA2~ⅡA期)60例为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60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组60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在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分析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手术前的SCCAg、Cath-D和CA125水平分别为(1.41±0.26)ng/ml、(19.14±1.52)ng/L和(17.42±0.90)u/ml,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0.005、0.000、0.000、0.000和0.000);SCCAg、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 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 ng/L和12.45 u/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905和0.718。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判复发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SCCAg、Cath-D和CA125 3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临床价值。

    • MicroRNA-13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6(5):48-52.

      摘要 (2129) HTML (0) PDF 280.00 Byte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 RNA-132(miR-13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逆转录定量PCR和原位杂交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iR-132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32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R-13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 <0.01),miR-132低表达与结肠癌分期更晚有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iR-132低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更短有关(P <0.01),miR-132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iR-132表达下调能够促进结肠癌进展,是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miR-132也具有成为结肠癌靶向治疗靶点的潜力。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多药耐药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2016(5):53-58.

      摘要 (1758) HTML (0) PDF 285.00 Byte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多药耐药蛋白(MD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EGFR与肺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谷光甘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  95例NSCLC中,EGFR、LRP、P-gp、MRP及GST-π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60.00%、40.00%、41.05%和55.79%。EGFR表达在有无吸烟史、不同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RP和MRP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P <0.05),MRP在高分化癌的表达阳性率低于中、低分化(P <0.05)。MRP与LRP、P-gp与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41,P =0.001;r =0.213,P =0.038),EGFR与LRP、P-gp、MRP、GST-π的表达无关(P >0.05)。EGFR阳性表达的化疗有效率为37.5%,低于EGFR阴性表达的化疗有效率(66.0%)(P <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与多药耐药蛋白常阳性表达,形成MDR的4种蛋白相互联系,可能对耐药的形成起协同作用,EGFR可以作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客观指标。

    • MircoRNA-195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2016(5):59-62.

      摘要 (1702) HTML (0) PDF 207.00 Byte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microRNA-195(miR-195)在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来该院体检的3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以及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miR-195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95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miR-19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19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195的低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肿瘤部位均无相关(P >0.05)。结论  miR-195在胃癌患者中的低表达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新进展研究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Meta分析

      2016(5):63-70.

      摘要 (1793) HTML (0) PDF 419.00 Byte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64-row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网中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性(Se)、汇总特异性(Sp)及95%可信区间(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共纳入69篇文献,均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汇总Se=0.92,95%CI=(0.91,0.92);汇总Sp=0.95,95%CI=(0.95,0.96);SROC曲线下面积为98.60%。结论  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Se和Sp,是一种高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 围手术期临床用血调查分析推测改进输血治疗指征的必要性

      2016(5):71-74.

      摘要 (1565) HTML (0) PDF 210.00 Byte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手围术期临床输血量和输血率的变化趋势及输血存在的问题,探寻改进围手术期新的输血治疗指征的必要性。方法  评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围手术期接受输血的1 000例患者,分别对围手术期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比(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006~2009年各种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比较输血前后Hb和RBC的变化,探寻新的输血治疗指征。结果  围手术期全血使用率逐渐下降(6.50%),2006~2009年红细胞使用率为74.60%,血浆使用率为23.30%,血小板为0.04%,自体血使用率为44.70%;全血人均使用量逐渐减少,成分血人均用量逐渐增多,各成分血使用中以红细胞为主;术前Hb平均10 g/dl左右,输血前Hb、RBC及Hct略高于输血后,且输血人群Hb>
      7 g/dl的患者占大多数。结论  血液制品使用逐渐合理,输血指征掌握不好,用血问题尚存;输血治疗指征迫切需要改进,其对HB 7~10 g/dl的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窒息新生儿左心室功能动态变化中的作用

      2016(5):75-78.

      摘要 (1483) HTML (0) PDF 209.00 Byte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窒息新生儿左心室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生后1、3和7 d分别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窒息组(54例)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4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峰)、舒张晚期峰值(A峰),计算E/A值,从二尖瓣口和左室流出道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左心室Tei指数(LV-Tei),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轻、重度窒息组生后第1天LV-Tei及二尖瓣A峰峰值升高,LVEF、左室E/A值、CO值、FS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E峰峰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重度窒息组LV-Tei、A峰峰值、EF、FS值在生后第1天与第3天、第3天与第7天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窒息组PaO2与左心室E/A值、EF值、CO呈正相关,与Tei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窒息新生儿左心功能的早期变化,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

      2016(5):79-82.

      摘要 (1009) HTML (0) PDF 245.00 Byte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4.2个月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显示优15例,良2例。结论  空心钉和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学习曲线短,操作容易,术后能更早康复锻炼,获得更好的功能,效果满意。

    • 高频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2016(5):83-86.

      摘要 (1525) HTML (0) PDF 264.00 Byte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分级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治的198例患者中238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其中门诊接受常规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方法联合检查(A组)诊断为恶性结节156个,接受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3种方法联合检查(B组)诊断为恶性结节82个,所有患者住院后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结果  A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的实性结节98个,B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的实性结节68个,两种方法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若能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 膀胱平滑肌瘤诊疗分析

      2016(5):87-89.

      摘要 (1106) HTML (0) PDF 205.00 Byte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中的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07~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患者10例,其中存在血尿表现的患者2例,存在尿频症状的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偶然发现的患者7例。行B超、CT等相关辅助检查,10例患者影像学提示膀胱内病灶生长。行膀胱镜检查,9例患者镜下可见膀胱内局部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完整。1例患者镜下未提示明显异常。其中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术+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10例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例回报均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在膀胱肿瘤中,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率较低,是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好。目前对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通常情况下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胸段食管癌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2016(5):90-92.

      摘要 (1491) HTML (0) PDF 229.00 Byte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扫描在胸段食管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胸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30例,胸腹板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并记录患者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30例患者行168次CBCT扫描验证摆位误差,校正前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 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95±0.075)、(0.273±0.091)和(0.202±0.079)c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024±0.013)、(0.044±0.023)和(0.030±0.016)cm。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逐渐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30例患者顺利按放射治疗计划完成治疗,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6.8%,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胸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行CBCT扫描具有重要作用;胸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重复摆位必然会产生一定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更准确,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 运动平板试验在胸外科术前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及意义

      2016(5):93-97.

      摘要 (1686) HTML (0) PDF 241.00 Byte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在胸外科非心脏病患者术前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TET异常的33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CHD的金标准。比较TET阳性组和可疑阳性组的CHD阳性预测值以及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对TET阳性预测值的影响。结果  336例患者中,男性252例(75%),女性84例(25%);平均年龄(59.77±7.92)岁。TET阳性组对CHD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可疑阳性组(36.36% vs 23.04%,P =0.008);TET老年组(年龄≥60岁)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中年组(年龄<60岁)(40.35% vs 15.76%,P =0.000);TET男性组高于女性组(31.35% vs 19.05%,P =0.030);高血压组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非高血压组(57.69% vs 22.89%,P =0.000);糖尿病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非糖尿病组(62.07% vs 25.08%,P=0.00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ET可作为术前CHD常规筛查手段以评估手术风险,指导制订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TET阳性较可疑阳性具有更高的CHD阳性预测值。老年人较中年人、男性较女性、高血压或糖尿病较无高血压或无糖尿病的TET阳性预测值高。

    • 腹部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的临床研究

      2016(5):98-100.

      摘要 (1592) HTML (0) PDF 204.00 Byte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破裂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保障母胎安全。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有剖宫产史并再次妊娠至中、晚期的孕妇,诊断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82例。其中局部肌层菲薄(厚度<1.0 mm)49例,局部肌层缺失33例。上述所有患者在超声检查后12 h内行再次剖宫产术,其中77例术中成功探查瘢痕。将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子宫疤痕破裂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为87.0%,其中诊断子宫破裂及不全破裂的符合率为84.4%。结论  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估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子宫疤痕缺陷,对临床医师及时采取必要治疗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 益生菌对化脓性扁桃腺炎治疗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2016(5):101-104.

      摘要 (1893) HTML (0) PDF 262.00 Byte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抗生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所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郑州市儿童医院门急诊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537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其中353例完成研究,将该35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抗生素治疗第1天加用益生菌,抗生素停止后继续应用3 d,观察组仅用抗生素,观察其出现AAD时间及数量。结果  两组患儿入组前后抗生素使用种类、途径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累计有22例发生AAD,发生率为1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χ2=8.993,P =0.0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ADD发生时间明显后移。危险度分析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应用益生菌治疗后AAD发生风险降低58.1%。且腹泻发生时间除第1天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整个治疗观察期间无益生菌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益生菌可以减低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生素治疗后AAD的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加用益生菌治疗是有益的。未发现其不良反应。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5):105-109.

      摘要 (1383) HTML (0) PDF 211.00 Byte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高血压(HTN)患者难治性高血压(RH)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泸州市3家大型医院血液透析(HD)中心的225例MHD合并HTN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RH患者70例,非RH患者15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电解质、血红蛋白、干体重等临床资料,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合并HTN患者RH的影响因素。结果  MHD合并HTN患者RH患病率为31.1%,MHD合并HTN患者RH组HD前血钠浓度≥140 mmol/L的比例、尿素清除指数(Kt/V)<1.2的比例、血甲状旁腺激素(PTH)≥150 ng/L的比例以及血液灌流(HP)<2 h/月比例均高于非RH患者(P <0.05),而干体重达标率低于非RH患者(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D合并HTN患者发生RH与Kt/V、血PTH以及HP频率独立相关。结论  MHD合并HTN患者RH的患病率高;Kt/V<1.2、血PTH≥150 ng/L、HP频率<2 h/月是MHD合并HTN患者RH的影响因素。

    •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切口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6(5):110-114.

      摘要 (1690) HTML (0) PDF 241.00 Byte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胫骨远端骨折在该院骨科行MIPO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感染、内植物突出、畸形愈合、切口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纳入切口并发症,根据是否发生切口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骨折相关资料(病因、骨折类型)、手术相关因素(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变量进行评估,分析切口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中,16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体重指数≥30 kg/m2、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开放性骨折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1.197、3.408、9.472、8.102和19.805,P =0.018、0.074、0.005、0.006和0.003)。性别、是否为多发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与切口并发症无关。结论  年龄>50岁、糖尿病及吸烟史、开放性骨折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对该类患者应做好围术期软组织管理,预防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 某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2016(5):115-118.

      摘要 (843) HTML (0) PDF 205.00 Byte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65例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86.2%)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知晓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但其平均手卫生依从率只有54.06%。针对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经χ2检验,可知不同岗位间的依从率不全相等(χ2=8.429,P =0.015);其中,医技人员的平均手卫生依从率为47.74%,明显低于医师的55.13%和护理人员的56.35%。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的平均手卫生依从率依次为29.75%、71.59%、83.78%、51.47%和42.86%,经χ2检验,医务人员在上述不同时间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全相等(χ2=262.956,P =0.000,);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不同时间的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工作繁忙是影响手卫生执行的首要因素,而洗手设施不完善对手卫生执行影响最小。结论  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需要采取宣教、培训、督导等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和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2016(5):119-123.

      摘要 (2048) HTML (0) PDF 233.00 Byte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讨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36例胃癌患者和71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结果,将两类肿瘤患者分别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和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再分别比较两种同类肿瘤患者中,行营养支持和未行营养支持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436例胃癌患者中205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存在营养风险231例。未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Hb、Alb、PA水平均低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亦高于或长于后者(P <0.05)。7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11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存在营养风险402例。未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高于或长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手术前后Hb、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有营养风险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 预后指数累计分布曲线拐点分析在卵巢癌患者预后分类中的运用

      2016(5):124-127.

      摘要 (1727) HTML (0) PDF 211.00 Byte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卵巢癌(OVCA)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医师对OVCA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多重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RNAs表达数据,建立OVCA患者的预后指数(PI)模型。依据PI分布曲线的拐点,将OVCA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由10个RNAs表达数据计算得到PI值的累计分布曲线,有1个拐点(278.00,-0.780)。将552例OVCA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 678和1 058 d。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65,P =0.000),低危组生存率高于高危组。实例分析表明,利用PI曲线拐点对OVCA患者预后进行分类,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结论  用累计分布曲线拐点方法建立OVCA患者的预后分类模型,能进行很好分类,为OVCA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临床报道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6(5):128-130.

      摘要 (1126) HTML (0) PDF 175.00 Byte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治疗前后矽肺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2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测量6MWT、动脉血气、肺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6MWT、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动脉血气,延缓肺功能下降。

    •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与生物反馈训练在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应用

      2016(5):131-133.

      摘要 (1153) HTML (0) PDF 184.00 Byte (1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和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大便失禁(FFIC)患者肛门直肠测压、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9例符合FFIC罗马Ⅲ标准的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比较治疗后测压结果,并应用疗效评估、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直肠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和直肠排便最大耐受量明显增加,直肠排便初始感觉域值、初始排便冲动容量下降,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的8个维度(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的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亦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不仅能有效改善大便失禁患者的肛门直肠条件及临床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 纵隔脓肿合并肥厚型心肌病、Grave’s病的临床报道

      2016(5):134-135.

      摘要 (1022) HTML (0) PDF 216.00 Byte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1例纵隔脓肿合并多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初步探讨整合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必然性。方法  研究该院收治的1例食管纵隔瘘、纵隔脓肿合并肥厚型心肌病、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危重,合并多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且医患关系脆弱,运用前景理论,并经过多学科协作,最终明确诊断为食管纵隔瘘、纵隔脓肿,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整合医学,全程关爱,是临床医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

    • 延脑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6(5):136-139.

      摘要 (1508) HTML (0) PDF 270.00 Byte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延脑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资料较完整的延脑病变继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患2例。结果  患者否认有睡眠打鼾史。2例患者起病前应用镇静药物,后发生安静地渐进性加重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动脉血气分析呈明显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氧分压(PaO2)降低。经机械通气一定时间后恢复自主呼吸,快速停机再次陷入呼吸衰竭及昏迷。2例患者逐渐延长停机间歇时间,最终达到脱机正常呼吸。结论  继发性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安静地渐进性加重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及意识障碍,患者需谨慎应用镇静剂,基本救治措施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逐渐延长间歇停机时间,才能达到脱机正常呼吸。

    • 四联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胃溃疡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5):140-142.

      摘要 (1218) HTML (0) PDF 193.00 Byte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胃溃疡患者胃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门诊就诊的胃溃疡患者120例,经14碳呼气试验(14C-UBT)确诊胃Hp感染阳性并采用Hp唾液测试板(HPS)确诊口腔Hp感染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10 d四联疗法和口腔洁治法,对照组仅给予10d四联疗法不进行口腔洁治。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胃Hp根除率及口腔Hp阳性率,3个月后胃Hp复发率及口腔Hp阳性率。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胃Hp复发率及口腔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联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胃溃疡患者胃Hp 根除效果好,口腔Hp可能是胃Hp复发的重要原因。

    • >病例报告
    • 获得性血友病A 1例报告

      2016(5):143-144.

      摘要 (1224) HTML (0) PDF 130.00 Byte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