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LRIG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对依托泊苷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

      2017(11):1-7.

      摘要 (1694) HTML (0) PDF 0.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基因-1(LRIG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SKOV3)细胞株中对依托泊苷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噻唑蓝比色法(MMT)检测不同浓度VP16干预下48 h的SKOV3细胞组、siRNA LRIG1转染SKOV3细胞组、SKOV3/VP16细胞组和siRNA LRIG1转染SKOV3/VP16细胞组的增殖。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RIG1 mRNA表达。结果  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2.90、115.49、156.50和195.42μg/L,siRNA LRIG1转染SKOV3、SKOV3/VP16和siRNA LRIG1转染SKOV3/VP16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8、2.5和3.1。SKOV3、siRNA LRIG1转染SKOV3、SKOV3/VP16和siRNA LRIG1转染SKOV3/VP16细胞组的克隆率(F =39.338,P =0.000),细胞的LRIG1 mRNA(F =63.095,P =0.000)和凋亡细胞(F =230.046,P =0.000)明显不同,与SKOV3比较,siRNA LRIG1转染SKOV3、SKOV3/VP16和siRNA LRIG1转染SKOV3/VP16细胞的克隆率增加(t =0.026、0.0710和0.125,P =0.042、0.000和0.000),细胞的LRIG1 mRNA降低(t =0.130、0.525和0.825,均P =0.000),凋亡细胞减少(t =
      12.350、35.506和44.412,均P =0.000),与siRNA LRIG1转染SKOV3比较,SKOV3/VP16和siRNA LRIG1转染SKOV3/VP16细胞的克隆率增加(t =0.044和0.099,P =0.001和0.000),LRIG1 mRNA降低(t =0.395和0.695,均P =0.000),凋亡细胞减少(t =23.156和32063,均P <0.05),与SKOV3/VP16比较,siRNA LRIG1转染SKOV3/VP16细胞的克隆率增加(t =0.055,P =0.000),细胞的LRIG1 mRNA降低(t =0.300,P =0.000),凋亡细胞减少(t =8.906,P =0.000)。结论  LRIG1 mRNA影响SKOV3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沉默LRIG1的耐药细胞可抑制SKOV3细胞凋亡。

    • 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SIC2a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2017(11):8-13.

      摘要 (1166) HTML (0) PDF 0.00 Byte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含大鼠ASIC2a全长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ASIC2a并转染至HEK293细胞,观察其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  设计、合成ASIC2a基因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现有质粒pcDNA3.1-ASIC2a为模板扩增出含有限制性内切酶(Xho Ⅰ与EcoRⅠ)酶切位点的ASIC2a基因片段与载体pEGFP-N1酶切后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EGFP-N1-ASIC2a,并瞬时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利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其表达电流的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其亚细胞定位,将质粒EGFP-N1-ASIC2a、pDsRed-Monomer-Mem和pDsRed2-ER共同转染至HEK293细胞中。结果  PCR扩增得到正确的ASIC2a基因片段,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获得重组质粒pEGFP-N1-ASIC2a,并将其瞬转至HEK293细胞后,成功记录到ASIC2a同聚体电流。然后利用共转染的方法观察到,pEGFP-N1-ASIC2a主要在HEK293细胞内质网表达,细胞膜表达较少。结论  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SIC2a构建成功,且在HEK293细胞中主要表达于内质网,为下一步研究ASIC2a的功能,特别是为ASIC2a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 ABCG1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机制研究

      2017(11):14-19.

      摘要 (1268) HTML (0) PDF 0.00 Byte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被特异性ABCG1 siRNA或ABCG1过表达质粒转染或使用LXR(肝X受体)激活剂T0901317预处理,随后给予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预12 h。采用DCFHDA-
      AM(2’7’-二氯荧光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分光光度仪测量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NADPH)氧化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亚型非吞噬细胞氧化酶4(NOX4)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结果  ABCG1表达上调抑制TNF-α诱导的氧化应激,同时抑制促氧化应激的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NOX4的表达,促进抗氧化的SOD表达。相反,ABCG1表达下调进一步诱导ROS的产生,诱导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NOX4的表达,抑制SOD1表达。结论  ABCG1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SOD抑制TNF-α诱导的氧化应激。

    • PPARγ1基因转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影响和意义

      2017(11):20-25.

      摘要 (1171) HTML (0) PDF 0.00 Byte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过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1(PPARγ1)基因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心梗)面积、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 =10):SHAM组、MIRI组及PPARγ1组。SHAM组和MIRI组开胸经冠状动脉(冠脉)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EGFP),PPARγ1组转染携带PPARγ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PPARγ1)至心肌组织。稳定3 d后重新开胸,SHAM组只过线,不接扎;MIRI组及PPARγ1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观察缺血前(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再灌注120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再灌注120 min时检测心梗面积、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组织MMP-9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MIRI组、PPARγ1组LVEDP升高,HR减慢,LVSP和(±dp/dt max)降低,MAP除PPARγ1组在T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明显降低(P <0.05);与SHAM组比较,T1~T3时MIRI组、PPARγ1组LVEDP升高,HR减慢,LVSP和(±dp/dt max)降低,MAP除PPARγ1组在T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明显降低(P <0.05);与MIRI组比较,PPARγ1组±dp/dt max升高,LVSP在T2、T3时升高,MAP在T3时升高(P <0.05);SHAM组无心肌梗死,MIRI组和PPARγ1组的缺血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MIRI组和PPARγ1组心肌梗死面积、cTnI和MMP-9均高于SHAM组,PPARγ1组低于MIRI组(P <
      0.05)。结论  过表达PPARγ1基因能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减少心梗面积、降低血清cTnI及组织MMP-9的浓度,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 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化疗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COX-2及MMP-7的影响

      2017(11):26-30.

      摘要 (1049) HTML (0) PDF 0.00 Byte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化疗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裸鼠24只为研究对象,均复制人喉鳞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西妥昔单抗组、顺铂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及对照组,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西妥昔单抗组腹腔注射1 036 μg/ml西妥昔单抗注射液,顺铂组腹腔注射3μg/ml顺铂注射液,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腹腔注射1 036 μg/ml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和3 μg/ml顺铂注射液,连续4周后,脱颈处理裸鼠。比较瘤体生长情况、COX-2与MMP-7表达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  西妥昔单抗组、顺铂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瘤体体积及瘤重均低于对照组(P <0.05),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瘤体体积、瘤重低于西妥昔单抗组与顺铂组,抑瘤率高于西妥昔单抗组及顺铂组(P <0.05);西妥昔单抗组、顺铂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裸鼠肿瘤组织COX-2、MMP-7及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 <0.05),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裸鼠肿瘤组织COX-2、MMP-7表达及mRNA表达低于西妥昔单抗组、顺铂组(P <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化疗有助于抑制喉鳞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COX-2与MMP-7表达有关。

    • 丁型肝炎病毒复制包装载体的构建

      2017(11):31-35.

      摘要 (966) HTML (0) PDF 0.00 Byte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一种可以实现丁型肝炎病毒(HDV)复制包装的HDV转座子载体。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含HDV复制子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达框的转座子(PB)载体PB126I3,将构建好的载体转染HuH-7细胞,转染48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的表达,质粒转染细胞8.5 d后提取病毒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DV核糖核酸(RNA)的含量;同时细胞上清病毒浓缩后感染HBV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a+/NTCP)稳定转染的HepG2.N9细胞系并于感染后第7天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HDVδ抗原的表达。结果  HDV复制包装载体PB126I3瞬时转染HuH-7后细胞上清可检测到HBsAg的表达和较高滴度的HDV颗粒,并且该病毒颗粒感染HepG2.N9细胞7 d后细胞内可检测到HDVδ抗原。结论  HDV复制包装转座子载体构建成功,为未来HDV的大规模复制包装以及尝试建立HDV稳定转染细胞系提供前期基础。

    • >临床论著
    • 沉默中期因子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7(11):36-40.

      摘要 (1570)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D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组织中MDK的表达。利用沉默核糖核酸(siRNA)沉默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内MDK表达,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及插入式细胞培养皿、穿透小室(Transwell)检测沉默MDK后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肝癌组织中MD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提高(χ2=19.643,P =0.000);在HepG2细胞中,沉默MDK的表达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F =22.204,P =0.037)和侵袭(t =5.611,P =0.008)能力,并提高HepG2细胞的凋亡比例(t =5.702,P =0.006)。结论  MDK在肝癌中表达升高,沉默肝癌HepG2细胞内MDK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

    • C-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意义

      2017(11):41-44.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中C-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66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K组皮损区C-myc基因阳性细胞数百分比(21.94±19.45)%与对照组(0%)相比增加(P <0.05);66例SK皮损中有52例C-myc基因表达阳性,对照组中均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NEL凋亡检测中SK组的凋亡指数(53.01±31.97)与对照组(33.50±23.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基因在SK皮损中阳性细胞百分比与SK皮损中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yc基因参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细胞凋亡有所增加。该结果对研究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34+的影响

      2017(11):45-49.

      摘要 (1466) HTML (0) PDF 0.00 Byte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索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34+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断。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程度;重症颅脑外伤残疾评分(DRS)评估两组患者颅脑外伤残疾情况;治疗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于入院后,治疗第1、3、5、7、11及14天,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细胞绝对值。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CS及D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GOS评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CD34+计数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从治疗第3天开始,观察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34+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外周血CD34+计数多,在治疗第7天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使脑外伤患者昏迷程度及颅脑外伤残疾情况减轻,改善预后。有可能与高压氧激活脑外伤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CD34+参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有关。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Ω-3脂肪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意义

      2017(11):50-53.

      摘要 (1141) HTML (0) PDF 0.00 Byte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血浆Ω-3脂肪酸、hs-CR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并心衰患者43例(A组),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5例(B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C组)。对比检测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并心衰患者的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并分析冠心病并心衰患者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浆Ω-3脂肪酸水平低于B、C组,B组血浆Ω-3脂肪酸水平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s-CRP高于B、C组,B组hs-CRP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并心衰患者的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等指标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hs-CRP与血浆Ω-3脂肪酸水平呈负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976,P <0.05)。结论  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有关。

    • >新进展研究
    •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急诊内镜下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2017(11):117-121.

      摘要 (1283) HTML (0) PDF 239.00 Byte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急诊内镜下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统计患者再出血率,按照是否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门静脉右支直径(RVD)<8.5 mm]患者的百分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总胆红素(TB)高于对照组(χ2=6.693和21.827,P =0.028和0.000;t =7.217、32.041、11.674和7.554,P =0.026、0.000、0.000、0.000和0.026),而血钠、血白蛋白低于对照组(t =16.043和15.271,均P =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NR>1.5、MELD评分、FIB4评分及PT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VD>8.5 mm、血钠、血白蛋白是预后保护因素。结论  肝功能进一步恶化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再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

    • 新生儿窒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7(11):122-124.

      摘要 (814) HTML (0) PDF 0.00 Byte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生儿窒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78例新生儿窒息按阿氏(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60例)和重度窒息组(18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NLR值。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窒息组白细胞计数与NLR均升高(P <0.05);重度窒息组NLR高于轻度窒息组(P <0.05);经治疗后重度窒息组NLR呈下降趋势,相较于第1、3及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LR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NLR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和窒息程度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