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9):1-6.
摘要: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吡非尼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 只标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组(NC 组)、模型组(M 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S组)。M组及S 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 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NC 组及M 组大鼠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1、3、5、7 天处死各组大鼠各2 只,取梗阻侧肾脏。HE 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 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 组未显示肾纤维化,M 组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NC 组TGF-β、α-SMA 蛋白表达均较低,M 组TGF-β、α-SMA 蛋白及CTGF mRNA 表达较NC 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各物质表达量增高,但第7 天M 组及S 组上述物质表达量较第5 天减少,且M 组与S 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上述物质各时间点表达则较M 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 的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2017(19):7-11.
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 只随机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C)10 只、高脂组(HF)12 只、HF+Lira 组10 只。HF组、HF+Lira 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 周,HF+Lira 组高脂喂养12 周后,给予Lira 600μg/(kg·d)4 周。在16 周末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PO-PAP法测定肝脏TG 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IL-10 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 检验。结果与NC 组相比,HF组的肝指数、肝脏TG、血清IL-18、TG、空腹血糖(FBG)、FINS 及HOMA-IR 均升高(p <0.05);HF+Lira 组与HF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鼠肝指数、肝脏TG、血清IL-18、TG、FBG、FINS 及HOMA-IR 均下降。HF 组血清IL-10下降(p <0.05),HF+Lira 组较HF组血清IL-10 升高(p <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 水平与肝脂肪变、肝小叶炎症及HOMA-IR 呈正相关(p <0.05);IL-10 水平与肝脂肪变、肝小叶炎症及HOMA-IR呈负相关(p <0.05)。结论Lira 可能通过调节NAFLD 大鼠的炎症因子平衡,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减少肝脏脂质沉积,从而对NAFLD起到治疗作用。
2017(19):12-16.
摘要:目的观察IgA 肾病(IgAN)大鼠肾组织中T 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基因1(TIM -1)的表达,探讨TIM-1 在IgAN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IgAN 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在复制模型完成后处死大鼠,取肾脏,肾组织切片行PAS 染色,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TIM-1 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IM-1 mRNA 的表达。结果IgAN 组TIM-1 主要分布在肾小球和肾小管,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P <0.05)。IgAN 组肾组织中TIM-1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升高。TIM-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肾脏病理Katafuchi评分呈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IM-1 可能参与了IgAN 的发生发展。
2017(19):17-21.
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诊断中度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3.0 T MRI 行DWI检查,计算b值=800 s/mm2时ADC 值。DWI 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对照组(12 只)、轻度肝纤维化组(S1期18 只)和中度肝纤维化组(S2、S3期共22 只)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 法多重比较。采用ROC 曲线分析ADC 值区分中度和轻度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中度肝纤维化组大鼠肝脏ADC 值为(1.47±0.39)×10-3 mm2/s,轻度肝纤维化组大鼠肝脏ADC 值为(1.78±0.67)×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轻度肝纤维化组大鼠肝脏ADC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C 值区分中度肝纤维化和轻度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以ADC 值=1.68×10-3 mm2/s为界值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和100%。结论3.0 T MRI 功能弥散加权成像能反映早期肝纤维化微观改变,肝脏ADC值有助于中度肝纤维化的诊断。
2017(19):22-27.
摘要:目的探讨RNA 干扰介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与HepG2 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F-siRNA 干扰序列转染SMMC-7721 与HepG2 细胞,以Con-siRNA序列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F沉默效果,CCK-8 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F 沉默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 的蛋白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90 核糖体s6 激酶2(RSK2)、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Bad 蛋白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沉默组细胞中MIF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沉默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F沉默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两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F沉默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细胞BAX、P53、BCL-2 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F 沉默组细胞BAX、P53 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BCL-2 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沉默组与对照组细胞中ERK、RSK2 及Bad 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沉默组与对照组细胞中GSK3β、p-GSK3β、p-ERK、p-RSK2 及p-Bad 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IF 基因沉默抑制SMMC-7721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节ERK/RSK2信号通路实现的。
2017(19):28-33.
摘要: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0 基因(GJA5)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 年6~12 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00 例,分为房颤组98 例(持续性发颤)及对照组102 例(窦性心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通过经胸心脏彩超采集患者左房内径值,静脉采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电泳法检测SNP 的位点,PCR 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查看SNP 位点;哈德温伯格平衡检验后,比较各组间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就房颤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GJA5 基因rs10465885 存在A/G 多态性,房颤组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0.54 和0.46。对照组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0.45 和0.55。哈德温伯格平衡检验显示组间均符合其平衡,房颤组AA基因型高于对照组,AA 、GG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JA5 基因(rs10465885)AA 基因型(OR =2.49)和左房直径(OR =1.29)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GJA5基因(rs10465885)基因型和左房直径无关。结论GJA5基因rs10465885 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 AA基因型与左房直径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2017(19):34-39.
摘要:目的建立有效获取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单个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方法预先将经DiI染色的SW480 细胞混入健康成人的抗凝全血中,分别单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OncoQuick)、淋巴细胞分离术(Ficoll)、“玫瑰花富集”(RosetteSep)、免疫磁珠(CELLection)及淋巴细胞分离术联合免疫磁珠联用(Ficoll+CELLection)富集这些肿瘤细胞,统计回收率并观察纯度以进行比较。再使用显微操作仪捕获单个NCI-H460、HCT-116、DLD-1、SW480、TF-1 等探测细胞及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富集获得的CT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分析单细胞的CD45 mRNA 表达水平。结果5 组方法的肿瘤细胞回收率分别为(52.5±3.5)%、(46.6±1.9)%、(36.9±5.5)%、(14.1±3.1)%和(8.8±1.4)%;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5 组方法回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NK-q 检验表明,除OncoQuick 组和Ficoll 组(p >0.05)、CELLection组和Ficoll+CELLection 组( 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富集的肿瘤细胞,发现CELLection 组及Ficoll+CELLection组的纯度更高。qRT-PCR结果显示,总循环数60,GAPDH Ct 均值为(29.94±0.59),除了单个TF-1 细胞的CD45 Ct 均值为(34.21±0.22),其他单个探测细胞及CTC 的CD45 均无表达。结论CELLection 即免疫磁珠法配合显微操作能有效获取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CTC 并保留其原始的分子特性,适用于后续单细胞分析与研究。该方法为CTC 运用于剖析肿瘤分子的特征、评价靶向治疗药物的药效以及监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等临床问题奠定了基础。
2017(19):40-44.
摘要:目的探究KLF4 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作用机制,为NSCLC 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LF4 在癌旁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细胞水平检测KLF4 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过表达KLF4 检测对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 相关标志物的影响。结果KLF4 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细胞水平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上调KLF4 的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同时抑制EMT 相关的间充质标志物的表达,促进上皮标志物的表达。结论过表达KLF4能够抑制NSCLC 增殖及EMT 的发生。
叶俊星,戴涟生,王松华,张斌,杨晓斐,吴红富,程飞,杨志刚,袁凤来
2017(19):45-48.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和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5 年来该院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例32 例,与同期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的股骨颈骨折32 例进行随访比较。PCCP 组,男性14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42.5 岁(27~59 岁);车祸伤20 例,跌伤10 例,高处坠落伤2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明显合并症;Garden分型,Ⅰ型3 例,Ⅱ型5例,Ⅲ18 例,Ⅳ型6 例。空心钉组,男性20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43.3 岁(23~61 岁);车祸伤22 例,跌伤10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明显合并症;Garden分型,Ⅰ型4 例,Ⅱ型9 例,Ⅲ17 例,Ⅳ型2 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PCCP 组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CP可使骨折端加压,但又控制过度压缩,钉板结合可防止颈干角丢失,两枚螺钉固定具有抗旋转能力,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
2017(19):49-55.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反映肾功能的生化代谢指标,在常规体检人群中探讨肾功能指标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2013 年1 月-2014 年8 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3 100汉族个体接受了空腹常规血液检测尿酸、尿素氮、肌酐和胱抑素C 4项指标,体检者无症状主诉。结果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 和肌酐异常升高率分别为14.05%、1.90%、0.82%和0.33%。在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 和肌酐水平异常的体检者中,80%集中在21~50 岁青壮年。男性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尿酸(353.51±80.44)μmol/L,尿素氮(5.21±1.34)mmol/L,胱抑素C(0.87±0.24)mg/L,肌酐(78.59±13.83)μmol/L;女性:尿酸(245.65±62.24)μmol/L,尿素氮(4.50±1.26)mmol/L,胱抑素C(0.74±0.23)mg/L,肌酐(58.83±10.08)μmol/L。尿素氮、胱抑素C 及肌酐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尿酸水平与年龄无相关。结论首次在新疆地区对汉族体检人群进行大样本调查,在无相关临床症状体检者中发现4 种肾功能相关代谢物血液水平异常升高,藉此首次提出“分子水平亚健康”的概念。这种“分子水平亚健康”可能是肾脏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应该受到预防公共卫生的高度关注。
2017(19):56-6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体重指数与胃癌患者胃切除术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行胃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且符合研究要求的950 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于术前或术后1 年的体重指数(BMI),分别将其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高体重组。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到术后1 年的BMI、手术类型、胃根治性切除术类型、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所有患者术后1 年的生存情况,计算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3 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手术类型、胃根治切除术类型、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体重组术前不同BMI 的总生存率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术后1年不同BMI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体重组> 正常体重组> 低体重组。多因素分析显示,65 岁及以上、术后1 年低BMI、R1 及R2 的姑息性切除、肿瘤病理分期高(Ⅱ、Ⅲ和Ⅳ期)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起到负向影响,均为风险因素。而术后1 年高BMI 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起到正向影响,为保护因素。结论体重干预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行胃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
2017(19):61-65.
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2 年1 月-2015 年6 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治疗的PTSD 患者53 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 例,观察组32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配合应用SGB 治疗。采用PTSD筛查量表- 平民版(PCL-C)、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条目病人筛查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周以及治疗后1、3 和6 个月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HQ-9 评分、BAI 评分、VAS 评分以及PTSD 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1 个月后,PHQ-9和BAI 评分下降幅度观察组>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个月后,患者PCL-C 及VAS 评分下降幅度观察组>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相比,口服帕罗西汀联合SGB治疗有助于提高PTSD 的综合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7(19):66-69.
摘要:目的分析不孕症各中医证型患者的卵泡监测特点。方法统计155 例不孕症各中医证型患者的窦卵泡数(AFC)及排卵类型,分析各证型患者的卵泡监测特征。结果不孕症中医证型以肾虚为主;以AFC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其中瘀滞胞宫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最明显(81%),痰湿阻滞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比例最少(47%);肾阳亏虚患者小卵泡排卵的发病率最高(33%),肝气郁滞患者无排卵(22%)及卵泡黄素化不排卵(13%)的比例较高。结论肾虚证是不孕症的主要证型,其与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相关;肝郁气滞证与排卵障碍相关,主要表现为小卵泡排卵及卵泡黄素化不排卵;瘀滞胞宫证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相关,痰湿阻滞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相关。
2017(19):70-73.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 对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将134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随机分为CD64 组(73 例)和对照组(61 例),CD64 组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 作为开始和停用抗生素的依据;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疗程、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CD64 组抗生素疗程8 d(6~14 d)、抗生素费用781 元(458~4 297 元)、住院时间15 d(6~29 d)、住院费用7 328 元(4 951~13 916 元)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 d(7~20 d),1 084 元(728~5 822 元),20 d(10~35 d),10 239 元(5 325~19 824 元)。治疗结束后CD64 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 评分[(9.26±3.24)vs(9.72±3.12)]、MELD 评分[(16.16±8.04)vs(15.71±8.13)]、临床有效率(90.41% vs 91.80%)和病死率(4.11% vs 3.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 可作为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并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
2017(19):74-78.
摘要: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注射液和口服制剂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MHD并SHPT 且不伴有高血钙、高血磷的患者40 例,随机分为骨化三醇静脉治疗组(A 组)和口服冲击组(B 组),疗程12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 和12 周测定两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KP)、钙、磷水平,观察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 周后,两组iPTH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两组在治疗后AKP 均有下降趋势,12 周后,均出现明显下降(p <0.05)。②与B 组比较,治疗第8 周,A组iPTH 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并在后续的治疗中维持低于B 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钙变化:两组在治疗后均有血钙升高趋势,B组血钙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血磷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两组临床症状如骨痛、不宁腿、皮肤瘙痒和贫血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A组瘙痒改善显著(p <0.05)。结论骨化三醇口服和静脉冲击治疗均能有效降低MHD 并SHPT患者的PTH 和AKP,改善骨痛及瘙痒等症状。高钙血症是其主要的副作用。与口服冲击治疗比较,静脉注射骨化三醇疗效更为迅速及显著,较少引起高钙血症,MHD 患者使用安全方便,透析结束时给药依从性较好。
2017(19):79-82.
摘要:目的对颅脑创伤术后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继而控制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创伤行开颅手术的患者,根据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到引起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高龄、入院时低收缩压、特定的损伤类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术前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疝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是造成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结论以上因素均为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手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时间一般为术后4 h~1 周之内,部位以脑叶梗死居多。
2017(19):83-86.
摘要:目的分析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探讨滤器植入是否常规,寻找更加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 年8 月- 2016 年4月期间就诊的89 例Cockett 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DVT 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A、B 组)和对照组(C组)。A 组36 例均行下腔滤器植入+ 置管溶栓,其中11 例行球扩,16 例行球扩+ 支架;B 组22 例均行置管溶栓,其中7 例行球扩,11 例行球扩+ 支架,C 组31 例行系统溶栓保守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活血、消肿、穿弹力袜,院外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观察各组治疗疗效及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结果87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 个月。A 和B组有效率均为100%,C 组有效率为80%,均未出现肺栓塞,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实验组中A组与B组肺栓塞发生率及治疗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对照组中6例肢体缓解不明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期血栓治疗,不常规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也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较药物系统溶栓中远期效果好,通畅率高,发生血栓后综合征风险明显降低。
2017(19):87-90.
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老年腹腔镜宫颈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OD 水平影响研究。方法60 例老年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宫颈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1%~3%的七氟烷吸入进行麻醉维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泊酚3.0 mg/(kg·h)靶控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清SOD水平较高,MDA 水平较低(p <0.05)。试验组患者血清S100β 水平较低,MMSE评分较高(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能够防止血清SOD 水平下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老年腹腔镜宫颈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高。
2017(19):91-95.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与重组人脑钠利肽在顽固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顽固性心衰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的药物联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3.02%)提升,而无效率则(6.98%)减少,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2.43±4.0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39±4.09)mm、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66.03±12.09)ml、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86.41±13.52)ml 均减少,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48.64±6.98)%提高,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0.29±0.10)μg/L、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9.65±3.21)mg/L、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389.47±113.70)ng/L均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重组人脑钠利肽在顽固性心衰患者的联合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改善心功能指标,并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从根本上提高临床疗效。
2017(19):96-100.
摘要:目的探讨羟考酮与氢吗啡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合理使用麻醉镇痛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细胞因子失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 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A 组)、氢吗啡酮组(B 组),每组各20 例。手术结束时,A 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B组给予氢吗啡酮2 mg,C 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记录3 组患者术后4、6、12和24 h的VAS 评分,并在麻醉前和术后4、12和24 h检测血清IL-6 和IL-10 的水平。结果A 组与B 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Ramsay评分、血清IL-6、血清IL-10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B 组相比,VAS 评分、Ramsay 评分、血清IL-6、血清 IL-10组内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A 组与B 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优于A 组。结论羟考酮与氢吗啡酮各自均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同时能够调节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减弱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2017(19):101-105.
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 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2 月该院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和2 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和24 h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r =0.868,p =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 =2.955,(95%CI:1.445,3.854),p =0.022]。结论NLR 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NLR 异常变化的2 型糖尿病患者。
2017(19):106-110.
摘要:目的为促进难治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有效实施,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重视,形成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住院的原发性难治性痛风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 年的治疗及随访,记录其治疗实施情况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在过去的1 年中,有39 例患者坚持实施了规范化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患者依从率为42.4%;经过1 年的治疗,坚持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患者痛风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z =-3.020, p=0.003),受累关节数有所减少(z =-2.453,p =0.014),痛风石体积缩小了(χ2=5.786,p =0.013),有并发症的患者人数也明显减少(χ2=4.083,p =0.039);1 年后,坚持“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患者痛风发作频率(z =2.915,p =0.004)、受累关节数(z =2.881, p=0.004)、痛风石体积缩小率(χ2=6.321,p =0.012)均少于未坚持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患者。结论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可有效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减少受累关节数、缩小痛风石体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今后需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建立患者的随访档案、及时监督患者复查、规范痛风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和关注并发症,以推动血尿酸持续达标规范化治疗更好地实施。
2017(19):111-115.
摘要:目的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在全髋置换术(THA)中的应用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共纳入156例首次THA 患者,其中82 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LA),74 例采用DAA,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A组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减小,与PL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A 组术后1、3 和7 d 疼痛评分低于PL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A 组的部分下地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PL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AA 组术后1、3 和6 个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LA 组,术后6 个月DAA 组髋关节功能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HA 采用DAA 手术创伤更小,疼痛减轻,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缩短,髋关节功能改善更佳,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7(19):116-119.
摘要:目的探讨心舒宁合剂辅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脑钠肽(BNP)、糖类抗原125(CA125)和C 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 年1~12 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DHF 患者120 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心舒宁组和常规组各60 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心舒宁组同时给予心舒宁合剂辅助治疗,疗程2 个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心舒宁组与常规组比较,6 min步行距离、心脏彩超E 峰/A 峰和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67、3.866 和5.474, p=0.000、0.000 和0.000);心舒宁组的等容舒张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6,p =0.000);心舒宁组外周血BNP、CA125 和CRP 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56、6.317 和6.939,p =0.003、0.000 和0.000);治疗2 个月后,心舒宁组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常规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 =0.023)。结论心舒宁合剂辅助治疗DHF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降低外周血BNP、CA125 和CRP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17(19):120-124.
摘要:目的对主观记忆障碍量表(SMCQ)进行汉化,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SMCQ 对356 名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3.0 和AMOS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条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条目- 总分均有相关性,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三因子结构方程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42%,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χ2/ 自由度(CMIN/DF)<3、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1.00、非规范拟合指数(TLI)、增值拟合指数(IFI)、比较拟合指数(CFI)均>0.90,简约拟合指数(PGFI)>0.50,除CMIN、GFI 和AGFI 外,均达到适配标准;SMCQ 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2,分半信度为0.757。结论SMCQ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我国社区老年人主观记忆障碍状况的评价。
2017(19):125-127.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从2010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诊治的8 例青少年(年龄为14~20 岁)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其结果。结果男性6 例,女性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内血肿4 例,单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者4 例,发现8 个动脉瘤,位于大脑中5个,前交通动脉瘤3 个,动脉瘤的直径<15 mm 3个,≥15 mm 5个,其中2 个>25 mm,属于巨大动脉瘤。8 例均开颅动脉瘤夹闭,4 例并清除血肿(其中3 例去骨瓣),1 例因脑肿胀去骨瓣,2 例大脑中巨大且复杂动脉瘤行 动脉瘤塑形后再行夹闭;死亡2 例,6 例经6~40 个月的随访,2 例一侧肢体偏瘫,其余恢复尚可(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4~5 分)。结论大脑中动脉是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巨大型动脉瘤比例较高;大部分青少年动脉瘤破裂多合并脑内血肿,Hunt-Huss分级高,大部分手术需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部分需去骨瓣减压,特别巨大且复杂动脉瘤需行动脉瘤塑形后再行夹闭。
2017(19):128-128.
摘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