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论著
    • 1,25-(OH)2D3 对肺纤维化大鼠中PI3K、 AKT、mTOR 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18(19):1-6.

      摘要 (558) HTML (0) PDF 1.70 K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1,25-(OH)2D3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中PI3K、AKT、mTOR 表达的影响,并探 讨其对IPF 的作用机制。方法 9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 只。模型组和治疗组 按5 mg/kg 的剂量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0 μl/ 只)。注射 后第2 天起,治疗组腹腔注射1,25-(OH)2D3(2 μ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1,25-(OH)2D3 溶剂(200 μl/ 只)和无菌生理盐水(200μl/ 只),均隔天1 次。各组于第14、21 和28 天分别处死10 只,检测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RNA 水 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肺组织中PI3K、AKT、mTOR 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 量,P I3K 、AKT 、mTOR 3 种基因的转录表达和蛋白质表达量,在第14、21 和28 天均高于对照组(P <0.05), 且治疗组中的上述指标,在各时间又均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 IPF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I3KAKT- mTOR 通路具有重要作用,1,25-(OH)2D3 对IPF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 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

    • 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全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后糖尿病的研究

      2018(19):7-11.

      摘要 (564) HTML (0) PDF 1.16 K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大鼠血糖变化及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术后糖尿病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方法 将SD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手术组和实验组(手术+ 自体胰岛移植),每组10 只大鼠。对照组 未做任何处理;手术组和实验组均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验组全胰切除后分离、纯化自体胰岛细胞,将胰岛 细胞通过门静脉回植入肝脏。术后各组分别监测血糖、C 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判断单纯手术后复制模型的有 效性及实验组移植后的胰岛功能。结果 全胰切除后手术组第1 天大鼠血糖即升高为(20.58±2.00)mmol/L ; 手术组与对照组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血糖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后 血糖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糖下降。术后持续4 个月监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第 4 个月,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升高;实验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安全可靠途径;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是 治疗大鼠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 miR-106a 对小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研究

      2018(19):12-15.

      摘要 (918) HTML (0) PDF 456.00 Byte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miR-106a 对小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 级BALB/c 小鼠作为实 验动物,将SKOV3 卵巢癌细胞注入小鼠皮下以复制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 对照组、miR-106a 抑制组,分别用不含抑制剂的转染试剂、含阴性对照抑制剂的转染试剂、含miR-106a 抑 制剂的转染试剂进行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测定移植瘤体积以及移植瘤中PTEN 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量。 结果 干预后10、20、30 和40 d 时,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106a 抑制组之间瘤体体积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每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与时间变化趋势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40 d 时,miR-106a 抑制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TEN 的mRNA 表达高于 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I3K、AKT、CyclinD1、Survivin、MMP-2、MMP-9、VEGF 的mRNA 表达低 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论 miR-106a 对小鼠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增强PTEN 信号通 路是miR-106a 抑制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

    • 没食子酸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 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018(19):16-22.

      摘要 (982) HTML (0) PDF 687.00 Byte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没食子酸(GA)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A549 细 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GA 组,分别给予正常培养基及不同浓度GA 培养6 ~ 48 h。噻唑蓝比色法(MTT) 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细胞中酪氨酸激酶1 (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 -2)及Bcl-2 相关X 蛋白(Bax)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Bcl-2、Bax、JAK1、STAT3、磷酸化酪氨酸激酶1(p-JAK1)、磷酸化信 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12 ~ 28μg/ml GA 作用A549 细胞不同时间后,与 对照组相比,GA 组细胞生存率降低(P <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5),并且随GA 浓度增加,干预时间 延长,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与对照组比较,GA 组细胞中Bax mRNA 及蛋白 表达逐渐增高(P <0.05),p-JAK1、p-STAT3、Bcl-2 的蛋白表达及Bcl-2 mRNA 表达逐渐降低(P <0.05); 并且随GA 浓度增加,其对细胞中Bax、Bcl-2、p-JAK1、p-STAT3 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但对细 胞中JAK1、STAT3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 >0.05)。结论 GA 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诱导A549 细 胞凋亡,抑制其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中JAK1、STAT3 的磷酸化激活,进而调节Bax、Bcl-2 的表 达有关。

    • 索拉非尼对MHCC97-H 肝癌细胞增殖、 侵袭以及PRL-3 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2018(19):23-27.

      摘要 (678) HTML (0) PDF 797.00 Byte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体外培养MHCC97-H 肝癌细胞中肝再生磷酸酶3(PRL-3)表达水 平的影响,以及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作用。方法 在24、48 及72 h 测定经不同浓度梯度索拉非尼处理 MHCC97-H 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以筛选合适的干预浓度和时间。采用MHCC97-H 肝癌细胞培养传代, 用索拉非尼干预处理,瑞氏吉姆萨法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MTT 法检测其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 法检测 PRL-3 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 实验检测癌细胞侵袭力。结果 该实验索拉非尼体外最佳干预实验浓度和时 间分别为16 μmol/L 和48 h ;索拉非尼能诱导肝癌细胞株MHCC97-H 的凋亡,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与时间 和剂量呈正相关。经索拉非尼作用后PRL-3 蛋白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肝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索拉非尼能降低MHCC97-H 肝癌细胞株中PRL-3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肿瘤细胞侵袭力,从而诱导肝癌细胞 凋亡;索拉非尼降低癌细胞的侵袭可能是通过下调PRL-3 蛋白进行。

    • >临床研究·论著
    • 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表达谱的影响

      2018(19):28-33.

      摘要 (1122) HTML (0) PDF 1.31 K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阐明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TKI)抑制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在线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下载表达谱数据集GSE19567, 利用BRB-ArrayTools 软件进行质量控制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 ),然后分别对差异基因进行GO 功能 富集分析、KEGG 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互作网络和基因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基因519 个, 其中177 个上调表达,342 个下调表达。GO 富集分析发现DEGs 主要涉及小分子代谢、血液凝固、转录调控、 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等生物过程,发挥的分子功能集中在蛋白结合、蛋白二聚化、序列特异性DNA 结合和 ATP 结合等。KEGG 富集分析发现代谢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Jak-STAT 信号通路和HIF-1 信号通路 等pathway 显著富集。网络分析挖掘出的核心基因有SHMT 2、CBS 、CTH 、HK 2,核心pathway 包括MAPK 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影响了CML 细胞代谢通路和信号转导通路的相 关基因,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等机制抑制白血病,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 MicroRNA-125a-5p 表达对弥漫大B 细胞 淋巴瘤耐药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8(19):34-40.

      摘要 (976) HTML (0) PDF 1000.00 Byte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microRNA-125a-5p(miR-125a-5p)在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 达情况,探讨其对肿瘤耐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DLBCL 石蜡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采用实时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miR-125a-5p 的mRNA 相对表达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测肿瘤组织中P 糖蛋白(P-gp)、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miR-125a-5p 与耐药蛋白Pgp 表达的关系,以及该表达对DLBCL 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MiR-125a-5p 在 DLBCL 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表达量与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免疫表 型相关(P <0.05),与年龄、性别、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均无相关(P >0.05);miR- 125a-5p 高表达组P-gp 蛋白阳性率高于低表达组;Kaplan-Meier 及Log-rank 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miR- 125a-5p 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均高于高表达组,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Ann Arbor 分期Ⅲ、Ⅳ期及miR-125a-5p 高表达均可作为DLBCL 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miR-125a-5p 与 DLBCL 耐药蛋白P-gp 表达相关,miR-125a-5p 高表达及Ann Arbor 分期Ⅲ、Ⅳ提示DLBCL 患者预后较差, 可作为潜在的DLBCL 预后预测分子。

    • MicroRNA-1469 低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18(19):41-44.

      摘要 (1126) HTML (0) PDF 614.00 Byte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469(miR-1469)低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食管鳞癌术后肿瘤组织中miR-1469 的表达情况, χ2 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miR-1469 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 方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比 较不同组别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miR-1469 的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生存分析提示miR-1469 低表达的患者其无瘤生存率(17.9% vs 42.8%,P =0.004)及术后5 年 总生存率(29.3% vs 47.1%,P =0.027)均降低。在N1-3 的患者中,低表达miR-1469 组的5 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高 表达组(7.3% vs 31.5%,P =0.043)。结论 通过检测miR-1469 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食管癌患者疾病进程及术 后临床预后。

    • 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的变化研究

      2018(19):45-49.

      摘要 (873) HTML (0) PDF 455.00 Byte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中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0 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患儿31 例(病脑组)作为研究对象, 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患儿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 浓度,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 实验(ELISA)检测血清MMP-9 水平。结果 3 组血清PCT、MMP-9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化脑组血清PCT 水平高于对照组、病脑组(P =0.001 和0.003),病脑组PCT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851);化脑组血清MMP-9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病脑组(P =0.005 和0.009),病脑组较对照组亦升 高(P =0.007)。化脑组血清PCT 异常升高率高于病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10,P =0.000),而血 清MMP-9 异常升高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 =0.833)。经直线相关分析,化脑组血 清PCT、MMP-9 浓度与血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脑脊液WBC、脑脊液清蛋白呈正相关,与 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P <0.05),与脑脊液氯化物水平无相关性(P >0.05),PCT 和MMP-9 血清水平呈 正相关(r =0.694,P <0.05);病脑组血清PCT 与血WBC、CRP 以及脑脊液WBC、脑脊液清蛋白、葡萄糖、 脑脊液氯化物水平均无相关性(P >0.05),MMP-9 与脑脊液清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 <0.05),与血WBC、 CRP 以及脑脊液WBC、葡萄糖、氯化物水平均无相关性(P >0.05),PCT 和MMP-9 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r =0.044,P >0.05)。结论 化脑组血清PCT、MMP-9 水平均明显升高,而病脑组仅MMP-9 水平升高,检 测PCT、MMP-9 血清浓度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突触融合蛋白6 与突触融合蛋白8 的表达 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2018(19):50-54.

      摘要 (1065) HTML (0) PDF 556.00 Byte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突触融合蛋白6(STX6)和突触融合蛋白8(STX8)在胃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评价STX6 和STX8 对胃癌的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KM plotter)在线数据库收集882 例胃 癌患者病理信息,分析STX6、STX8 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TX6 mRNA 高表达与胃癌患者较好的 总生存期(OS)相关(P <0.05),风险比[H^R=0.70(95%CI :0.57,0.86)]。STX6 mRNA 表达与胃癌患者 的Lauren 分型中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状态、无远处转移及HER2 状况相关(P <0.05)。STX8 mRNA 高表达 与胃癌患者较好的OS 相关(P <0.05),风险比[H^R=0.75(95%CI :0.63,0.89)]。STX8 mRNA 表达与胃癌 患者的临床分级的Ⅱ级和Ⅳ级、Lauren 分型中肠型和弥漫型、无远处转移及HER2 阴性相关(P <0.05)。结 论 利用在线数据库,发现STX6、STX8 mRNA 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的患者预后 更好,可以作为胃癌潜在的预后指标进行研究。

    • DC-CIK 生物治疗后肺癌患者Pro-GRP 和T 淋巴 细胞亚群对免疫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2018(19):55-61.

      摘要 (1207) HTML (0) PDF 1.13 K (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T 淋巴细胞亚群对免疫功 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 年9 月-2015 年8 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45 例,根据病理组织学分为小细胞肺癌组(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组(NSCLC),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 例为 对照组。采用贝克曼- 库尔特FC500 流式细胞仪检测受检者外周血CD3+、CD4+、CD8+、调节性T 细胞(Treg), 采用德国罗氏COBAS 6000 检测受检者外周血的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 细胞角蛋白19 的可溶性片段(CYFAR21-1),化疗结束后,联合生物治疗DC-CIK 自体细胞回输3 个周期后, 用相同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Pro-GRP、T 淋巴细胞亚群、Treg。结果 DC-CIK 细胞生物治疗后NSCLC 组CD8+T 淋巴细胞和Treg 细胞较治疗前下降,CD3+、CD4+T 淋巴细胞、CD4+/CD8+ 比值较治疗前上升; SCLC 组CD3+、CD4+、CD8+ T 淋巴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增加,Treg 细胞较治疗前下降;Pro-GRP 各组均较治疗 前下降;Pro-GRP 与T 淋巴细胞亚群在SCLC 组呈负相关,在NSCLC 组无相关;Pro-GRP 与Treg 细胞在各 组呈正相关(P <0.05)。结论 Pro-GRP 在SCLC 患者与T 淋巴细胞亚群存在相关性,可用于辅助早期临床 诊断,并与T 淋巴细胞亚群共同评价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DC-CIK 细胞回输生物治疗可增强患者特异性杀伤 肿瘤的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结肠镜检查人群肛门HPV 感染情况调查及 危险因素分析

      2018(19):62-66.

      摘要 (795) HTML (0) PDF 480.00 Byte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旨在研究结肠镜检查人群肛门人类乳头状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肛门HPV 感染 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 年11 月-2016 年11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 的273 例患者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肛门刷采集脱落上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HC2 法联合基因芯片 法行HPV-DNA 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 在273 例标本中检出HPV-DNA 阳性8 例,总感染率为2.93%,其中4 例为(52+58)型,2 例16 型,1 例35 型,1 例39 型,均属于高危型HPV,显微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年龄、文化程度、消化道症状是影响肛门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人群存在着一 定的HPV 感染率。年龄、文化程度、消化道症状是影响肛门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

    •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低氧血症患者 危险因素的Meta 分析

      2018(19):67-74.

      摘要 (1123) HTML (0) PDF 1.48 K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Meta 分析明确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 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 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0 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 分析。结果 从27 篇文献筛选7 篇符合纳入标准,样本量为1 175 例,主动脉夹 层发生低氧血症患者为376 例,主动脉夹层发生非低氧血症患者为799 例,共纳入危险因素63 个,仅体重指数 (BMI)>25 kg/m2、动脉血氧分压/吸人氧浓度(PaO2/FiO2)≤ 300 mmHg、体外循坏时间、机械通气延长、 ICU 留置时间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主动脉夹层发生低氧血症的预测因素;介入治疗是主动脉夹 层的保护因素。结论 该研究表明,BMI>25 kg/m2、PaO2/FiO2 ≤ 300 mmHg、体外循坏时间、机械通气延长、 ICU 留置时间是主动脉夹层并发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术后低氧血症是主动脉夹层的常见并发症,其危险因素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需更大量前瞻性、高质量的研究进行分析。

    • 燕麦饮食干预在社区2 型糖尿病 饮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8(19):75-79.

      摘要 (613) HTML (0) PDF 590.00 Byte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燕麦的饮食干预对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社区2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饮食组(n =100)和燕麦饮食组(n =100),干预期3 个月,研究开始前, 检测每组患者的BMI、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燕麦饮食组在常规饮食组常规糖尿 病管理方法外,每天进食100 g 燕麦代替部分主食,在食用燕麦后3 个月检测上述指标,并分析其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与常规饮食组比较,燕麦饮食组血糖、HbA1c、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BMI、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燕麦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 的病情,该模式可在社区推广。

    • 催产素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2018(19):80-84.

      摘要 (664) HTML (0) PDF 500.00 Byte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催产素(OXT)鼻内给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30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接受催产素鼻喷剂和安 慰剂(生理盐水)鼻喷剂,治疗12 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血脂及肝 肾功能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0 周和治疗后12 周血 清C 反应蛋白(CRP)和脂联素(APN)水平。结果 治疗后12 周,治疗组体重、BMI、腰围、臀围下降幅度与 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大于安慰剂组。治疗组治疗后12 周TC、TG、LDL-C 与 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有所下降,而HDL-C 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12 周,治疗组TC、TG、LDL-C 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低于安慰剂 组。治疗后12 周,治疗组ALT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 周较治疗前下降。治疗 组AST、Scr、BUN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 周治疗组CRP 下降, APN 升高(P <0.05)。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后12 周治疗组CRP 下降,APN 升高(P <0.05)。结论 催产素 可以减轻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还能改善血脂紊乱,改善肥胖慢性炎症状态,未发现有肝肾功能的损害。

    • 淋巴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 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8(19):85-90.

      摘要 (688) HTML (0) PDF 584.00 Byte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4年1 月-2015 年1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 例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法将入选者分为皮下注射组(50 例)和淋巴注射组(50 例),均进行屋尘螨过敏原制剂注射,皮下注射组实施 上臂肘部正中的皮下注射,淋巴注射组则实施腹股沟处的淋巴结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肤屏障 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16 和20 周,淋巴注射组患者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低 于皮下注射组(P <0.05),治疗后68 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完成后,皮下注射和淋巴注射组患者 用药评分均低于各组治疗前(P <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用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 者血清屋尘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低于治疗前(P <0.05),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sIgG4)高于治疗前(P < 0.05),而治疗后两组间sIgE 与sIgG4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经表皮水 分丢失量(TEWL)下降,且淋巴注射组下降幅度大于皮下注射组(P <0.05)。皮下注射组CD4+、CD4+/CD8+、 自然杀伤细胞(NK)低于淋巴注射组,CD8+、B 细胞高于淋巴注射组(P <0.05)。此外,淋巴注射组患者的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皮下注射组。结论 淋巴免疫治疗缩短了常规特应性皮炎的疗程,减少了注射剂量和次数,增 强了皮肤屏障功能,改善免疫力,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快,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伴抑郁的慢性湿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

      2018(19):91-94.

      摘要 (1019) HTML (0) PDF 456.00 Byte (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伴抑郁的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并探讨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 年6 月-2017 年6 月该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108 慢性湿疹患者,根据PHQ-9 抑郁 量表评分情况分为对照组47 例(不伴抑郁的慢性湿疹组)和观察组61 例(伴抑郁的慢性湿疹组)。评估两 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Hcy 及维生素B12 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 度指数(EASI)评分及患者瘙痒评分(VAS)。采用Spearman 法进行Hcy、维生素B12 值与伴抑郁的慢性湿 疹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并分析观察组中抑郁评分与Hcy、维生素B12 值、EASI 评分、VAS 评分的相 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外周血Hcy 水平和维生 素B12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Hcy 水平高于对照组,维生素B12 水平 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EASI 评分及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观察组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Hcy 水平与EASI 评分、VAS 评分呈正相关;维生素B12 水平与EASI 评分、VAS 评分呈负相关(P <0.05)。而且,Hcy 与维生素B12 水平呈负相关(r =-0.503,P =0.000)。抑郁评分与Hcy、 EASI 评分及VAS 评分呈正相关;与维生素B12 水平呈负相关(P <0.05)。结论 抑郁与慢性湿疹相互影响, Hcy 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2018(19):95-100.

      摘要 (876) HTML (0) PDF 943.00 Byte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结直肠锯齿状息肉(S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9 月 -2016 年5 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32 例结直肠SP 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采用χ2 检验 对SP 不同病理分型的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32 例SP 患者,男153 例,女79 例;年龄18 ~ 86 岁,平均 (52.38±12.67)岁。共检出251 枚SPs,增生性息肉(HP)165 枚(65.7%)、无蒂锯齿状腺瘤/ 息肉(SSA/P) 85 枚(33.9%)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 枚(0.4%)。HP 和SSA/P 在息肉分布部位、大小及形态方面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37.98 和74.83,均P =0.000)。85 枚SSA/P 中,伴和未伴细胞异型增生型分 别为66 枚(77.6%)和19 枚(22.4%)。两者息肉形态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 =0.015),而 息肉分布部位及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 和1.56,P =0.932 和0.211)。结论 HP 和SSA/P 有 其自身的内镜特点,结合息肉部位、大小及形态有助于区分。而SSA/P 不同病理分型的内镜特点,仍需要扩 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不同术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对比研究

      2018(19):101-106.

      摘要 (488) HTML (0) PDF 549.00 Byte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选择性切除术(TST)、内痔自动套扎术(ALH)和直肠黏膜柱状结扎 术(RMCL)3 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6 年4 月 该院住院治疗的的138 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 比较3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 3 组术后1、2、3 及4 d 的疼痛评分比较,3 组患者不 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有差异(P <0.05);3 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 评分有差异(P <0.05),TST 组和ALH 组 的VAS 评分相比RMCL 组较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3 组患者VAS 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② 3 组患 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T 组和ALH 组的手术 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 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8/55)、19.6%(9/46)和48.6%(18/37),TST 组和ALH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均低于RMC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ST 组和ALH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5)。④ 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直肠黏膜脱垂的显效率分别为94.5%、95.7% 和70.2%。 TST 组和ALH 组的显效率均高于RMC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ST 组和ALH 组的显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T 术和ALH 术均可用于直肠黏膜脱垂的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具 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并腰椎失稳临床对比研究

      2018(19):107-111.

      摘要 (648) HTML (0) PDF 822.00 Byte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围手术期临床指标、ODI 评分及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共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50 例)和B 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 ODI 评分、椎间融合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 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 前(P <0.05);B 组患者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 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具有 接近的临床疗效,但微创改良TLIF 术式应用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及减轻术后腰腿疼痛程度 方面更具优势。

    • PET-CT 双时相显像对SPN 的诊断价值评价

      2018(19):112-116.

      摘要 (1056) HTML (0) PDF 699.00 Byte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PET-CT 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7 月- 2015 年12 月青海省人民医院PET-CT 中心就诊的SPN 患者152 例,进行18F-FDG PET-CT 检查并且手术后 病理确诊其结节的良恶性。比较良恶性结节患者的早期SUVmax 值、延迟期SUVmax 值、代谢滞留指数的差异和 各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SUVmax 值鉴别诊断SPN 良恶性的ROC 曲线分析。结果 152 例SPN 患者术后经 组织病理学证实恶性结节92 例和良性结节60 例,恶性结节早期SUVmax 值(7.86±3.15)、延迟期SUVmax 值 (9.03±3.49)、代谢滞留指数(20.59±12.87)均高于良性结节SUVmax 值(3.36±2.88)、延迟期SUVmax 值(3.12± 2.64)、代谢滞留指数(10.46±3.59)(P <0.05);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的显示率高 于良性结节(P <0.05);早期SUVmax 值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70.07(95%CI :57.95,82.19),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52.17% 和96.67% ;延迟期SUVmax 值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93.19(95%CI :87.69,98.68),敏感性和特 异性分别为93.48% 和83.33% ;代谢滞留指数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87.90(95%CI :80.20,95.59),敏感性和特 异性分别为82.61% 和80.0%。结论 PET-CT 双时相显像对SPN 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PCI 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8(19):117-122.

      摘要 (652) HTML (0) PDF 557.00 Byte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 的应用效果。方法 166 例行PCI 术治疗的AC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 例和对照组81 例,再依据发病类型的 不同将两组分别进一步分为2 个亚组:观察组中的急性心肌梗死(SMI)患者50 例设为观察组A,观察组中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 例设为观察组B ;对照组中的SMI 病例47 例设为对照组A ;对照组中的UAP 病例34 例设为对照组B。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 8 d 心肌微循环指标(AT、APT、PI、A、β 及A×β)和氧化应激指标(SOD、MDA、MPO 及LPO)的差 异。结果 ①术后第8 天各组心肌微循环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指标均较同组术前下降 (P <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 的下降幅度分别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②术后第8 天各组氧化应激指标 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OD 较同组术前上升而MDA、MPO、LPO 较同组术前下降(P <0.05), 且观察组A、观察组B 的变化幅度分别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③术前观察组A 与对照组A、观察组B 与 对照组B 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 及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8 天各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 及Hcy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较本组术前下 降(P <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 的变化幅度分别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结论 替格瑞洛能改善ACS 患 者PCI 术后心肌微循环,对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也有抑制。

    • >临床报道
    • 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2018(19):123-126.

      摘要 (1131) HTML (0) PDF 406.00 Byte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冲击疗法联合碳酸镧治疗血液透析继发中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 法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 例,随机分为A1 组(骨化三醇 冲击治疗加碳酸镧组)、A2 组(单纯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及A3 组(骨化三醇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 例。 A1 组和A2 组患者透析后当晚根据血iPTH 值口服骨化三醇2 ~ 4 μg,2 次/ 周;A1 组患者同时口服碳酸镧, 500 mg,3 次/d。将150 pg/ml0.05)。不同时间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处理组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 同处理组血磷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血钙磷乘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处理组血 钙磷乘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处理组血钙磷乘积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1 组 和A2 组治疗1、3 和6 个月比较不同时间iPTH 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3 和6 个月同 一时间不同组间比较iPTH 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骨化三醇冲击联合碳酸镧可有效治疗 治疗血液透析继发中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低血iPTH,有效控制降低血磷及钙磷乘积,优于单纯骨化 三醇冲击及常规治疗。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达到相应治疗目标后延迟2 周减量,可有效避免因减量过快引起反弹。

    • >病例报告
    • 脉络丛源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结外边缘区淋巴瘤1 例

      2018(19):127-128.

      摘要 (687) HTML (0) PDF 640.00 Byte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