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论著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研究*

      2019(11):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1

      摘要 (627) HTML (0) PDF 532.00 Byte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不同大小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特点,探讨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组(SNI组)。运用热和冷刺激实验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NI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无改变,但冷刺激抬足时间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SNI组大鼠DRG神经元的1型和2型细胞构成比增加,3型细胞构成比减少(P?<0.05);在Control组内,与大细胞比较,中、小细胞3型细胞的构成比较低,而1型和2型细胞的构成比较高(P?<0.05);在SNI组内,与大细胞比较,中细胞3型细胞构成比较低,1型和2型细胞构成比较高(P?<0.05),而小细胞与大细胞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大小的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改变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 栀子苷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9(11):8-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2

      摘要 (478) HTML (0) PDF 536.00 Byte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信号通路探讨栀子苷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灌胃组、模型组、30?mg/kg及15?mg/kg栀子苷组,每组8只。复制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栀子苷组连续给予栀子苷14?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取大鼠结扎侧的肾脏,用HE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情况;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和Smad-2蛋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0?mg/kg和15?mg/kg栀子苷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且随着栀子苷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组织中TGF-β1和Smad-2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给予30和15?mg/kg的栀子苷后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栀子苷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帕瑞昔布对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水平及凋亡程度的影响*

      2019(11):14-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3

      摘要 (508) HTML (0) PDF 585.00 Byte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后肺组织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水平及凋亡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280~300?g)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帕瑞昔布低剂量组(L组,2?mg/kg)、帕瑞昔布中剂量组(M组,10?mg/kg)及帕瑞昔布高剂量组(H组,20?mg/kg)。复制单侧肺IR模型,检测肺内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组织湿重/干重,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凋亡情况,检测肺内HO-1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其他4组肺内MDA和MPO含量、肺组织湿重/干重、肺内凋亡细胞均增加(P?<0.05),IR组增加最多,L组次之,M组和H组增加最少,且M组和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IR后,IR组肺损伤最严重,不同剂量帕瑞昔布处理后,肺损伤均减轻,M组和H组较L组减轻更明显。C组内HO-1表达低,其余4组均升高(P?< 0.05),其中L组较IR组升高,M组和H组较L组进一步升高,M组和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可减轻肺IR损伤,在一定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肺组织中HO-1表达有关。

    • 水通道蛋白3介导过氧化氢转运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研究*

      2019(11):19-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4

      摘要 (504) HTML (0) PDF 624.00 Byte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介导肿瘤微环境中过氧化氢(H2O2)转运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宫颈癌HeLa细胞,构建AQP3 shRNA慢病毒稳定转染宫颈癌细胞系,通过克隆形成、CCK-8、细胞平板克隆形成、Western blotting等比较H2O2处理前后细胞表型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AQP3-464- shRNA慢病毒稳定转染HeLa细胞系,AQP3 shRNA抑制肿瘤微环境中H2O2转运,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AQP3 shRNA抑制肿瘤微环境中H2O2转运调控下游信号蛋白激酶B(PKB)。结论 AQP3介导宫颈癌HeLa细胞中H2O2跨膜转运,激发细胞内依赖第二信使H2O2的下游信号PKB,促进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晶状体上皮细胞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2019(11):25-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5

      摘要 (735) HTML (0) PDF 621.00 Byte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晶状体上皮细胞抗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MTT测定不同浓度H2O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不加H2O2),不同浓度H2O2处理组(100、200及300?μmol/L)和Nrf2抑制组(GSK-3β+H2O2 300?μmol/L)活性氧(ROS)及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剪切型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Nrf2总蛋白、Nrf2核蛋白及Nrf2浆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查Nrf2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当H2O2浓度为400?μmol/L时,晶状体上皮细胞不可逆死亡。细胞经H2O2处理48?h后,各组ROS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ROS含量升高(P?<0.05),Nrf2抑制组与H2O2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 h后,各组SOD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的SOD含量降低(P?<0.05),与H2O2高浓度组比较,Nrf2抑制组SOD含量下降(P?<0.05)。处理48?h后,各组Cleaved-Caspase-3、Bax、Bcl-2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O2各个浓度组Caspase-3、Bax降低(P?< 0.05),Bcl-2升高(P?<0.05),与H2O2高浓度组比较,Nrf2抑制组的Cleaved-Caspase-3、Bax升高(P?<0.05),而Bcl-2降低(P?<0.05);H2O2各浓度组中Nrf2相对表达相应增多且有核内转移的趋势,Nrf2抑制组无Nrf2表达。结论 Nrf2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核易位能增加抗氧化酶和抗凋亡蛋白的含量,降低促凋亡蛋白含量,从而起到自身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的作用。

    • >临床研究·论著
    • Galectin-3、MMP-9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9(11):31-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6

      摘要 (457) HTML (0) PDF 498.00 Byte (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Galectin-3、MMP-9和VEGF在2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内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Galectin-3、MMP-9和VEGF在4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和40例正常对照内膜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异位内膜组织中高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内膜比较,Galectin-3、MMP-9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内膜比较,Galectin-3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内膜中高表达(P?<0.05)。Galectin-3和MMP-9(r?=0.493,P?=0.001)、Galecein-3和VEGF(r?=0.616,P?=0.000)、MMP-9和VEGF(r?=0.441,P?=0.004)高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Galectin-3、VEGF和MMP-9在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异位侵袭。

    • HPV感染对宫颈COX-2表达及血PGE2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9(11):36-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7

      摘要 (481) HTML (0) PDF 580.00 Byte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组织环氧合酶-2(COX-2)及血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检测HPV,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宫颈组织COX-2 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PGE2含量。结果 HPV DNA载量及COX-2表达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HPV阴性患者比较,HPV阳性患者血PGE2含量升高(P?<0.05),随着HPV病毒载量升高,血PGE2含量随之升高,呈正相关(rs?=0.257,P?= 0.003)。宫颈癌患者COX-2表达与PGE2含量呈正相关(rs?=0.684,P?=0.000)。结论 在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宫颈组织COX-2高表达,血PGE2含量升高,其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增殖、凋亡耐受、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 乳头状甲状腺癌中microRNA-599、BRD4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19(11):41-4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8

      摘要 (649) HTML (0) PDF 482.00 Byte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microRNA-599(miR-599)、含溴结合域蛋白(BRD4)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07年3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PTC患者52例。其中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1例,分离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检测组织中miR-599和BRD4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癌变组织中miR-599和BRD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患者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599、BRD4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99、BRD4相对表达量在不同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侵犯包膜、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99、BRD4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5及10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99与BRD4的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872,P?=0.000)。结论 miR-599和BRD4与PTC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PTC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 ANGPTL 3和ECE-1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11):47-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09

      摘要 (737) HTML (0) PDF 588.00 Byte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 3)、内皮素转化酶-1(ECE-1)在食管癌(E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95例E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标本中ANGPTL 3、ECE-1表达情况,分析ANGPTL 3、ECE-1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EC癌组织中ANGPTL 3、ECE-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 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ANGPTL 3、 ECE-1表达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EC癌组织中,ANGPTL 3、ECE-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C癌组织中,ANGPTL 3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ECE-1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有关(P?< 0.05),且ANGPTL 3与ECE-1表达呈正相关(r?=0.610,P?=0.00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ANGPTL 3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均低于ANGPTL 3阴性表达患者(P?<0.05),且ECE-1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均低于ECE-1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ANGPTL 3阳性表达、ECE-1阳性表达是EC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癌组织中ANGPTL 3、ECE-1均呈高表达状态,两者呈正相关,且ANGPTL3、ECE-1高表达均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ANGPTL 3、ECE-1具有作为EC患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靶点的潜能。

    • >综述
    • 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2019(11):54-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0

      摘要 (552) HTML (0) PDF 413.00 Byte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细胞之一,因其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而得名。在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吞噬组织碎片和异物在组织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亚型M1、M2分别参与促炎和抗炎作用,M2又有4个亚型,协同作用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当暴力导致骨折后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3、肿瘤坏死因子-α等,招募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到骨折处,吞噬组织碎片及异物并释放抗炎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其他生长因子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探讨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为以后骨不连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NO/ET-1比值及Hcy水平与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019(11):59-6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1

      摘要 (540) HTML (0) PDF 467.00 Byte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比值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为干预OSAHS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OSAHS患者86例(OSAHS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OSAHS组患者又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识正常组。比较两组血清Hcy及NO/ET-1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OSAHS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OSAHS组患者血清Hcy、NO/ET-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OSAHS伴认知障碍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NO/ET-1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OSAHS认知障碍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时间高于认知正常组,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MoCA评分与AHI、睡眠时间呈负相关,与LSaO2呈正相关。血清Hcy水平与MoCA总分及其亚项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NO/ET-1与MoCA总分及其亚项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Hcy与NO/ET-1呈负相关(P?<0.05)。血清Hcy及NO/ET-1水平预测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95% CI:0.599,0.816)、0.739(95%CI:0.618,0.859)。结论 血清Hcy、NO/ET-1是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影响因素,Hcy水平与认知损害程度呈负相关,NO/ET-1与认知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 中药组方联合连续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

      2019(11):64-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2

      摘要 (511) HTML (0) PDF 492.00 Byte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组方联合连续血液灌流对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PQ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和连续血液灌流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组方),治疗24?h,两组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和7?d,检测血Lac、Presepsin、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于治疗前及治疗8及12?h检测血中PQ浓度,记录两组患者28?d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有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比较低,相对治疗效果好;对照组和治疗组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治疗组28?d病死率(44.44%,24/54)低于对照组(66.67%,36/54)(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连续血液灌流能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Lac、Presepsin、BUN、CK和APACHEⅡ评分,提高患者生存率,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复杂性阑尾炎的影响因素及与术前延误的关系*

      2019(11):69-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3

      摘要 (435) HTML (0) PDF 418.00 Byte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性阑尾炎易发因素及其与术前延误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562例。按最终诊断分为复杂性阑尾炎和非复杂性阑尾炎两组,比较组间人口学、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术前延误时间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粪石嵌顿、阑尾长度> 10?cm、总体延误(≤24?h,>24~48?h,>48~72?h,>72?h)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总体延误会影响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和预后,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及早进行手术。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9(11):74-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4

      摘要 (472) HTML (0) PDF 437.00 Byte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0.00%),检出病原菌3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29%)。住院天数>14?d、采用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6?d、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6是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天数>6?d、 MCTSI评分>6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P?< 0.05)。结论 SAP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ICU入住时长和MCTSI评分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对MCTSI评分高的患者应加强防治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 基于血栓弹力图抗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9(11):78-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5

      摘要 (436) HTML (0) PDF 535.00 Byte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TEG)抗栓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抗栓治疗;B组,氯吡格雷抗栓治疗;C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D组,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选择血小板抑制率高的抗栓药物治疗,每组46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微栓子(MES)阳性率改善情况,统计卒中复发率及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而ADL评分提高(P?<0.05),且治疗后C、D组NIHSS评分低于A、B组,ADL评分高于A、B组(P?<0.05)。治疗后,C、D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167)。治疗后,4组患者的MES阳性率均降低(P?<0.05),且C组MES阳性率均低于A、B组(P?< 0.0167)。4组胃肠道不适、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两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167),但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B、D两组低于C组(P?<0.0167)。结论 采用基于血栓弹力图个体化治疗ACI的抗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双抗药物联合治疗带来的出血性事件风险。

    • 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9(11):84-8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6

      摘要 (552) HTML (0) PDF 473.00 Byte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肩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32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随机分成小强度组(16例)和大强度组(16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常规康复训练流程进行运动康复,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次、治疗第10次及出院后3个月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定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简称CS评分)评定肩关节整体功能。分析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小强度组患者CS评分量表中疼痛评分、日常生活及肌力评分高于大强度组患者,而小强度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大强度组患者(P?< 0.05)。小强度组患者与大强度患者组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与C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外展评分与CS评分始终呈正相关(P?<0.05)。结论 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在肩关节镜术后关节整体功能修复中效果更佳。小强度运动康复训练无创伤,无需特殊设备,患者容易掌握运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2019(11):89-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7

      摘要 (471) HTML (0) PDF 468.00 Byte (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结局与转归。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45例。其中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1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非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2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结果 观察组首发表现为典型脑炎的9例(50%),对照组7例(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发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的4例(22.2%),对照组4例(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脑脊液细胞增多、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脑电图异常、头部MRI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与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归良好的患者占72%,对照组转归良好的患者占85%,两组治疗结果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和非复发性患者首发临床特点并无差异,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否与患者复发和预后并无确切联系。在评估是否复发时,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较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更为敏感。抗NMDA受体脑炎复发与否对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早期使用免疫治疗与联合二线免疫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但与抗NMDA受体脑炎复发率的降低无相关。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2019(11):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8

      摘要 (856) HTML (0) PDF 459.00 Byte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比较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出血转化(H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3月初次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ACI患者267例,根据RDW区分为较高组78例(RDW>15%),较低组189例(RDW≤15%),同时设立对照组,即健康人群30例。检测血清中MMP-9、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评估出院时患者NIHSS、ADL评分,再统计患者当中HT以及MODS的发生率,将RDW不同水平与上述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比健康人群,ACI患者血清中RDW、Hcy、MMP-9及hs-CRP水平较高(P?<0.05);将RDW不同水平组进行比较,发现RDW水平较高组的MMP-9、Hcy及hs-CRP水平均较高(P?<0.05),与此同时,HT发生率也高于RDW水平较低组(P?<0.05);出院时将两组患者NIHSS和ADL进行评估,发现RDW水平较低组患者预后更好(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RDW水平较高;ACI患者中,RDW水平越高,MMP-9、Hcy及hs-CRP水平也越高,同时HT的发生率也越高,预后更差。

    • 不同剂量氢吗啡酮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水平的影响

      2019(11):99-10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19

      摘要 (484) HTML (0) PDF 445.00 Byte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氢吗啡酮对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氢吗啡酮用于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每组麻醉诱导前均输注乳酸林格液8.0?ml/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A组给予芬太尼5.0?μg/kg、罗库溴铵0.6?mg/kg、丙泊酚2.0?mg/kg诱导;B组给予氢吗啡酮0.04?mg/kg、罗库溴铵0.6?mg/kg、丙泊酚2.0?mg/kg诱导;C组给予氢吗啡酮0.06?mg/kg、罗库溴铵0.6?mg/kg、丙泊酚2.0?mg/kg诱导;D组给予氢吗啡酮0.08?mg/kg、罗库溴铵0.6?mg/kg、丙泊酚2.0?mg/kg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T0、T1、T2、T3、T4时的静脉血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4组使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 各组内的HR在T1、T2、T3时高于T0(P?<0.05)。A组内的HR在T4时高于T0(P?<0.05);D组的HR在T1、T2、T3、T4时低于A、B、C 3组(P?<0.05);A、B、C 3组内的SBP、DBP在T1、T2、T3时高于T0(P?<0.05),D组的SBP、DBP在T1、T2、T3、T4时低于A、B、C 3组(P?<0.05);A、B、C、D 4组的E、NE、DA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均升高(P?<0.05)。D组的E、NE、DA在T1、T2、T3、T4时低于A、B、C 3组(P?<0.05)。A、B、C 3组内的E、NE、DA在T1、T2、T3、T4时无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08?mg/kg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造成的应激反应,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 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2019(11):104-10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0

      摘要 (430) HTML (0) PDF 417.00 Byte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cN1b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cN1b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对照组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生存质量,以及抬肩困难、咽瘘、颈部变形、周围皮肤麻木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2.00%)与对照组(8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8.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总得分[(156.38±15.24)分]与对照组[(121.38±11.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抬肩困难、颈部变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水肿、周围皮肤麻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相比于改良式颈清扫术,不会增加患者复发风险,患者的生存质量更佳,周围皮肤麻木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EOF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D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2019(11):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1

      摘要 (782) HTML (0) PDF 463.00 Byte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EOF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D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及可溶性E黏钙蛋白(sE-cad)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OF新辅助化疗+腹腔镜下D2根治术组(观察组)和腹腔镜下D2根治术组(对照组),每组60例。分析EOF化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及预后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sE-cad及TRAF-6水平。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肿瘤部位及直径、肿瘤病理学分型、UICC分期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和5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E-cad及TRAF-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随访及预后情况:120例患者中最短随访58?d,最长1?780?d,中位生存时间682?d;截止2017年12月,观察组中失访5例,死亡32例,生存23例。对照组中失访7例,死亡39例,生存14例,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局部进展期胃癌,EOF化疗+腹腔镜下D2根治术较单纯的腹腔镜下D2根治术效果更好,且能够降低sE-cad及TRAF-6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尿液补体因子D联合血清胱抑素C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的价值研究

      2019(11):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2

      摘要 (505) HTML (0) PDF 448.00 Byte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补体因子D联合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水平在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西安市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以上孕妇在孕中期均进行尿液补体因子D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检测,同时收集以上孕妇发生重度子痫前期时肾功能的指标(24?h肌酐清除率),比较两组人群尿液补体因子D、血清胱抑素C水平、24?h肌酐清除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尿液补体因子D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预测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60例孕妇中25例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为9.62%,病例组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病例组尿液补体因子D、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尿液补体因子D、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AUC分别为0.747(95% CI:0.632,0.832)、0.776(95% CI:0.676,0.861),两个指标联合的AUC为0.881(95% CI:0.719,0.932)。结论 尿液补体因子D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右美托咪定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脑氧代谢适宜剂量的研究

      2019(11):117-1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3

      摘要 (445) HTML (0) PDF 461.00 Byte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脑氧代谢影响的适宜剂量。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2岁,体重54~79?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和对照组(R组),D1、D2、D3组在给予1?μg/kg负荷量的Dex后分别继续维持泵注0.2、0.5和0.8?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min,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1?d(T2)、术后3?d(T3)、术后7?d(T4)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于T0、T1和T2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利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量表(MoCA)对患者术前1?d、术后1、3、7?d时实施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4组T1~T3时血清S100β与NSE浓度均升高(P?<0.05);与R组比较,D1、D2、D3组T1~T4时血清S100β与NSE浓度均降低(P?<0.05)。与T0时比较,4组T1、T2时CERO2降低(P?<0.05),与R组比较,D1、D2、D3组T2、T3时CERO2降低(P?<0.05)。D1、D2、D3组术后1、3和7?d MoCA评分均高于R组(P?<0.05);与D1组比较,D2、D3组术后1、3?d和D2组术后7?d MoCA评分均升高(P?<0.05)。R组、D1、D2和D3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40%、23%、10%和17%。结论 持续静脉输注Dex可有效降低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100β、NSE浓度及脑代谢率相关,其中以0.5?μg/(kg·h)维持剂量最佳。

    • >临床报道
    • 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9(11):122-1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4

      摘要 (709) HTML (0) PDF 329.00 Byte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分别行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累计复发率为6.7%和8.3%,均低于对照组的25.0%和28.3%(P?<0.05)。结论 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 >病例报告
    • 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扩张型心肌病1例*

      2019(11):125-1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5

      摘要 (435) HTML (0) PDF 269.00 Byte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学术报告
    • 利用PACS系统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能力*

      2019(11):127-1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11.026

      摘要 (404) HTML (0) PDF 262.00 Byte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