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1
摘要:目的 探讨曲古抑菌素A预处理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大脑皮质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曲古抑菌素A预处理组(预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颈部切口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缺血1?h,再灌注24?h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预处理组在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前连续3?d腹腔注射曲古抑菌素A 5?mg/kg。取脑皮质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ELISA检测TNF-α、IL-1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Caspase-3,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组TNF-α、IL-1β、Bax、Bcl-2及Caspase-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IR组病理学损伤严重,TNF-α、IL-1β、Bax、Caspase-3阳性表达水平升高,Bcl-2降低(P?<0.05);与IR组比较,预处理组病理学损伤减轻,TNF-α、IL-1β、Bax、Caspase-3阳性表达水平降低,Bcl-2升高(P?<0.05)。结论 曲古抑菌素A预处理能抑制炎症因子、凋亡因子的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9(9):6-10. DOI: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2
摘要:目的 观察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心脏UⅡ和GPCR14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S组、辛伐他汀组、Urantide组(3、7和14?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心脏UⅡ、GPCR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S组大鼠心脏血管及病变部位UⅡ及GPCR14阳性表达增加(P?<0.05),UⅡ及GPCR14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S组比较,Urantide各给药组大鼠心脏血管及病变部位的UⅡ及GPCR14阳性表达减少(P?<0.05),UⅡ及GPCR14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Urantide对AS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2019(9):11-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3
摘要:目的 观察在氧化应激情况下心肌营养因子-1(CT-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以过氧化氢刺激H9C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N-乙酰半胱氨酸或CT-1小干扰RNA(siRNA)与过氧化氢共同孵育以确定活性氧类(ROS)对CT-1表达的影响,以及CT-1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H9C2细胞,以确定过氧化氢诱导CT-1表达的机制。结果 过氧化氢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CT-1的过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可显著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CT-1过表达。过氧化氢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可被N-乙酰半胱氨酸阻断,但CT-1 siRNA可加重过氧化氢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过氧化氢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ERK的活化,PD98059预处理明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CT-1上调。结论 过氧化氢能活化ERK/CT-1通路,从而缓解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
2019(9):16-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4
摘要:目的 研究microRNA-433(miR-433)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433在A549、NCI-H1299、NCI-H358以及人肺成纤维细胞系HFL1中的表达。不同浓度miR-433?mimic转染A549细胞,选取最佳浓度进行后续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433与p21活化激酶4(PAK4)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PAK4、单丝氨酸蛋白激酶1(LIMK1)、磷酸化单丝氨酸蛋白激酶1(p-LIMK1)、丝切蛋白(Cofilin)和磷酸化丝切蛋白(p-Cofilin)的表达。结果 与HFL1比较,miR-433 在3种NSCLC中的表达均降低。过表达miR-433 48?h后,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证明PAK4为miR-433的靶向调节基因,且PAK4在3种NSCLC中的表达均上升。过表达miR-433后细胞中PAK4、p-LIMK1、p-Cofilin的表达均降低,与mimic 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433能通过靶向下调PAK4的表达,抑制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2019(9):21-26. DOI: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5
摘要: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卡铂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以期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含有100?μmol丙泊酚、20?μmol/L 卡铂、100?μmol丙泊酚+20?μmol/L卡铂培养基中分别培养MCF-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情况;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平板细胞克隆实验检测菌落形成情况;PI/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JAK2、p-STAT3、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卡铂组细胞抑制率升高,菌落数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丙泊酚组、卡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抑制率升高,菌落数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比较,MCF-7细胞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卡铂组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丙泊酚组、卡铂组比较,联合组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卡铂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活性,上调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许旋旋,吴凡,张家奎,王极宇,阮燕洁,朱凤凤,张秋叶,王会平,翟志敏
2019(9):27-3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6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ituximab (RTX) on humoral immunity of patients with 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B-NHL). Methods Eighty-six B-NHL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NHL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TX combin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 (R-CHOP) regimen,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HOP treatment. CD20+B lymphocytes, serum immunoglobulin as well as major subtyp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as recorded. Results After 4 courses of treatment, CD20+ B lymphocytes occurr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14% (9/64)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e number was 100% (16/16) in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IgG, IgA and Ig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hemotherapy,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g, IgG, IgA or IgM were witn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of hypo-immunoglobulinem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4 course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5.71% and 81.25% of which were grade1-to 2 events.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 immunoglobul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normal immunoglobulin. Conclusions RTX treating B-NHL destroys the humoral immunity and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Dynamical measurement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and its major subtypes is necessary for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when receiving RTX.
2019(9):34-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7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577(miR-577)在人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及对NCI-H520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60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检测miR-577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577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采用人工合成的miR-577模拟物转染NCI-H520细胞,检测NCI-H520细胞过表达miR-577后迁移、侵袭能力及miR-577下游潜在靶点β-catenin的表达变化。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iR-577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降低(P?<0.05),低表达miR-577与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过表达miR-577能够削弱NCI-H520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细胞内β-catenin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577表达降低,miR-577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来削弱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2019(9):39-4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8
摘要: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YAP、MST1、CyclinD1在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YAP及CyclinD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P?<0.05),MST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P?<0.05)。YAP、CyclinD1与病理分型相关(P?<0.05),而MST1与病理分型无相关性(P?>0.05);三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存时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复发及生存状态无相关性(P?>0.05)。在鼻咽癌组织内,YAP与CyclinD1、MST1与CyclinD1呈正相关(P?<0.05),YAP与MST1无相关性(P?>0.05)。结论 YAP和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MST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有望成为治疗鼻咽癌的新靶点。
2019(9):44-4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09
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干细胞因子(SCF)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银屑病患者(观察组)与健康皮肤患者(对照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后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采用ELISA检测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中EGF、TGF-β1及SCF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形态相似;观察组表面抗原CD73、CD44、CD90、CD105、以及CD29表达阳性,而HLA-DR、CD34以及CD45表达阴性;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相似;观察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中EGF、TGF-β1及SCF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损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中EGF及SCF水平表达升高,而TGF-β1水平降低。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EGF、TGF-β1及SCF分泌异常。
2019(9):49-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CD4+T淋巴细胞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择期行介入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不使用阿托伐他汀,两组均于手术前后16~24?h抽取外周血20?ml。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TEN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介入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PTEN mRNA、PTE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的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TNF-α低于术前,IL-10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TNF-α、IL-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0与PTEN表达呈正相关,TNF-α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介入手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而服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这种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可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2019(9):53-5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1
摘要:环状RNA是一种以闭合共价环结构为特征的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近年研究表明,环状RNA并非简单的剪接副产物,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作用,在多种肿瘤和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癌症之一,尽管近年来胃癌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是发病率居第4的恶性肿瘤以及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原因。有研究表明,环状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环状RNA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胃癌诊断与预后的新型标志物方面作一综述。
2019(9):58-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2
摘要:目的 总结应用SNP芯片技术对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进行鉴定的经验,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对2例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用SNP芯片技术明确胎儿sSMC的来源。结果 1号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5,X[74]/46,X,+mar[31],芯片扫描结果为Xp22.33~p11.22和Xq27.3~q28区域均缺失,缺失大小分别为52.7和8.6?Mb。2号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7,XX,+mar,芯片结果为46,XX,其父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临床表型正常。结论 SNP芯片可以确定sSMC的来源,可作为传统核型分析的补充,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2019(9):62-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3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CT淋巴结定位联合纳米碳示综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64例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平扫加增强CT检查,对淋巴结进行术前定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统计检出淋巴结数目、转移情况及复发率,分析其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指导效果。结果 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737枚,平均每例切除(23.28±8.24)枚,联合组共检出淋巴结963枚,平均每例切除(30.56±7.17)枚,联合组淋巴结检出数与第2站平均检出数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3.47%,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19.02%)(P?<0.05);随访记录显示联合组复发率约为9.37%,低于对照组12.50%的复发率(P?<0.05)。结论 术前CT定位联合纳米碳示踪技术对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9(9):66-6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4
摘要: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全腹腔镜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108例3D和2D全腹腔镜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3D腹腔镜组(46例)和2D腹腔镜组(62例)。结果 3D腹腔镜组第2步(缝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小于2D腹腔镜组,而在深度知觉和腔内操作(缝合及打结)难易程度优于2D腹腔镜组(P?<0.05)。结论 3D腹腔镜系统在全腹腔镜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可为术者提供清晰立体的手术画面、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有助于缝合时持针、打结等操作,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亦可从3D腹腔镜系统中获益。
2019(9):70-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5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CT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指标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5例胆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胆道狭窄组(48例)、恶性胆道狭窄组(47例)。收集两组患者MRCP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检测指标及基线资料存在的差异,对产生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用及联合时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狭窄段壁厚(OlR=3.246,95% CI:2.228,4.729)、狭窄段管径(OlR=0.801,95% CI:0.682,0.941)、门静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OlR=2.135,95% CI:1.503,3.032),以及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OlR=1.835,95% CI:1.344,2.506)可成为诊断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指标。ROC曲线结果表明,狭窄段壁厚、狭窄段管径、门静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诊断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817、0.838和 0.796。狭窄段管径、门静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及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联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902。结论 MRCP联合CT动态增强扫描相关指标可以提高诊断良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效能。
2019(9):75-7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6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扁桃体射频消融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带套囊气管导管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射频消融术患儿100例。根据气管导管有无套囊选择情况,随机分为带套囊气管导管组(T组)和不带套囊气管导管组(N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拔管后有无喘鸣,次要观察指标为控制呼吸时有无漏气、插管后是否换管、拔管后SpO2最低值以及术后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和插管管号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发现,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中有1例术中出现漏气,有1例更换气管导管,N组患儿中有11例出现术中漏气,有8例更换气管导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毕拔管时喘鸣和拔管后SpO2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患儿拔管时未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N组患儿拔管时有6例出现气管内血性分泌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套囊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8岁以下小儿行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射频消融术,且不增加小儿拔管术后喘鸣发生率。
2019(9):79-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7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中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对凝血功能的一致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骨折、宫颈癌患者28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4项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采用全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反应时间(R值)呈正相关,与凝固角(α-Angle)呈负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和最大振幅(MA)呈负相关;纤维蛋白原(FIB)与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患者:P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 负相关;APTT与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肝硬化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 呈负相关;APTT与K值、R值呈正相关,与α-Angle、MA呈负相关;FIB与K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 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Angle、MA呈正相关。骨折患者:PT与MA呈负相关;APTT与R值呈 正相关,与α-Angle存在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α-Angle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 相关(P?<0.05)。宫颈癌患者:PT与R值、K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APTT与R值、K 值呈正相关,与MA、α-Angle呈负相关;FIB与R值呈负相关,与MA呈正相关;PLT与R值、K值呈负相关 (P?<0.05)。结论 在糖尿病、脑出血、肝硬化、宫颈癌患者中应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4项检测,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两种方法均能够良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2019(9):85-8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8
摘要:探讨单独的睡眠剥夺或联合使用水合氯醛镇静在儿童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ABR检查儿童的听力学资料。根据ABR测试前睡眠剥夺的时间和联合使用水合氯醛与否,将纳入的受试者分为4组(第1组:睡眠剥夺时间≥ 2?h+0镇静;第2组:睡眠剥夺时间≥2?h+水合氯醛镇静;第3组:睡眠剥夺时间<2?h+0镇静;第4组:睡眠剥夺时间<2?h+水合氯醛镇静)。对ABR检查准备时间、检查持续时间、被中断或被迫停止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89例受试者,年龄3个月~11岁。440例(63.9%)单用睡眠剥夺获得自然睡眠,且检查成功率为95.5%(420/440)。第2组受试者检查成功率最高,为98.8%;最低为第4组,为90.4%。低于6个月龄的婴儿水合氯醛的使用率极低,仅为21.3%。结论 短期睡眠剥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ABR测试成功率的方法,并且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水合氯醛在ABR检查中的用量。
马潇苒,赵庆安,李无阴,马虎升,李东方,李俊辉,孙彦鹏,彭晓东
2019(9):90-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19
摘要:目的 探讨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 1月—2012年12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疗效评定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二维CT片对椎间隙高度、椎间植骨块长度和直径比较,评价手术疗效。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48个月下肢疼痛VAS及ODI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植骨柱长度和直径较术前比较无差异(P?> 0.05)。末次随访,根据Bridwell腰椎间融合评价标准,Ⅱ和Ⅲ级37例(88%)。所有患者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和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 开窗单纯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简单、费用低、临床疗效好、而且可保留椎间盘突出节段活动度。
2019(9):94-9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0
摘要: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用血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输血的风险因素,为术前评估术中用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且进行术前交叉配型的患者427例,排除记录不全47例,将剩余380例患者按术中是否输注滤白红细胞分为输血组(53例)和未输血组(32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相关因素、肿瘤相关因素及术前合并疾病等差异,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类因素均进行组间比较,其中是否合并化疗、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小板、手术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化疗、术前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是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宫颈癌根治术术中用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术前是否化疗、术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
2019(9):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1
摘要:目的 探讨256层iCT剂量优化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回顾组、前瞻组,分别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A检查,对两组扫描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差异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有效射线辐射剂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CTA、超声心动图(UCG)及手术符合率。结果 两组患儿扫描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组容积CT计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值与回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组低于回顾组。术前总体CTA诊断手术符合率与UCG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优于UCG。结论 剂量优化心脏CTA检查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2019(9):104-10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2
摘要:目的 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合并难治性咳嗽患者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GER并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患者71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难治性咳嗽分为GER合并难治性咳嗽组(22例)和GER组(49例)。采用HRM测量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P)、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潜伏期(DL)及4 s综合松弛压(4?s IRP),分析两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合并难治性咳嗽组存在无效食管动力(IEM)的患者比例高于GER组(P?<0.05);GER合并难治性咳嗽组DCI更低(P?<0.05);两组患者UESP、LESP、DL、4?s I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合并难治性咳嗽患者IEM比例高,DCI低于单纯GER患者,HRM可客观评价食管动力,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2019(9):109-1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3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用于房室间隔残缺损快通道麻醉患儿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脑组织代谢以及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择期实施手术的52例房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和对照组(芬太尼),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快通道麻醉方式,其中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比较两组在麻醉前(T0)、劈胸骨(T1)、复温3 min时(T2)、术毕(T3)及气管拔除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肾上腺素(E)、乳酸差(ADVL)、脑摄氧率(O2Ext)、动脉-颈静脉血氧浓度差(Ca-jvO2)、动静脉血糖差(Ga-j)以及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差异。结果 T1~T4阶段两组的MAP、HR、E均呈现上升趋势,T4时观察组的MAP、HR高于对照组,而E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a-j波动浮动小于对照组Ga-j波动浮动;两组Ca-jvO2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ADVL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O2Ext的变化趋势无差异;此外,两组Glu及GABA水平也呈现下降趋势,但观察组的Glu及GABA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瑞芬太尼应用于房室间隔残缺损患儿手术,可有效下调机体应激反应、改善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损伤。
2019(9):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4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确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后外侧入路THA治疗,B组给予后外侧小切口THA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和术前术后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于A组;但两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COR、ACTH水平高于术前,但B组术后COR、ACTH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小切口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确切,且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及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和身体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安鹏,王健,刘世龙,王瑜,王秋阳,李阳,杨兰兰,蔡兰兰,柯怡彤
2019(9):120-12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5
摘要:目的 总结Ⅲ型内耳不完全分隔患者耳蜗植入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0例Ⅲ型内耳不完全分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产后检查均为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颞骨磁共振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诊断单纯IP-Ⅲ畸形7例、IP-Ⅲ合并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例;IP-Ⅲ合并IP-Ⅱ型耳蜗畸形2例。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人工耳蜗,术中井喷9例,术中CT示电极位置均正常,术后超声示皮下均无大量渗液;1~ 4周内开机调机正常,12个月后听力测试稳定,听阈测试平均为(39.11±6.61)dB HL,语言识别率平均为45%,扬扬格词表平均为61%。结论 Ⅲ型内耳不完全分隔患儿植入耳蜗有井喷风险,应做好预防及补救措施,植入耳蜗后随访患者听力恢复效果佳。
2019(9):123-125.
摘要:目的 分析肠源性感染与肝衰竭的关系,以提高对肠源性感染的认识,及早干预该病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肠源性感染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4~78岁。收集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肝功能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7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严重的肠源性感染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肝衰竭尤为突出。
2019(9):126-1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7
摘要:
2019(9):127-1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9.09.028
摘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