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论著
    • IL-2/GM-CSF 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T 淋巴细胞亚群 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0(12):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1

      摘要 (409) HTML (0) PDF 485.00 Byte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 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处理的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T 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促造 血作用。方法 选取清洁级雌性BALB/c 小鼠并复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 干预组取正常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 h 后进行尾静脉输注(模型 复制第1、2、4 及6 天),模型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全部小鼠分别于模型复制第7、14、21 及28 天断尾 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于模型复制第28 天或濒死时处死小鼠,计数骨髓有核细胞 (粒系、红系、淋巴细胞比例及巨核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3+CD4+(T 辅助细胞、Th 细胞)、CD3+CD8+(T 抑制细胞、Ts 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性T 细胞、T-regs)细胞比例,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 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WBC 较对照组低(P <0.05),干预 组在第21 和28 天较模型组高(P <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PLT 较对照组低(P <0.05),干预组在第 21 和28 天较模型组高(P <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Hb 较对照组低(P <0.05),干预组在第28 天较模 型组高(P <0.05)。模型组和干预组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对照组低,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 高(P <0.05),干预组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淋巴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 <0.05)。 模型组Th 细胞比例、T-regs 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P <0.05),Ts 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 <0.05)。干预组Th 细胞比例、T-regs 细胞比例较模型组高,Ts 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 <0.05)。模型组外周血TNF-α、IFN-γ 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干预组较模型组低(P <0.05)。结论 IL-2/GM-CSF 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 胞输注有助于调节再障小鼠T 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下调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 视黄酸对隐睾生精细胞增殖分化及减数分裂的 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0(12):7-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2

      摘要 (590) HTML (0) PDF 1.59 K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视黄酸对隐睾生精细胞增殖分化及减数分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 只SD 孕 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10 只,取子代雄鼠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饲养不给任何药物或试剂;模型组采用雄激 素拮抗剂氟他胺(Flu)复制隐睾大鼠模型;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在子代雄鼠生精细胞发育时期予以视黄 酸干预。采用TUNEL 法检测生精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睾丸组织中c-Kit、Stra8、Scp3 蛋白的 表达,qRT-PCR 检测睾丸组织中Stra8、c-Kit、Scp3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睾丸组织中Stra8、 Scp3、c-Kit 和PLZF 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中可见大量精子细胞排列 整齐;而模型组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且曲细精管管腔缩窄。TUNEL 检测结果显示,与对 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大量生精细胞凋亡。对照组和干预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 <0.05)。对照 组和干预组Stra8、c-Kit、Scp3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PLZF 蛋 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视黄酸促进生精细胞发育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隐睾生精细胞 增殖分化及减数分裂有关,可一定程度上恢复隐睾大鼠的生殖功能。

    • lncRNA MIR31HG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 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0(12):13-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3

      摘要 (794) HTML (0) PDF 1.31 K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迁 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4 月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48 例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男女各24 例。利用TCGA 数据库验证 lncRNA MIR31HG 在甲状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患者术后病理报告确诊为PTC,提取样本RNA 行 qRT-PCR 验证lncRNA MIR31HG 在PTC 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 用lncRNA MIR31HG 的小干扰RNA 转染PTC 细胞系TPC-1 并验证抑制率,保证抑制率>60%,MTT 检测 TPC-1 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 检测 Akt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分子Akt、磷酸化Akt(p-Akt)、PTEN 的表达。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乳头状肾细 胞癌、头颈部鳞癌、胰腺癌及甲状腺癌组织lncRNA MIR31HG 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 <0.05),膀胱癌、 前列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低(P <0.05)。PTC 组织lncRNA MIR31HG 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 <0.05)。 TPC-1、K1 及BCPAP 的lncRNA MIR31HG 相对表达量较Nthy-ori 3-1 高(P <0.05),且TPC-1 相对表 达量最高。实验组lncRNA MIR31HG 相对表达量均较siRNA-NC 组下降(P <0.05),其中siRNA-1 组与 siRNA-3 组沉默效率均>60%。各组OD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RNA-1 组与siRNA-3 组 划痕愈合率较siRNA-NC 组低(P <0.05)。siRNA-1 组、siRNA-3 组侵袭至Transwell 小室下室的细胞数较 siRNA-NC 组低(P <0.05)。siRNA-1 组、siRNA-3 组PTEN mRNA 和蛋白较siRNA-NC 组升高(P <0.05), 且siRNA-3 组最高;siRNA-1 组、siRNA-3 组p-Akt 蛋白较siRNA-NC 组低,且siRNA-3 组最低(P <0.05)。 结论 lncRNA MIR31HG 在PTC 组织中高表达并与PTC 患者肿瘤分期有关;下调lncRNA MIR31HG 的表 达可以抑制TPC-1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lncRNA MIR31HG 抑制PTEN 表达从而激 活Akt 通路有关。

    • >临床研究·论著
    • 脓毒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红细胞分布宽度 和血乳酸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0(12):22-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4

      摘要 (854) HTML (0) PDF 491.00 Byte (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L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乳酸(Lac)水平 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5 月—2018 年9 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2 例 作为观察组,同期该院92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亚组46 例、 严重脓毒症亚组29 例和脓毒性休克亚组17 例。检测两组治疗前血清RDW、Lac 水平。检测观察组治疗后 血清RDW、Lac,并计算LCR。比较两组治疗前RDW、Lac 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各亚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LCR、RDW 及Lac 水平。采用Pearson 法分析LCR、RDW、Lac 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生存曲线分析血清RDW、Lac 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RDW、Lac 水平高于 对照组(P <0.05)。严重脓毒症亚组、脓毒性休克亚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DW、Lac 水平高于脓毒症亚组 (P <0.05);而LCR 低于脓毒症亚组(P <0.05)。各亚组患者治疗后血清RDW、Lac 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 (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Lac 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76 和0.817, P <0.05);而LCR 与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 =-0.851,P <0.05)。低Lac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 长于高Lac 患者(36 d VS 28 d)(P <0.05)。低RDW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高RDW 患者(38 d VS 30 d) (P <0.05)。结论 LCR、RDW、Lac 水平能有效反映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RDW 和Lac 水平能有 效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

    • 宫颈癌组织中Hippo-Yes 相关蛋白1 的 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0(12):27-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5

      摘要 (296) HTML (0) PDF 1.23 K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Hippo-Yes 相关蛋白1(YAP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 年 1 月—2019 年6 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和慈溪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 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作为宫颈癌 组,100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CIN 组,100 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 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组织中YAP1 蛋白表达。结果 CIN 组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 组(P <0.05),宫颈癌组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IN 组(P <0.05)。临床分期Ⅱ期宫颈癌组织中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P <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P <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是否浸润及宫旁是否浸润宫颈 癌组织中YAP1 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AP1 阳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DFS) 和总生存期(OS)低于YAP1 阴性表达组(P <0.05)。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YAP1 表达[Rl ^ R=1.202 (95% CI :1.114,1.415),P =0.000]、临床分期[Rl ^ R=1.412(95% CI :1.325,1.503),P =0.000] 及淋巴结转移 [Rl ^ R=1.391(95% CI :1.258,1.471),P =0.000] 为宫颈癌OS 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宫颈癌组织YAP1 呈高 表达,YAP1 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表达YAP1 的 宫颈癌患者预后差。

    • 外周血HMGB1、sTLR4 表达与亚临床绒毛膜 羊膜炎相关胎膜早破及早发型败血症的关系

      2020(12):33-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6

      摘要 (881) HTML (0) PDF 608.00 Byte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母体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可溶性Toll 样受体4(sTLR4)表达 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HCA)相关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 年 5 月—2018 年4 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足月分娩的胎膜早破(>12 h)产妇314 例。根据分娩后胎盘 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 组135 例和非HCA 组179 例;另外根据新生儿随访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EOS 组 21 例和非EOS 组293 例。采集受试对象第一产程静脉血,比较各组产妇外周血HMGB1、sTLR4 水平,并绘 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HCA 组WBC、HMGB1 及sTLR4 水平高于非HCA 组(P <0.05)。 HMGB1、sTLR4、WBC 联合诊断HCA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 CI :0.826,0.895),敏感性 和特异性分别为0.686(95% CI :0.623,0.694)和0.901(95% CI :0.871,0.92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 型分析,产妇临产外周血HMGB1[Ol ^ R=5.899(95% CI :2.413,15.386)] 是发生HCA 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sTLR4[Ol ^ R=0.771(95% CI :0.624,0.914)] 是发生HCA 的独立保护因素。EOS 组孕妇HMGB1、sTLR4 水平高于非EOS 组,合并HCA 例数多于非EOS 组(P <0.05)。HMGB1、sTLR4 联合预测EOS 的AUC 为 0.888(95% CI :0.840,0.92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1(95% CI :0.837,0.882)和0.768(95% CI : 0.717,0.804)。结论 母体血清HMGB1 及其受体sTLR4 水平与HCA 及EOS 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HCA 的早期诊断及新生儿EOS 的早期预警都有一定临床意义。

    • 外周血microRNA-24、YKL-40 与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相关性

      2020(12):39-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7

      摘要 (891) HTML (0) PDF 622.00 Byte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肺炎患儿外周血清microRNA-24(miR-24)和YKL-40 表达水平的变化, 以及与肺功能和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4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住院的117 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30 例该院行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 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清miR-24 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YKL-40 含量,潮气肺功能检测 患儿达峰时间比(tPTEF/tE)。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miR-24 mRNA 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 而YKL-40 含量升高(P <0.05)。重症肺炎患儿血清miR-24 mRNA 相对表达量较轻症患儿低,而YKL-40 含量升高(P <0.05)。不同预后组治疗前后血清miR-24 mRNA 和YKL-40 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迁延难愈组低于痊愈组和好转组(P <0.05),好转组低于痊愈组(P <0.05)。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 治疗前患儿血清miR-24 mRNA 与YKL-40 呈负相关(r =-0.297,P =0.000),与tPTEF/tE 呈正相关(r =0.422, P =0.000);另外血清YKL-40 与tPTEF/tE 呈负相关(r =-0.394,P =0.000)。结论 血清miR-24 mRNA 和 YKL-40 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状况和治疗效果,可指导临床 治疗。

    • sRAGE 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应激性 高血糖的关系

      2020(12):45-5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8

      摘要 (452) HTML (0) PDF 515.00 Byte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6 月—2019 年5 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 疗的成人非糖尿病重症肺炎患者100 例、普通肺炎患者100 例,以及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0 例。检测血清 sR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 反 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空腹血糖,并分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 7.0 mmol/L) (合并组)和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未合并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RAGE 水 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sRAGE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RAGE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 和普通肺炎患者(P <0.05)。合并组血清sRAGE 水平高于未合并组(P <0.05)。APACHE Ⅱ评分[Ol ^ R=2.295 (95% CI :1.877,3.241)]、MODS 评分[Ol ^ R=3.315(95% CI :2.186,5.673)]、sRAGE[Ol ^ R=1.271(95% CI : 1.026,1.573)]、AGEs[Ol ^ R=1.328(95% CI :1.105,1.792)] 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 素(P <0.05)。结论 血清sRAGE 在重症肺炎患者尤其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 显升高,sRAGE 不仅可反映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而且参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过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TLRs 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0(12):51-5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09

      摘要 (837) HTML (0) PDF 662.00 Byte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Epstein-Barr 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及Toll 样受体7(TLR7)、TLR9 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 12 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8 例感染EBV 致IM 急性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50 例EBV 感染阴性 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IM 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病程满1 个月后 复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另外分离外周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qRT-PCR 检测 TLR7 和TLR9 mRN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M 急性期患儿外周血CD3+、CD8+、白细胞介素-1β(IL- 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 干扰素(IFN-γ)、TLR7 和TLR9 mRNA 相 对表达量升高(P <0.05);CD4+、CD19+、CD16+56+ 降低(P <0.05)。IM 急性期患儿EBV DNA 载量与血清 IL-1β、TLR9 mRNA 呈正相关(r s =0.247 和0.348,P <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 >0.05)。IM 患儿在恢复 期时,外周血CD3+、CD8+、IL-1β、IL-6、IL-8、IL-10、TNF-α、IFN-γ、TLR7 和TLR9 mRNA 相对 表达量降低(P <0.05);CD4+、CD19+、CD16+56+ 升高(P <0.05)。结论 监测IM 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及TLR7、TLR9 的表达变化,尤其是重点关注血清IL-1β 和TLR9 mRNA 的表达,有助于了解病 情进展和转归。

    • >综述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ER、PR、Her-2 表达的影响

      2020(12):57-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0

      摘要 (392) HTML (0) PDF 413.00 Byte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新辅助化疗 具有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缩小原发灶范围,控制远端转移及体内药敏试验的作用,同时为术后辅助 治疗提供指导。乳腺癌同时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来制订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及术后是否需 要内分泌或靶向治疗。由于术后的内分泌及靶向治疗主要取决于以上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所以在新辅助化疗 作用于残余癌组织中,这些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是否一致还存在争议,这些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对于后续治疗方 案的影响尚无定论。该文通过检索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ER、PR 及Her-2 表达的 影响。

    • 阿昔替尼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12):62-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1

      摘要 (888) HTML (0) PDF 485.00 Byte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靶向治疗在肾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是关键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昔替尼高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阿昔替尼与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联合治疗晚期肾癌疗效可观。该文就阿昔替尼在肾癌治疗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药在肺癌放射增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0(12):68-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2

      摘要 (334) HTML (0) PDF 546.00 Byte (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如何提高放 射治疗效果和完成率,减轻毒副反应,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活血化瘀类、补 益固本类和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制剂,以及黄连素、10- 羟基喜树碱等有效单体成分因具有多靶点、多途径、 提高机体免疫力、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显示出放射增敏剂的应用潜力。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死率 及临床特征的Meta 分析

      2020(12):74-8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3

      摘要 (790) HTML (0) PDF 2.26 K (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文献报道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病死率和临床特征进行Meta 分析。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MB、CNKI 和VIP 数据库。选择报告SFTS 临 床特征的无对照观察性研究,摘录有关的信息,使用STATA 11 软件对所选定的数据进行合并。结果 中国地 区21 篇文献共4 320 例,韩国地区3 篇文献共262 例实验室确诊为SFTS 的患者被纳入Meta 分析。中国地区 SFTS 患者合并病死率为16.6%(95% CI :0.155,0.177);韩国地区SFTS 患者合并病死率为28.8%(95% CI : 0.104,0.471)。中国地区SFTS 患者各临床表现的合并阳性率为发热81%(95% CI :0.680,0.941)、乏力81.3% (95% CI :0.754,0.872)、血小板减少82.9%(95% CI :0.713,0.945)、白细胞减少84.9%(95% CI :0.808, 0.891)、恶心54.2%(95% CI :0.467,0.617)、厌食77.2%(95% CI :0.690,0.854)及出血性表现 13.8%(95 CI : 0.103,0.172);韩国地区SFTS 患者各临床表现的合并阳性率为发热87.7%(95% CI :0.810,0.945)、乏力 55.2%(95% CI :0.180,0.923)、血小板减少88.5%(95% CI :0.819,0.950)、白细胞减少90.1%(95% CI : 0.840,0.963)、腹泻50.9%(95% CI:0.285,0.733)及出血性表现23.4%(95% CI:0.041,0.426)。结论 发热、 乏力、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为所有SFTS 患者的共同临床表现,中国地区SFTS 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以恶心 及厌食为主要表现,而韩国地区主要以腹泻为主。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性激素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12):83-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4

      摘要 (415) HTML (0) PDF 535.00 Byte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认知功能的 影响,为临床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9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 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 例作为实验组,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100 例。A 组给 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B 组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 免疫法测定PRL 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 量表(RBANS)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RL 水平和PANSS 阳性症状分、阴性 症状分及总分较高(P <0.05);而RBANS 评分较低(P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 水平与RBANS 评分呈正相关(r =0.514,P =0.000);而与PANSS 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总分呈负相关(r =-0.462、 -0.501 和-0.487,均P =0.000)。与A 组比较,B 组治疗前后血清PRL、PANSS 及PANSS 阴性症状分的差值 较高;而PANSS 阳性症状分的差值较低(P <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降低血清 PRL 水平,改善RBANS 评分和PANSS 阴性症状分的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但改善PANSS 阳性症 状分的效果不如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围手术期 Th1/Th2 的动态变化

      2020(12):88-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5

      摘要 (429) HTML (0) PDF 447.00 Byte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婴幼儿围手术期辅助性T 细胞1(Th1)/ 辅助性T 细胞2(Th2)的动态变化和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 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4 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肺充血组(32 例) 和肺缺血组(22 例)。选取同期该院就诊的32 例低体重其他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 法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先心病患儿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3 和7 d 的血清γ 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 素-4(IL-4)并计算IFN-γ/IL-4。结果 肺充血组IFN-γ、IFN-γ/IL-4 较对照组低(P <0.05),IL-4 较对照组高(P <0.05);肺充血组IFN-γ/IL-4 低于肺缺血组(P <0.05),肺缺血组IFN-γ/IL-4 低于对照 组(P <0.05)。手术结束时、术后1 和3 d 的IFN-γ、IFN-γ/IL-4 较手术前低(P <0.05),IL-4 较手术前 高(P <0.05);术后1、3 和7 d 的IFN-γ、IFN-γ/IL-4 较手术结束时高(P <0.05),IL-4 较手术结束时低 (P <0.05);术后3 和7 d 的IFN-γ、IFN-γ/IL-4 较术后1 d 高(P <0.05),IL-4 较术后1 d 低(P <0.05); 术后7 d 的IFN-γ、IFN-γ/IL-4 较术后3 d 高(P <0.05),IL-4 较术后3 d 低(P <0.05)。结论 先心病 患儿尤其是肺充血型先心病患儿Th1/Th2 免疫系统功能相对失衡。小年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内 出现IFN-γ/IL-4 的短暂变化,提示出现Th1/Th2 的功能变化,进而导致免疫功能的漂移。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CP-1 和RANTES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0(12):92-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6

      摘要 (349) HTML (0) PDF 424.00 Byte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调节活化正常T 细胞表达 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 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 例作为颅脑损伤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50 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 发生主要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51 例和无不良事件组99 例。测定血清MCP-1、RANTES、C 反应蛋 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 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组血 清MCP-1、RANTES、CRP、IL-6、TNF-α 和S100B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MCP-1、RANTES 水平与入院GCS 评分呈负相关(r =-0.627 和-0.634,P <0.05),与血清CRP、IL-6、 TNF-α、S100B 水平呈正相关(MCP-1 :r =0.516、0.497、0.534 和0.558,P <0.05 ;RANTES :r =0.542、 0.485、0.497 和0.516,P <0.05)。不良事件组血清MCP-1 和RANTES 水平高于无不良事件组(P <0.05)。 颅脑损伤死亡组血清MCP-1 和RANTES 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CP-1 和 RANTES 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炎症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心理 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观察

      2020(12):96-9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7

      摘要 (324) HTML (0) PDF 516.00 Byte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心理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5 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广泛性焦虑患者8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 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8 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的差异,以及治疗第1、3、5 及8 周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 状态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5.45% VS 79.55%)(P <0.05)。两组治疗前后HAMA、SAS 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3、5 及8 周TESS 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 分析,①不同时间点的TESS 评分有差别(P <0.05);②两组TESS 评分有差别(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③两组TESS 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心理干预 治疗广泛性焦虑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紧张不安等忧虑情绪,服药后不良状况少,相对安全,进而提高患者的 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脂多糖、基质金属 蛋白酶-2 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2020(12):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8

      摘要 (843) HTML (0) PDF 522.00 Byte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脂多糖(LP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 90 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PN、LPS 及MMP-2 水平,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三者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APN、LPS 及MMP-2 较对照组高(P <0.05)。Child-Pugh 分级B、C 级患者血清LPS、MMP-2 较A 级高,C 级较 B 级高(P <0.05)。血清APN、LPS 及MMP-2 敏感性分别为75.0%(95% CI :0.687,0.816)、79.2%(95% CI :0.728,0.875)和66.7%(95% CI :0.594,0.734);特异性分别为47.8%(95%CI :0.416,0.533)、45.7% (95% CI :0.409,0.517) 和69.6%(95% CI :0.651,0.750);3 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66.7% (95% CI :0.603,0.742),特异性为97.8%(95% CI :0.951,0.98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APN、LPS 及 MMP-2 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APN、LPS 及MMP-2 对肝硬化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诊 断肝硬化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croRNA-1 水平 及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2020(12):104-10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9

      摘要 (375) HTML (0) PDF 508.00 Byte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croRNA-1(miR-1)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0 例作为心力衰竭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120 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1 相对表达量;采用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miR-1 和LVEF 低于对照组(P <0.05);而LAD、LVEd 高于对照组(P <0.05)。 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增 加,其血清miR-1 降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 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与 LVEF 呈正相关(r =0.578,P <0.05);与LAD、LVEd 呈负相关(r =-0.442 和-0.473,P <0.05)。心力衰竭患 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Ol ^ R=4.152(95% CI :1.846,5.384)]、LVEF[Ol ^ R=2.971 (95% CI :1.764,4.037)]、LAD[Ol ^ R=0.706(95% CI :0.415,0.923)] 及LVEd[Ol ^ R=0.721(95% CI : 0.427,0.928)] 为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 水平降低,其与心功能和预后 关系密切,是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者血清DHEA、AMH 及SHBG 水平的影响

      2020(12):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20

      摘要 (801) HTML (0) PDF 449.00 Byte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抗缪勒管激素(AMH)、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及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 年 12 月—2019 年10 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 患者52 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有规律月经 周期、卵巢功能正常的育龄期女性55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 3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DHEA、AMH 及SHBG 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DHEA、AMH 及SHBG 水平。采用Pearson 法分析血清DHEA、AMH、SHBG 与PCOS 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 DHEA、AMH 较对照组高(P <0.05),SHBG 较对照组低(P <0.05)。1 型组治疗前血清DHEA、AMH 水平 高于3 型组、4 型组(P <0.05),SHBG 水平低于3 型组、4 型组(P <0.05),2 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HEA、 AMH 水平高于4 型组(P <0.05),SHBG 水平低于4 型组(P <0.05)。血清DHEA、AMH 与PCOS 病情严 重程度呈正相关(r =0.827 和0.764,P <0.05),SHBG 与PCOS 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 =-0.852,P <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DHEA、AMH 较治疗前低(P <0.05),SHBG 较治疗前高(P <0.05)。结论 PCOS 患者 血清DHEA、AMH 水平升高,SHBG 水平降低。血清DHEA、AMH 及SHBG 均能有效反映PCOS 患者的病 情严重程度。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对PCOS 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DHEA、 AMH 及SHBG 水平。

    •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 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对患者性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12):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21

      摘要 (305) HTML (0) PDF 545.00 Byte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对患者性生活能 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宝鸡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36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 例。观察组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随访6 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观及客观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 前后勃起功能专项量表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及膀 胱残余尿量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 结论 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者对患者性生活能力 的影响较小,在提高生活质量上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予以重视。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MT1 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0(12):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22

      摘要 (362) HTML (0) PDF 425.00 Byte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MT1 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 12 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 例作为乙型肝炎组,选取同期1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对照组。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对数乙肝病毒(Log HBV)、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DNMT1 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组血清AST、ALT、TBIL、TNF-α 及 DNMT1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MT1 与AST、ALT、TBIL 及TNF-α 呈正 相关(r =0.524、0.573、0.559 和0.519,P <0.05)。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阳性组AST、ALT、TBIL、 TNF-α、Log HBV 及DNMT1 高于HBeAg 阴性组(P <0.05)。HBeAg 阳性患者血清DNMT1 与AST、 ALT、TBIL、TNF-α 及Log HBV 呈正相关(r =0.602、0.615、0.584、0.565 和0.631,P <0.05)。重度炎症 组血清DNMT1 水平高于轻度炎症组(P <0.05)。重度纤维化组血清DNMT1 水平高于轻度纤维化组(P <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MT1 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肝功能、肝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关系密切。

    • >临床报道
    • 叶状旋转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鼻侧壁 基底细胞癌创面缺损30 例

      2020(12):123-1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23

      摘要 (295) HTML (0) PDF 1.51 K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发生于鼻侧壁基底细胞癌(以下简称简称基癌)切除后叶状旋转皮瓣或自体皮片移植 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8 年7 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 例鼻侧 壁基癌患者,患者皮损切除后局部行叶状旋转皮瓣和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缺损,定期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 30 例患者皮损区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 个月~ 5 年,局部无瘢痕形成,皮损未复发。结论 叶 状旋转皮瓣和皮片移植设计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合鼻侧壁基癌缺损区创面修复。

    • >病例报告
    • 缺铁性贫血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1 例

      2020(12):126-1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24

      摘要 (300) HTML (0) PDF 796.00 Byte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