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论著
    • 人参皂苷Rg1 对阿霉素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0(18):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1

      摘要 (683) HTML (0) PDF 1.34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 对阿霉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该研究分为 正常组、阿霉素组(0.5μg/ml)、阿霉素+Rg1 组(0.5μg/ml 阿霉素+200μg/ml Rg1)。通过MTT 法、划 痕及小管形成实验检测人参皂苷Rg1 对阿霉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的影响。通过 Hochst33342 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参皂苷Rg1 对阿霉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人参皂苷Rg1 对阿霉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Bcl-2、p-Akt、p-ERK 及p-eNOS 蛋白表达的影 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阿霉素组细胞活性降低(P <0.05);与阿霉素组比较,阿霉素+Rg1 组能提高血管 内皮细胞的细胞活性(P <0.05)。与阿霉素组比较,阿霉素+Rg1 组能够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小管形 成状态(P <0.05)。与阿霉素组比较,阿霉素+Rg1 组减少阿霉素引起的细胞凋亡(P <0.05)。与阿霉素组比较, 阿霉素+Rg1 组阿霉素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NO 升高(P <0.05),ROS 减少(P <0.05)。阿霉素组Bcl-2、 p-ERK、p-Akt 及p-eNOS 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低(P <0.05),阿霉素+Rg1 组较阿霉素组高(P <0.05)。 结论 人参皂苷Rg1 可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为人参皂苷Rg1 治疗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损 伤提供新的靶点。

    • 消化道肿瘤裸鼠碘-131 标记短肽 Tyr-GX1 的显影特征

      2020(18):8-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2

      摘要 (386) HTML (0) PDF 536.00 Byte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碘-131(131I)标记短肽酪氨酸修饰的血管靶向肽(Tyr-GX1)在荷结肠癌与胃 癌裸鼠体内的显影特征。方法 采用Iodogen 碘标法标记Tyr-GX1,检测其标记率和稳定性。建立荷结肠 癌、胃癌裸鼠模型(分别设置为结肠癌组和胃癌组),均注射131I 标记短肽Tyr-GX1,观察24 h 后显影特 征。结果 纸层析法结果表明,131I 标记短肽Tyr-GX1 的标记率较高,为(95.67±0.79)% ;放射化学纯度为 (96.68±1.68)%。24 h 稳定性测试显示,131I 标记短肽分别与人血清、乙二胺四乙酸、生理盐水、半胱氨酸混 合后标记率仍然维持在90% 以上。结肠癌组、胃癌组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 标记的短肽Tyr-GX1 后8 h 开始裸 鼠右后肢背侧荷瘤部位放射性浓聚较心血池本底升高,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肠癌组16 h 时达峰值随后 稍有降低,荷瘤部位和心血池本底放射性摄取比值(T/NT)均>1。结肠癌组与胃癌组T/NT 比值在不同时 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随着时间延长,结肠癌组和荷胃癌组裸鼠心、肺、肝、肾、胃、 肌肉、肿瘤、血液和甲状腺组织中Tyr-GX1 摄取率逐渐降低(P <0.05),其中肝、肾组织均具有较高的放射 性。结肠癌组和胃癌组1、6、12 和24 h 肿瘤组织的摄取率均高于心脏、甲状腺、胃和肌肉组织(P <0.05)。 结论 131I 标记短肽Tyr-GX1 对结肠癌和胃癌裸鼠肿瘤血管靶向性较好,与恶性肿瘤组织有较高的结合率, 而结肠癌与胃癌的放射性浓聚和达峰时间有所不同;131I 标记短肽Tyr-GX1 可能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靶向 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 >临床研究·论著
    • 二维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宫颈癌 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2020(18):13-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3

      摘要 (915) HTML (0) PDF 733.00 Byte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拟手术治 疗的76 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阴道二维超声联合SMI 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 标准,分析2 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及敏感性。结果 76 例宫颈癌患者中,Ⅰ A 期3 例,Ⅰ B 期 57 例,Ⅱ期16 例。二维超声联合SMI 诊断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77.6%(59/76),MRI 为73.7%(56/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维超声联合SMI 诊断Ⅰ B1、Ⅰ B2 期的准确率均高于MRI(P <0.05)。肿瘤 直径<2 cm、2 ~ <4 cm 时,二维超声联合SMI 诊断敏感性为87.5% 和93.8%,优于MRI 的84.0% 和87.5%。 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SMI 在早期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上具有价格低廉、可反复操作、无创等优势,可为宫颈 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IL-8、LTB4、PGE2 水平 及与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0(18):18-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4

      摘要 (878) HTML (0) PDF 456.00 Byte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E2(PGE2) 在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 年 5 月—2019 年5 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 例急性期COPD 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 5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8、LTB4、PGE2 水平,比较不同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8、 LTB4、PGE2 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COPD 的影响因素。 结果 病例组血清IL-8、LTB4、PGE2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患者血清 IL-8、LTB4、PGE2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Ⅳ级> Ⅲ级> Ⅱ级> Ⅰ级。COPD 患者血清 IL-8、LTB4、PGE2 水平与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 s=0.712、0.561、和0.476,P <0.05)。血清IL- 8[Ol ^ R=2.268(95% CI :1.272,3.948)]、LTB4[Ol ^ R=1.847(95% CI :1.161,2.746)]、PGE2[Ol ^ R=2.108(95% CI :1.202,3.326)] 是COPD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IL-8、LTB4、PGE2 在COPD 患者血清中高表 达,与COPD 发生及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相关,有望成为预测COPD 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 SAA、PCT 及WBC 对肠道病毒71 型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价值

      2020(18):22-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5

      摘要 (917) HTML (0) PDF 541.00 Byte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 型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降钙 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上述指标与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探讨其对肠道病毒71 型感染HFMD 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 10 月—2019 年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60 例肠道病毒71 型感染HFMD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其基本资料和临床感染特征及表现。按照病情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并选取30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SAA、PCT、WBC,检测各组CK、CKMB、LDH 变化并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普 通组和重症组SAA、PCT、WBC 高于对照组(P <0.05);重症组SAA、PCT 高于普通组(P <0.05)。重症 组与对照组的SAA、PCT、WBC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3(95% CI :0.976,1.000)、0.995(95% CI :0.982,1.000)和0.939(95% CI :0.868,1.000);重症组与普通组的SAA、PCT、WBC 的AUC 分别 为0.913(95% CI :0.796,1.000)、0.911(95% CI :0.793,1.000) 和0.756(95% CI :0.607,0.906)。重症 组CK、CKMB、LDH 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CK、LDH 高于对照组。经相关性分析,CK 与SAA、 PCT、WBC 呈正相关(r s =0.565、0.759 和0.401,均P <0.05);CKMB 与SAA、PCT、WBC 呈正相关(r s =0.416、 0.359 和0.315,均P <0.05);LDH 与SAA、PCT、WBC 呈正相关(r s =0.550、0.358 和0.354,均P <0.05)。 结论 SAA、PCT、WBC 对肠道病毒71 型感染HFMD 病情有一定诊断价值,与CK、CKMB、LDH 共同检 测在预示肠道病毒71 型感染的HFMD 患儿由轻症转为重症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血清uMtCK、PG、G-17 及CA72-4 联合检测 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2020(18):27-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6

      摘要 (344) HTML (0) PDF 533.00 Byte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糖 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0 月在 青岛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90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该院同期90 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uMtCK 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G Ⅰ、PG Ⅱ及G-17 水平;采用电化学发 光法检测CA72-4 水平,探讨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uMtCK、PG Ⅱ、G-17 及 CA72-4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而PG Ⅰ、PG Ⅰ /PG Ⅱ(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 清uMtCK、PG Ⅰ、PG Ⅱ、PGR、G-17 及CA72-4 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其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也 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清uMtCK、PG Ⅱ、G-17 及CA72-4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89%(95% CI : 0.801,0.942),准确性为86.11%(95% CI :0.802,0.905),均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P <0.05)。AUC 结果显示 uMtCK、PG Ⅱ、G-17 和CA72-4 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大(AUC=0.976),PG Ⅰ诊断价值最小(AUC=0.810) (P <0.05)。结论 血清uMtCK、PG Ⅰ、PG Ⅱ、PGR、G-17 及CA72-4 联合检测对胃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支气管哮喘患儿长链非编码RNA PVT1 的表达 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2020(18):31-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7

      摘要 (848) HTML (0) PDF 613.00 Byte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的表达及与炎症因子的 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 组,另选同期该院60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血清和气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RNA 过表达技术对对照组原代培养细胞进行lncRNA PVT1 过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ncRNA PVT1 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原代培养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用Pearson 法分析不同变 量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lncRNA PVT1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 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原代培养细胞lncRNA PVT1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过表 达lncRNA PVT1 后原代培养细胞中IL-1β、IL-6、IL-10 及TNF-α 表达水平较过表达前升高(P <0.05)。 观察组siRNA 沉默lncRNA PVT1 后原代培养细胞中IL-1β、IL-6、IL-10 及TNF-α 表达水平较沉默前 降低(P <0.05)。对照组过表达前后与观察组沉默前后原代培养细胞中IL-1β、IL-6、IL-10 及TNF-α 表 达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 法分析,原代培养细胞lncRNA PVT1 表达水 平与IL-1β、IL-6、IL-10 及TNF-α 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 =0.225、0.587、0.281 和0.312,P <0.05)。经 ROC 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PVT1 诊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的AUC 为0.917,标准误为0.074,敏感性为75.48% (95% CI :0.856,0.954),特异性为94.03%(95% CI :0.934,0.974)。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lncRNA PVT1 表 达水平较高,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对该病的诊断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 microRNA-146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0(18):36-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8

      摘要 (604) HTML (0) PDF 539.00 Byte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150 例AECOPD 患者作为AECOPD 组,同 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50 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NA-146a 水平。测 定血清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 力肺活量(FVC)。结果 AECOPD 组血清miRNA-146a、CRP、PCT 及IL-6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 AECOPD 组FEV1、FVC 及FEV1/FVC 值低于对照组(P <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 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肺功能分级升高,血清miRNA-146a 水平升高(P <0.05)。死 亡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 <0.05)。AECOPD 组血清miRNA-146a 水平与血清CRP、 PCT、IL-6 水平呈正相关(r =0.526、0.571 和0.543,P <0.05);而与FEV1、FVC 及FEV1/FVC 呈负相关(r =-0.532、 -0.584 和-0.561,P <0.05)。结论 AECOPD 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平升高,血清miRNA-146a 水平与 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肺功能、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密切。

    • rhBNP 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sST2、 hs-cTnI、心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分析

      2020(18):41-4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09

      摘要 (358) HTML (0) PDF 485.00 Byte (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ST2 蛋白(sST2)、超 敏肌钙蛋白I(hs-cTnI)、心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在贺州市人民 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0 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rhBNP 组,各60 例。对照 组给予标准药物治疗,rhBNP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BNP。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 d 左室舒张末内 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24 和7 d 的sST2、脑钠肽(BNP)、hscTnI 。对患者进行1 年随访,记录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对两组患者的 预后进行比较;应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sST2、BNP、hscTnI 、LVEDD、LVEF 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对照组sST2、BNP、hs-cTnI、 LVEDD 较高,LVEF 较低(P <0.05)。rhBNP 组MACE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rhBNP 组预后更好 (P <0.05)。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hBNP[Hl ^ R=0.799(95% CI:0.808,1.211)]、sST2[Hl ^ R=1.651 (95% CI :1.037,2.132)]、BNP[Hl ^ R=1.235(95% CI :0.702,1.390)]、hs-cTnI[Hl ^ R=1.331(95% CI :1.095, 3.113)]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rhBNP 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且 可降低患者MACE 发生率,改善预后。

    • >综述
    • 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 预测、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0(18):46-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0

      摘要 (288) HTML (0) PDF 512.00 Byte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科麻醉具有特殊性,需要兼顾产妇和胎儿。椎管内麻醉,尤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剖宫产手 术的主流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进行风险预测,发现危险人群,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 参数,及时处理,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 NUDT15 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 耐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18):52-5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1

      摘要 (411) HTML (0) PDF 611.00 Byte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巯嘌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巯嘌呤药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可 干扰核苷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不得不减量或停止使用巯嘌呤药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 )基因突变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所致的白细胞减 少等不良反应有密切联系。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UDT15 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的最新研究 进展进行综述。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ACEI/ARB 治疗IgA 肾病的临床观察

      2020(18):57-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2

      摘要 (957) HTML (0) PDF 511.00 Byte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ACEI/ARB)治疗IgA 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经3 个月足量 ACEI/ARB 治疗,尿蛋白仍>0.5 g/d 的原发性IgA 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 例。治疗组给 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μg/ 次,2 次/d,同时联合ACEI/ARB 治疗;对照组仅给予ACEI/ARB 治疗。 入组后第3、6 和9 月各随访1 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0、3、6 和9 个月的的尿总蛋白/ 尿肌酐比值在 不同组间有差别(P <0.05),在不同时间、变化趋势上无差别(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0、3、6 和9 个月 的的eGFR 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变化趋势上无差别(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0、3、6 和9 个月的尿 总蛋白/ 尿肌酐比值变化率、eGFR 变化率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下降趋势上有差别(P <0.05)。所有患 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ACEI/ARB 治疗IgA 肾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 蛋白尿水平,延缓eGFR 下降。

    •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宫颈癌螺旋断层、容积旋转 调强和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2020(18):62-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3

      摘要 (902) HTML (0) PDF 481.00 Byte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IMRT)和7 野- 静态IMRT 在伴腹膜后淋巴 结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优缺点,为临床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 2019 年12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26 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螺 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所有计划处方剂量: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G)总剂 量6 020 cGy,分28 次照射,共6 周完成;临床靶区的计划靶区(PTV-C)总剂量5 040 cGy,分28 次照射,共 6 周完成。比较3 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 转IMRT 组PTV-G 的适形指数(C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均匀指数(H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转IMRT 组PTV-C 的CI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靶区平均照射剂量(Dmean)较 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直肠及膀胱40 Gy 剂量受照射的体积(V40)和Dmean、脊髓 Dmean 和靶区接受最大剂量(Dmax)值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 组低(P <0.05);容积旋转IMRT 组直肠及膀胱V40 和Dmean、脊髓Dmax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膀胱V40 较容积旋转IMRT 组高,而直肠V40、膀胱Dmean、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容积旋转 IMRT 组低(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骨盆V20、V30、V4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容积旋转IMRT 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容积旋转IMRT 组的机器输出量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P <0.05)。 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在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 IMRT 技术,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 技术,对射束利用率较低。

    • 维生素D 水平与重性抑郁症患者 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2020(18):68-7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4

      摘要 (845) HTML (0) PDF 518.00 Byte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重性抑郁症患者复发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 年5 月— 2019 年5 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重性抑郁症患者40 例。其中,首发抑郁症患者20 例(首发组),复发抑郁 症患者20 例(复发组)。同期招募2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 组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25(OH)D] 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所有重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分析首发和复发重性 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HAMD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组和首发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 组(P <0.05),而复发组与首发组血清维生素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发和复发重性抑 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HAMD 评分均呈负相关(r =-0.5869 和-0.6847,P <0.05)。结论 维生素D 水平的缺乏可能是导致重性抑郁症患病与复发的一大诱因。有必要在临床治疗中对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维生素 D 水平进行检测与补充。

    • 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 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

      2020(18):72-7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5

      摘要 (585) HTML (0) PDF 1023.00 Byte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影响因素、穿刺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 性分析177 例可疑周围型肺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穿刺体位、 穿刺部位、病灶大小、穿刺角度、穿刺针数及穿刺针型号对穿刺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病理做出明确诊断患 者153 例,穿刺无效24 例,穿刺有效率为86.44%。病灶大小>50 mm 及26 ~ 50 mm 的患者穿刺有效率高于 病灶大小<26 mm(P <0.05),患者穿刺时体位采取坐位、平卧位者的穿刺有效率高于侧卧位(P <0.05),穿 刺针型号16 G 穿刺有效率高于18 G(P <0.05)。患者性别、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及穿刺针数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177 例患者穿刺术后并发症总发病率为5.65%(10/177),其中气胸3 例(1.69%)、胸膜 反应5 例(2.82%)、咳血痰2 例(1.13%)。结论 病灶大小、穿刺时患者体位是影响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 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应规范各项操作,为周围型肺病变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 综合征手术方式的选择

      2020(18):77-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6

      摘要 (885) HTML (0) PDF 478.00 Byte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治疗的56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组(A 组25 例)和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组(B 组 31 例)。术后随访24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B 组比较,A 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 用减少(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B 组术前及术后3、6、 12 和24 个月的Lysholm 评分、EQ-5D 评分比较,在不同时间和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不同组间无 差异(P >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筋膜室减压后同 期内固定与二期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对肢体尚未出现明显缺血 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治疗;而对肢体出现严重缺血症状,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骨折一期 复位的患者,采用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治疗更为合适。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TNF-α、IL-6、 25-(OH)D3 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020(18):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7

      摘要 (817) HTML (0) PDF 481.00 Byte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25- 羟维生素D3[25-(OH)D3] 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 2 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的101 例糖耐量正常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腰围≥ 90 cm 为肥胖组(52 例),腰 围<90 cm 为对照组(49 例),分别测定TNF-α、IL-6、C 反应蛋白(CRP)、25-(OH)D3、总胆红素(TBIL)、 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BA)等。结果 肥胖组腰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BA、CRP、空腹胰岛素(FINS)、TNF-α、IL-6、HOMA-IR 高于对照 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HDL)、TBIL、DBIL、25-(OH)D3 低于对照组(P <0.05)。TNF-α 与BMI、 腰围、DBP、HOMA-IR 呈正相关(r =0.424、0.421、0.416 和0.456,P <0.05), 与DBIL、25-(OH)D3 呈负相关(r =-0.474 和-0.483,P <0.05)。IL-6 与BMI、腰围、HOMA-IR 呈正相关(r =0.400、0.436 和 0.559,P <0.05),与DBIL、25-(OH)D3 呈负相关(r =-0.432 和-0.452,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25-(OH)D3 [b'=-0.183(95% CI :-0.345,-0.021)] 是IR 的保护因素,IL-6[b'=0.329(95% CI :0.175, 0.483)] 是IR 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耐量正常腹型肥胖男性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异常,IR、维生素D 水平下降及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增强,且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及维生素D 水平下降可能是IR 的重要危险 因素。

    •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P50 对重症脑血管病 患者预后结局的评估

      2020(18):86-8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8

      摘要 (292) HTML (0) PDF 498.00 Byte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感觉门控电位P50 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结局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2 例。根据患者预后情 况将其分成病死组(14 例)和预后良好组(48 例),比较两组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P50 结果;分析振幅整 合脑电图、P50 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分的相关性;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P50 单独与联合检测 对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死组P50 较预 后良好组高(P <0.05)。预后良好组GOS 评分较病死组高(P <0.05)。振幅整合脑电图、P50 与GOS 评分呈 负相关(r s =-0.629 和-0.703,均P <0.05)。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P50单独检测 (P <0.05)。结论 P50 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 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2020(18):90-9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19

      摘要 (299) HTML (0) PDF 1.50 K (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治疗指导 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CM 患者60 例作为 DCM 组,另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期行NMPI 和核素心室造影显像(GBPI),DCM 组 治疗后行心功能核素显像复查。对比分析NMPI、GBPI 图像特征,比较DCM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变 化。结果 对照组NM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大小正常,左室壁心肌显影清晰,且各节段放射性分布基本均 匀;GBPI 图像特征表现为位相图、直方图及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左室舒缩功能参数处于正常范围。DCM 组NM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心腔明显扩大,室壁明显变薄,负荷状态下各壁放射性分布弥漫性 减低,可见放射性分布呈花斑样改变,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GB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 室收缩,相位分布不均,相角程>60 °,舒张运动明显减弱,心功能参数低于对照组(P <0.05)。60 例DCM 患者中,NMPI 异常包括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5 例(8.33%),不均匀减低7 例(11.67%),均匀减低34 例(56.67%), 花斑样改变14 例(23.33%)。经治疗后,DCM 患者射血分数(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 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5)。结论 NMPI 技术是DCM 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一种可靠方法,关注 核素在心肌中的分布特征,对DCM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病例报告
    • 抗癫痫药痫复康致铅中毒1 例

      2020(18):95-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8.020

      摘要 (761) HTML (0) PDF 262.00 Byte (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