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论著
    • 3D打印羟基磷灰石-明胶支架联合BMSCs和HUVECs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组织学评价*

      2020(22):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1

      摘要 (316) HTML (0) PDF 749.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3D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明胶(HAP-GEL)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修复兔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D打印HAP-GEL支架与BMSCs和HUVECs细胞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HAP-GEL材料组及BMSCs+HUVECs+HAP-GEL支架共培养组,每组6只,于缺损区随机植入3D打印HAP-GEL支架、HAP-GEL支架+BMSCs和HUVECs细胞,自体颅骨设为阳性对照组,空白缺损设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模型复制后4周和12周通过组织学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镜下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术后4周,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生成;HAP-GEL材料组有少量新骨生成;BMSCs+HUVECs+HAP-GEL支架共培养组可见部分新骨开始彼此融合,新生骨量与阳性对照组相似;术后12周,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新生骨量少;HAP-GEL材料组新生骨呈较大面积的板层状;BMSCs+HUVECs+HAP-GEL支架共培养组缺损区几乎全部被新生骨充填,新生骨量较前两组明显增多,且与阳性对照组相似。术后4周,Masson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纤维组织;HAP-GEL材料组内有蓝染新骨、少量红染成熟骨形成,但着色均较浅;BMSCs+HUVECs+HAP-GEL支架共培养组红染成熟骨面积较HAP-GEL材料组大,修复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似。术后12周,Masson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出现蓝染新骨;HAP-GEL材料组成熟骨面积进一步扩大,支架被分割包裹、吸收;BMSCs+HUVECs+HAP-GEL支架共培养组可见大片红染成熟骨生成,夹杂少量蓝染新生骨,支架残存少量,成骨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似,优于HAP-GEL材料组与空白对照组。结论?3D打印HAP-GEL支架联合BMSCs和HUVECs对兔颅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 依达拉奉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乳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0(22):7-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2

      摘要 (381) HTML (0) PDF 647.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乳鼠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乳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0只。高氧诱导复制视网膜病变乳鼠模型,采用黄嘌呤法测定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变化,二磷酸腺苷(ADP)染色测定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的表达。结果?3组乳鼠体重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3组乳鼠视网膜SOD、MDA,以及VEGF和CD34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氧诱导组乳鼠视网膜SOD活力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VEGF、CD34累积光密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高氧诱导组比较,药物治疗组乳鼠视网膜SOD活力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VEGF、CD34累积光密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药物治疗组ADP染色无灌注区面积小于高氧诱导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乳鼠视网膜未见病变;高氧诱导组乳鼠视网膜见大量血管增生、管腔扩张、出血;药物治疗组视网膜病变较高氧诱导组轻,未见出血。结论?依达拉奉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乳鼠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和新生血管形成。

    • >临床研究·论著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4水平及与其他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2020(22):14-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3

      摘要 (323) HTML (0) PDF 443.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及与其他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结核科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肺结核组,包括痰菌阳性57例,痰菌阴性63例;治愈92例,未治愈28例。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34、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结果?肺结核组血清IL-34、IL-6、IL-8、TNF-ɑ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痰菌阳性患者血清IL-34、IL-6、IL-8、TNF-ɑ水平高于痰菌阴性患者(P?<0.05)。未治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4、IL-6、IL-8、TNF-ɑ水平差值低于治愈患者(P?<0.05)。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血清IL-6、IL-8、TNF-ɑ水平呈正相关(r?=0.534、0.576和0.548,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IL-34水平升高,IL-34可能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参与肺结核发病过程,其水平高低与患者病情、疗效和预后关系密切。

    • P2X7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0(22):19-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4

      摘要 (681) HTML (0) PDF 562.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P2X7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18例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标本中P2X7R的表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患者分为P2X7R高、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 χ2检验比较P2X7R高、低表达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72例(61.0%)患者癌组织中P2X7R高表达。不同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2X7R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X7R高表达组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P2X7R低表达组(18.1% VS 25.1%)(P?<0.05);P2X7R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低于P2X7R低表达组(23.3% VS 30.1%)(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2X7R表达、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P2X7R表达[OlR=2.082(95% CI:1.079,3.747),P?=0.001]及TNM分期[OlR=3.210(95% CI:0.587,6.448),P?=0.028]是影响NSCL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P2X7R表达、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表明,P2X7R表达[OlR=2.893(95%CI:1.582,4.562),P?=0.002]及TNM分期[OlR=1.910(95%CI:0.587,2.449),P?=0.038]是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P2X7R表达可作为影响NSCLC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

    • 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和免疫的影响*

      2020(22):25-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5

      摘要 (220) HTML (0) PDF 498.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硬膜外阻滞(EB)对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和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EB组和全身麻醉(GA)组。比较各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和芬太尼追加量情况、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结果?3组术后1?h、2?h、6?h、12?h、24?h和48?h VAS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3组芬太尼追加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高于TPVB组、EB组(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3+CD4+、CD3+CD8+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有差异(P?<0.05),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3-CD16+CD56+、CD19+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IgG、IgM、IgA在不同时间有差异(P?<0.05),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0.05)。与EB组比较,TPVB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TPVB和EB均能提供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同时TPVB术后镇痛时间更持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减轻。

    • 超高频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检测正中神经改变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20(22):31-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6

      摘要 (768) HTML (0) PDF 517.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频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检测正中神经改变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的患者108例作为CTS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行超高频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对CST的诊断效能。 结果?两组二维超声结果显示,CTS组正中神经DW、CSAW值高于对照组(P?<0.05)。超高频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结果显示,CTS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的弹性模量均值(WEmean)、前臂区距离腕横纹上5cm处正中神经弹性的弹性模量均值(FEmean)及该平面同一目标区域内正中神经与指浅屈肌的弹性模量均值比(FRatio)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WEmean、FEmean、FRatio诊断CT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0.768和0.752,敏感性分别为83.17%(95% CI:0.798,0.907)、79.32%(95% CI:0.712,0.856)、72.38%(95% CI:0.705,0.822),特异性分别为78.33%(95% CI:0.831,0.916)、82.15%(95% CI:0.792,0.879)、67.29%(95% CI:0.710,0.813)。结论?超高频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可准确反映正中神经硬度,从而为CTS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简便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心力衰竭与IL-17A基因rs2275913、rs4711998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2020(22):36-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7

      摘要 (674) HTML (0) PDF 464.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与IL-17A基因rs2275913、rs471199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HF患者131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rs4711998(-877A/G)位点SNP多态性。结果?CHF组IL-17A基因rs2275913、rs4711998实际与预期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际与预期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AA、A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A、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CHF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4.410倍(95% CI:1.846,10.535)。CHF组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IL-17A基因rs4711998位点SNP与CHF发病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IL-17A基因rs2275913(G-197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CHF的发病有关,且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容易患CHF。rs4711998(-877A/G)位点与CHF的发病无相关性。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载脂蛋白B/A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2020(22):42-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8

      摘要 (177) HTML (0) PDF 519.00 Byte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ApoB/A1)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就诊的胸痛患者520例。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增厚组。其中,冠状动脉正常组191例,冠状动脉增厚组329例。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各组SAA、ApoB、ApoA1等,计算ApoB/A1。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增厚组收缩压、舒张压、ApoB/A1、SA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冠状动脉正常组高(P?<0.05),冠状动脉正常组较对照组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hs-CRP、SAA、ApoB/A1及收缩压呈正相关(r?=0.247、0.397、0.402和0.116,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SAA、ApoB/A1及收缩压呈正相关(r?=0.253、0.674、0.650和0.141,P?<0.05),冠状动脉斑块与SAA、ApoB/A1呈负相关(r?=-0.295和-0.279,P?<0.05)。ApoB/A1[OlR=24.768(95% CI:6.270,97.841),P?<0.05]、SAA[OlR=1.956(95% CI:1.446,2.647),P?<0.05]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SAA、ApoB/A1的表达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一致,相关性强,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 >基础研究·论著
    • 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治疗青少年踇外翻的生物力学分析

      2020(22):48-5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09

      摘要 (229) HTML (0) PDF 585.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治疗青少年踇外翻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8月在海警总队医院治疗的青少年踇外翻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3例),分别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和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随访1年行足部X射线检查,测量外翻角(IMA),第1、2跖骨间角(HVA)和第4、5跖骨间角(IM 4-5),采用AOFAS功能评分评估前足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结果?①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HVA、IMA、IM 4-5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双足第1跖骨平均压力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区域的平均压力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双足第2~5趾骨、第1跖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的平均冲量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区域的平均冲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可能通过降低第1跖骨区压力和负重,改善踇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综述
    • 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诊疗现状分析*

      2020(22):55-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0

      摘要 (754) HTML (0) PDF 486.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女性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可能与肿瘤发生部位特殊有关,其会加重患者化疗副反应,也对患者免疫系统、治疗积极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正确认识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必要时给予干预已被视为乳腺癌综合性治疗中的重要一环。该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乳腺癌焦虑抑郁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更好地提高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 益生菌调控mTORC1信号通路干预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0(22):60-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1

      摘要 (464) HTML (0) PDF 423.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骨骼疾病,全世界>2亿患者受其影响。其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的进行性下降,以及骨微结构的破坏。目前,益生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表现出光明的前景,基本无副作用,具有价格低廉、易普及、效果显著的优点,未来有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特殊选择。但是,关于益生菌治疗骨质疏松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普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控制着许多细胞的生长过程。mTORC1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成为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与繁殖的主要效应物。益生菌可通过调节体内多种信号因子水平来调控mTORC1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重要作用,了解益生菌干预骨质疏松的相关信号通路将有助于关注未来的研究方向,帮助制订有效的治疗策略。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20(22):66-7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2

      摘要 (202) HTML (0) PDF 457.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Hcy与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Hcy与各项血脂指标间进行Kendall'stau-b相关性检验;比较Hcy<15μmmol/L及≥15μmmol/L时的血脂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TG、TC、LDL-C、ApoA1、ApoB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Hcy与TG、TC、LDL-C、ApoA1及ApoB呈正相关(r?=0.231、0.184、0.137、0.117和0.162,P?<0.05)。Hcy≥15μmmol/L组TG、TC、LDL-C、脂蛋白a、ApoA1及ApoB较Hcy<15μmmol/L组高。结论?Hcy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与血脂水平有相关性。建议降脂治疗的同时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 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

      2020(22):71-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3

      摘要 (619) HTML (0) PDF 412.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432例T2DM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bA1c水平,将其分为高HbA1c组(HbA1c≥7%)342例和低HbA1c组(HbA1c<7%)90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及骨代谢标志物,并观察其差异。使用Pearson法分析HbA1c与 25(OH)D、骨钙素(OCN)、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BMI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bA1c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及HbA1c高于低HbA1c组(P?<0.05),而空腹胰岛素(FINS)低于低HbA1c组(P?<0.05)。高HbA1c组OCN低于低HbA1c组(P?<0.05);两组25(OH)D、TPIN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OCN呈负相关(r?=-0.162,P?=0.002),而与 25(OH)D、TPINP及β-CTX无相关性(P?>0.05)。结论?T2DM男性患者HbA1c水平与OCN呈负相关。

    • 右美托咪定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2020(22):75-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4

      摘要 (655) HTML (0) PDF 481.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脑肿瘤手术的62例患者。其中,神经胶质瘤37例,脑膜瘤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监测患者麻醉诱导开始前(T0)、术中切开硬脑膜时(T1)、完全去除肿瘤时(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h(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R、MA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ScVO2、SjVO2和NSE、S100β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丙泊酚复合麻醉组(P?<0.05),而OAA/S评分高于丙泊酚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麻醉镇静效果,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脑代谢,有效保护患者脑组织,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2020(22):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5

      摘要 (646) HTML (0) PDF 467.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0、T1、T2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两组体外循环前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运重建后cTnI、CK-MB水平均持续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T0、T1时的NT-proBNP水平无变化,研究组T2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及心胸比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2种术式同期进行,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加强心肌保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脑保护作用比较

      2020(22):86-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6

      摘要 (444) HTML (0) PDF 482.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脑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监控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2?h(T2)、用药后6?h(T3)及用药后24?h(T4)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面部表情分级评分(FR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患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血乳酸(Lac)、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1、T2、T3、T4不同时间点的GCS、FRS评分有差别(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用药后GCS评分高,而FRS评分低(P?<0.05);两组的GCS、FR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1、T2、T3、T4不同时间点的HR、MAP有差别(P?<0.05),而SpO2无差别(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用药后HR、MAP低(P?<0.05),而SpO2无差别(P?>0.05);两组的HR、MAP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而SpO2无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1、T2、T3、T4不同时间点的ScVO2、SjVO2、Lac、NSE及S100β蛋白有差别(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用药后ScVO2、SjVO2水平高,而Lac、NSE及S100β水平低(P?<0.05);两组的ScVO2、SjVO2、Lac、NSE及S100β蛋白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地提升颅脑外伤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脑代谢、保护脑细胞,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ADA、IL-27、TB-Ab联合检测诊断血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研究

      2020(22):91-9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7

      摘要 (202) HTML (0) PDF 441.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白细胞介素-27(IL-27)及结核杆菌抗体免疫球蛋白G(TB-Ab-IgG)在血性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2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腔积液病因及性状分为血性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癌性组)、血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结核性组)和非血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非结核性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ADA、IL-27及TB-Ab-IgG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A、IL-27及TB-Ab-IgG诊断血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结核性组血清ADA、IL-27水平及TB-Ab-IgG阳性率高于癌性组和非结核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DA、IL-27、TB-Ab-IgG及3者联合检测诊断血性结核性胸膜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42、0.867和0.926,敏感性分别为91.4%(95% CI:0.555,0.832)、79.8%(95% CI:0.451,0.612)、85.7%(95% CI:0.712,0.931)和96.8%(95% CI:0.787,0.988),特异性分别为93.7%(95% CI:0.631,0.947)、83.6%(95% CI:0.833,0.964)、88.6%(95% CI:0.787,0.998)和94.3%(95% CI:0.834,0.999)。ADA、IL-27、TB-Ab-IgG 3者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结论?ADA、IL-27、TB-Ab-IgG 3者联合检测诊断血性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临床 价值。

    • >病例报告
    • 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半相合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1例

      2020(22):95-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2.018

      摘要 (198) HTML (0) PDF 287.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