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1
摘要:目的 观察脂肪干细胞(ADSCs)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关节疼痛和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 从大鼠腹股沟抽取脂肪制备培养ADSCs,以碘乙酸法复制大鼠KOA疼痛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空白组、KOA模型组、ADSCs低浓度治疗组、ADSCs中浓度治疗组、ADSCs高浓度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低(1×106个/ml)、中(1×107个/ml)、高(1×108个/ml)3种浓度的ADSCs对大鼠进行双侧关节腔注射干预,每周注射1次,定期观察大鼠的生理行为并评价疼痛指标,注射4次后取大鼠膝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Mankin's评分。结果 压痛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复制后第2和4周时,5组大鼠的压痛阈值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大鼠压痛阈值有差异(P?<0.05);②5组间大鼠压痛阈值无差异(P?>0.05);③5组间的压痛阈值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热痛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复制后第2和4周时,5组大鼠的热痛阈值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大鼠热痛阈值有差异(P?<0.05);②5组间大鼠热痛阈值无差异(P?>0.05);③5组的热痛阈值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病理学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KOA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缺损,缺损处软骨细胞丢失,蛋白聚糖降解,软骨下骨呈现纤维化退变;低、中、高浓度ADSCs对大鼠膝关节均有改善作用。其中ADSCs低浓度治疗组仍可见软骨表面缺损、软骨细胞缺失和肥大化表型;ADSCs中浓度治疗组软骨细胞存活,但仍有表面缺损和细胞肥大化退变;ADSCs高浓度治疗组软骨基本恢复正常,软骨面增厚,仅有少量肥大软骨细胞。KOA模型组的Mankin's评分均高于空白组、ADSCs低浓度治疗组、ADSCs中浓度治疗组和ADSCs高浓度治疗组(P?<0.05)。结论 ADSCs可改善KOA大鼠关节疼痛,并修复软骨损伤。该技术可用于临床KOA的辅助治疗。
2020(3):7-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2
摘要: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探究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后肝组织代谢物的变化,筛选相关代谢通路。方法 腹腔注射0.1% CCl4(V/V)橄榄油溶液复制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肝组织样品经预处理、衍生后,进行基于GC-MS的代谢全谱分析,利用Metabo analyst 3.0 统计软件进行在线数据分析,观察两组的差异代谢物并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通过GC-MS检测分析共找到33种可能的内源性物质,通过图谱指认出14种物质,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能清晰地将两组样本分开,通过标志代谢物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结论 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急性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
2020(3):12-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3
摘要:目的 研究小窝蛋白-1(Cav-1)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以及白藜芦醇抗炎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LI组、ALI+白藜芦醇干预组、Cav-1过表达的ALI组、Cav-1过表达的ALI+白藜芦醇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复制小鼠ALI模型,尾静脉注射GV287-Cav-1过表达载体复制Cav-1过表达小鼠,白藜芦醇腹腔给药干预小鼠ALI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取肺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v-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提取小鼠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过表达Cav-1能促进ALI小鼠释放更多的TNF-α、IL-6(P?<0.05),白藜芦醇能降低Cav-1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善ALI,抑制TNF-α、IL-6的释放(P?<0.05),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Cav-1的表达起到对小鼠ALI的治疗作用。
2020(3):16-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4
摘要:目的 建立心脏不停跳大鼠单肺体外循环(CPB)肺损伤模型,为研究CPB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保护措施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单纯开胸组(T组)、单纯CPB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8只。T组仅开胸,C组开胸后建立CPB,IR组建立CPB期间行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CPB前(T1)、开放左肺门即刻(T2)及实验结束时(T3)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红细胞压积(Hct)、血乳酸(Lac)和肺功能的变化。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剪取左肺组织,观察左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CPB后Hct下降(P?<0.05)。与T组比较,实验结束时C组和IR组肺功能下降,Lac和肺损伤评分较T组高(P?<0.05);上述变化在IR组中最为突出。IR组中血液和肺组织的IL-1β、TNF-α含量最多(P?<0.05)。结论 该自创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能模拟临床CPB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对CPB肺保护相关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0(3):22-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5
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性磁共振成像(MRI)探针的制备及其与鼻咽部鳞状细胞癌(NSCC)细胞靶向结合的研究。方法 利用NSCC表面EGFR作为靶受体,构建一种具有EGFR靶向性MRI探针,检测探针的性质,将探针与NSCC和正常鼻咽细胞孵育,进行普鲁士蓝染色、间接免疫荧光 及MRI,观察铁染色、荧光染色及T2WI信号强度变化,并计算信号强度变化率。结果 EGFR靶向性MRI探针的粒径为(77.0±1.5)nm,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负载率为(306.0±4.9)μg/ml,阿霉素(DOX)负载率为(103.3± 3.1)μg/ml,弛豫率为(110.4±2.9),提示EGFR靶向性MRI探针制备成功。EGFR靶向性MRI探针与NSCC细胞共孵育后,细胞内可见不同量的蓝色铁Fe颗粒,随着SPIO浓度的升高而增加;EGFR靶向性MRI探针与正常鼻咽细胞共孵育,细胞内未见明显铁颗粒存在。西妥昔单抗(阳性对照)对NSCC细胞膜有强烈的绿色荧光表达,阴性对照呈现很微弱的绿色荧光表达,EGFR靶向性MRI探针与DOX荧光强度相近。随浓度5、10、 20、40和80?mg/ml梯度增高,EGFR靶向性MRI探针T1信号基本无变化,EGFR靶向性MRI探针T2信号强度逐渐减弱,EGFR靶向性MRI探针在20、40和80 mg/ml 3个时间点比较,T2信号强度明显下降,其中80?mg/ml时T2信号强度下降最显著。EGFR靶向性MRI探针与NSCC细胞共孵育后MRI信号在T2WI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SPIO浓度越高MRI信号强度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 EGFR靶向性MRI探针的粒径小,可降低MRI的T2信号强度,具有高度的靶向性。
2020(3):27-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6
摘要:目的 探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2(Calpain-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Calpain-2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Calpain-2的表达,分析Calpain-2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利用敲低Calpain-2的OSCC细胞评价Calpain-2对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OSCC组织中Calpain-2表达水平升高(P?<0.05)。Calpain-2敲低的OSCC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Calpain-2的表达能抑制OSCC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 Calpain-2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迁移过程,有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重要靶点。
2020(3):32-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7
摘要:目的 研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纤维化指标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予氯沙坦钾与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予磷酸西格列汀100?mg/d,1次/d。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纤维化相关指标及血管内皮相关因子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清胱抑素C浓度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ET)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抑制机体炎症状态,延缓纤维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2020(3):38-4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8
摘要:目的 研究利妥昔配合DC-CIK治疗儿童前体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重点分析利妥昔对DC-CIK治疗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50例CD20阳性的ALL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配合DC-CIK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化疗和DC-CIK联合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统计随访中两组患儿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Per2、Bmal1及EVI1 mR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略好,但其不良反应较多。观察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利妥昔配合DC-CIK治疗疗效更佳,利妥昔对DC-CIK预后有促进作用,但其治疗后副作用较多且费用较高。
2020(3):44-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09
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联合二甲基硅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及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7月在宜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服用甘露醇250?ml,观察组服用2?L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和50?ml二甲硅油,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清洁度为Ⅰ、Ⅱ级的患者数分别为27和16例,患者肠道清洁效果优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泡量为Ⅰ、Ⅱ级的患者数分别为31和14例,患者气泡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数为15次,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U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3受体表达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3受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联合二甲基硅油的肠道清洁度较高,抑制hs-CRP分泌,改善临床症状,但具体机制仍需要深入探讨。
2020(3):48-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0
摘要: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Leptin是一种多功能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能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Leptin水平高于化疗后,化疗后Leptin的降低对乳腺癌预后具有预测作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与经典的乳腺癌预后指标密切相关,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估及临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但leptin与Ki-67对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患者新辅助化疗相关性研究较少,该文主要针对leptin与Ki-67在LABC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2020(3):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1
摘要:目的 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评估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食管鳞癌晚期患者(Ⅲ、Ⅳ期)38例,予以50?Gy的三维适行放疗联合TP方案(紫杉醇135?mg/m2;顺铂25?mg/m2)化疗,在放化疗前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检测CTC,并对患者进行2年密切随访,运用t检验,Z检验分析CTC值变化,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 χ2检验分析患者CTC值与生存率的关系,并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同步放化疗前后CTC差值(dCTC)、CEA的差值(dCEA)、CA199的差值(dCA199)、放疗前CA125值对患者预后有影响,dCTC和放疗前CA125值是评估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放疗前后CTC的差值,放疗前CA125值相比较放疗前CTC、CEA及CA199值,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2020(3):59-6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2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同期血管化组织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6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综合措施,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根据不同组织瓣修复术,将其分成股前外侧皮瓣组、小腿内侧皮瓣组、前臂皮瓣组及游离腓骨瓣组,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功能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患者体内组织瓣的存活率为95.31%(61/64),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无死亡发生等恶性事件,顺利出院。麻醉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平均动脉血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血管吻合时间、术后皮瓣危象率及术后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吐字发音和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口腔额面部肿瘤类型较多,病情复杂,合理适宜且有针对性的血管化组织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修复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口腔功能恢复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20(3):64-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3
摘要: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关性肝损伤对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EBV感染致相关性肝损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6例EBV病毒感染者中,单纯EBV病毒感染者36例(64.29%),EBV合并感染者20例(35.71%),其中合并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2例(3.57%),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8例 (14.29%),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例(1.79%),合并科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2例(3.57%),合并 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3例(5.36%),合并HBV、VZV 4例(7.14%);单纯EBV病毒感染与EBV病毒合并感染组的肝损伤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EBV合并感染组肝损伤程度较EBV单纯感染组重,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单纯EBV感染组,EBV合并感染组的CD3+T、CD8+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CD4+T、CD4+/CD8+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EBV合并感染组CD3+T、CD8+T高于EBV单纯感染组,CD3+T、CD4+/CD8+T水平低于EBV单纯感染组(P?<0.05);治疗后CD3+T、CD8+T较治疗前下调,CD4+T、EB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T上调(P?<0.05),CD3+T、CD4+T、CD8+T水平高于EBV单纯感染组(P?<0.05);单纯EBV感染与EBV合并感染组治疗前后CD3+T、CD4+T、CD8+T、CD4+/CD8+T水平与EBV-DNA载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EBV感染不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也会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重视EBV病毒筛查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
2020(3):69-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4
摘要:目的 了解某高校新生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焦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576例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新生的焦虑检出率为10.24%,SAS的平均得分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P?<0.05)。焦虑组学生表现出敌对、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相关分析显示学生的SAS标准分与EPQ-P、EPQ-N因素呈正相关,与EPQ-E、EPQ-L因素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的专业、高考成绩、父亲的文化程度以及不稳定的情绪因素是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该高校新生焦虑水平较高,学生的专业、高考成绩、父亲文化程度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焦虑的发生。
2020(3):74-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5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URSL)、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FU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3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术式选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上段输尿管结石(>15?mm)患者150例。将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URSL组、FURS组及MPCNL组。主要分析指标为治疗成功率、术后1个月的 结石清除率,次要分析指标为术中、术后的相关参数,以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URSL组的治疗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为62.0%和72.0%;FURS组为82.0%和91.1%;MPCNL组为94.0%和96.0%。3组治疗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需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辅助率与术后1个月结石消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L组的治疗成功率低于FURS组和MPCNL组。MPCNL组治疗成功率优于FURS组。URSL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另外两组。结论 MPCNL和FURS具有大致相同的结石清除率,均优于URSL,可能更适用于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治疗。与MPCNL比较,FURS治疗失败及术后感染风险均较高。此外,如果患者不适合行全身麻醉或手术耐受力差,可考虑行URSL。
2020(3):81-8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6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 1月—2018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370例,按术中是否应用IONM分为观察组 (n?=179)和对照组(n?=191)。比较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全切除术后喉返神经(RLN)损伤率;比较 两组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RLN损伤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比较观察组术中RLN肌电信号振幅变化与术后RLN损伤症状的关系;比较两组喉上神经外支(EBLSN)的识别率;记录 观察组监测EBSLN获得的肌电信号、环甲肌震颤结果。结果 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和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良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出现术后RLN损伤症状,其对应肌电信号振幅变化幅度在0%~50%。两组EBSLN识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可识别EBSLN中28.86%获得肌电图,71.14%引出环甲肌震颤。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应用IONM有助于降低RLN的损伤率;利用术中RLN肌电信号振幅变化可以预测神经功能;IONM有助于提高EBSLN的识别率,同时结合环甲肌震颤识别EBSLN更加精准。
2020(3):87-9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7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内环口缝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均于腹腔镜下行疝内环口缝扎术。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和C组,每组40例。3组患儿均采用静脉诱导,A、B、C组患儿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3、0.4、0.5?μg/kg)、咪哒唑仑(0.1?mg/kg)和丙泊酚(2.0?mg/kg)。术中采用顺苯磺阿曲库铵0.12?mg/(kg·h)和丙泊酚10 mg/(kg·h)维持,根据心率(HR)决定是否追加舒芬太尼。记录各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气腹建立时(T4)、气腹后5 min(T5)和气管拔管时(T6)的HR、收缩压(SB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3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舒芬太尼追加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Wong-Baker脸谱法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B和C两组(P?<0.05)。3组术中不同时间点的HR、SBP和SpO2有差异(P?<0.05)。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和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评分高于B和C组,但镇静评分低于B和C组。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疝内环口缝扎术的患儿,诱导麻醉选用0.4 μg/kg舒芬太尼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20(3):93-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8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血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ICU预计住院时间>48?h的成年患者280例,入ICU后24?h内取血标本送检,按血钠水平分为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mmol/L)、低血钠组(血钠<135?mmol/L)和高血钠组(血钠>145?mmol/L)。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组成、实验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预后等,并计算入ICU后24?h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比较高血钠组与非高血钠组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280例重症患者中,非高血钠组197例,高血钠组83例,分别占总例数的70.4%和29.6%。高血钠组中严重脓毒症21例(25.3%)、肾功能不全15例(18.1%),与非高血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钠组与非高血钠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CHEⅡ、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血钠水平为影响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钠水平为影响ICU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3):97-10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19
摘要:目的 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 2月—2018年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分娩的7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该院正常孕妇7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中期和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同时对研究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及不良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孕妇结局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孕中期和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顺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期感染情况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早产、死亡及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产前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分别与不良妊娠结局、不良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心肌酶谱可作为不良孕妇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糖期尿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心肌酶谱与不良孕妇结局及不良新生儿结局呈正相关,及时对患者的血清纤溶系统和凝血功能进行预测并及早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2020(3):102-10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0
摘要:目的 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视觉模拟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1.38%(53/58)]较对照组[72.41%(42/58)]高(P?<0.05)。观察组H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而VAS、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SF-36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符合适应证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焦虑情绪,且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杜纪兵,依力哈木江·艾沙,李文宇,霍星宇,陈树涛, 丛洪良,沙德尔丁·斯拉吉
2020(3):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1
摘要: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I-AKI)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行PCI手术ACS合并AHF患者504例,并于术后24~48 h内复查肾功能。分别按照有无CI-AKI及有无应用RAAS抑制剂进行分组,对比相关观察指标,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504例患者中144例(28.6%)患者发生CI-AKI。CI-AKI组RAAS抑制剂使用比例、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与非CI-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KI组反映心脏功能超声指标LVEF、LVEDD、PAP、NT-proBNP、hs-CRP及Hcy水平与非CI-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指标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RAAS抑制剂对CI-AKI影响消失。而高血压、NT-proBNP、Hcy、hs-CRP、LVEF、PAP仍为心力衰竭患者CI-AKI发生高危因素。结论 对ACS合并AHF患者需行PCI治疗患者,常规应用RAAS抑制剂并不增加CI-AKI发生风险。
2020(3):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2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 6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1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tDCS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tDCS假刺激。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 后MoCA总评分、执行力、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以及语言命名能力等各项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改良的 Barthel指数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oCA总评分、执行力、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 以及语言命名能力等各项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升高(P?<0.05)。结论 tDCS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治疗中有效。
2020(3):117-1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3
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辅助下治疗男性乳房肥大和传统乳晕切口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武汉天美乳腺专科医院就诊男性乳房肥大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双侧乳房肥大,其中内镜辅助下治疗87例为实验组,传统乳晕切口治疗83例为对照组。术前常规体检,标记肥大乳房区和手术切口,常规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实验组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内镜辅助下男性乳房肥大治疗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20(3):121-1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4
摘要: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行单纯清理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为关节镜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4例,在关节镜下行单纯清理肱骨外上髁伸肌肌腱止点病变组织。比较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包括屈曲角度、旋前及旋后角度,并采用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5个月。肘关节术前屈曲角度(91.4±6.3)°,旋前角度(60.4±5.3)°;术后屈曲角度(126.8± 4.6)°,旋前角度(76.7±7.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旋后角度(76.7±4.5)°,术后旋后角度(77.5±4.3)°,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分为术前休息时、术前活动时、术后休息时及术后活动时,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高。术后患者完全满意21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关节镜下依据Scratch Test原则行单纯清理术对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3):125-1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5
摘要:
2020(3):127-1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3.026
摘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