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论著
    • 小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基因启动子报告质粒的构建*

      2020(7):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1

      摘要 (975) HTML (0) PDF 496.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拟构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基因启动子报告质粒。方法 将以C57bl/6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的小鼠HSL基因启动子序列,插入pGL4.10-basic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多克隆位点区域,再经PCR、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分析筛选出目标质粒pGL4.10-basic-HSL,采用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评价质粒的转录活性。结果 启动子插入片段长度正确,序列与数据库一致;目标报告质粒转入293T细胞后,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作用下具有转录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HSL基因启动子报告质粒。

    • 茶多酚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20(7):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2

      摘要 (592) HTML (0) PDF 518.00 Byte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两方面探讨茶多酚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AKI)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体重为(35±3)g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茶多酚治疗组(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腹腔注射LPS(10?mg/kg)诱导复制小鼠AKI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术前7天开始,用茶多酚溶液灌胃(200?mg/kg,1次/d),其他两组均用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持续8?d。复制模型24?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肌酐(S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尿素氮(BUN)水平,收集24?h尿液检测BUN、尿蛋白(Upro)和尿肌酐(Ucr)的水平;取肾脏处理后计算肾脏系数,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取部分肾脏组织做HE染色切片,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BUN、MDA、Scr水平提高,SOD和GSH-Px水平降低(均P?<0.05);尿液BUN、Upro、Ucr水平提高(均P?<0.05);肾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提高(均P?<0.05),镜下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肾系数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均P?<0.05)。结论 茶多酚对LPS诱导的AKI保护作用机制与茶多酚对抗氧化应激和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 一种简单经济提取小鼠大量肾小球的实验方法

      2020(7):10-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3

      摘要 (964) HTML (0) PDF 586.00 Byte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减轻实验者用磁珠提取肾小球的经济负担,对传统的心脏灌注肾脏提取方法进行改良。方法 结扎远端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以减少磁珠分流。将磁珠工作液经静脉留置针灌注肾脏。加入相应体积胶原酶A,通过100?μm筛网2次,加入蛋白裂解液,离心裂解吸出含蛋白上清进行肾小球蛋白的纯化、定量。结果 与传统的心脏灌注肾脏提取方法比较,改良胸主动脉灌注肾脏提取肾小球方法磁珠用量仅为原来的1/35~1/40。在获取相同的蛋白情况下,提取肾小球的最佳浓度为4×106磁珠/ml,磁珠用量为20?ml。通过该方法灌注分离的肾小球完整,纯度为(95.7±2.3)%。结论 改良的胸主动脉灌注肾脏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磁珠提取肾小球的实验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完整的肾小球,蛋白质甚至RNA,为肾小球本身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 葛根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2020(7):14-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4

      摘要 (696) HTML (0) PDF 599.00 Byte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的效果,并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讨论葛根素治疗AG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葛根素组,每组15只。复制模型并进行药物干预2周后,记录AGA大鼠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程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应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关节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关节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量。结果 AGA大鼠药物干预后,观察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组AGA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腔冲洗液中IL-1β、TNF-α含量和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比较,葛根素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减轻,关节腔冲洗液中IL-1β、TNF-α含量均下降,关节滑膜组织TLR4、NF-kB表达量均下调(P?<0.05)。结论 葛根素治疗AGA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抑制TLR4/NF-kB信号通路,抑制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产生有关,从而减轻AGA炎症反应程度,起到治疗作用。

    • 熊果酸对舌癌细胞Tca8113生长、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0(7):19-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5

      摘要 (941) HTML (0) PDF 673.00 Byte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熊果酸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体外生长、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熊果酸对Tca8113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熊果酸在0、12及24?h对Tca811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Heochst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熊果酸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熊果酸对细胞中磷酸化局部黏着斑激酶(p-Fak)、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活化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熊果酸能抑制Tca8113细胞的活性并促进其凋亡(P?<0.05),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熊果酸抑制Bcl-2,并促进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促进Tca8113细胞凋亡;能降低p-Fak、Fak的表达,抑制Tca8113细胞的迁移。结论 熊果酸能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凋亡通路和抑制Fak的激活相关。

    • >临床研究·论著
    • 不同月龄、疾病严重程度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2020(7):26-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6

      摘要 (918) HTML (0) PDF 471.00 Byte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血清IL-4、IL-8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儿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42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再分为≤6个月亚组和>6个月亚组。另选取健康婴幼儿(11例)和排除感染的住院术前准备婴幼儿(26例)共37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IL-4和IL-8的变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比例变化情况。结果 重度组的IL-4、IL-8水平在≤6个月亚组和>6个月亚组中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其他组,其中≤6个月亚组最高;重度组CD3+CD8+和CD3+CD56+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其他组,其中≤6个月亚组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月龄和疾病程度的不同,对血清IL-4和IL-8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影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7):31-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7

      摘要 (668) HTML (0) PDF 558.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子痫前期组(57例)、妊娠期高血压组(60例)、对照组(60例)孕妇胎盘中FGF-2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3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尿酸、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娩时BMI、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肌酐、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SP法提示FGF-21主要表达于胎盘组织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FGF-21蛋白阳性表达率、FGF-21蛋白表达量及FGF-21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子痫前期组FGF-21蛋白表达量与舒张压、甘油三酯、LDL呈正相关;妊娠期高血压组 FGF-21蛋白表达量与甘油三酯、LDL呈正相关。结论 FGF-21可能通过脂代谢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 >基础研究·论著
    •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

      2020(7):37-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8

      摘要 (446) HTML (0) PDF 512.00 Byte (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经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的骨转移患者52例和无骨转移患者111例。对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的测定,并对乳腺癌标本进行ER、PR、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无骨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骨转移、多发骨转移及无转移组ER、PR、HE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单发骨转移及多发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与无骨转移患者间分子分型、ER、PR和HER2表达水平及血清CEA、CA153水平有差异,骨转移越严重,血清CEA、CA153水平越高。

    • >临床研究·论著
    • FGF-21、MIP-2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0(7):42-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09

      摘要 (474) HTML (0) PDF 506.00 Byte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80例,取患者肺纤维化组织为研究对象,取肺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Western blotting检测FGF-21和MI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GF-21 mRNA和MIP-2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FGF-21和MIP-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 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利用Cox回归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特发性 肺纤维化组织FGF-21mRNA、MI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组织升高(P?<0.05);FGF-21 mRNA 和MIP-2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BMI和病程无关(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与FGF-21 mRNA、MIP-2 mRNA呈正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FGF-21 mRNA、MIP-2 mRNA的高表达是影响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GF-21 mRNA、MIP-2 mRNA的高表达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与临床预后相关。

    • 哮喘患儿血清IFN-γ、IL-4、IL-10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2020(7):48-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0

      摘要 (596)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 骨化三醇联合坎地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Klotho与Vaspin水平的影响

      2020(7):53-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1

      摘要 (946) HTML (0) PDF 515.00 Byte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骨化三醇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抗衰老蛋白Klotho与脂肪因子Vasp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DN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治疗, 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肾间质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清Klotho与Vaspin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Klotho与Vaspi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Klotho与Vaspin水平较对照组的升高(P?<0.05)。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DN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血清Klotho、Vaspin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 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研究

      2020(7):59-6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2

      摘要 (471) HTML (0) PDF 557.00 Byte (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骨桥蛋白(OP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DJ-1及microRNA-155(miR-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J-1及miR-155水平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回声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5例肿瘤组织内出现小的无回声区。对照组患者回声未出现明显增强。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9%(41/46),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食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体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对照组患者饮食及体重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体重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调强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患者血清DJ-1及miR-155水平。

    • >综述
    • PD-1/PD-L1通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0(7):64-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3

      摘要 (1037) HTML (0) PDF 413.00 Byte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PD-1/PD-L1通路是近年来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信号通路影响T淋巴细胞浸润及功能,参与肿瘤局部抑制性免疫微环境。阻断该通路可以促进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发挥抗肿瘤功能。现就PD-1/PD-L1通路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0(7):69-7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4

      摘要 (349) HTML (0) PDF 408.00 Byte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In view of the complex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he mortality of acute lung injury remains high,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health and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found that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CA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Its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thesis by suppressing vagus nerve to releas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s a central player in the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α7nAChR) can negatively regulate ALI caused by many factors. 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s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acute lung injury.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7):72-7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5

      摘要 (905) HTML (0) PDF 433.00 Byte (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2018年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资料,根据心血管疾病(CVD)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VD组(n?=628)和非CVD组(n?=1?94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CVD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CV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C)均高于非CVD组(P?< 0.05)。两组间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lR=1.062(95% CI:1.052,1.072)]、糖尿病病程[OlR=1.610(95%CI:1.450,1.789)]、 2?hPG [OlR=1.015(95% CI:1.007,1.108)]、HbA1c [OlR=1.225(95% CI:1.107,1.345)]是壮族糖尿病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男性[OlR=0.632(95% CI:0.513,0.776)]和居住在城市[OlR=0.547(95% CI:0.452,0.661)]是2型糖尿病患者CVD的保护因素。结论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CVD风险高于男性。年龄、糖尿病病程、2?hPG、HbA1c与壮族糖尿病患者CVD风险呈正相关。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有利于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CVD的发生风险,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

    • 复合树脂高强纤维间隙保持器的应用研究*

      2020(7):77-8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6

      摘要 (567) HTML (0) PDF 551.00 Byte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复合树脂高强纤维(GFRCR)间隙保持器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应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GFRCR和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最大抗剪切力值;临床选双侧下颌第二乳磨牙均缺失需要缺隙保持患儿43例,一侧用GFRCR间隙保持器(GFRCR组),对侧用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带环丝圈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操作时间和患者主观疼痛程度,以及配戴1、3、6和12个月后2种间隙保持器的成功率。结果 两组间隙保持器最大抗剪切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RCR组临床操作时间短于带环丝圈组(P?<0.05);GFRCR组患者基本无疼痛,主观舒适程度优于带环丝圈组(P?<0.05);第1、3和6个月配戴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配戴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CR组低于带环丝圈组。结论 2种间隙保持器具有可比拟的机械强度;GFRCR间隙保持器操作省时、简单、舒适、疼痛小、短期疗效优。

    •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

      2020(7):82-8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9.017

      摘要 (1024) HTML (0) PDF 459.00 Byte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8年 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CAVSD患儿74例。所有患者术中行房室瓣成形,同期修补合并畸形。结果 74例CAVSD 患儿中,单片法11例,双片法28例,改良单片法35例。改良单片法与双片法的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单片法短于双片法。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2.7%。死亡原因:1例因低龄、低体重,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瓣膜成形效果差,术后出现瓣膜反流、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儿均顺利出院。随访72例,随访时间4~33个月,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二尖瓣轻度反流13例,轻至中度反流4例,3例有1~2?mm的VSD残余分流。结论 CAVSD肺血管病变较早,应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矫治效果。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妥善处理房室瓣,避免术中房室传导阻滞及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关系*

      2020(7):87-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8

      摘要 (921) HTML (0) PDF 473.00 Byte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ILD临床、影像和疾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等的关系,探讨抗CCP抗体在RA-I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98例。统计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肺部影像检查、肺功能、血气及其他RA相关实验室指标)。依据RA患者是否合并ILD,分为RA-ILD组(50例)和RA无ILD组(48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阳性表达的差异,以及RA-ILD组抗CCP抗体与RA-ILD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抗CCP抗体在RA-ILD组中的阳性率为76.0%,高于RA无ILD组阳性率(P?<0.05);RA-ILD组的患者比RA无ILD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更多(P?<0.05),但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RF、CRP、DAS28及临床、影像、生理评分和CRP评分、肺功能(FVC%pred及DLCO%pred)、血气 PaO2对预测抗CCP抗体滴度无意义(P?>0.05)。结论 抗CCP抗体对RA-ILD发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使用无创呼吸机AECOPD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2020(7):92-9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19

      摘要 (895) HTML (0) PDF 476.00 Byte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 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功能、血压情况、插管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GDS组:入ICU立即使用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1~2?h使患者镇静目标为RASS评分-2~1分;对照组:不使用镇静药物。记录入院前、入院后2和4?h的血气分析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F)、氧合指数(PaO2/FiO2)。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插管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不同时间点间的RF、PCO2有差异(P?<0.05);②EGDS组与对照组RF有差异(P?<0.05);③EGDS组与对照组RF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PCO2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将入院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MI [OlR=0.570(95% CI:0.363,0.896)]、既往住院次数[OlR=2.256 (95% CI:1.430,3.558)]是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目标导向镇静,能提高使用无创呼吸机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既往住院次数多,较低BMI可能提示该患者需要气管插管。

    • 湖北地区孕妇碘营养状况及尿碘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7):98-10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0

      摘要 (497) HTML (0) PDF 457.00 Byte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孕妇碘营养状况及对孕妇尿碘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湖北地区56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观察孕妇碘营养状况。对比尿碘含量正常和尿碘含量异常对象的一般资料,对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孕妇尿碘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碘营养状况正常的孕妇258例,占45.42%;碘营养状况异常的孕妇310例,占54.58%。尿碘含量正常和尿碘含量异常的研究对象在文化程度、食盐量、海产品饮食频次、 乳制品饮食频次、小米饮食频次、肉类饮食频次及碘剂补充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食盐量、海产品饮食频次、乳制品饮食频次、小米饮食频次、肉类饮食频次及碘剂补充情况是孕妇尿碘含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湖北地区部分孕妇存在碘营养异常情况,应根据孕妇自身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改善孕妇碘营养异常情况。

    • HBV感染对胎盘表型及胎盘效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0(7):102-10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1

      摘要 (857) HTML (0) PDF 463.00 Byte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胎盘发生胎盘表型及胎盘效率的改变,寻找其中规律,为HBV母婴传播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32例HBsAg(+)足月妊娠孕妇临产前胎盘表型及分娩后的胎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于孕妇临产前B超下测量胎盘长轴长度(长)、短轴长度(宽)、厚度、估算胎盘重量及胎儿重量,并计算胎盘体积及其效率;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娩后胎盘组织HBsAg定性和/或HBV DNA定性。结果 132例HBsAg(+)孕妇分娩的132例胎盘中,HBsAg(+)和/或HBV DNA(+)11例,阴性121例。阳性率为8.33%(11/132);HBV感染阳性的胎盘长度、体积及效率与HBV感染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较后者小;两者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使胎盘形态发生改变,且早在胎盘时期已经表型出来。HBV感染可使胎盘长度、体积减小,效率明显降低,从而影响胎盘功能,最后导致HBV宫内感染的发生。

    • 糖调节受损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0(7):106-11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2

      摘要 (417) HTML (0) PDF 475.00 Byte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电生理特点,分析影响IGR相关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IGR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周围神经功能,包括神经传导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波幅及传导速度)评价大纤维传导功能,皮肤交感反应(SSR)评价小纤维功能;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体重指数(BMI)等相关临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IGR相关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胫神经以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SSR波幅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BG、2 hPG、HbA1c、TC、LDL-C、BMI、UA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IGR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为:TG [OlR=8.529(95% CI:1.634,43.372)]、LDL-C[(OlR=3.273(95% CI:1.202,8.927)]、BMI [OlR=1.385(95% CI:1.122,1.708)、UA [OlR=9.265(95% CI: 1.896,9.437)]及Hcy [OlR=11.336(95% CI:1.928,16.774)]。结论 IGR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以小纤维及大纤维中的感觉神经髓鞘病变为主,引起IGR患者神经病变的原因可能与BMI、TC、UA、Hcy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有关。

    • 药物去势联合放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评估

      2020(7):111-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3

      摘要 (438) HTML (0) PDF 481.00 Byte (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去势治疗联合根治性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且年龄超过70岁的前列腺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去势联合根治性放疗组(观察组44例)和单纯根治性放疗组(对照组45例),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疾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61.4% VS 33.3%,疾病控制率95.5% VS 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PFS为(36.5±3.7)个月,对照组为(19.8±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OS)为(39.8± 3.8)个月,对照组为(25.4±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前列腺癌患者KPS 70~80分、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Gleason评分G8~10及单纯放疗是前列腺癌患者PFS和OD的影响因素;药物去势联合根治性放疗同样与患者OS相关。结论 药物去势联合根治性放射治疗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白质病变、颈动脉狭窄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0(7):117-1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4

      摘要 (536) HTML (0) PDF 450.00 Byte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ML)、颈动脉狭窄(CAS)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CIND患者158例,根据其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等级及ACS程度。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治疗后6个月入院复查,有125例预后良好,占79.11%,有33例预后不良,占20.89%。预后良好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 3级、重度ACS占比分别为21.60%、19.20%、18.40%、4.00%和12.80%,低于预后不良组的54.55%、51.52%、45.45%、21.21%和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WML3级、重度CAS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外,VCIND患者的WML分级、CAS程度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 >临床报道
    • 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7):121-1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5

      摘要 (976) HTML (0) PDF 382.00 Byte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接受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后28?d的肺部感染率、营养状况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异。结果 住院28?d后观察组营养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GCS≥8分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肺炎发病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脑功能恢复。

    • 硕通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2020(7):124-1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6

      摘要 (406) HTML (0) PDF 358.00 Byte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硕通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内>2?cm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53例。分为硕通镜组22例,输尿管镜组31例。术前泌尿系CT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输尿管结石>2?cm。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尿管损伤、术中出血、术后发热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Ⅱ期碎石发生率、术后1周 及1个月清石率。结果 硕通镜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清石率、输尿管损伤及Ⅰ期进镜失败率与输尿管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硕通镜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发热、Ⅱ期碎石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清石率与输尿管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硕通镜对于输尿管大结石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病例报告
    • 偏侧肢体无力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

      2020(7):127-1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7.027

      摘要 (795) HTML (0) PDF 261.00 Byte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