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7. DOI: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1
摘要: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HeLa细胞线粒体凋亡的机 制。方法 体外培养HeLa 细胞,分别以0 μmol/L (设为空白对照组)、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 50 μmol/L、100 μmol/L 冬凌草甲素处理12 h、24 h、36 h、48 h,CCK-8 法检测HeLa 细胞活力,计算IC50。 以0 μmol/L、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 冬凌草甲素处理HeLa 细胞24 h,采用Annexin V/PI 双染法和 TUNEL染色分别检测HeLa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色 素c(Cyt c)、B细胞淋巴瘤-2因子(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活性。结果 冬凌草甲素抑制HeLa 细胞细胞活力呈剂量-时间 依赖效应(P <0.05),其12 h、24 h、36 h、48 h 的IC50分别为95.63 μmol/L、32.24 μmol/L、19.58 μmol/L 和 4.13 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冬凌草甲素组HeLa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 升高(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 冬凌草甲素组HeLa 细胞Δψm 降低 (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冬凌草甲素组HeLa细胞Cyt c、Bax表达升高 (P <0.05),Bcl-2、Bcl-2/Bax 比值降低(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冬 凌草甲素组HeLa细胞Caspase-3、Caspase-9活性升高(P <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其 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实现。
2021(1):8-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2
摘要: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素联合顺铂对SK-OV-3人卵巢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 用机制。方法 培养SK-OV-3人卵巢腺癌细胞,分别给予金雀异黄素(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 160 μmol/L、200 μmol/L)、顺铂(1 μg/ml、2 μg/ml、4 μg/ml、8 μg/ml、16 μg/ml)单独作用24 h、48 h和72 h, 采用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SK-OV-3人卵巢腺癌细胞分为 空白组(含正常生长的SK-OV-3细胞并加入等量培养液)、金雀异黄素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药物作用48 h 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迁移能力;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核的形 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各组SK-OV-3 细胞PI3K、Akt、p-Akt、Bcl-2、 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金雀异黄素、顺铂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 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P <0.05)。由此选定金雀异黄素160 μmol/L、顺铂4 μg/ml进行后续实验。细胞 划痕实验、Hoechst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结果均证明,与空白组比较,金雀异黄素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 均可降低SK-OV-3细胞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0.05),且联合用药组效果好于金雀异黄素组和顺铂组 (P <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金雀异黄素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 p-Akt、PI3K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比值均降低(P <0.05),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 (P <0.05);联合用药组p-Akt、PI3K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比值较金雀异黄素组、顺铂组均降低, 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结论 金雀异黄素对SK-OV-3人卵巢腺癌细胞增殖在一定 范围内具有抑制作用;金雀异黄素可协同顺铂促进SK-OV-3人卵巢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2021(1):15-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3
摘要:目的 探讨寿命蛋白(Mortalin)在子宫内膜癌(EC)中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 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Mortalin蛋白在88例EC组织和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过表达与 E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UALCAN数据库分析Mortalin mRNA在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和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Mortalin蛋白主要表达 于EC细胞的细胞质中;在EC组织中,Mortalin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8.6% (78/88) 和56.8% (50/ 88),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0.05)。Mortalin蛋白的表达与EC患者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 关(P <0.05),但与年龄无关(P >0.05)。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EC组织中的Mortalin mRNA表达高于正 常子宫内膜组织(P <0.05)。The Human Protein Atlas 和TCGA 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ortalin 蛋白和 mRNA高表达的EC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ortalin蛋白和mRNA低表达患者(P <0.05)。结论 Mortalin的表达与 E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其有望成为EC患者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2021(1):21-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4
摘要:目的 调查住院宫颈癌患者远期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 在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QLS-CCP)评价 患者的生命质量。比较患者一般资料、生命质量各领域评分的差异。以一般资料为自变量,以生命质量各领域评 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躯体功能得分(21.50±5.52)分, 心理功能得分(39.31±7.23)分,社会功能得分(18.26±6.12)分,共性症状和作用得分(16.82±5.10)分,特异 性模块得分(14.43±5.91)分,量表总分(110.41±20.67)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分期和婚姻状况(P <0.05);心理功能的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及临床分期(P <0.05);社会功能的 影响因素为婚姻(P <0.05);共性症状和副作用分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临床分期(P <0.05);宫颈癌特异性 模块及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和临床分期(P <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 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较多,针对个性化特点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 干预和社会支持,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
2021(1):27-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5
摘要:MicroRNA (miRNA) 是一类长度约为19~25 个核苷酸参与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内源性染色体 上非编码的单链小RNA 分子,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及病毒中。miRNA 数量庞大,并且其生物学功 能非常复杂,许多miRNA 在恶性肿瘤的进展中发挥促癌或者抑癌的作用。MicroRNA-152 (miR-152) 是 近年来较受关注的miRNA 之一,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充当抑癌因子,在妇科三大生殖道恶性肿瘤:子宫内膜 癌、卵巢癌和宫颈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现就miR-152 与三者之间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021(1):33-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6
摘要:肿瘤细胞中基因拷贝数变异可影响细胞稳态,导致细胞恶变。细胞周期蛋白E1 基因(CCNE1) 编码细胞周期蛋白E1 (Cyclin E1),CCNE1 扩增或过表达改变Cyclin E1 的表达,并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CCNE1 扩增或过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耐药、靶向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该文综述CCNE1 表达在卵巢癌诊治中的作用,以期有助于探寻新的卵巢癌治疗方法。
2021(1):38-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7
摘要:卵巢癌在女性妇科肿瘤中死亡率第一,且复发率高。复发性卵巢癌无法治愈,目前复发性卵巢 癌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目的。分子靶向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是 研究热点,靶向药物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文重 点对复发性卵巢癌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2021(1):45-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8
摘要:目的 探讨COX-2和α-Synucle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及相 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 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增生期和分泌期患者分别为28和26例。选取同期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因子宫颈病变但 不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接受子宫切除术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和分泌期患者各27例。分离并收 集患者的在位、异位以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组织中COX-2和α-Synuclein的组 织原位表达与分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内膜组织中COX-2 和α-Synuclein 的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COX-2和α-Synucle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OX-2和α- Synuclein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高(P <0.05)。EMT在位内膜组、EMT异位内膜组α-Synuclein mRNA的相对表 达量较对照组高(P <0.05)。EMT在位内膜组、EMT异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殖期COX-2和α-Synuclein mRNA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 <0.05),且同组的分泌期均较增殖期高。EMT 在位内膜组、EMT 异位内膜组 COX-2和α-Synucle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分泌期和增殖期COX-2、α-Synuclein蛋 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且同组的分泌期均较增殖期高。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EMT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 COX-2与α-Synucle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885,P <0.05)。结论 COX-2和α-Synucle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的内膜组织中异常过表达且呈正相关性,提示两者协同过表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进而 导致患者不孕,其有望成为该疾病诊断和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点。
2021(1):52-5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09
摘要:目的 分析重复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5年1月—2018年7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且结果显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完全 阻塞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单次造影组和重复造影组,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与腹腔镜检查 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重复造影与单次造影结果不一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单 次造影组、重复造影组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7.9%和95.2%,单次造影组的Kappa值为0.760,与腹 腔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重复造影组的Kappa值为0.905,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很好。结果不一致组的 子宫水平位及输卵管远端阻塞的比例、置管深度/内膜线长度、球囊注水量较结果一致组高(P <0.05)。重复造影 组NRS疼痛评分较单次造影组高(P <0.05)。结论 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阻塞患者可行 重复造影检查,以提高造影结果的准确性。
2021(1):57-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0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的病理差异,分析其原因,以提 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 行子宫切除的6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 43例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符合率为62.3%,7例手术后未见不典型增生,8例手术后恶变或升级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44例手术后病灶位于宫腔前后及侧壁或位于宫底及宫角,多灶者为63.8%。结论 规范正确的首诊过程是避免误诊 和漏诊的关键,病变部位取材到位、规范的病理诊断标准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必备条件。
2021(1):62-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1
摘要:目的 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后的盆底疾病发生率、肌力情况及肌电特 点;并通过比较筛查出压力性尿失禁(137例)和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12例)的盆底肌电指标,探讨2种疾病的 发病机制;最后对经盆底肌电筛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过度活动型(42例)和松弛型(70例)患者,予以1个疗程 盆底肌电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 义(P >0.05);阴道前壁脱垂和后壁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盆 底牛津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部分≥2级。顺产组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前静息值、后静 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低于剖宫产组(P <0.05)。压力性尿失禁组前静息值、后静 息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高于盆腔器官脱垂组(P <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较盆腔器官脱垂组低(P < 0.05)。疗程治疗后,过度活动型患者后静息值下降(P <0.05),松弛型患者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 收缩值上升(P <0.05);过度活动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后静息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5);松弛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持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 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分娩方式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后盆底肌功能,但不能以此 作为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盆底肌电指标有助于判断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并可用于评估产后康复效果。盆底肌 电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
2021(1):68-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2
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同时缩短根治幽门 螺杆菌用药时间,降低抗菌药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温州 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经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6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例。A组: 予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次,2次/d,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次,2次/d,胶 体果胶铋胶囊200 mg/次,2次/d,疗程10 d;B组:用药同A组,疗程14 d;C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嗜 酸乳杆菌片1.0 g/次,3次/d,疗程10 d;D组:用药同C组,疗程14 d。治疗结束4~8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 结果阴性者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根治成功。比较4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按照意向性分 析,A 组与B 组、A 组与C 组、A 组与D 组、C 组与D 组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7);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A组与B组、A组与C组、A 组与D组、C组与D组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07)。A组腹胀、恶心、腹泻发生率高于C组(P <0.007);B组腹胀、恶心、腹泻、便秘发生率高 于C组(P <0.007);B组腹胀、纳差、腹泻发生率高于D组(P <0.007);4组间皮疹、头痛、味觉异常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生菌辅助铋剂四联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 于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地区有可能缩短用药时间;并且益生菌辅助治疗同时能降低抗菌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胃肠 道不良反应。
2021(1):74-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3
摘要:目的 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咖啡因在重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 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度ARDS早产儿87例临床资料,均实施机械通气,其中,41例撤机后接受nSIMV联合咖啡 因治疗(A组),46例撤机后接受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B组)。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 患儿呼吸支持时间、总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有6例患儿死亡(2例死于首次 撤机后72 h内、4例死于首次撤机后72 h后),B组有1例患儿死亡(死于首次撤机后72 h内),B组撤机成功率和 救治成功率均高于A组(P <0.05);B组救治成功患儿呼吸支持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 <0.05);B组72 h后pH值、PaO2均高于A组(P <0.05),B组72 h后PaCO2、FiO2均低于A组(P <0.05),A组72 h后pH值、48 h后、72 h后PaO2均高于首次撤机时,72 h后均高于24 h,48 h、72 h后PaC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72 h后 Fi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48 h后(P <0.05),B组48 h、72 h后pH值、PaO2均高于首次撤机时,72 h后均高 于48 h,48 h、72 h后PaCO2均低于首次撤机时、24 h后,且72 h后PaCO2低于48 h,72 h后FiO2均低于首次撤机 时、24 h、48 h后(P <0.05);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在重度ARDS早产儿撤机后建议 采用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相较于nSIMV联合咖啡因治疗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加快恢复,且还 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1(1):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4
摘要:目的 探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常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微创组采用颈后 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手术前后JOA评 分、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椎轴性疼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 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总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JOA评分高于术 前(P <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标及颈 椎活动度低于术前(P <0.05);微创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标及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0.05);微创 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 保护颈椎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治疗费用和轴性疼痛发生风险,且对颈椎神经活动功能改善效果不逊于常 规术式。
2021(1):86-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5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GA)对行腹腔镜下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组(TPVB+GA组)和全身麻 醉组(GA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监护、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TPVB+GA组在超声引导下于胸 椎T8、T9间隙行TPVB。在入室时(T0)、GA诱导后5 min (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 (T3)、 手术结束时(T4)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测定皮质醇、血糖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计 录麻醉药用量,术后2 h、4 h、12 h和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TPVB+GA组的瑞芬太尼与丙泊 酚用量低于GA组(P<0.05);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无差异,T3和T4时的TPVB+ GA组的MAP低于GA组,(P<0.05);在T2、T3和T4时TPVB+GA组的HR低于GA组,(P<0.05);术后不同时 间点的VAS评分两组无差异,TPVB+GA组术后2 h、4 h、12 h和24 h的VAS评分低于GA组(P<0.05);不同时 间点的Cor浓度、ACTH浓度及Glu水平有差异(P<0.05),T2、T3和T4时TPVB+GA组的Cor浓度低于GA组 (P<0.05);T2、T3和T4时TPVB+GA组的ACTH浓度低于GA组(P<0.05);T3和T4时的TPVB+GA组的Glu水 平低于GA组(P<0.05);TPVB+G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采用GA,GA 联合双侧TPVB能够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应激反应, 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1(1):92-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6
摘要:目的 总结左肾上腺区占位误诊的经验教训,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 万方数据库中搜集关于左肾上腺区肿物误诊的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 要求的文献31 篇,总病例数47 例,包括副脾15 例、血管瘤5 例、支气管源性囊肿15 例、胃肠道间质瘤6 例、 淋巴管瘤1例、胃憩室2例、畸胎瘤2例及隔离肺1例。误诊原因包括局部解剖结构不熟悉、阅片能力不足及影像 学检查不完善等。结论 对不能确诊的左肾上腺区占位的患者,应加强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完善三维立体CT及 MRI等检查,请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会诊,提高诊疗水平。
2021(1):96-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1.017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超声成像在腹部创伤处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 院接受救治的疑似腹部损伤患者230例。比较现场体格检查与院前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PFAST) 的准确性, 以急诊科后续检查(超声检查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为参考标准。结果 202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方案。现场体 格检查的敏感性为93% (95% CI:76%,99%),特异性为52% (95% CI:44%,59%),准确性为57% (95% CI: 50%,64%)。PFAST的敏感性为93% (95% CI:79%,99%),特异性为99% (95% CI:97%,100%),准确性为 98%(95% CI:96%,100%)。PFAST检测比急诊科超声提早(35.1±2.9) min。腹腔出血检出率为14%。30%的 患者用PFAST改变院前治疗或处理。结论 PFAST是院前腹部创伤有效、可靠的诊断工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