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3):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1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患者在全身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老年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本身原因、年龄、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等因素,在全身麻醉后更容易发生POCD。本文综合评述了老年肿瘤患者术后并发POCD的常见诱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及预防等。
2021(13):5-1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2
摘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侵袭及血管新生因子的作用。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并检测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E-cadherin、VEGF、bFGF、Ang-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对照组、Hp组、Hp + ICG-001组。对照组用不含细菌及药物的DMEM处理,Hp组用含有Hp的DMEM处理,Hp + ICG-001组用含有H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的DMEM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Transwell检测侵袭数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bFGF、Ang-2的含量。结果 与Hp阴性胃癌组织比较,Hp阳性胃癌组织中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VEGF、bFGF、Ang-2 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P <0.05),E-cadherin 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Hp组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侵袭数目、VEGF、bFGF、Ang-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Hp + ICG-001组Wnt1、Wnt3a、β-catenin、MMP-7、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侵袭数目、VEGF、bFGF、Ang-2的含量低于Hp组(P <0.05),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高于Hp 组(P <0.05)。结论 Hp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血管新生因子生成。
2021(13):1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3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肺耐药蛋白(LRP)阳性率和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58例(宫颈癌组)和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例(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MDR1、PEDF和LRP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MDR1、PEDF和LRP的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MDR1和LR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PED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宫颈癌组织中MDR1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MDR1和LRP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MDR1和LRP低表达的宫颈癌患者(P <0.05);PEDF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PEDF低表达的宫颈癌患者(P <0.05)。结论 MDR1和LRP在宫颈癌中高表达,PEDF在宫颈癌中低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张伟,蔡振花,周瑞轻,刘小慧,江麒麟,刘红波,董永杰,冯运章
2021(13):17-2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4
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血清microRNA-122-5p(miR-122-5p)、microRNA-133a-3p(miR-133a-3p)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胃癌患者血清标本94例,以相同例数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q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22-5p、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22-5p、miR-133a-3p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miR-122-5p、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体检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浸润至浆膜层的患者血清miR-122-5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程度、浸润至黏膜下各层的患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浸润至浆膜层、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程度,浸润至黏膜下各层,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122-5p低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22-5p高表达胃癌患者(P <0.05);miR-133a-3p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miR-133a-3p高表达胃癌患者(P <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miR-122-5p、miR-133a-3p mRNA相对表达量呈低表达,并且两者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miR-122-5p、miR-133a-3p可能成为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1(13):23-2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5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microRNA-17(miR-17)、microRNA-490-3p(miR-490-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7、miR-490-3p的表达。分析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7、miR-490-3p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iR-17和miR-490-3p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7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miR-17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P <0.05)。有远处转移、较高的TNM分期、miR-17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是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阳性胃癌组织miR-17表达增加、miR-490-3p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2021(13):30-3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6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OX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OX-1、β-catenin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OX-1、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随访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SOX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胃癌组织SOX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胃癌组织SOX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 =0.347,P =0.017);低分化,TNM 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SOX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TN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P <0.05);低分化,TNM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TN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P <0.05);与SOX1阴性表达患者比较,SOX1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P <0.05);与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比较,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缩短(P <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SOX1的低表达与β-catenin的高表达有关且与临床病理特征、远期预后的恶化相关。
2021(13):35-3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7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放射性碘125粒子(125I)植入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及对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8例(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记录粒子植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治疗前后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91.03%(71/78)患者植入粒子的分布符合术前模拟剂量分布;术后气胸30.77%(24/78),肺内渗血28.21%(22/78),发热19.23%(15/78),粒子移位2.56%(2/78),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外周血CD8+及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125I植入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2021(13):40-4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8
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膀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VIRADS)评分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对膀胱癌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T2WI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DCE)、扩散加权成像(DWI)多参数MRI检查,由2位影像科医生基于VIRADS系统对多参数MRI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IRADS评分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不同VIRADS评分截断值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RADS评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20例膀胱癌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单发79例,多发4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8例;分期分布:Ta期8例,T1期70例,T2期20例,T3期14例,T4期8例;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VIRADS评分诊断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为90.83%(95% CI:0.760,0.976),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868);VIRADS评分≥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准确度(90.00%)比其他分值高(P <0.05),且约登指数最高,为0.780;VIRADS评分≥ 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UC=0.917(95% CI:0.854,0.976)。结论 基于VIRADS评分的多参数MRI在膀胱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准确评估膀胱癌分期,且VIRADS评分≥3分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准确度及约登指数最高。
2021(13):47-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09
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细胞淋巴瘤2(Bcl-2)水平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VEGF、Bcl-2水平检测。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与VEGF、Bcl-2水平联合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比较食管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VEGF、Bcl-2水平。结果 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86例(恶性组),其余14例患者为良性病变(良性组)。恶性组VEGF、Bcl-2水平高于良性组(P <0.05);MSCT、VEGF、Bcl-2及联合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为84.88%(95%CI:0.698,0.928)、81.40%(95%CI:0.673,0.904)、79.07%(95%CI:0.684,0.899)及94.19%(95%CI:0.885,0.996),特异性为71.43%(95%CI:0.584,0.857)、64.29%(95%CI:0.463,0.689)、57.14%(95%CI:0.440,0.651)及78.57%(95%CI:0.648,0.873),准确性为83.00%(95% CI:0.685,0.912)、79.00%(95% CI:0.663,0.895)、76.00%(95% CI:0.674,0.886)及92.00%(95% CI:0.835,0.985);不同病灶部位、病理类型患者的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MSCT的基础上联合VEGF、Bcl-2水平检测对诊断食管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021(13):53-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618(miR-618)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PHC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miR-618表达与PH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患者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及平均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ST),分析miR-618表达与PHC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血清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0.72±0.21)比健康组(1.03±0.43)低(P <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清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0.83±0.19)比治疗前(0.72±0.21)高(P <0.05);病例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是否伴有肝硬化及是否有癌栓患者的血清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表达组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比高表达组低(P <0.05),AFP-L3、AFP、GPC3、GP73水平比高表达组高(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618 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AFP-L3水平(r =-0.453)、AFP水平(r =-0.568)、GPC3水平(r =-0.412)、GP73水平(r =-0.612)呈负相关(P <0.05);低表达组TTP(13.97±1.76)个月、MST(21.98±3.06)个月比高表达组TTP(25.13±2.25)个月、MST(34.06±4.19)个月低(P <0.05)。结论 miR-618在PHC中表达下调,其表达与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相关,可能成为PH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2021(13):59-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1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33(miR-133)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迁移、侵袭的影响,探寻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人胆管癌细胞QBC939 miR-133各亚型的表达,选择适合的亚型进行实验。将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分为3组:干扰组(转染miR-133a-5p抑制物),阴性对照组(转染miR-133a-5p模拟物)及空白对照组,qRT-PCR检测3组miR-133a-5p mRNA相对表达量;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人胆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人胆管癌细胞中LASP-1蛋白家族成员(LIM、SH3-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iR-133的3种亚型中,miR-133a-5p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 <0.05)。干扰组人胆管癌细胞的miR-133a-5p mRNA相对表达量(0.70±0.08)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 <0.05)。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细胞迁移数(72.0±11.0)和侵袭数(20.0±3.0)明显减少(P <0.05)。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干扰组人胆管癌细胞的LIM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SH3-1蛋白相对表达量最低(P <0.05)。结论 miR-133a-5p能调控LIM蛋白、SH3-1蛋白的表达。miR-133a-5p低表达能抑制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迁移和侵袭,这可能是通过miR-133a-5p对LASP-1蛋白表达的调控实现的。miR-133a-5p有望成为胆管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2021(13):65-7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2
摘要: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样蛋白1(ELAVL1/HuR)是一种RNA结合蛋白,通过与特定的mRNA结合参与转录后调控,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生物学行为。近年来研究表明,ELAVL1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及耐药性明显相关。本文就ELAVL1蛋白与肿瘤进展关系展开综述。
2021(13):71-7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3
摘要:Yin Yang-1(YY1)是一种锌指蛋白,是GLI-Krüppel家族的成员,其可以作为转录抑制因子、激活因子或启动因子结合蛋白,指导并启动细胞和病毒基因的转录。因YY1的表达及功能与细胞周期的进展密切相关,最近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生物学模型中。一些证据表明,YY1的表达和/或激活除了在正常的生物学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外,还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该文主要对YY1在转录调控、胚胎发育作用及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1(13):77-8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4
摘要: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croRNA-21(miR-21)水平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76例作为胆道闭锁组,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婴幼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根据胆道闭锁组的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将其分为高miR-21组和低miR-21组,每组38例。比较不同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胆道闭锁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ol)]水平、肝脏组织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分子[E-cadherin、ZEB1]水平的差异。分析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R-21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高miR-21组、低miR-21组、正常对照组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miR-21组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低miR-21组;低miR-21组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和总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高miR-21组肝组织纤维化评分、APRI、LN、HIA、PCⅢ、Ⅳ-Col水平高于低miR-21组(P <0.05)。高miR-21组肝脏组织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低miR-21组(P <0.05);ZEB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低miR-21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胆道闭锁患儿血清miR-21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组织纤维化评分、APRI呈正相关(r =0.546、0.669和0.578,均P <0.05);与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Ⅳ-Col的水平呈正相关(r =0.781、0.663、0.503和0.628,均P <0.05);与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 =-0.614,P <0.05),与ZEB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 =0.607,P <0.05)。结论 高表达的miR-21可能参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过程,可能与其促进EMT的作用相关。
2021(13):83-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5
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57例M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患儿分为3组。比较3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抗凝酶Ⅲ活性(AT-Ⅲ);比较有无肺内并发症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研究D-二聚体水平与炎症指标、凝血功能及肺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MPP患儿中,D-二聚体<0.729 mg/L 142例,D-二聚体为0.729~1.458 mg/L 97例,D-二聚体>1.458 mg/L 118例。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RP、LDH、是否伴有胸腔积液呈正相关(P <0.05),与APTT、AT-Ⅲ呈负相关(P <0.05)。MPP患儿D-二聚体>0.729 mg/L高度提示SMPP的可能性;D-二聚体水平越高,合并肺内并发症概率越高。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早期SMPP的判断指标之一,能够反映MPP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监测提供依据。
2021(13):88-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6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冠状动脉内应用不同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急诊PCI术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术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血管意外事件。结果 研究组患者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ST段回降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LVEF、LVEDV、LVESV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sICAM-1、sVCAM-1、vWF、hs-CRP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内用药,相较于传统尿激酶,替罗非班有利于改善心脏灌注效果,提升心功能评分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其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
2021(13):94-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3.01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对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1 3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使用乌司他丁组对比对照组而言,前者在患者WBC[MD=-2.37(95% CI:-2.95,-1.79)]、CRP[SMD=-2.01(95% CI:-2.86,-1.16)]、IL-8[SMD=-2.13(95% CI:-2.37,-1.89)]、TNF-α[SMD=-1.37(95% CI:-1.87,-0.86)]、氧合指数[SMD=1.78(95% CI:1.05,2.50)]、平均住院时间[MD=-7.21(95% CI:-9.21,-5.21)]及2个疗效标准的总体有效率[R=1.20(95% CI:1.12,1.28)和1.24(95% CI:1.13,1.37)]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重症肺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氧合水平且减少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疗效。但由于所纳入文献质量受限,上述结论需未来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加以验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