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识别与处理

      2021(15):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1

      摘要 (53) HTML (44) PDF 545.97 K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指生殖系统以外其他系统转移至卵巢的恶性肿瘤,其与原发性卵巢肿瘤临床表现相似,两者鉴别较为难,易误诊、误治。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发现时间、转移途径及临床病理表现几个方面阐述其鉴别要点,并探讨其手术时机和手术范围,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妇科疾病专题·论著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croRNA-375、ERBB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1(15):6-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2

      摘要 (45) HTML (63) PDF 565.51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microRNA-375(miR-375)、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EOC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75和ERBB2在EO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EOC组织中miR-375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低(P <0.05),而ERBB2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 <0.05)。EOC组织中miR-375 mRNA和ERBB2 mRNA相对表达量在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OC组织中miR-375的表达与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miR-375低表达组的3年总生存率较高表达组低(P <0.05)。ERBB2高表达组的3年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低(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级别的FIGO分期、有淋巴结转移、miR-375低表达以及ERBB2高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EOC组织中miR-375呈低表达而ERBB2呈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且均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对评估病情进展及其预后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0+1
      • 1+1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血清FGFR4、Spondin-2对宫颈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2021(15):12-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3

      摘要 (49) HTML (28) PDF 791.63 K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Spondin-2对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PF治疗,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60例和无效组38例。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后3D-PDU参数[血管形成指数(V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血流指数(FI)]、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Pearson法分析化疗前3D-PDU参数与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化疗前3D-PDU参数及血清指标对化疗有效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①3D-PDU参数:化疗前两组FI、VFI、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两组FI、VFI、VI均较化疗前降低(P <0.05),化疗后有效组FI、VFI、VI低于无效组(P <0.05);②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化疗前两组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两组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均较化疗前降低(P <0.05),化疗后有效组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低于无效组(P <0.05);③相关性分析:化疗前PF治疗宫颈癌有效患者的VI、VFI、FI与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呈正相关;④预测效能:ROC曲线显示化疗前联合预测宫颈癌化疗疗效的AUC最大,为0.854(95% CI:0.769,0.918),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7%(95% CI:0.748 6,0.936 6)、76.32%(95% CI:0.593 9,0.879 7),其次为FGFR4 0.811(95% CI:0.719,0.883)、VFI 0.783(95% CI:0.688,0.860)、Spondin-2 0.782(95% CI:0.687,0.859)、FI 0.773(95% CI:0.677,0.851)、VI 0.758(95% CI:0.661,0.839)。结论 化疗前宫颈癌3D-PDU参数与血清FGFR4、Spondin-2水平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化疗效果,为临床优化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microRNA-27a、microRNA-32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15):19-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4

      摘要 (51) HTML (18) PDF 655.33 K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27a(miR-27a)、microRNA-320(miR-3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PCOS患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IR组113例(HOMA-IR≥ 2.58)和NIR组67例(HOMA-IR< 2.58);另选取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于月经第3~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miR-27a、miR-320的表达,以及性激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标。经阴道超声测量卵巢体积并计数卵泡数。分析miR-27a、miR-320表达与BMI、性激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卵巢体积、卵泡数的相关性及PCOS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IR组BMI、血清睾酮(T)、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HOMA-IR)、miR-2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NIR组和对照组(P <0.05),miR-320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NIR组和对照组(P <0.05)。NIR组BMI、血清T、TC、HOMA-IR、miR-2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miR-320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miR-27a的表达与BMI、卵泡数、卵巢体积、T、TC、HOMA-IR呈正相关(r =0.749、0.835、0.764、0.867、0.907和0.882,均P <0.05),血清miR-320表达与卵泡数、卵巢体积、T、HOMA-IR呈负相关(r =-0.791、-0.808、-0.768和-0.752,均P <0.05)。卵泡数增加[R=1.865(95%CI:1.252,2.776)]、T水平升高[R=1.536(95% CI:1.179,2.001)]、HOMA-IR增加[R=1.702(95% CI:1.185,2.446)]、miR-27a高表达[R=1.933(95% CI:1.278,2.923)]、miR-320低表达[R=0.610(95% CI:0.467,0.796)]是PCOS易感因素(P <0.05)。联合miR-27a、miR-320诊断PCOS的AUC为0.917(95% CI:0.869,0.964),高于单独诊断的0.708(95% CI:0.637,0.779)和0.676(95% CI:0.602,0.750)。结论 PCOS患者血清miR-27a表达上调,miR-320表达下调,miR-27a高表达、miR-320低表达与PCOS易感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可作为PCOS诊断指标。

      • 0+1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Omentin-1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021(15):26-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5

      摘要 (48) HTML (269) PDF 563.18 K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脂肪组织中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变化特点,分析其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8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接诊的179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孕妇妊娠10~14周血清Betatrophin、Omentin-1水平。所有孕妇妊娠24~26周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其中,119例被诊断为GDM(GDM组),60例血糖水平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Betatrophin、Omentin-1与GDM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GDM患者HOMA-IR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孕前体重指数(BMI)、FBG、FINS、HOMA-IR、HbA1c、TC、LDL-C、Betatrophin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Omen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与TG(rs =0464)、HOMA-IR(r =0.610)、LDL-C(r =0.512)呈正相关(均P <0.05),Omentin-1水平与孕前BMI(rs =-0.304)、LDL-C(r =-0.543)、FBG(r =-0.475)、FINS(r =-0.435)、HOMA-IR(r =-0.576)呈负相关(均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LDL-C、Betatrophin、Omentin-1是GDM患者HOMA-IR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升高,Omentin-1水平降低,Betatrophin、Omentin-1均与G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有关。

    • CKC与LEEP术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2021(15):31-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6

      摘要 (56) HTML (193) PDF 512.51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两者宫颈病变残留预测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9年9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及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行CKC或LEEP,且术后3个月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469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KC组和LEEP组,以子宫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标本切缘病理符合率、病变残留预测值;比较两组标本切缘阳性率、切缘阳性者及阴性者的病变残留率。结果 CKC组切除组织体积平均值大于LEEP组(P <0.05);CKC组标本切缘阳性率为12.1%(27/223),明显低于LEEP组35.8%(88/246)(P <0.05);CKC组标本切缘病理符合率为94.2%(210/223),LEEP组标本切缘病理符合率为73.2%(180/24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KC组标本切缘阳性者的病变残留率为77.8%(21/27),高于LEEP组的38.6%(34/88)(P <0.05);CKC组标本切缘阴性者的病变残留率为3.6%(7/196),低于LEEP组的7.6%(12/158)(P <0.05);且两组标本切缘阳性者的病变残留率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二者的R>1,其95%的可信区间不包含1)。CKC组的病变残留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96.4%,敏感性为0.750(95% CI:0.579,0.921),特异性为0.969(95% CI:0.945,0.993),阳性似然比为24.38,阴性似然比为0.26;LEEP组的病变残留阳性预测值为38.6%,阴性预测值为92.4%,敏感性为0.739(95% CI:0.607,0.871),特异性为0.730(95% CI:0.668,0.792),阳性似然比为2.74,阴性似然比为0.36。结论 对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KC与LEEP标本切缘阳性均是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CKC标本切缘病理与全子宫标本病理符合率更高,预测病变残留的准确性更好,更加有利于准确指导子宫颈锥切术后的临床处理。

    •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2021(15):36-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7

      摘要 (47) HTML (16) PDF 550.52 K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方法 模型样本为10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134例外阴良性病变者及150例外阴完全正常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影响因素的截断值,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混淆矩阵回代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率。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外阴瘙痒、外阴触血、外阴肿物、外阴疼痛、绝经与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模型最大似然比(LR)检验具有差异(P <0.05)。混淆矩阵回代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78.44%(302/385)。结论 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构建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外阴上皮内瘤变正确筛查率。

      • 0+1
    •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中药及理疗治疗阻塞性不孕临床效果研究

      2021(15):42-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8

      摘要 (50) HTML (34) PDF 594.61 K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输卵管再通术联合中药及理疗治疗梗阻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阻塞性不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后3 d以自拟抗炎通管汤(中药保留灌肠)+理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受孕情况、输卵管通畅情况、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60/63),对照组为79.4%(50/6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受孕率为71.4%(45/63),对照组为52.4%(33/63),观察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年,观察组未妊娠者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与术后治疗相关的明显不良事件,术后均无子宫内膜或输卵管损伤、阴道流血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中药及理疗治疗阻塞性不孕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提高受孕率,减轻血清TNF-α、IL-1、IL-6等炎症因子反应,整体疗效确切。

    • 产妇多环芳烃暴露水平与子代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的相关性

      2021(15):48-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09

      摘要 (46) HTML (15) PDF 573.95 K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与子代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暖期(2018年12月—2019年3月)和非采暖期(2019年6月—2019年10月)产妇各90例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酶水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产妇尿液中1-羟基芘(1-OHP)、2-羟基萘(2-OHN)、9-羟基菲(9-OHPhe)、3-羟基苯并(a)芘(3-OHBaP)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8-OHdG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产妇与新生儿PAHs与8-OHdG的相关性。结果 采暖期组产妇尿液中1-OHP、2-OHN、3-OHBaP及新生儿血清8-OHdG的水平均高于非采暖期组(P <0.05);两组产妇尿液中9-OHPh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产妇尿液中2-OHN(r =0.215)、3-OHBaP(r =0.199)与新生儿血清8-OHdG呈正相关(均P <0.05),产妇尿液中1-OHP(r =0.027)、9-OHPhe(r =0.097)与新生儿血清8-OHdG无相关性(均P >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孕妇多环芳烃暴露可能致新生儿DNA氧化损伤。

    • DWI-MRI联合HE4、SCC-Ag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

      2021(15):54-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0

      摘要 (52) HTML (50) PDF 607.14 K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人附睾蛋白4(HE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9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5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腹部肿块26例,腹胀、腹部不适44例,阴道不规则流血25例,月经量增多31例,单纯腹部轻微疼痛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检查及血清HE4、SCC-Ag水平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HE4、SCC-Ag水平及MRI-DWI相关指标,并评估MRI-DWI、HE4、SCC-Ag及三者联合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50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58例,良性肿瘤9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E4、SCC-A水平比良性肿瘤患者高(P <0.05);恶性肿瘤病变最大径比良性肿瘤大,ADC值比良性肿瘤患者低,且以囊壁/分隔不均匀、囊实性≥ 30%、T2信号不均匀为主(P <0.05);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MRI-DWI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9.31%(95% CI:0.705,0.852),特异性为84.78%(95% CI:0.752,0.895),准确性为82.67%(95% CI:0.742,0.876);SCC-A敏感性为77.59%(95% CI:0.684,0.826),特异性为81.52%(95% CI:0.726,0.862),准确性为80.00%(95% CI:0.714,0.885);HE4敏感性为74.14%(95% CI:0.656,0.795),特异性为78.26%(95% CI:0.699,0.844),准确性为76.67%(95% CI:0.678,0.83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7.93%(95% CI:0.826,0.925),特异性为94.57%(95% CI:0.899,0.986),准确性为92.00%(95% CI:0.887,0.964)。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MRI-DWI影像学特点以T2信号不均匀、ADC值低且存在囊壁/分隔不均匀、囊实性等为主,且联合检测血清HE4、SCC-Ag可提升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模拟子宫微环境诱导大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2021(15):60-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1

      摘要 (341) HTML (16) PDF 1015.23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模拟子宫微环境诱导大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PMSCs及传代,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制备子宫内膜条件培养液,用子宫内膜条件培养液和雌激素(β-雌二醇)进行体外诱导分化PMSCs;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上皮细胞标记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波形蛋白和角蛋白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CK-7、CK-18、CK-19、EM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角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使用子宫内膜诱导培养液和雌激素能够促进大鼠PMSCs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其作用显著,体外模拟子宫微环境在PMSCs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葛根素对顺铂诱导小鼠卵巢早衰的作用研究

      2021(15):67-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2

      摘要 (40) HTML (30) PDF 3.12 M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顺铂诱导小鼠卵巢早衰的作用。方法 选取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给药途径均为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4.0 ml/kg×9 d),顺铂(4.5 mg/kg×5 d)及生理盐水(4.0 ml/kg×5 d);实验组给予葛根素(200.0 mg/kg×9 d),葛根素(200.0 mg/kg×5 d)及顺铂(4.5 mg/kg×5 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4 d。 实验第9天,称重小鼠并记录,观察小鼠一般活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cl-2、Bax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cl-2、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一般情况差;实验组小鼠相对于模型组,一般情况有所改善;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的体重有差异,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呈现下降趋势,实验组相比模型组体重下降更加平缓(P <0.05)。模型组小鼠动情间期占动情周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小鼠动情间期占动情周期的比例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小鼠血清FSH水平升高(P <0.05),E2、AMH水平降低(P <0.05),实验组小鼠血清E2、AMH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 <0.05),FSH水平降低(P <0.05)。对照组小鼠卵巢组织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成熟卵泡位于卵巢的边缘,颗粒细胞规则排列;模型组小鼠卵泡闭锁,颗粒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实验组小鼠闭锁卵泡减少,颗粒细胞有序排列且数目多。Cleaved caspase-3、Bcl-2、Bax在3组小鼠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颗粒细胞为主。模型组与对照癌比较,卵巢组织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 <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P <0.05);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卵巢组织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P <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 <0.05)。结论 葛根素可以抑制卵巢组织细胞凋亡,恢复顺铂损伤小鼠卵巢的功能,改善小鼠一般活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1(15):74-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3

      摘要 (231) HTML (24) PDF 528.78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出现生长和浸润现象。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有很多理论,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被证实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lncRNAs在多个层面上影响基因表达,故笔者围绕不同种类的长链非编码RNA,如lncRNA印记基因H19、lncRNA CHL1-AS2、lncRNA MALAT-1、lncRNA AC002 454.1、lncRNA类固醇受体RNA激活物(SRA)、长基因间非编码RNA(lincRNAs)、lncRNA HOXA11-AS1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论著
    • 肢体脂肪肉瘤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21(15):81-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4

      摘要 (38) HTML (14) PDF 891.17 K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在肢体脂肪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肢体脂肪肉瘤患者脂肪肉瘤组织中SIRT1蛋白的表达,并与其中11例肢体脂肪肉瘤肺转移组织和30例正常肢体脂肪瘤组织比较。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肢体脂肪肉瘤患者SIR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肢体脂肪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正常肢体脂肪瘤组织、肢体脂肪肉瘤组织及肢体脂肪肉瘤肺转移组织中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9.70%及90.9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肢体脂肪肉瘤组织及肢体脂肪肉瘤肺转移组织中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肢体脂肪瘤组织(P <0.014),肢体脂肪肉瘤肺转移组织中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肢体脂肪肉瘤组织(P <0.014)。肢体脂肪肉瘤患者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发病部位的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深度、Enneking外科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有无肺转移患者的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0例SIRT1蛋白阳性表达者中存活13例,死亡27例,最短总生存期为2个月,最长总生存期为74个月。27例SIRT1蛋白阴性表达者中存活20例,死亡7例,最短总生存期为5个月,最长总生存期为81个月。SIRT1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期短于SIRT1蛋白阴性表达者(P <0.05)。不同年龄、Enneking外科分期、SIRT1蛋白表达、病理学类型及有无肺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及肿瘤深度患者的生存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SIRT1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死亡风险是SIRT1蛋白阴性表达者的1.403倍(P <0.05)。结论 SIRT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肢体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SIRT1蛋白不仅在肢体脂肪肉瘤组织和肢体脂肪肉瘤肺转移组织中高度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肢体脂肪肉瘤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 0+1
      • 1+1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5):88-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5

      摘要 (303) HTML (18) PDF 590.70 K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ALI分为ALI组(氧合指数≤ 200 mmHg,115例)和NALI组(氧合指数>200 mmHg,2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Th17细胞、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差异,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ALI的危险因素。结果 ALI组患者的年龄、胸腔积液比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比例、肾动脉双侧受累比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ALI组(P <0.05)。ALI组患者的Th17细胞、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均高于NALI组(P <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NALI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LI组患者的TF(r =-0.808)、D-二聚体(r =-0.695)、PAI-1(r =-0.729)、Th17细胞(r =-0.805)与氧合指数均呈负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R=1.849(95% CI:1.132,9.147)]、肠系膜上动脉受累[R=3.429(95% CI:1.264,11.138)]、胸腔积液[R=2.679(95% CI:1.627,10.149)]、Th17细胞比例升高[R=2.647(95% CI:1.167,8.267)]、TF升高[R=1.723(95% CI:1.117,8.445)]、D-二聚体升高[R=1.746(95% CI:1.366,10.546)]均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ALI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ALI患者的Th17细胞、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异常升高;Th17细胞比例增加、TF和D-二聚体升高、高龄、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及胸腔积液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ALI的危险因素。

      • 0+1
    • 脾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2021(15):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6

      摘要 (131) HTML (23) PDF 534.88 K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脾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最佳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进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有无使用脾多肽,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脾多肽注射液≥ 7 d。观察两组患者血细胞下降的最低值,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药物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不同脾多肽注射液剂量分为2 ml、4 ml、6 ml、10 ml组,脾多肽注射液10 ml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最低值高于其他剂量组及对照组(P <0.05);各组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脾多肽注射液10 ml组G-CSF的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 <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为恶心呕吐及神经毒性。结论 大剂量脾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最佳剂量可能为10 ml。

    • 环孢素A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2021(15):99-10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5.017

      摘要 (71) HTML (66) PDF 513.37 K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环孢素A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月—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20 mg/d联合医用凡士林外用;治疗组口服环孢素A 3 mg/(kg·d)联合医用凡士林外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临床总有效率、SCORAD积分、TIg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SCORAD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血清TIgE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8周,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SCORAD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血清TIgE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环孢素A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率优于依巴斯汀。环孢素A能迅速控制病情,3 mg/(kg·d)的使用剂量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