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6):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1
摘要:过去几十年,免疫学领域解决了如何抑制免疫力和提高免疫状态的技术积累和突破,随之带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评估免疫力,如何建立免疫力评估标准体系,这将是免疫学领域下一个必须攻克的挑战。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细胞因子分析和基因水平的检测手段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免疫状态,但是在临床上,这些诊断技术很少能带来实质性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该文创立了基于阴阳平衡理论指导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评估和评分体系,不仅能够量化免疫力水平,而且可以指导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药物管理,监测肿瘤患者免疫力变化趋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等。
2021(16):7-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2
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微创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海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肝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消融组和切除组,每组40例。消融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切除组接受微创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融组术后ALT、AST、TBIL水平低于切除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CEA、GPC3、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HGF、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融组术后HGF、CTC水平低于切除组(P <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术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微创切除术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在减少肝功能损伤、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GF和CTC水平,两者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效果。
2021(16):12-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3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microRNA-150(miR-150)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H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HC患者80例作为PH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150水平,以miR-150相对表达量0.42作为分界值,将PHC组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别有48例和32例。分析miR-150水平与PH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HC组术前血清miR-150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术后血清miR-150相对表达量较术前高(P <0.0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是否伴有肝硬化及是否伴有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直径、是否伴有肝硬化复发、是否伴有乙型肝炎、不同AFP水平、是否伴有门脉癌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较高表达组低(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R-150低表达[R=3.065(95% CI:1.196,4.978),P <0.05]、肿瘤直径≥ 5 cm[R=2.046(95% CI:0.429,3.062),P <0.05]、TNM分期Ⅲ期和Ⅳ期[R=1.902(95% CI:1.003,3.257),P <0.05]、肝硬化[R=0.395(95% CI:0.225,0.763),P <0.05]、转移[R=0.446(95% CI:0.198,0.857),P <0.05]、AFP≥ 25 ng/ml[R=0.489(95% CI:0.206,0.983),P <0.05]及伴有门脉癌栓[R=0.465(95% CI:0.227,0.863),P <0.05]是影响PHC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miR-150在PHC患者中低表达,与患者预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PHC患者预后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2021(16):17-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4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microRNA-302(miR-30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肝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3例。开腹组接受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炎症应激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miR-302表达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低,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 <0.05)。两组患者术前IL-2、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IL-6、CRP较开腹组低,IL-2较开腹组高(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ALT、AST、TBIL水平较开腹组低(P <0.05)。两组患者术前miR-30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miR-302相对表达量较开腹组低(P <0.05)。结论 相比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具有微创优势,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水平,保留残余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miR-302水平。
2021(16):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5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对microRNA-363(miR-363)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的100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CE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TACE组接受单纯TACE治疗,联合组在TACE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miR-363、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术后并发症、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TACE组(P <0.05)。联合组手术前后miR-363相对表达量、ALT的差值大于TACE组,AFP小于TACE组(P <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复发率和术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TACE组(P <0.05)。联合组手术前后GQOLI-74评分的差值大于TACE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可提高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疗效,改善肝功能,上调miR-363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对中期预后有积极作用,且并发症风险较低。
2021(16):28-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6
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脱落细胞microRNA-508-3p(miR-508-3p)、ROCK1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9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集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72例,其中正常组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4例、宫颈癌组48例。通过q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miR-508-3p、ROCK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宫颈病变脱落细胞miR-508-3p与ROCK1的相关性,观察宫颈癌脱落细胞miR-508-3p、ROCK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病变脱落细胞miR-508-3p、ROCK1表达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miR-508-3p降低(P <0.05),ROCK1 mRNA、ROCK1 mRNA阳性率、ROCK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宫颈癌组miR-508-3p降低,ROCK1 mRNA、ROCK1 mRNA阳性率、ROCK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miR-508-3p与ROCK1 mRNA呈负相关(r =-0.6678和-0.5234,均P =0.000),ROCK1是miR-508-3p的直接靶基因。miR-508-3p、ROCK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年龄、绝经情况、肿瘤直径及病理类型无关(P >0.05)。在诊断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时,miR-508-3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6(95% CI:0.899,0.993)和0.851(95% CI:0.782,0.921),敏感性为87.1%(95% CI:0.776,1.654)和84.3%(95% CI:0.746,1.589),特异性为100.0%(95% CI:1.000,2.000)和79.6%(95% CI:0.702,1.497);ROCK1的AUC分别为0.949(95% CI:0.892,1.000)和0.905(95% CI:0.852,0.958),敏感性为89.6%(95% CI:0.810,1.706)和77.8(95% CI:0.667,1.445),特异性为100.0%(95% CI:1.000,2.000)和88.6%(95% CI:0.812,1.698)。随访1年后,48例宫颈癌患者中生存42例,死亡6例。生存组miR-508-3p高于死亡组(P <0.05),ROC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死亡组(P <0.05)。结论 宫颈脱落细胞miR-508-3p、ROCK1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异常,其中miR-508-3p下调,ROCK1上调,两者呈靶向负调控关系,并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宫颈癌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2021(16):36-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7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风险与ALDH2基因G487A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71例和非脑梗死组45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ELP)检测受试者血清ALDH2基因G487A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并分析ALDH2基因单核苷酸各基因型与脑梗死风险的关系。结果 ALDH2基因G487A位点基因型有野生GG型、突变杂合子GA型、突变纯合子AA型。与非脑梗死组患者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 <0.05),脑梗死组G487A位点AG型、AA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R=2.396(95% CI:1.029,5.531)]、LDL-C[R=2.512(95% CI:1.012,3.238)]、ALDH2基因G487A位点(以野生GG型为参照)杂合子AG型[R=3.107(95% CI:1.456,6.634)]、纯合子突变AA型[R=3.464(95% CI:1.594,7.528)]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LDH2基因G487A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2021(16):41-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8
摘要: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265、microRNA-98-5p(miR-98-5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LINC00265、miR-98-5p相对表达量;分析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miR-98-5p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与miR-98-5p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miR-98-5p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患者癌组织的lncRNA LINC00265和miR-98-5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与miR-98-5p呈负相关(r =-0.580,P =0.000)。lncRNA LINC00265高表达、miR-98-5p低表达NSCLC患者36个月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期较短(P <0.05)。淋巴结转移[R=2.152(95% CI:1.431,3.235)]、临床分期[R=2.136(95% CI:1.429,3.192)]、lncRNA LINC00265[R=2.533(95% CI:1.552,4.135)]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miR-98-5p[R=0.618(95% CI:0.506,0.755)]是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lncRNA LINC00265相对表达量升高,miR-98-5p相对表达量降低,其可能共同调控NSCLC的发生、发展,检测其相对表达量有利于判定NSCLC患者的预后。
2021(16):48-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09
摘要:动脉循环中的炎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一个因素。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测量血清生化标志物来量化持续炎症程度的尝试一直在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有效的炎症预测因子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下肢ASO患者中适当使用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增强对疾病发展过程的了解,并改进现有疗法和开发新疗法。
2021(16):53-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0
摘要:外泌体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生物活性囊泡。其携带了分泌细胞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外泌体不仅能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信号转导和信息交流,而且在人体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来源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在提倡个体化诊疗的精准医疗时代,对肿瘤外泌体的研究和分析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个体化诊疗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21(16):59-6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1
摘要: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体重指数(BMI)及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9年3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的维吾尔族和汉族的144例女性患者。分析两民族女性胆囊结石患者间BMI、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同一民族不同年龄女性患者的BMI、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维吾尔族胆囊结石组BMI较汉族胆囊结石组高(P <0.05),HDL-C较汉族患者组低(P <0.05)。> 50岁维吾尔族胆囊结石组TC、TG及LDL-C较≤ 50岁维吾尔族胆囊结石组高(P <0.05)。结论 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患者的BMI高于汉族,而HDL则低于汉族女性患者;50岁以上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的TC、TG和LDL-C高于50岁以下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
2021(16):63-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2
摘要:目的 分析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是否行3D可视化技术重建分为3D可视化组和CT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全腹部增强CT,3D可视化组利用CT图像数据建立3D可视化模型。3D可视化组患者术中运用3D可视化技术通过经腹腔或后腹腔途径行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精准定位解剖结构,精准分离血管、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3D可视化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CT组(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可视化组经后腹腔途径入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优于CT组(P <0.05);3D可视化组经腹腔途径入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于CT组(P <0.05)。结论 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能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经后腹腔途径较经腹腔途径能更好地发挥3D可视化技术优势。
2021(16):69-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3
摘要: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牵伸技术联合Mulligan关节松动术对原发性冻结肩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Mulligan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行三位一体牵伸联合Mulligan关节松动术治疗,持续4周。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肩关节功能评分(以下简称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治疗组46例,对照组47例完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72%)(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ROM(外展、后伸、内旋、前屈、外旋)、JOA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X线评定、关节稳定性、总分)、VAS评分和ADL评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发生皮下出血、肌肉拉伤、关节脱位等不良事件。结论 三位一体牵伸技术联合Mulligan关节松动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且安全可靠。
2021(16):75-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4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流程中的实践情况及其对患者到院至用药时间(DN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18年6月—2019年4月的65例PDCA循环法管理前阶段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19年12月的102例PDCA循环法管理后阶段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DNT及临床各环节用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发病至来诊时间较对照组高(P <0.05)。实验组各环节用时及DNT较对照组低(P <0.05)。对照组DNT≤ 60 min患者15例(23.1%),实验组DNT≤ 60 min患者76例(74.5%)。实验组有64例患者(62.7%)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下降≥ 4分或NIHSS评分为0分,较对照组21例(32.3%)明显上升。结论 PDCA循环法可有效改进静脉溶栓院内诊疗流程,显著缩短临床各环节用时。
2021(16):78-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5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9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四联疗法,治疗组实施四联疗法+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Hp转阴率、复发率,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组织病理情况、肠道菌群、免疫应答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肠上皮化生、炎症反应、活动性及萎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肠上皮化生、炎症反应、活动性及萎缩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乳杆菌、双歧杆菌较对照组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CD4+T细胞、CD8+T细胞、NKT细胞及Treg、Breg、MDSC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CD4+T细胞、CD8+T细胞、NKT细胞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Treg、Breg、MDSC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促进Hp转阴,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应答,降低复发率。
2021(16):84-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6
摘要: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支撑喉镜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嗓音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谐噪比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标准化噪声能量、基频微扰、振幅微扰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支撑喉镜联合内镜切除术治疗声带息肉可以恢复嗓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1(16):88-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7
摘要: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作用及其与血常规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有晕厥史的92例患者。均于入院后行直立倾斜试验(HUT)并给予24 h动态心电监测。HUT中57例阳性反应者作为阳性组,35例阴性反应者作为阴性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群众作为对照组,统计全部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心搏间之差的均方根(MSSD)、全部5分钟时间段窦性心搏间标准差的均值(SDNNi)、相邻心搏间之差> 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率(pNN50)、三角指数(TI)、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的水平。于24 h心电监测结束后对比各组SDNN、SDNNi、MSSD、PNN50、TI、TP、VLF、LF及HF的水平。分析心率变异性参数对诊断VVS的评价效能。对比阳性组,阴性组和对照组血常规参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分析阳性组HRV各参数与血常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阳性组TP、VLF、LF及HF水平较阴性组和对照组高。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AUC最高(P <0.05),LF的特异性最高(P <0.05),阳性组HGB、MCH、PLT水平较阴性组和对照组高(P <0.05),血清HGB、MCH及PLT水平分别与TP、VLF、LF及HF呈正相关(P <0.05)。结论 VVSHUT阳性患者的HRV存在异常,TP、VLF、LF和HF联合诊断VVS的效能较理想,可以联合应用于临床,HUT阳性患者血液中HGB、MCH及PLT水平升高,且与TP、VLF、LF及HF呈正相关。
2021(16):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6.018
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峰流速、平均流速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稳定斑块比例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两组稳定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斑块稳定性,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