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肾脏疾病专题·论著
    • 大麻素2 型受体激动剂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2021(2):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1

      摘要 (539) HTML (0) PDF 9.25 K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激动剂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 大鼠24 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脓毒症组(Sep 组)、脓毒症+CB2R 激动剂 JWH133组(Sep+JWH133组),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Sep+JWH133组于术后 1 h腹腔注射JWH133 1.5 mg/kg,Sham组和Sep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复制24 h后, 心脏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 学法测定肾脏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的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Sham组为正常小肠和肾脏组织,无出血 及炎症浸润,小肠组织损伤程度为0级。Sep组小肠绒毛上皮组织缺失或连续性中断,黏膜血管出血,炎症细胞 大量浸润,组织损伤程度≥3级;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系膜细胞肿胀,间 质有明显出血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Sep+JWH133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小肠绒毛上皮组织较完整,仅有少许 血管出血,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损伤程度≤2 级;肾脏结构较完整,间质仅有少量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 Sep 组和Sep+JWH133 组Scr、肾小管Paller 评分较Sham 组升高(P <0.05),Sep+JWH133 组SCr、肾小管Paller 评分较Sep 组降低(P <0.05)。Sep 组和Sep+JWH133 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和Atg5 的表达较Sham 组上调 (P <0.05),Sep+JWH133 组Beclin-1 和Atg5 的表达较Sep 组上调(P <0.05)。结论 大麻素2 型受体激动剂可 以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肾脏自噬表达上调有关。

    • 雷公藤甲素减轻MRL/lpr 狼疮小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1(2):7-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2

      摘要 (831) HTML (0) PDF 4.24 K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TPL) 减轻MRL/lpr狼疮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 C57BL/6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雌性MRL/lpr狼疮小鼠分为模型组、TPL组、JAK1 组、TPL+JAK1 组。给药 9 周后检测各组24 h 尿蛋白、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 水平及血清IP-10、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的质量分数,肾脏IgG、C3的荧光强度、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HMGB1的质量分数、磷酸 化Janus激酶1(p-JAK1)、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p-STAT1)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24 h 尿蛋白、Scr、BUN 及IgG、C3 的免疫荧光强度、IP-10、HMGB1、p-JAK1、p-STAT1 均高于对照组(P < 0.05);TPL组小鼠24 h尿蛋白、Scr、BUN及IgG、C3荧光强度、IP-10、HMGB1、p-JAK1、p-STAT1均低于 模型组(P <0.05);TPL+JAK1 组小鼠24 h 尿蛋白、Scr、BUN 及IgG、C3 荧光强度、IP-10、HMGB1、p- JAK1、p-STAT1 均高于TPL 组(P <0.05)。结论 TPL 减轻MRL/lpr 狼疮小鼠肾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 JAK1/TAT1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

    • 达格列净对早期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2021(2):13-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3

      摘要 (463) HTML (0) PDF 558.00 Byte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 功能相关指标及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改善肾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 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MET组)和达格 列净组(DAP组)。患者均进行生活因素干预、调脂、降尿蛋白等基础治疗,MET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1 500 mg/d, DAP组给予达格列净10 mg/d降糖治疗,均治疗3个月。收集患者基线和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 标。ELISA法检测炎症标志物TNF-α、IL-6及HMGB1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达格列净组治疗前后BUN、Scr、ACR、CysC、尿α1-MG、TNF-α、尿β2-MG、尿 NAG、IL-6及HMGB1的差值较二甲双胍组低(P <0.05),eGFR的差值较二甲双胍组高(P <0.05)。两组患者 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 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

    • 术前血清胱抑素C、超敏C 反应蛋白对PCI 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2021(2):19-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4

      摘要 (667) HTML (0) PDF 552.00 Byte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24 h血清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PCI治疗的128例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造影剂肾病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病例组 (23例)和对照组(10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术前24 h血清CysC、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 归分析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价术前24 h血清CysC、 hs-CRP及两者联合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造影剂用量、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术前24 h血清 CysC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用量高[O^R=1.843(95% CI: 1.322,2.758)]、合并糖尿病[O^R =0.645(95% CI:0.510,0.892)]、术前24 h血清CysC升高[O^R=1.801 (95% CI:1.139,2.448)]、术前24 h血清hs-CRP升高[O^R=0.633(95%CI:0.479,0.880)]是PCI术后发生 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术前24 h血清CysC(>1.322 mg/L)联合hs-CRP(>5.290 mg/L)预测 造影剂肾病的AUC最高,为0.916 (95% CI:0.897,0.986),敏感性为91.3% (95% CI:0.883,0.936),特异性 为82.9% (95% CI:0.795,0.850)。结论 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与造影剂用量、合并糖尿病情况及术前 24 h血清CysC、hs-CRP水平有关。术前24 h血清CysC、hs-CRP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舍曲林联合放松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2):24-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5

      摘要 (912) HTML (0) PDF 574.00 Byte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放松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舍曲林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舍曲林组给予舍曲林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舍曲林联合放松疗法。比较两组干 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 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干预后HAMD评分低于舍曲林组(P <0.05)。两组 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 <0.05)。两组干预前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活活 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干预后SF-36评 分高于舍曲林组(P <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 <0.05)。两组干预期间嗜睡、头晕、多汗、 便秘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放松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 症患者抑郁状态有积极的防治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安全可靠。

    • 尿路结石梗阻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2):29-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6

      摘要 (801) HTML (0) PDF 495.00 Byte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尿路结石梗阻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治疗后临床结局差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 1月—2018年12月于慈溪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84例尿路结石梗阻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肾功能恢复患者作为对照组,肾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平均动脉压(MAP)、 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糖尿病患病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继而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 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病程、血清PCT、CRP、糖尿病患病率及尿路感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 <0.05),MAP低 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高PCT[O^R=3.522(95% CI:1.220,10.168),P <0.05]、 高CRP[O^R=1.993,(95% CI:1.022,3.887),P <0.05]、有糖尿病[O^R=2.942(95% CI:1.302,6.648),P < 0.05]及尿路感染[O^R=2.083(95%CI:1.325,3.275),P <0.05]是尿路结石梗阻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结 局差的影响因素,高MAP[O^R=0.642(95% CI:0.490,0.840),P <0.05]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病程、 MAP、PCT、CRP、糖尿病及尿路感染是尿路结石梗阻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结局差的影响因素,临床应该 加以重视,改善不良临床结局。

    • >肾脏疾病专题·综述
    • IgA 肾病与微生物免疫的研究进展*

      2021(2):33-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7

      摘要 (762) HTML (0) PDF 534.00 Byte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IgA 肾病(IgAN) 是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之一,但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该疾 病与多种潜在机制有关,其中黏膜免疫反应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微生物产生的IgA 蛋白酶和细胞因子 都会在免疫作用中引起相应的组织学改变。目前,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与IgAN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有紧 密的联系。随着致病机制相关研究的开展,许多IgAN 的临床治疗数据也逐渐被发现。因此,探讨IgAN 与 微生物相关的免疫机制对IgAN 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血栓调节蛋白抑制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1(2):38-4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8

      摘要 (557) HTML (0) PDF 473.00 Byte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一种微炎症状态,这种持续存在的炎症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 伤。如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是当今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与肾脏血管内皮受损密切 相关的血栓调节蛋白是调控体内多种生理反应的关键位点,具有抗凝、抗炎、保护内皮细胞及维持血管稳态 的功能,可为慢性肾脏病抗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因此,该文就血栓调节蛋白抑制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的机制 展开综述。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2):43-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09

      摘要 (796) HTML (0) PDF 510.00 Byte (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可以诱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节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DAC参与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强调抑制其活性可作为肾 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策略。该文综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糖尿病肾病、多囊肾 病、急性肾损伤和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各种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靶点。

    • >基础研究·论著
    • TW-37 对肺癌细胞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1(2):48-5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0

      摘要 (668) HTML (0) PDF 14.77 K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TW-37 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TW- 37 处理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采用qRT-PCR 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其转录因子的转录和表达,通过血管生成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试验检测HMEC-1 细胞的 血管生成能力,通过MTT 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建立异种移植模型,检 测TW-37 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处死小鼠并收集肿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VEGF 和血管密度标志蛋白 的表达。结果 TW-37 可以抑制CAM 上生成新的血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TW-37 可抑制HMEC-1 细胞 的迁移和侵袭(P <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 <0.05)。TW-37 可抑制VEGF、ERK 及HIF-1α的表达(P < 0.05)。体内实验表明,TW-37 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结论 TW-37 通过ERK/VEGF 抑制血管生 成和肺癌的体内外进展。

    • >临床研究·论著
    • 壮族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2):56-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1

      摘要 (759) HTML (0) PDF 533.00 Byte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高血压危险人群,并采取 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 马山县5家壮族人群聚居区医院的壮族T2DM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血糖和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生 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98例壮 族T2DM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306例、高血压前期组436例和高血压组856例。将资料按收缩压(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糖化血 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呈正相关(P <0.05);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餐后2 h血糖(2hPG) 呈负相关(P < 0.05)。D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BMI、空腹血浆血糖(FPG)、HbAlc、HDL、LDL、TG、 TC及hs-CRP呈正相关(P <0.05);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P <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 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HbAlc、HDL、LDL、hs-CRP 是壮族T2DM 患者SBP 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年龄、体力活动、BMI、FPG、HbAlc、HDL、TC、hs-CRP是壮族T2DM患者DBP升高的独立危 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体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FPG、HbAlc、HDL、LDL、TC、hs- CRP是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胰腺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 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1(2):62-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2

      摘要 (747) HTML (0) PDF 684.00 Byte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 (ANXA2) 水平,探讨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胰腺癌患者90例作为胰腺癌组,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 9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NXA2和糖类抗原19-9 (CA19-9) 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血清ANXA2、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肿瘤部位、肿 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神经浸润的胰腺癌患者血清ANX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远处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ANXA2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血清 ANXA2、CA19-9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和0.871,敏感性分别为76.67%(95% CI: 0.764,0.771) 和83.33% (95% CI:0.829,0.836),特异性分别为78.89% (95% CI:0.786,0.792) 和85.56% (95% CI:0.853,0.859);两者联合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924,敏感性为91.11% (95% CI:0.908,0.914),特 异性为92.22%(95% CI:0.918,0.926)。ANXA2低表达组的2年总生存期比率和无病生存期比率均高于ANXA2 高表达组(P <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ANXA2水平升高,血清ANXA2联合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 更好,在评估病情程度和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2021(2):67-7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3

      摘要 (800) HTML (0) PDF 582.00 Byte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住院的ACI患者271例。根据颈动 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及有斑块组,其中有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及易损斑块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中性粒 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值的差异。结果 斑块组吸烟史、NLR、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斑块组,淋巴 细胞的计数低于无斑块组(P <0.05)。易损斑块组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稳斑块组,而淋巴 细胞的计数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NLR、低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NLR值每增加1个单位,斑块为易损斑块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400(95% CI:1.124,1.744)倍,低密度脂蛋白每 增加1个单位,斑块为易损斑块的可能性是原来的2.867(95% CI:1.238,6.640)倍。NLR对ACI患者颈动脉易 损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95% CI:0.567,0.728),最佳截断点为2.79,此时的敏感性为0.69(95% CI: 0.593,0.777),特异性为0.59(95% CI:0.465,0.684)。结论 NLR增高对于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 斑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窄带光谱成像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非肌层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2021(2):72-7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4

      摘要 (204) HTML (0) PDF 470.00 Byte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光谱成像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NMIBC患者60例。根据不同 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窄带光谱成像组和白光成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以及原位、异位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窄带光谱成像组术后总复 发率较白光成像组低(P <0.05)。白光成像组肿瘤原位复发率较窄带光谱成像组高(P <0.05)。术后肿瘤复发与 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膀胱多发肿瘤数目均呈正相关(rs=0.436、0.763、0.537和0.980,P <0.05)。两组围 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窄带光谱成像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NMIBC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能够降低NMIBC患者术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美金刚联合脑电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的疗效观察*

      2021(2):77-8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5

      摘要 (265) HTML (0) PDF 508.00 Byte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美金刚联合脑电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PSD) 的研究。 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D 伴BPSD 患者122 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美金刚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电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 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AD 病理行为症状量表 (BEHAVE-AD)、神经精神量表(NPI) 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多巴胺(DA)、5-羟色胺 (5-HT) 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MSE 评分、 ADL 评分、BEHAVE-AD 评分、NPI 总分和NPI 苦恼因子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 后血清BDNF、DA 和5-HT 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美金刚联合脑电磁治疗AD 患者 BPSD 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二甲双胍治疗奥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1(2):82-8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6

      摘要 (820) HTML (0) PDF 541.00 Byte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奥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MS)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对 体重指数(BMI)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收治的精 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维持原有奥氮平治疗方案, 且合理增加运动量、督促饮食控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两 组治疗时间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周BMI和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血糖、血脂和炎 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BMI和HOMA-IR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 血浆葡萄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差 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奥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MS效果良好,可降低BMI,改善血脂 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

    • 翼状胬肉对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影响

      2021(2):87-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7

      摘要 (481) HTML (0) PDF 582.00 Byte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和理论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差异,探讨 翼状胬肉大小对IOL度数测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单眼 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94例(94眼),根据翼状胬肉长度和宽度分为A组、B组、C组,A组长度<2.0 mm或宽 度<5.0 mm;B组长度2.0~3.5 mm且宽度5.0~7.0 mm;C组长度>3.5 mm~5.0 mm或宽度>7.0 mm。分别于手 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各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理论 IOL度数。结果 随着翼状胬肉大小的增加,各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角膜散光呈上升趋势(P <0.05),而平 均角膜曲率呈下降趋势(P <0.05)。B、C组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较术前降低(P <0.05)。B、C组术后平均角 膜曲率较术前高(P <0.05),角膜散光较术前低(P <0.05)。A、B及C组手术前后IOL度数差值分别为(0.13± 0.33)、(0.40±0.58) 和(1.21±1.11) D。结论 当胬肉长度<2.0 mm或宽度<5.0 mm时,对IOL度数测算影响 小;当胬肉长度2.0~3.5 mm,宽度5.0~7.0 mm时,IOL度数测算会产生0.5 D左右的测量误差;当胬肉长度> 3.5 mm~5.0 mm或宽度>7.0 mm时,IOL度数测算误差较大。

    •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1(2):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2.018

      摘要 (770) HTML (0) PDF 507.00 Byte (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 月—2019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2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 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超重和肥胖组(BMI>25.0 kg/m2);根据孕期体 重增加(GWG)情况分为GWG不足组、GWG正常组及GWG过度组3组。比较各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妊娠结局。结果 消瘦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P <0.05),GWG高于正常组(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正常组(P <0.05),GWG 低于正常组(P < 0.05)。GWG不足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GWG正常组(P <0.05);而GWG过度组 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均高于GWG正常组(P <0.05),新生儿体重低于GWG正常组(P <0.05)。与正常 组比较,消瘦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低,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 高于正常组(P <0.05),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正常组(P <0.05)。与GWG正常组比较,GWG不足组胎膜早 破、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0.05);GWG过度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 早破、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高于GWG正常组(P <0.05)。结论 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可导致妊娠 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孕妇营养评价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


2021年第卷第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