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1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膀胱癌患者大幅度增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其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高龄患者合并症较多,器官功能减退或代偿不全,能否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尤其值得关注。近年来,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高龄患者的总体状况,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提高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技巧,优化手术步骤,将复杂手术程序化、简单化,提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使高龄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
2021(22):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2
摘要:目的 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富马酸二甲酯对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马酸二甲酯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腹腔注射0.25% L-羟脯氨酸2.5 kg/(kg·d)复制肾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腹腔注射富马酸二甲酯25 mg/(kg·d),连续28 d,对照组、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尿蛋白、尿钙,以及血肌酐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草酸钙晶体形成情况;试剂盒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ing检测大鼠肾组织p38 MAPK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降低,草酸钙晶体含量、尿蛋白、尿钙、血肌酐及肾组织MDA、ROS水平,p-JNK、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但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 <0.05),肾组织草酸钙晶体含量、尿蛋白、尿钙、血肌酐,肾组织MDA、ROS水平,p-JNK、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 富马酸二甲酯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活化,抑制肾脏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进而保护肾功能。
2021(22):10-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3
摘要:目的 探究雷公藤多甙(TG)通过PI3K/Akt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热休克蛋白90(HPS90)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DN组、DN+TG组和DN+TG+SC79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TG灌胃剂量为20 mg/kg。大鼠腹膜内注射SC79(0.04 mg/g)以激活PI3K/Akt通路。通过HE染色验证模型复制结果和TG对肾组织的保护作用。生化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和肌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损伤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纤维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HPS90和PGC-1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DN组24 h尿蛋白、肌酐、肾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p-PI3K/PI3K、p-Akt/Akt、HSP90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IL-1β及IL-6高于对照组(P <0.05),PGC-1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DN+TG组24 h尿蛋白、肌酐、肾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p-PI3K/PI3K、p-Akt/Akt、HSP90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IL-1β及IL-6低于DN组(P <0.05),PGC-1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DN组(P <0.05)。DN+TG+SC79组24 h尿蛋白、肌酐、肾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p-PI3K/PI3K、p-Akt/Akt、HSP90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IL-1β及IL-6高于DN+TG组(P <0.05),PGC-1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N+TG组(P <0.05)。结论 TG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抑制HSP90的转录和翻译,从而促进PGC-1α的表达,并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从而缓解DN。
2021(22):17-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4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BC)患者血清肿瘤异常糖链蛋白(CK-19)及细胞角蛋白片段19抗原21-1(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治的83例BC患者作为BC组。选取同期该院诊治的60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群众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YFRA21-1水平,ELISA检测血清CK-19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CK-19及CYFRA21-1水平差异及两指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CK-19与CYFRA21-1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预测CK-19、CYFRA21-1及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BC组CK-19、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 <0.05),良性疾病组CK-19、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肿瘤分期Ⅲ、Ⅳ期CK-19、CYFRA21-1水平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P <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有无病理分级BC患者的CK-19、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C患者CK-19与CYFRA21-1水平呈正相关(r =0.578,P <0.05)。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大于CK-19或CYFRA21-1单独检测(P <0.05)。结论 BC患者血清中CK-19及CYFRA21-1水平升高,两者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联合检测CK-19及CYFRA21-1有望成为诊断BC的新肿瘤标志物。
2021(22):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5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980 nm红激光前列腺剜除术(DiLEP)与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TUPK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储尿期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行经尿道980 nm DiLEP 274例患者和行TUPKP 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术后血红蛋白(Hb)、残余尿量、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储尿期症状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总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冲洗液总量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急迫性尿失禁等并发症的风险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低或少于对照组(P <0.05),QOL、OAB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残余尿量、夜尿次数、逼尿肌收缩力及手术方法是患者术后储尿期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131(95% CI:0.065,0.261)]、逼尿肌收缩力[O^R=10.612(95% CI:6.565,17.153)]、夜尿次数[O^R=0.520(95% CI:0.405,0.668)]、残余尿量[O^R=0.255(95% CI:0.167,0.387)]、手术方法[O^R=0.086(95% CI:0.056,0.130)]是患者术后储尿期症状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经尿道980 nm DiLEP相比传统的TUPKP临床效果更佳,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是治疗BPH的有效手段。年龄、残余尿量、夜尿次数、逼尿肌收缩力均是BPH患者术后储尿期症状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应高度重视。
2021(22):28-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6
摘要:目的 初步探索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表达,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的相关性。方法 该研究纳入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10例,LN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但肾脏未受到侵袭)SLE组20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Th1和Th2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22水平,并分析LN患者IL-22与Th22的相关性,以及两项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LN组和SLE组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免疫球蛋白高于HC组(P <0.05),血清补体C3和C4低于HC组(P <0.05)。3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N组和SLE组Th22、IL-22水平高于HC组(P <0.05),但LN组与SLE组的Th22、IL-2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N患者Th22与IL-22水平呈正相关(r =0.804,P =0.002),且Th22、IL-22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 =0.342和0.448,P =0.032和0.016)。结论 Th22、IL-22参与SLE和LN的发病,同时LN患者Th22与IL-22水平呈正相关,且均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
2021(22):33-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7
摘要:目的 筛选和初步鉴定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发现新的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基因片段,为临床监测和治疗前列腺纤维性增生提供潜在的基因位点和标志物依据。方法 收集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组织标本,根据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将标本分成纤维组和结节组。标本冷冻保存,分别提取前列腺结节性增生标本和纤维性增生标本的组织总RNA,构建转录组文库,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对两组mRNA进行定量及差异分析,再做差异基因的GO、KEGG、网络互作分析。结果 两组标本总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598个,与结节组相比,纤维组相对表达量上调基因1 063个,相对表达量下调基因535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DGEs主要富集在离子转运、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组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在近端启动子DNA结合转录激活剂、RNA聚合酶Ⅱ、DNA结合转录激活剂、信号受体结合等活性分子功能上,以及富集在细胞膜、细胞外区域、质膜等细胞部位。KEGG通路分析发现,DGEs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作用、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作用等信号通路上。构建DEGs的PPI网络互作筛选出10个重要基因,发现PPBP、OPRM1、GAL 3个基因在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组织中上调。结论 PPBP、OPRM1、GAL等DEGs参与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发生、发展,可能是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监测和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2021(22):39-4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8
摘要:目的 探讨参斛汤对前列腺癌术后病灶进展及血清microRNA-301a-3p(miRNA-301a-3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患者均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化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斛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灶进展情况、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局部病灶进展时间、远处转移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SA、FPSAR、TAM、miR-301a-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FPSAR高于对照组(P <0.05),PSA、TAM、miR-301a-3p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 <0.05),CD8+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斛汤用于前列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病灶进展,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miR-301a-3p表达,但在减少术后化学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未见明显优势。
2021(22):44-4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0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可变易位基因1(PVT1)、LncRNA H19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统计患者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TNM分期、Gleason评分、PSA、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O^R=3.722(95 CI:1.416,7.784),P <0.05]、Gleason评分≥7分[O^R=4.626(95% CI:1.670,9.815),P <0.05]、LncRNA PVT1[O^R=1.982(95 CI%:1.521,2.584),P <0.05]、LncRNA H19[O^R=1.868(95% CI:1.327,2.630),P <0.05]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表达预测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LncRNA PVT1、LncRNA H19高表达,为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指标。
2021(22):50-5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0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接受异体血回输的51例患者作为异体组,接受自体血回输的52例患者作为自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白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5年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异体组短(P <0.05),术中失血量、医疗费用较异体组少(P <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体组术后CD4+、CD8+高于异体组(P <0.05),Th1/Th2值低于异体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体组术后血常规指标高于异体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复发率、术后5年总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避免免疫抑制,但对并发症、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2021(22):55-6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1
摘要:目的 评价滋肾化石汤辅助双镜联合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的10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实验组实施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滋肾化石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肾损伤因子、红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应激反应、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术前血清人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尿素氮(BUN)及胱抑素C(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7 d血清KIM-1、NGAL、BUN及Cys-C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术前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率(ICRR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E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7 d血清C3bRR、ICRRR、TER及RBC-ICR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7 d血清血清IL-1β、hs-CRP、AngⅠ及AngⅡ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接受滋肾化石汤辅助双镜联合术的效果确切,可提升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减轻肾损伤,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应激反应。
2021(22):61-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2
摘要:目的 探讨TLR4特异性抑制剂调控HMGB1/TLR4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8周龄Balb/c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无菌生理盐水]、对照抑制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含TLR4抑制剂的DMSO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DMSO无菌生理盐水)、模型抑制组(术前30 min经腹腔注射含TAK242的DMSO无菌生理盐水),每组6只。收集肝脏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肝脏细胞形态结构,Suzuki评分评估肝脏细胞损伤情况;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HMGB1/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TLR4与HMGB1的共表达作用。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损伤情况较对照组严重,模型抑制组肝脏损伤情况优于模型组;模型组Suzuk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抑制组Suzuki评分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模型抑制组HMGB1、TLR4、IL-1β、IL-6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抑制组HMGB1、TLR4、IL-1β、IL-6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模型抑制组(P <0.05)。模型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模型抑制组(P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HMGB1的免疫活性显著增加,且主要位于细胞浆内;但对照组HMGB1免疫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TLR4特异性抑制剂可显著下调HMGB1/TLR4信号通路及相关信号分子,减轻供肝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供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21(22):67-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3
摘要:目的 研究高效抗氧化剂线粒体辅酶Q(MitoQ)对子痫前期大鼠血压及胎盘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30只子痫前期大鼠,随机分为子痫前期组、MitoQ组、MitoQ+鸦胆苦醇(Brusatol)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妊娠第14天MitoQ组腹腔注射MitoQ 3.5 mg/kg;MitoQ+Brusatol组腹腔注射MitoQ 3.5 mg/kg,灌胃Brusatol 1 mg/kg;对照组、子痫前期组腹腔注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干预至妊娠第19天。检测妊娠第15天、17天、19天收缩压;紫外比色法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孔(PT)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胎盘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妊娠第15天、17天、19天收缩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收缩压无差异(F =0.045,P =0.963);②各组收缩压有差异(F =15.111,P =0.000);③各组收缩压变化趋势有差异(F =16.889,P =0.000)。子痫前期组PT活性高于对照组和MitoQ组(P <0.05);MitoQ+Brusatol组高于MitoQ组(P <0.05)。子痫前期组Nrf2、ARE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MitoQ组(P <0.05);MitoQ+Brusatol组低于MitoQ组(P <0.05)。结论 高效抗氧化剂MitoQ可降低子痫前期大鼠血压,改善胎盘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其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调控Nrf2/ARE通路来实现。
2021(22):73-7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4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大多存在蛋白质能量消耗,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骨骼肌萎缩与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包括蛋白质摄入减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激活、卫星细胞功能异常、RNA调控、代谢性酸中毒、炎症因子影响、激素紊乱等,这些因素导致整个机体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增加,最终导致骨骼肌进行性消耗,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骨骼肌萎缩的干预措施有许多,且因人而异。该综述主要对CKD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表现及治疗进行整理,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CKD研究的治疗和预防新进展,旨在帮助医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2021(22):80-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5
摘要:肾嗜酸细胞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但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现结合文献复习,就肾嗜酸性细胞瘤影像学特征作一综述,以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2021(22):85-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6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微钙化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微钙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0例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微钙化的诊断效能。根据预后情况,将42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6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声微钙化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及其周边存在点状强回声,以及乳腺腺体内可见沿导管走形方向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钙化的肿块表现为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部分纵横比> 1。其中部分微钙化患者腺体内沿导管走形方向分布的强回声光点,该类钙化提示可能有导管内癌或原位癌,患者预后较好;超声诊断乳腺癌微钙化的准确率为71.4%(95% CI:0.672,0.845),敏感性为74.2%(95% CI:0.703,0.871),特异性为62.8%(95% CI:0.575,0.726),阳性预测值为86.1%(95% CI:0.744,0.943),阴性预测值为43.8%(95% CI:0.363,0.5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2 cm[O^R=2.401(95% CI:1.105,5.216)]、有淋巴结转移[O^R=2.583(95% CI:1.494,4.466)]、微钙化[O^R=5.376(95% CI:2.105,13.729)]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TNM分期为Ⅰ、Ⅱ期[O^R=0.269(95% CI:0.160,0.452)]、术后放疗[O^R=0.345(95% CI:0.202,0.590)]、术后化疗[O^R=0.310(95% CI:0.179,0.537)]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微钙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微钙化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1(22):91-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22.017
摘要:目的 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剖宫产术,麻醉前10~30 min或麻醉同时预先输注一定容量的晶、胶体溶液可有效减少术中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对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补液量以及补液时机的选择目前仍存争议。该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补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Research Gate数据库,检索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主要指标为术中出现低血压患者的数量;次要指标为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的数量。结局各指标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进行表示。结果 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与晶体液相比,同等量胶体预负荷可使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O^R=0.40(95% CI:0.27,0.59)];麻醉前10~30 min或麻醉同时快速输注500 ml胶体液可使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O^R=0.45(95% CI:0.31,0.66)],同等量晶、胶体容量预负荷在降低术中恶心、呕吐方面则无明显差异,均可使术中恶心、呕吐几率降低[O^R=0.72(95% CI:0.43,1.19)]。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剖宫产术,麻醉前10~30 min或麻醉同时预先快速输注500 ml胶体溶液可显著降低产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