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1
摘要:目的 探讨水孔蛋白-5(AQP-5)在不同机械通气时间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照机械通气时间不同,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0.5 h组、1.0 h组、1.5 h组和2.0 h组, 每组6只。通过肺组织大体标本图、肺系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水肿及损伤程度;采用病理切片染色评分法评 估各组肺组织中AQP-5表达量。结果 5组肺系数、AQP-5染色强度评分和AQP-5阳性细胞占比评分比较,经 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系数与AQP-5染色强度评分呈负相关(rs =-0.925,P <0.05);肺系 数与AQP-5染色阳性细胞占比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s =-0.951,P <0.05)。结论 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肺水 肿程度逐渐加重,肺组织中AQP-5表达量逐渐减少,表明AQP-5参与机械通气致肺水肿的发生、发展。
2021(3):6-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2
摘要:目的 探究重组白细胞介素-35(rIL-35)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 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rIL-35低剂量组、rIL-35中 剂量组和rIL-35高剂量组,每组20只。哮喘组和rIL-35各剂量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复制支气管哮喘模 型,对照组小鼠则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处理。rIL-35各剂量组小鼠在OVA激发结束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 rIL-35,连续3 d,对照组和哮喘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 (BALF)中总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T淋 巴细胞亚群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中IgE、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 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对照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状态。哮喘组小 鼠致敏后活动减少,雾化激发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rIL-35低、中和高剂量组小 鼠雾化激发时上述反应症状减轻。不同组激发时肺阻力(RL) 和肺顺应性(Cdy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激发时RL和Cdy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酰甲胆碱与rIL-35存 在交互作用,随着乙酰甲胆碱剂量增大,rIL-35剂量减小,激发时RL越大(F =202.320,P =0.000),Cdyn越小(F = 5.623,P =0.000)。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 症细胞的数量均增加(P <0.05),Th2、Th17、Th17/Treg、IgE、IL-4、IL-5、IL-17、IL-22 水平升高(P < 0.05),而Th1、Treg、Th1/Th2、IL-2、IFN-γ、IL-10 和TGF-β水平降低(P <0.05)。与哮喘组小鼠比较, rIL-35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数量降 低(P <0.05),均呈随rIL-35剂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Th2、Th17、Th17/Treg、IgE、IL-4、IL-5、IL-17、IL- 22水平降低(P <0.05),均呈随rIL-35剂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Th1、Treg、Th1/Th2、IL-2、IFN-γ、IL-10 和TGF-β水平升高(P <0.05),且呈随rIL-35蛋白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rIL-35可通过调控Th1/Th2 和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体内的炎症反应。
2021(3):13-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控制水平哮喘患儿血清 25-羟维生素D3 [25(OH)D3]、Clara 细胞分泌蛋白 16 (CC16)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儿童血清25(OH)D3、CC16、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行FeNO测定,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3、CC16、IL-4、 VEGF及FeNO对哮喘未控制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患儿血清25(OH)D3、 CC1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未控制组低于部分控制组及良好控制组(P <0.05);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患儿血清IL-4、VEGF水平和FeNO值高于对照组(P <0.05),未控制组高于部分控制组及良好控制组(P <0.05);血清25(OH)D3与CC16呈正相关(P <0.05),与IL-4、VEGF及FeNO呈负相关(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3、CC16诊断哮喘未控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09,0.966),P =0.001]和0.764[(95% CI:0.621,0.907),P =0.003],截断值分别为18.523 ng/ml、10.741 μg/L,特异性分别为 83.6%和76.4%,敏感性分别为89.2%和82.7%。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CC16与哮喘控制水平相关,检测哮喘患儿血清25(OH)D3及CC16水平,同时动态监测FeNO,对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及调整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2021(3):19-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4
摘要:目的 探讨清肺祛瘀汤联合信必可都保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IgE、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日—2018年6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医院收治的11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信必可都保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肺祛瘀汤联合信必可都保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哮喘ACT评分、血清IgE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9.66%)(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gE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 IgE 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控制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较治疗前上升(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CT评分、FEV1、FEV1%及PEF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肺祛瘀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血清IgE水平,减少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2021(3):24-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5
摘要:目的 探讨CHI3L1 基因rs10399805、rs4950928、rs8831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慢性中度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130例,均接受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连续12周。另取同期在该院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PCR反应检测CHI3L1基因rs10399805、rs4950928、rs88312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肺功能。结果 对照组与哮喘组CHI3L1 基因rs1039980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rs4950928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哮喘组(P <0.05)。对照组rs883125位点GG基因型分布频率低于哮喘组(P <0.05)。130例患儿治疗后疗效良好90例(69.23%),疗效不良40例(30.77%)。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良组CHI3L1 基因 rs10399805 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良好组rs4950928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疗效不良组(P <0.05)。疗效良好组rs883125位点GG基因型分布频率低于疗效不良组(P <0.05)。rs10399805位点TT型、CT型和CC型患儿治疗前后FEV1、FVC、FEV1/FVC的差值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s4950928 位点CC型、CG型和GG型患儿治疗前后 FEV1、 FVC、FEV1/FVC 的差值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G型和GG型低于CC型(P < 0.05),CG型低于GG型(P <0.05)。rs883125位点CC型、CG型和GG型患儿治疗前后FEV1、FVC、FEV1/FVC的差值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型和CG型高于GG型(P <0.05)。结论 在萍乡地区儿童中,CHI3L1基因rs4950928和rs88312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哮喘易感性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2021(3):31-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6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肺炎易感性及血清炎 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90例。根据病 情将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分为轻症肺炎组52例和重症肺炎组38例,另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 照组。检测PPAR γ 基因rs1801282 位点多态性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质量浓度。结果 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新生儿C/C基因型的比 例、等位基因C的频率及血清IL-6、TNF-α、ICAM-1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GC+GG基因型的比 例、等位基因G的频率低于对照组(P <0.05);重症肺炎组新生儿CC基因型的比例、等位基因C的频率及血清 IL-6、TNF-α、ICAM-1质量浓度高于轻症肺炎组(P <0.05),GC+GG基因型的比例、等位基因G的频率低于 轻症肺炎组(P <0.05);肺炎组中PPAR γ 基因rs1801282 位点GC+GG 基因型新生儿的血清IL-6、TNF-α、 ICAM-1质量浓度均低于CC基因型新生儿(P <0.05)。结论 PPAR-γ 基因rs1801282位点C向G突变能减少炎 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可能是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保护因素。
2021(3):36-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7
摘要: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有 创机械通气且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 疗,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肺康复干预,分析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 间、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最低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各炎 症指标变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康复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 照组(P <0.05);干预7 d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 CPIS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最低PaO2/FiO2较治疗前提高(P <0.05);康复组APACHEⅡ评分、WBC计数、 PCT、CRP、CPIS 低于对照组(P <0.05),最低PaO2/FiO2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2.50% VS 70.00%)(P <0.05)。康复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肺康复治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炎性指标水 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3):42-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8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清肺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肺功能 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1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自拟活血清肺方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 疗,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 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 (P <0.05),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FEV1/FVC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 治疗后血清CRP、IL-6、IL-8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CRP、IL-6、IL-8 及TNF-α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较 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差值较对照组高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且研究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 应。结论 自拟活血清肺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状态,提高肺功能 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3):48-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09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前CT检测低衰减区占肺野面积百 分比(LAA%)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医专院区 治疗的8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因素(包括定量CT检测LAA%)和术中因 素。评估心肺并发症,包括脓胸、肺炎、肺不张、急性肺损伤、胸腔留置管、长时间供氧及心律失常。结果 30例患者(37.5%)出现心肺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失血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 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LAA%与心肺并发症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4.62(95% CI:2.03,10.49)] 和LAA% [O^R=5.58(95% CI:2.31,13.49)] 是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重要独 立预测因子。结论 LAA%可用于预测肺癌合并COPD 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心肺并发症。对年龄≥70 岁且 LAA%≥1.0%的患者,必须谨慎地进行术中和术后处理
2021(3):53-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层粘连蛋白(LN)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风湿病患儿78例作为风湿病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儿60 例作为间质性肺疾病组,同期该院体检的72例健康小儿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血清KL-6、LN、MMP-7水平; 比较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比较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 疾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儿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及肺一氧化碳弥散 量(DLCO);分析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与VC、FVC、FEV1、DLCO的相 关性。结果 间质性肺疾病组和风湿病组血清KL-6、LN、MMP-7水平高于健康组(P <0.05),且间质性肺疾 病组高于风湿病组(P <0.05)。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活动期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高于非活动 期(P <0.05)。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分别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评 分(DAS28) 呈正相关(r =0.749、0.826 和0.728,均P =0.000)。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活动期患儿VC、 FVC、FEV1、DLCO低于非活动期(P <0.05)。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分 别与VC、FVC、FEV1、DLCO 呈负相关(KL-6:r =-0.846、-0.829、-0.715 和-0.731, 均P =0.000;LN: r =-0.853、-0.796、-0.752 和-0.814,均P =0.000;MMP-7:r =-0.827、-0.814、-0.722和-0.743,均P = 0.000)。结论 风湿病和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升高,检测上述指标有助 于早期发现风湿病和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儿血清KL-6、LN、MMP-7水平与 肺功能指标相关。
2021(3):59-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1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患儿血清脑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儿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 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PPHN患儿71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的 比值将将患儿分成轻中度PPHN组和重度PPHN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就诊的无PPHN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根 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通过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分析其与PPHN病情严 重程度以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 轻中度PPHN组和重度PPHN组血清BNP、TGF-β1以及VEGF水平较对 照组高(P <0.05),重度PPHN 组血清BNP、TGF-β1以及VEGF 水平较轻中度PPHN 组高(P <0.05)。经 Spearman 分析显示,血清BNP、TGF-β1、VEGF 水平均与PPHN 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 =0.908、0.697 和 0.835,P <0.05)。生存组BNP、TGF-β1、VEGF水平较死亡组低(P <0.05)。血清BNP最佳临界值为1 991.57 ng/L,敏感性为0.714(95%CI:0.579,0.849),特异性为0.922(95%CI:0.868,0.976);TGF-β1最佳临界值为 1270.39 μg/L,敏感性为0.857 (95%CI:0.743,0.971),特异性为0.734 (95%CI:0.566,0.902));VEGF最佳 临界值为665.27 ng/L,敏感性为0.815 (95%CI:0.724,0.906),特异性为0.594 (95%CI:0.401,0.787)。联合 预测因子1 最佳临界值为1979.09,敏感性为0.853 (95%CI:0.736,0.970),特异性为0.938 (95%CI:0.877, 0.999));联合预测因子2 最佳临界值为2 050.40,敏感性为0.717 (95%CI:0.551,0.883),特异性为0.906 (95%CI:0.835,0.977);联合预测因子3最佳临界值为3 086.47,敏感性为0.716(95%CI:0.572,0.860),特异 性为0.875(95%CI:0.764,0.986)。结论 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同时 根据BNP、TGF-β1水平建立的联合预测因子1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患儿病情以及预后评估 具有较高的价值。
2021(3):65-6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2
摘要:急性肺损伤是由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治性低氧血症,其病理特征包括炎 症反应及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破坏,微循环血管内皮损伤是主要标志。内皮祖细胞可以从骨髓动员迁移 到损伤部位,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发挥直接修复作用,并通过间接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微环境。此外内皮祖细 胞还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减少器官功能障碍。文章旨在综述内皮 祖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从而为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2021(3):70-7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3
摘要: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方案用于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 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62例重度 RDS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30例接受常频通气+NO吸入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32例接受HFOV+NO吸 入治疗患儿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儿血气状态改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呼吸机治疗时间较对照组长 (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H、SaO2、PaO2、OI较对照组高(P <0.05),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较对照 组低(P <0.05)。研究组治疗后OI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HFOV+NO可有效改善RDS患儿血气状态,并发症较少,获得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3):76-7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4
摘要:目的 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程序化撤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温州 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行程序化撤机的患者80例,按照其给氧方式意愿分为观察组43例 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给氧,对照组给予传统面罩给氧。记录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 给氧方式后30 min、2 h和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 (mMRC)、痰液黏稠度、重新置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PaO2、SpO2、mMRC 均有差异(P < 0.05);两组静息状态下PaO2、SpO2、mMRC均有差异(P <0.05),观察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mMRC低 于对照组;两组PaO2、SpO2、mMRC 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给氧后30 min 和给氧后2 h,两组PaO2、 SpO2、mMRC 及痰液黏稠度分级均无差异(P >0.05);给氧后24 h,观察组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P < 0.05),mMRC低于对照组(P <0.05),痰液黏稠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重新置管率低于对照组 (P <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程序化撤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1(3):80-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5
摘要: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时呼吸机不同高压报警上限和吸气触发灵敏度设置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探讨心 肺复苏时合理的高压报警上限和吸气触发灵敏度设置,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 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7例和B组26例。A组高压报警上限 设置为80 cmH2O,吸气触发灵敏度选择压力触发-20 cmH2O;B组按常规设置,高压报警上限设置为35 cmH2O, 吸气触发灵敏度选择流量触发3。监测两组2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呼出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二 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结果 A组不同时间点呼出潮气量、 PETCO2、PaO2高于B组(P <0.05);而各时间点呼吸频率低于B组(P <0.05)。A组30 min时复苏成功率高于B组(P < 0.05)。结论 高压报警上限设置为80 cmH2O,触发选择压力触发-20 cmH2O可提高心肺复苏的疗效。
2021(3):84-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 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抗抑郁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现代药理依据。方 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建库起至2019年 12月关于抗抑郁药治疗CHD合并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ate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 项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 124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 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SMD=-0.85(95% CI:-1.32,-0.37)]、白细胞介素-6[SMD=-1.22 (95% CI:-1.49,-0.95)]、白细胞介素-8[SMD=-1.17(95% CI:-1.48,-0.87)]、肿瘤坏死因子- α[SMD= -2.04(95%CI :-2.30 ,-1.78)]均降低;试验组冠心病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3(95% CI:1.01,1.51)], 心肌梗死再发率低于对照组[R^R=0.3(95% CI:0.12,0.74)];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SDS 评分:SMD=-2.04 (95% CI:-2.87,-1.20);HAMD 评分:SMD=-4.73(95% CI:-6.23,-3.23)]。结论文献证据表明,SSRI类抗抑 郁药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CRP、IL-6、IL-8、TNF-α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2021(3):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7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 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 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T2DM患者(T2DM组)94 例,根据是否合并MS,将T2DM组分为合并MS组(CMS组)与不合并MS组(NMS组),同期收集年龄、性别 相匹配的5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及二尖瓣血流速度等常规参数。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 STE)测量TMAD参数:二尖瓣环室间隔位点位移 (TMAD1)、侧壁位点位移(TMAD2)、平均位移(TMADmid)及平均位移率(TMADmid%),比较各组各参数 的差异。结果T2DM组患者和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 组相比,T2DM患者的LVEDV增加(P <0.05),Mitral E/A减低(P <0.05);而LVED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CMS组及NMS组TMAD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 较,CMS 组及NMS 组患者TMAD1、TMAD2、TMADmid 及TMADmid%均降低(P <0.05),且CMS 组患者 TMAD参数均低于NMS组(P <0.05)。结论射血分数保留的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仍降低,且合并MS 的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更显著。TMAD参数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参数,具有操作简 单,准确、灵敏等优点。
2021(3):97-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3.018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数据的术前3D重建在胸腔镜下近肺门处良性肿瘤摘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 集18例肺门区良性肿瘤患者的CT数据,分为研究组12例和对照组6例。研究组利用INCOOL 3D+软件进行3D 重建,通过3D模型来了解肿块的解剖位置,并在3D模型指导下行胸腔镜下近肺门处良性肿瘤摘除术,评估手术 效果。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肿瘤摘除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均得到完整、清晰的3D重建模型,手术过程顺利;术 后病理:肺错构瘤6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并发症咯血2例,肺漏气1例,无死亡及严 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病理:肺错构瘤3例,神经鞘瘤1例,炎性假瘤1例;术中中转开胸1例,修补肺动脉; 术后并发咯血1例,肺漏气1例,肺栓塞1例,肺内巨大血肿1例,其中肺内巨大血肿行二次手术切除肺叶。两组 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 3D手术设计辅助胸腔镜下近肺门处良性肿瘤摘除术的应用,使术前肺门处 肿瘤的解剖结构得到清晰化,手术更加安全、精准,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