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乳腺肿瘤专题·论著
    • GSTP1 和RasGRP1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MCF-7 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2021(5):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1

      摘要 (425) HTML (0) PDF 5.01 K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Ras鸟苷酸释放蛋白1(RasGRP1)在乳腺癌的表达 及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初诊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 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STP1和RasGRP1的阳性表达,分析GSTP1和RasGRP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转染法将GSTP1和RasGRP1转染至MCF-7细胞,计算MCF-7细胞抑制率,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GSTP1和RasGRP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癌旁组 织比较,乳腺癌组织的GSTP1阳性表达升高(P <0.05),RasGRP1阳性表达降低(P <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GSTP1阳性率升高,RasGRP1阳性率降低(P <0.05);TNM分期越高,GSTP1阳性率越高,RasGRP1阳性率越低 (P <0.05)。对照1组、阴性对照1组和GSTP1-siRNA组12 h、24 h和48 h的MCF-7细胞抑制率比较:①不同时 间点的MCF-7细胞抑制率有差异(P <0.05);②3组的MCF-7细胞抑制率有差异(P <0.05),GSTP1-siRNA组 较对照1组、阴性对照1组高;③3组的MCF-7细胞抑制率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对照2组、阴性对照2组 和RasGRP1-siRNA组12 h、24 h和48 h的MCF-7细胞抑制率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MCF-7细胞抑制率有差异 (P <0.05);②3组的MCF-7细胞抑制率有差异(P <0.05),RasGRP1-siRNA组较对照2组、阴性对照2组低; ③3组的MCF-7细胞抑制率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对照1组、阴性对照1组、GSTP1-siRNA组的MCF-7 细胞透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STP1-siRNA组MCF-7细胞透膜细胞数较对照1组、阴 性对照1组减少(P <0.05);对照2组、阴性对照2组、RasGRP1-siRNA组的MCF-7细胞透膜细胞数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sGRP1-siRNA组的MCF-7细胞透膜细胞数较对照2组、阴性对照2组增加(P < 0.05)。对照1组、阴性对照1组、GSTP1-siRNA组GSTP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GSTP1-siRNA组GSTP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1组和阴性对照1组降低(P <0.05)。对照2组、阴性对照2组和 RasGRP1-siRNA组RasGRP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sGRP1-siRNA组RasGRP1 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2组和阴性对照2组降低(P <0.05)。结论 GSTP1和RasGRP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异 常表达,可影响MCF-7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 和核转运蛋白基因2 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1(5):8-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2

      摘要 (651) HTML (0) PDF 3.32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VI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 的表达,分析EVI1、KPNA2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中国人 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 医院收集的73 例TNBC 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70 例正常乳腺组织 (对照组)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VI1、KPNA2 的阳性表达。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EVI1、KPNA2 表达与TNB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不同EVI1、KPNA2 表 达下TNBC 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差异。结果 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对照组EVI1、 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 癌组织中EVI1、KPNA2 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 织和对照组(P <0.05),癌旁组织和对照组EVI-1、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 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Ki-67 表达、脉管内癌栓TNBC 患者的EVI1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是否转移的TNBC 患者的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VI1 阳性表达、KPNA2 阳性表达患者PFS、OS 生存率均低于EVI1 阴性表达、KPNA2 阴性表 达患者(P <0.05)。结论 EVI1、KPNA2 阳性表达与TNBC 患者肿瘤恶性侵袭行为和预后不良有关,评价 EVI1、KPNA2 表达可为TNBC 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 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5):15-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3

      摘要 (336) HTML (0) PDF 626.00 Byte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前哨淋巴结(SLN)活检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特征,探讨其腋 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鞍山市中心医院 就诊的SLN活检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6例,单因素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 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脉管内癌栓、分子分型及SLN阳性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1.784 (95% CI:1.091,2.916),P <0.05]、有脉管癌栓[O^R=0.301 (95% CI:0.113,0.804),P <0.05] 及SLN阳性数≥3枚[O^R=4.977 (95% CI:1.114,22.239),P <0.05] 是影 响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SLN阳性数目≥3枚患者腋窝非SLN转移风险是SLN阳性数目1枚患者的4.977倍。 结论 对于SLN活检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越小、无脉管内癌栓及SLN阳性数目越少,腋窝非SLN 转移可能性越低,对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有指示意义。

    • 术前活检与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2021(5):20-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4

      摘要 (335) HTML (0) PDF 607.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活检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假阴性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 2014年12月—2018年7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50例, 分为术前活检组和术中冷冻组。依据术前穿刺、术中冷冻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对术前活检组患者术 前、术后病理一致性(术前活检假阴性率)和术中冷冻组术中、术后病理一致性(术中检测假阴性率)进行统 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年龄、肿瘤直径患者的病理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活 检组石蜡病理和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的一致率较术中冷冻组高(P <0.05)。术前活检组假阴性率较术中冷冻 组低(P <0.05)。结论 术前活检在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准确性上优于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 优化也具有指导价值。

    • 4 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分析

      2021(5):24-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5

      摘要 (547) HTML (0) PDF 1.66 K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4月芜湖市中医医院 接受乳腺彩超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66例,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 型(13例)、Luminal B型(29例)、HER-2过表达型(11例)、三阴性(13例)4种分子分型,分析总结4种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级情况及超声征象,包括形态、边缘毛刺、纵横比、微钙化、后方回声 衰减、血供情况。结果 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转移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征象构成比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Luminal A型在形态方面比较,与Luminal B型在形 态、纵横比、后方回声衰减方面比较,与HER-2 过表达型在微钙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在微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4种分子分 型的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超声征象,且有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医师可借助超声征象来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预 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 乳腺X 射线摄影非立体定位在乳腺微钙化灶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2021(5):29-3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6

      摘要 (488) HTML (0) PDF 725.00 Byte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X射线摄影非立体定位在乳腺微钙化灶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9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常规乳腺X射线摄影中发现有病灶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每组42例。手动定位所有患者的微钙化灶,分别画线,收集所有患者的乳腺X射线片,测量钩针与最近 钙化点的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位患者行乳腺X射线摄影分别为5.5次和6.12次,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钩针与最近钙化点的距离分别为(6.13±0.59)和 (6.79±0.5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定位中均无出血、定位导丝折断等并发症发 生,定位过程顺利。实验组术中均一次性活检成功。结论 乳腺X射线摄影手动定位乳腺微钙化灶简单、易行, 精确度高,具有令人满意的定位效果。

    • >乳腺肿瘤专题·综述
    • GATA3 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1(5):34-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7

      摘要 (810) HTML (0) PDF 69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GATA 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是一种含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GATA3 不仅能维 持正常乳腺导管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且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乳 腺癌GATA3 的研究正逐步从临床病理特征走向分子机制,其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 GATA3 的表达不仅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而且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预 后和治疗反应等临床病理学表现息息相关。该文将从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病理学表现对涉及GATA3 与乳腺 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 区域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5):39-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8

      摘要 (624) HTML (0) PDF 734.00 Byte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5%~60% 的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可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增加患者呼吸、心血管系统的 相关并发症,也可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后静脉注射镇痛 药物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但同时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区域神经阻滞不仅 有满意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文就乳腺癌术后镇痛相 关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论著
    • 电针治疗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和脊髓组织中CyclinD1、Ngn1的影响*

      2021(5):45-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09

      摘要 (570) HTML (0) PDF 1.58 K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的效果, 探讨电针基于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脊髓组织中CyclinD1、Ngn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及其促进模型大 鼠排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雌性SPF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 大鼠手术致完全性SSCI,采用BBB 评分和尿流动力学对大鼠模型进行评价。术后2 周,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 再次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12只。电针组在大椎穴、次髎穴(次髎穴隔日左右更替)用 电针治疗;电针对照组亦于相同时间在大椎穴、次髎穴远脊柱侧(次髎穴用法同上)1 cm处为针刺点,进行电针治 疗。电针参数采用疏密波(疏波10 Hz/9 s,密波50 Hz/5 s),留针20 min,强度以针刺处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1 次/d,连续1周。末次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 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yclin D1、Ngn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尿流动力学: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 大鼠膀胱基础压力和膀胱最大压力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降低;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膀胱 漏尿点压力升高(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和膀胱漏尿点压力降 低,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升高(P <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和 膀胱漏尿点压力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和膀胱顺应性降低(P <0.05)。②Cyclin D1 mRNA 及蛋白:与假手术组比 较,其他3 组Cyclin D1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Cyclin D1 mRNA 及蛋白 表达升高(P <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Cyclin D1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 <0.05)。③Ngn1 蛋白:与 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对照组Ngn1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Ngn1蛋白表 达升高(P <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Ngn1蛋白表达降低(P <0.05)。④Ngn1 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 其他3组Ngn1 mRNA表达下降(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Ngn1 mRNA表达升高(P <0.05);与电针 组比较,电针对照组Ngn1 mRNA表达降低(P <0.05)。结论 电针大椎穴、次髎穴对完全性SSCI后神经源性膀 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尿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 Cyclin D1、Ngn1 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而实现。

    • 大鼠发育期热性惊厥后海马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相关研究*

      2021(5):53-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0

      摘要 (725) HTML (0) PDF 4.40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microRNA (miRNA) 表达谱芯片分析并筛选大鼠发育期热性惊厥后脑损伤相关的 miRNA,探讨新的miRNA 在发育期热性惊厥后脑损伤中的作用,为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一条 新途径。方法 选取SPF 级野生型14 d 日龄SD 大鼠,通过经典热水浴连续处理7 d 诱导惊厥复制热性惊厥 模型,将反复惊厥的大鼠海马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健康大鼠海马作为对照组。利用大鼠miRNA 表达谱芯片 筛选两组海马组织差异表达miRNA(P <0.05,FC >1.5),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芯片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结果 基于miRNA 表达谱芯片数据 分析,共获得31 个差异表达miRNA(P <0.05),其中包括21 个上调miRNA,10 个下调miRNA。qRT-PCR 检 测结果与miRNA 表达谱芯片结果一致,证明芯片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所有差异表达miRNA 的靶基因GO 和Pathway 分析发现,显著富集的GO 主要包括基因转录、神经元分化、大脑及海马发育等(P <0.05);显著富集 的Pathway 主要包括癌症相关FoxO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多巴胺突触通路等(P <0.05);miRNA 靶基 因数据库分析获得miR-148a-3p 相关靶基因186 个;差异miR-148a-3p 的靶基因GO 功能和Pathway 分析主 要涉及神经元保护、突触发生、大脑发育、FoxO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Hippo 信号通路等(P <0.05), 与神经免疫相关;miR-148a-3p 靶基因互作网络分析获得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表 明,NCOA1 是miR-148a-3p 调节的靶基因。结论 神经、免疫等多种相关因素可能在热性惊厥的发生、发展 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方向和新靶点。

    • >新进展研究·论著
    • 常规超声、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2021(5):62-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1

      摘要 (600) HTML (0) PDF 818.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因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 院住院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签署造影检测同意书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患者使用常规超 声,并同时行SMI及CEUS颈动脉狭窄检查,采用NASCET法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血管狭窄率,所有诊断由2位 医师判定。以DSA诊断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时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对比分析3种 检查方法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3种检查方法均能清晰显示出纤细的血管结构, 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腔大小、特征、血流走向等。在颈动脉管腔的诊断评估中,常规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 程度与DSA的一致性高(κ =0.869),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70%)的敏感性为90.0%(95% CI:0.86,0.94),特异 性为94.0% (95% CI:0.91,0.97),准确性为90.0%。SMI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一致性高(κ =0.958),诊 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为96.0%(95% CI:0.93,0.99),特异性为97.0%(95% CI:0.95,1.00),准确性为97.0%。 CEUS 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 的一致性高(κ =0.903),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为96.0% (95% CI: 0.93,0.98),特异性为94.0%(95% CI:0.90,0.98),准确性为94.0%。3种检查方法在评估颈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程 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超声、SMI和CEUS均能准确、 灵敏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病变程度,而SMI检测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及无创等优点,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 以替代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为临床筛查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2021(5):68-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2

      摘要 (693) HTML (0) PDF 895.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72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统计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结果及对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并统计2种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结果。以DSA诊断颈 动脉狭窄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受试 者中有56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有斑块116处。按发生位置,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占比最高(49.14%);按发生 类型,软斑块占比最高(52.59%);在颈动脉分叉处,软斑块占比最高(35.34%),混合斑块次之(10.34%),钙化斑块最低 (3.45%);72例受检者双侧颈动脉共计576节段,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示:无狭窄256节段,轻度狭窄111 节段,中度狭窄162节段,重度狭窄45节段,完全闭塞2节段。有1个节段DSA诊断为无狭窄。但经多层螺旋CT后 处理技术诊断为轻度狭窄;有1个节段DSA诊断为轻度狭窄,但经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为无狭窄,两者符合 率为99.65%,有较好的一致性(κ =0.912,P =0.007)。结论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 术有助于了解斑块数目和性质,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DSA一致性较好。

    • 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医院感染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1(5):73-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3

      摘要 (577) HTML (0) PDF 909.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5年间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8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303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5年 间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数率、例次率及感染疾病发病率、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征、病原菌和耐药菌的变化并分 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数率、例次率及感染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5年间临床特征比较,肠外营养(PN)时间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 2017年组、2018年组均比2014年组、2015年组、2016年组延长(P <0.05);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2017年组 比2014年组增多(P<0.05),2018年组比2014年组、2015年组和2016年组增多(P<0.05)。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 儿5年间临床特征比较,胎龄,2016年组比2015年组、2017年组减小(P<0.05),2018年组比2017年组减小(P < 0.05);气管插管时间,2016 年组比其他4 年组延长(P <0.05);有创呼吸机应用率,2016 年组高于2014 年组、 2015年组、2018年组(P <0.05);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2016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比2014年组、2015 年组增多(P <0.05);脐静脉置管(UVC)率,2016年组比2014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增多(P <0.05)。5年间 早产儿医院感染部分病原菌仍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居多,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葡 萄球菌,2018年比前4年增多(P <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比较,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气管插管(有 创呼吸机)、UVC、PICC、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时间、PICC 时间、PN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P <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重<1000 g[O^R=2.539(95% CI:1.101,5.856)]、气管插管[O^R=1.952(95% CI:1.056,3.610)]、气管插管 时间[O^R=1.089(95% CI:1.019,1.164)]和PICC时间[O^R=1.034(95% CI:1.011,1.057)]均是极低、超低体重早产 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近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并无减少;胎龄更小、有创通气支持减少、插管 时间减少是近两年未发生医院感染早产儿的特征;但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上升。提高出生体重、减少气管插管、 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PICC时间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5):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4

      摘要 (471) HTML (0) PDF 737.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 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 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采用负性认知加工 偏向问卷(NCPBQ)评估负性认知偏向严重程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跟踪测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 察组Barthel指数轻度以下患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前NCP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NCPBQ评分4项参数值低于 对照组(P <0.05)。观察组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 组头晕2例,恶心1例、口干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负性认 知偏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治疗黄土高原地区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1(5):86-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5

      摘要 (205) HTML (0) PDF 2.13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黄土高原地区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疗效差 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骨节病膝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 术方式分成UKA组和TKA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血红蛋白质量 浓度、C反应蛋白等情况。结果 UKA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C反应蛋白与 TK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UK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TKA组患者(P <0.05); 术后引流量少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 HSS评分高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下降程度低于TKA组患者(P <0.05); UKA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低于TKA组患者(P <0.05)。结论 UKA与TKA对大骨节病膝关节炎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相比TKA,UKA优势明显,因此UKA更值得推广应用。

    • MEWS 联合ASI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5):91-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6

      摘要 (595) HTML (0) PDF 713.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联合体温校正休克指数(ASI)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院前急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上消化道 出血患者21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观察组的MEWS和ASI情况,比较患者的临床转归。根据上 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度上消化道出血组(失血量<500 ml),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组(失血量500~ 1 000 ml),重度上消化道出血组(失血量>1 000 ml),对患者的MEWS和ASI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上消化道出血的 严重程度增加,MEWS、ASI 均显著增加(P <0.05)。MEWS 与ASI 呈正相关(r =0.533,P <0.05)。随着MEWS 与 MEWS+ASI的升高,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MEWS评分临界值为6.3分时评估预后病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0.900(95% CI:0.735,0.979)、86.67%(95% CI:59.33,100.00)和80.00%(95% CI:69.00,100.00);MEWS+ASI 分别为0.980(95% CI:0.849,1.000)、93.33%(95% CI:69.00,100.00)和93.33% (95% CI:69.00,100.00),MEWS+ ASI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MEWS高。结论 MEWS+ASI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病情诊断和 急救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临床报道
    • 腹腔镜腹侧网状直肠固定术治疗女性直肠脱垂的术后功能评价

      2021(5):96-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7

      摘要 (784) HTML (0) PDF 1.27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腹腔镜腹侧网状直肠固定术(LVMR)对女性直肠脱垂的相关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 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女性直肠脱垂患者47例,采用LVMR进行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患 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及评分,包括Wexner大便失禁评分问卷、Longo ODS问卷及BBUSQ-22问卷,同时考察随访 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整体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Longo ODS总分较术前降 低(P <0.05),仅使用灌肠剂和栓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BBUSQ-22总分较术前降低(P <0.05), 但个别评分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3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采用LVMR治疗女性直肠脱垂可 获得满意的术后功能,具体表现为大便失禁、阻塞性排便及肠道和膀胱功能等改善显著。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