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1
摘要:目的 通过七氟醚诱导肝损伤大鼠模型探讨七氟醚对肝脏凋亡、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采用RT-PCR检测七氟醚组肝脏组织中microRNA-214(miR-214)的表达水平。应用Olympus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应用RT-PCR检测TNF-α、IL-4、IL-6、MCP-1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214进行靶基因预测及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七氟醚组与对照组miR-214表达水平比较,七氟醚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的肝脏系数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而IL-4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MCP-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处理组Bcl-2/Bax比值下降(P <0.05);通过miRanda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14的靶基因结果显示,两数据库靶基因数量分别是4 652和395个。通过韦恩图对2个数据库靶基因进行交集选取,结果共有319个相同的基因开展后续研究;DAVID平台的KEGG通路数据库分析miR-214的靶基因信号通路预测,利用P值进行排序选择,结果排在首位的为Natural killer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通路。结论 七氟醚处理会使肝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miR-214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7):7-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2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ER-α)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PBC患者62例(PBC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0例(AIH组)及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IL-2)]、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质量浓度和自身抗体(AMA-M2、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抗GP210抗体、抗SLA抗体、抗SP100抗体)的阳性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PBC组、AIH组肝组织中ER-α表达情况。Pearson法分析ER-α与Th1/Th2细胞因子、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3组INF-γ、IL-2、IL-4、IL-10质量浓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BC组均高于AIH组(P <0.05),AIH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PBC组和AIH组ER-α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BC组以高表达为主(53.23%),AIH组以低表达为主(75.00%)。PBC组ER-α与血清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 =0.530、0.602和0.652,P <0.05),与外周血INF-γ、IL-2、IL-4、IL-10呈正相关(r =0.615、0.593、0.558和0.601,均P <0.05),与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抗SLA抗体无关(r =0.135、0.068和0.095,均P >0.05)。结论 PBC患者肝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升高,INF-γ、IL-2、IL-4、IL-10质量浓度升高,AMA-M2、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表达升高,ER-α与INF-γ、IL-2、IL-4、IL-10呈正相关,ER-α与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表达呈正相关。ER-α阳性表达可能是PBC发病原因之一。
2021(7):12-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3
摘要:目的 探讨母体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S(ADAM12-S)、总胆汁酸(TBA)浓度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威海市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94例ICP患者(观察组)和同期20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AM12-S、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组间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ADAM12-S、TBA、ADAM12-S+TBA联合诊断ICP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ADAM12-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TBA、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重度组患者血清ADAM12-S水平低于轻、中度组患者,血清ADAM12-S水平随着ICP病情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 <0.05);重度组患者TBA、ALT、AST水平高于轻、中度组患者,TBA、ALT、AST水平随着ICP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 <0.05)。ADAM12-S与TBA(r =-0.351,P <0.05)、ALT(r =-0.309,P <0.05)、AST(r =-0.419,P <0.05)均呈负相关。ROC分析结果显示ADAM12-S、TBA及ADAM12-S+TBA联合诊断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0.830及0.879。结论 ICP患者血清ADAM12-S水平降低,TBA水平升高,ADAM12-S和TBA水平与ICP病情密切相关,ADAM12-S+TBA联合检测对ICP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21(7):17-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4
摘要: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甜素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ICP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熊去氧胆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草甜素片治疗IC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汁酸、甘草酸、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改善(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甜素片治疗ICP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2021(7):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5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20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例肝脏PEComa患者资料。其中,女性95例,男性6例;年龄27~63岁,中位年龄47岁。肿瘤平均直径4.7 cm。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脏PEComa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9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仅行超声引导下肝肿块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肝脏PECom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黑色素瘤标志物(Melan-A、Melanoma)和肌源性标志物SMA均阳性,99例患者血管源性标志物CD34为阳性。随访2~212个月,复发11例。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 cm、有无初始症状及Ki-67阳性表达率是否>10%与肝脏PEComa复发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R=4.893(95% CI:1.045,22.903)]和有初始症状[R=6.501(95% CI:1.384,30.551])为肝脏PECom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肝脏PEComa好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确诊率仍较低,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PEComa的恶性潜能,尤其是存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时,术后应密切随访。
2021(7):28-3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6
摘要:目的 探讨KCNQ1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SNaPshot测序技术,对1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和18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KCNQ1基因rs179785、rs2283228及rs2237892位点多态性进行分型,并结合其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尿素、肌酐(Cr)和尿酸(UA)水平较高(P <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低(P <0.05);两组的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rs2283228、rs223789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rs2283228位点AC基因型比例较高(P <0.017),而rs2283228位点CC基因型和rs2237892位点TT基因型比例较低(P <0.017);两组rs179785位点基因型分布及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rs2283228位点AC基因型均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调整后[R=4.027(95% CI:1.411,11.492),P <0.05];rs2237892位点C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均会降低其发病风险,调整后[R=0.263(95% CI:0.094,0.738),P <0.05]、[R=0.125(95% CI:0.024,0.647),P <0.05]、[R=0.309(95% CI:0.147,0.652),P <0.05]。而rs179785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KCNQ1基因rs2283228位点AC基因型可能为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rs2237892位点C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为其发病的保护因素。
2021(7):35-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7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184(miR-184)和microRNA-20a(miR-20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孝感中心医院332例及368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和胃癌的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有患者血清miR-20a与miR-184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miRNA诊断胃癌的效能。根据ROC曲线确定这2种miRNA诊断胃癌的阈值,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比癌胚抗原(CEA)的测定结果。结果 慢性胃炎组患者血清miR-20a水平较胃癌组患者低(P <0.05);慢性胃炎组患者血清miR-184水平较胃癌组患者高(P <0.05)。临床病理特征中,胃癌患者血清miR-20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饮酒史、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患者血清miR-184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饮酒史、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a[R=1.012(95% CI:1.697,6.875)]、miR-184[R=2.056(95% CI:0.417,0.722)]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相关(P <0.05)。经ROC曲线分析表明,诊断胃癌采用血清miR-20a的临界值为4.24,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特异性为71.7%,敏感性为79.4%;miR-184临界值为10.35,AUC为0.861,特异性为82.8%,敏感性为88.4%;CEA临界值为6 mg/ml,AUC为0.740,特异性为71.4%,敏感性为69.3%;血清miR-20a、miR-184联合诊断胃癌的AUC为0.908,特异性为87.6%,敏感性为84.7%。血清miR-184和miR-20a联合诊断胃癌的AUC、特异性及敏感性较3种单一检测方法大或高。结论 采用血清miR-20a和miR-184联合检测方法诊断胃癌,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1(7):41-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8
摘要:超声波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物理治疗方法,随着相关研究的开展,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在神经调控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和潜力。相比目前常用的电、磁等调控方法,LIFU神经调控具有无创、可逆、精准等特点,这也刷新对超声波及神经调控的认识。该文就LIFU对神经调控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7):45-4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09
摘要:体外冲击波治疗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应用于德国,是利用高能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统结石。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的广泛应用,冲击波被陆续发现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抗炎、增强组织再生等作用。由于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无创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冲击波治疗逐渐引起专家们的关注与重视,并以其作为干预措施进行大量基础实验研究。该文通过了解近年来关于冲击波治疗的基础研究现状,综述其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1(7):50-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0
摘要:鸢尾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肌源性因子,可由运动诱导分泌。近年来,鸢尾素因其能够促使白色脂肪组织褐色化,进而促进人体糖脂代谢而倍受关注。鸢尾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癌症、骨代谢等疾病方面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就鸢尾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2021(7):54-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T3期直肠腺癌原发肿瘤MRI影像征象,探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影像征象的关系,提高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且经病理证实为T3期直肠腺癌的患者62例,分析其影像特征:肿瘤的位置、病变长度、病变厚度、病灶中心与腹膜反折的关系(以下简称与腹膜反折关系)、绕肠周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T3亚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影像特征的差异,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预测T3期直肠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病变厚度的临界值。结果 T3期直肠腺癌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变厚度和与腹膜反折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厚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R=13.343(95% CI:2.56,69.64),P =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病变厚度预测T3期直肠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界值为1.56 cm,敏感性为76.9%(95% CI:0.564,0.910),特异性为83.3%(95% CI:0.672,0.936)。结论 T3期直肠腺癌原发肿瘤的影像征象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且病变厚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提高对T3期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指导临床术前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2021(7):59-6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及细菌内毒素(BT)检测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诊疗的非肠道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中肠管缺血损伤情况,将实验组分为轻损伤组40例和重损伤组29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DAO、D-LC和BT水平,并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清DAO、D-LC和B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前2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血清DAO、D-LC、BT水平较对照组高升高(P <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清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DAO和B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损伤组与轻损伤组的DAO、D-LC和B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有差异(P <0.05),两组间有差异(P <0.05),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血清DAO、D-LC和BT水平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体内动态变化,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辅助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手术前后定期检测在急性肠梗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1(7):64-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3
摘要:目的 观察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疼痛、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分为纳布啡0.1 mg/kg(N1组)、纳布啡0.2 mg/kg(N2组)和生理盐水5 ml(NS组)。分析比较3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Ramsay评分,以及术后2 h(T1)、4 h(T2)、8 h(T3)、24 h(T4)、48 h(T5)及72 h(T6)静息状态下和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补救镇痛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NS组减少(P <0.05)。3组T1、T2、T3、T4、T5、T6静息状态下和活动时NRS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与NS比较,N2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 <0.05),补救镇痛总量减少(P <0.05)。NS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1组和N2组(P <0.05)。结论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疼痛,不良反应少,0.2 mg/kg较0.1 mg/kg纳布啡预防性镇痛效果更好。
2021(7):69-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4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胆道显影技术在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杂胆囊切除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试验组在荧光胆道显影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荧光胆道显影能够改善复杂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中情况,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021(7):74-7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5
摘要: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期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原病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水平分为正常组110例(男性:120 g/L≤Hb≤160 g/L,女性:110 g/L≤Hb≤150 g/L)、较高组69例(男性:160 g/L<Hb<180 g/L,女性:150 g/L<Hb<180 g/L)、极高组121例(Hb≥180 g/L)。对3组近期MACE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极高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年龄偏小,吸烟及饮酒史情况发生率较高(P <0.05),白细胞、尿酸、白蛋白水平较高(P <0.05),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较低(P <0.05)。正常组患者Killip分级中Ⅲ、Ⅳ级发生率较高(P <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院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R=1.165(95% CI:1.007,1.347),P =0.040]、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R=0.861(95% CI:0.755,0.980),P =0.024]是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高血红蛋白水平与近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关,其远期心血管风险是否具有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CAMI-STEMI评分、TIMI评分是西藏高原地区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2021(7):80-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6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帕金森与非帕金森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帕金森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同期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64例非帕金森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 <0.05);而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肠道反应、呼吸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术后谵妄,但相较于非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降低。
2021(7):84-8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7
摘要:目的 观察常规牙周基础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的疗效,并分析患者血糖、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干预治疗的114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噬菌斑数(PLI)、牙周袋底至龈缘距离(PD)、探诊后出血百分数(BOP)、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至釉牙骨质界距离(CA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如甘油三酯(TG)、血钙(Ca)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LI、PD、BOP、CAL及BI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I、PD、BOP、CAL及BI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c、T-Bil、FBG、Ca、P、Ca/P、TG、Lipoprotein a及ApoAl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Ca/P、血清P、TG、ApoA1、T-Bi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Ca/P、HbAlc、血脂代谢水平及牙周参数,临床可推广及应用。
2021(7):89-9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8
摘要:目的 评价机用WaveOne单支锉在乳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就诊需行根管治疗的乳磨牙根尖周病患儿100例,共100颗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颗牙。实验组采用机用WaveOne单支锉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均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后暂封。1周后复诊,采用Vitapax根管糊剂充填根管,常规进行树脂充填修复。比较两组的根管预备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根管充填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牙根管充填后恰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根管预备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根管预备后1周内,两组患牙疼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牙均未出现重度疼痛反应;两组患牙充填后定期随访,3个月、6个月、1年时成功率均无差异(P >0.05)。结论 机用WaveOne单支锉在乳牙根管预备中操作时间短,预备根管形态良好,充填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儿童乳牙根管治疗的效率。
2021(7):93-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7.019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为医护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2所二级乙等以上医院63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线上调查(问卷星)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631名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97分,评分结果为不及格。不同职别、职称、工作年限医护人员比较,职称越低、工作年限越短的医护人员,吸入治疗知识掌握率越低(P <0.05)。接受过吸入治疗知识培训的医护人员得分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且不同培训方式对医护人员吸入治疗知识掌握有重要影响(P <0.05),新型网络培训方式深受医护人员喜爱。结论 医护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尤其是低年制护士需重点培训。新型网络培训方式深受医护人员喜爱,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