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急性胰腺炎专题·论著
    • 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氧化应激的作用研究

      2022(12):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1

      摘要 (354) HTML (25) PDF 1.80 M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减弱线粒体钙超载对雨蛙肽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AP)及胰腺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急性胰腺炎+钌红干预组(AP+RR组)、钌红组(RR组),每组8只。模型复制24 h后处置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s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泡细胞活性氧(ROS)、线粒体内Ca2+、胞内游离Ca2+荧光强度;检测胰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MCU、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MnSOD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各组大鼠胰腺HE评分和血清Amy、Lipase、IL-6水平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组较对照组高(P <0.05)。AP组MCU相对表达量,线粒体内Ca2+、胞内游离Ca2+浓度高于对照组、RR组(P <0.05),AP+RR干预组低于AP组(P <0.05)。AP组MnSOD、SIRT3、GSH低于对照组(P <0.05),ROS、MDA高于对照组(P <0.05),与AP组比较,AP+RR干预组ROS、MDA低于AP组(P <0.05),MnSOD、SIRT3、GSH高于AP组(P <0.05)。结论 抑制MCU可减弱腺泡钙超载,同时可能通过调节SIRT3/MnSOD途径改善雨蛙肽诱导的AP氧化应激,但对胰腺组织病理学和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姜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2(12):8-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2

      摘要 (158) HTML (18) PDF 1.15 M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姜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大鼠仅翻动十二指肠、胰腺,不穿刺注药,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外,SAP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复制SAP模型。模型复制过程中SAP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大鼠各死亡1只。模型复制成功后,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大鼠即刻腹腔注射姜黄素50 mg/kg、200 mg/kg,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2 mg/kg地塞米松,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上药物处理均连续3 d。药物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腹水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Amy)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AP模型组、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腹水量,血清Amy、IL-6、TNF-α水平,组织病理学评分及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腹水量,血清Amy、IL-6、TNF-α水平,组织病理学评分及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AP模型组(P <0.05);姜黄素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腹水量,血清Amy、IL-6、TNF-α水平,组织病理学评分及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姜黄素低剂量组(P <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对SAP大鼠胰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0+1
      • 1+1
      • 2+1
    • MicroRNA-146a对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2(12):14-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3

      摘要 (194) HTML (53) PDF 1.26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46a(miR-146a)对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诱导并培养急性胰腺炎MPC-83细胞,将急性胰腺炎MPC-8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imics-NC组)、过表达miR-146a组(miR-146a-mimics组),另以未经诱导处理的MPC-83细胞为空白对照组(NG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MPC-83细胞miR-146a,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核转录因子-κB p65(NF-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建立成功,成功转染后,与NG组、mimics-NC组比较,miR-146a-mimics组细胞凋亡率,TNF-α、IL-6、Bax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细胞存活率、PCNA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过表达miRNA-146a可抑制急性胰腺炎MPC-83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кB通路活化来实现。

      • 0+1
      • 1+1
      • 2+1
      • 3+1
    • 持续肾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CT、IL-17、IL-6、HMGB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2022(12):20-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4

      摘要 (327) HTML (88) PDF 575.65 K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82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两组PCT、IL-17、IL-6、HMGB1水平变化;统计全部患者的临床结局,比较存活组(148例)与死亡组(34例)的PCT、IL-17、IL-6、HMGB1水平;分析PCT、IL-17、IL-6、HMGB1单独及联合预测SAP死亡的价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血清PCT、IL-17、IL-6、HMGB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存活组PCT、IL-17、IL-6、HMGB1水平低于死亡组(P <0.05)。血清HMGB1单独检测敏感性最高,为97.06%(95% CI:0.847,0.999),依次高于联合检测、IL-6、PCT、IL-17单独检测的敏感性;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最高,为92.57%(95% CI:0.871,0.962),依次高于PCT、IL-6、IL-17、HMGB1单独检测的特异性;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983(95% CI:0.952,0.996),依次高于HMGB1、IL-6、PCT、IL-17单独检测的AUC(P <0.05)。结论 CRRT治疗SAP能显著改善机体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疗效显著,联合检测血清PCT、IL-17、IL-6、HMGB1能作为预测SAP患者病情及不良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 0+1
    • >实验研究·论著
    • 益气活血化瘀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钙磷代谢紊乱及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2(12):25-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5

      摘要 (315) HTML (208) PDF 1.03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化瘀汤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钙磷代谢紊乱及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衰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每组10只。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CRF大鼠,假手术组不切除肾脏。模型复制成功2周后开始灌胃益气活血化瘀汤:低剂量组8.8 g/kg,高剂量组35.2 g/kg;骨化三醇组灌胃骨化三醇25 ng/kg;假手术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8周。肾衰组未做任何处理。给药结束后,代谢笼收集大鼠24 h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蛋白(U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肌酐(Sc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25-羟维生素D3 25(OH)D3;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血磷;化学显色法检测血尿素氮(BUN)。采用茜素红对大鼠主动脉进行大体染色和切片染色,观察血管钙化结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腺瘤样息肉蛋白(APC)、T细胞因子4(TCF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肾衰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血钙、25(OH)D3升高(P <0.05);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血钙、25(OH)D3高于低剂量组(P <0.05);骨化三醇组血钙、25(OH)D3高于高剂量组(P <0.05);与肾衰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血磷、PTH、BUN、Scr、24 h UP、FGF-23降低(P <0.05);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血磷、PTH、BUN、Scr、24 h UP、FGF-23低于低剂量组(P <0.05);骨化三醇组血磷、PTH、BUN、Scr、24 h UP、FGF-23低于高剂量组(P <0.05)。假手术组均未见红色钙化结节;肾衰组可见大面积红色钙化结节,呈弥散式分布;相比于肾衰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的钙化出现不同程度减轻。与肾衰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APC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APC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低剂量组(P <0.05);骨化三醇组APC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高剂量组(P <0.05);与肾衰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TCF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TCF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P <0.05);骨化三醇组TCF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高剂量组(P <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汤可以改善CRF模型大鼠的钙磷代谢紊乱,缓解血管钙化程度,这可能与其调节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 0+1
      • 1+1
    • MicroRNA-126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2(12):33-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6

      摘要 (350) HTML (41) PDF 1.38 M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microRNA-126(miR-126)通过靶向Dickkopf-1(DKK1)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增殖、侵袭、凋亡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滑膜组织(RA组),同时收集在该院同期接受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重建手术的21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作为健康组,检测其miR-126和DKK1蛋白。利用RA组织构建原代RASFs,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验证miR-126与DKK1的靶向关系。将RASFs分为对照组、miR-126组、DKK1组、miR-126+DKK1组。采用CCK-8、Transwel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26和/或DKK1对RASFs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RA组滑膜组织miR-126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组(P <0.05),而DKK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组(P <0.05)。miR-126 mimic与DKK1 Wt共转染后的相对萤光素酶活性低于miR-126 NC质粒与DKK1 Wt共转染(P <0.05),证明miR-126与DKK1靶向结合。miR-126组RASFs增殖力和侵袭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 <0.05),而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 <0.05)。DKK1组RASFs增殖力和侵袭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 <0.05),而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 <0.05)。miR-126+DKK1组增殖力和侵袭细胞数高于miR-126组(P <0.05),而低于DKK1组(P <0.05);miR-126+DKK1组凋亡率低于miR-126组(P <0.05),而高于DKK1组(P <0.05)。结论 miR-126在RA滑膜组织中低表达,miR-126可通过靶向DKK1抑制RASFs增殖、侵袭及凋亡。

      • 0+1
      • 1+1
      • 2+1
      • 3+1
      • 4+1
    • N-myc下游调节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2(12):39-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7

      摘要 (183) HTML (162) PDF 1.64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NDRG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系MZ-3262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不做特殊处理)、pcDNA-NC组(细胞转染pcDNA-NC)、pcDNA-NDRG1组(细胞转染pcDNA-NDRG1)、通路抑制剂组[转染pcDNA-NDRG1后加入含终浓度为1 mmol/L 磷脂肌醇3-激酶(PI3K)通路激活剂bpv的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DRG1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NDRG1、增殖及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PCNA)、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蛋白激酶B/转录激活因子3(Akt/STAT3)通路蛋白[PI3K、p-PI3K、Akt、p-Akt、STAT3]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pcDNA-NC组比较,pcDNA-NDRG1组、通路激活剂组MZ-3262细胞NDRG1 mRNA和蛋白、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划痕愈合率、PCNA、N-Cadherin、Vimentin蛋白及p-PI3K/PI3K、p-Akt/Akt、p-STAT3/STAT3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但通路激活剂组MZ-3262细胞NDRG1 mRNA和蛋白、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pcDNA-NDRG1组(P <0.05),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划痕愈合率、PCNA、N-Cadherin、Vimentin蛋白及p-PI3K/PI3K、p-Akt/Akt、p-STAT3/STAT3相对表达量高于pcDNA-NDRG1组(P <0.05)。结论 过表达NDRG1表达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STAT3通路活化,抑制胰腺癌MZ-326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 0+1
      • 1+1
      • 2+1
      • 3+1
      • 4+1
    • >综述
    • 下丘脑神经肽在中枢能量代谢方面的调节作用

      2022(12):45-5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8

      摘要 (362) HTML (37) PDF 495.84 K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丘脑作为调控能量稳态的中枢,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下丘脑弓状核内神经肽Y、Agouti相关蛋白、阿黑皮素原及甘丙肽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能量摄入及消耗,维持代谢稳态。但调控网络上任何一个环节产生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机体能量调节紊乱,最终导致肥胖症。该文主要综述了下丘脑神经肽在中枢能量代谢方面的调控作用,为将来干预和治疗肥胖等内分泌疾病提供依据。

    •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12):51-5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09

      摘要 (616) HTML (95) PDF 454.67 K (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气道重塑是哮喘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预防气道重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普遍认为气道重塑是由于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复损伤和异常修复引起的。与此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单纯治疗气道炎症并不能直接缓解气道重塑,但气道收缩引发的机械力也能导致气道结构的改变。笔者将近年来关于气道重塑发生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临床研究·论著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同亚型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初步研究

      2022(12):55-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0

      摘要 (285) HTML (212) PDF 494.27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不同亚型的脂代谢紊乱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成年OSA患者848例。根据OSA严重程度及基于年龄、性别、绝经状态的不同亚型分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男性比例、BMI、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随着OSA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P <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高密度脂蛋白(HDL)随着OSA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P <0.05)。非老年男性组AHI、TG高于非老年女性组,HDL、LSaO2低于非老年女性组(P <0.05);老年男性组LSaO2高于老年女性组(P <0.05);老年男性组AHI、TC)、TG、LDL低于非老年男性组,LSaO2、HDL高于非老年男性组(P <0.05);老年女性组AHI高于非老年女性组(P <0.05)。绝经后女性组AHI高于未绝经女性组(P <0.05)。高血压组AHI高于非高血压组,TC、HDL、LDL低于非高血压组(P <0.05)。结论 不同亚型OSA患者的血脂异常存在差异。OSA患者血脂异常与性别、年龄相关,非老年男性血脂变化更加显著。对OSA患者不同亚型分别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管理有重要意义。

    • 垂体生长激素瘤并发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12):60-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1

      摘要 (256) HTML (298) PDF 534.63 K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瘤并发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4例生长激素瘤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生化指标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等,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将患者分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组(PN组)、腕管综合征组(CTS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组(SND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不同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同时探索不同神经电生理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中生长激素(GH)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 有神经病变组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年龄大于无神经病变组,HbA1c高于无神经病变组。两组BMI、诊断生长激素瘤时的年龄、IGF-1指数、IGFBP-3、GH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N组HbA1c、GH谷值高于CTS组、SND组和无神经病变组,而各组性别、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年龄、身高、体重、BMI、IGF-1、IGF-1指数、IGFBP-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正中神经潜伏期(指Ⅰ-腕)、正中神经潜伏期(指Ⅲ-腕)与HbA1c呈正相关(r =0.401、0.312,P <0.05),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指Ⅰ-腕)、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指Ⅲ-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指Ⅰ-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指Ⅲ-腕)与HbA1c呈负相关(r =-0.423、-0.374、-0.365和-0.388,均P <0.05)。GH谷值与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无相关性(P >0.05)。运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正中神经潜伏期、尺神经潜伏期、腓总神经潜伏期与HbA1c呈正相关(rs =0.418、0.393和0.310,均P <0.0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HbA1c呈负相关(rs =-0.386和-0.453,均P <0.05)。而胫神经潜伏期与GH谷值水平呈正相关(rs =0.300,P <0.05),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GH谷值呈负相关(rs =-0.436,P <0.05)。交感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右上肢波幅与HbA1c呈负相关(rs =-0.323、P <0.05),与潜伏期无相关性(P >0.05)。GH谷值与交感皮肤反应潜伏期、波幅无相关性(P >0.05)。结论 相较于腕管综合征,垂体生长激素瘤患者病情活动及血糖控制不佳更易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与GH水平,并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识别神经病变。

    • 扰动系数预测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2022(12):66-7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2

      摘要 (242) HTML (144) PDF 622.39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对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儿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1~3岁组、> 3~5岁组、> 5~14岁组,分别有40例、44例和47例。根据颅脑损伤手术后6个月的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结果 各组体重、GCS评分、颅内压、CK-MB、前白蛋白、白蛋白、扰动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共60例(46.51%)患儿预后不良。各组总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酸[O^R=4.092(95% CI:1.684,9.945)、3.846(95% CI:1.582,9.347)、4.067(95% CI:1.674,9.885)]、GCS评分[O^R=3.364(95% CI:1.384,8.175)、3.313(95% CI:1.363,8.053)、4.200(95% CI:1.728,10.207)]、扰动系数[O^R=3.699(95% CI:1.522,8.989)、3.892(95% CI:1.602,9.460)、4.125(95% CI:1.697,10.024)]是影响1~3岁、> 3~5岁、> 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组、> 3~5岁组、> 5~14岁组患儿敏感性分别为72.73%(95% CI:0.114,0.560)、73.68%(95% CI:0.102,0.455)、73.68%(95% CI:0.119,0.466),特异性分别为70.59%(95% CI:0.116,0.504)、76.00%(95% CI:0.101,0.514)、74.07%(95% CI:0.101,0.514)。结论 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 3~5岁、> 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效能良好。

      • 0+1
      • 1+1
      • 2+1
    •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影响比较

      2022(12):72-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3

      摘要 (332) HTML (208) PDF 824.85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在上颌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80颗)上颌前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观察组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12个月后,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牙龈炎症、出血情况,龈下菌斑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修复12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边缘密合度好,修复体颜色与邻牙一致性好,继发龋少(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牙龈炎症轻(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牙龈出血少,牙周探诊深度浅(P <0.05)。观察组龈下菌斑标本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形杆菌、福赛坦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检出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相较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二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上颌前牙修复效果较好,对患者牙周组织及口腔内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 0+1
      • 1+1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NO-PGC1α线粒体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12):78-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4

      摘要 (65) HTML (25) PDF 604.43 K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NO-PGClα)线粒体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3例为AMI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9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基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外周血NO-PGC1α线粒体生物合成通路的相关基因NO-PGClα、精氨酸酶2(Arg2)、一氧化氮合酶1(NOS1)mRNA的表达。分析AMI组不同病情患者NO-PGClα、Arg2、NOS1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影响AMI发生的因素,分析NO-PGClα、Arg2、NOS1 mRNA相对表达量预测AMI发生的价值。结果 重度狭窄组外周血NO-PGC1α、NOS1、Arg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中、轻度狭窄组(P <0.05),中度狭窄组NO-PGC1α、NOS1、Arg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O-PGC1α mRNA[O^R=3.873(95% CI:1.594,9.412)]、NOS1 mRNA[O^R=4.267(95% CI:1.756,10.371)]、Arg2 mRNA[O^R=4.518(95% CI:1.859,10.979)]是影响AMI发生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外周血NO-PGC1α、NOS1、Arg2 mRNA及3者联合预测AMI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70.87%、71.84%、75.73%和70.87%,特异性分别为73.91%、72.46%、71.01%和91.3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42、0.759和0.908。结论 外周血NO-PGC1α线粒体生物合成通路的相关基因NO-PGClα、Arg2、NOS1 mRNA与AMI发生有关,3者联合预测AMI发生效能良好,且NO-PGClα、Arg2、NOS1 mRNA表达可能与AMI患者病情有关。

      • 0+1
    • 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12):84-8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5

      摘要 (282) HTML (298) PDF 647.99 K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其预后情况。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血清S100β、NSE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轻度28例,中度41例,重度34例。轻度组S100β、NSE低于中、重度组(P <0.05),中度组S100β、NSE低于重度组(P <0.05)。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0例预后不良,83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颅内压、乳酸、S100β、NSE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5.463(95% CI:2.402,12.427)]、乳酸[O^R=3.846(95% CI:1.691,8.749)]、S100β[O^R=3.408(95% CI:1.498,7.752)]、NSE[O^R=4.063(95% CI:1.786,9.243)]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血清S100β、NSE及两者联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70.00%、75.00%和70.00%,特异性分别为75.90%、72.29%和90.36%,AUC分别为0.764、0.742和0.908。结论 血清S100β、NSE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两者联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 0+1
    • 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指数与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关系

      2022(12):90-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6

      摘要 (213) HTML (55) PDF 517.59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的282例患者。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23.9 kg/m2)、超体质量组(24~27.9 kg/m2)和肥胖组(BMI≥ 28 kg/m2),连续观察12个月,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患者的BMI、糖尿病、增加透析剂量、增加腹膜透析液浓度、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肥胖组患者腹膜透析开始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Kt/V、D/Pcr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Kt/V、D/Pcr有差异(F =2.115和2.384,P =0.144和0.589);②4组患者的Kt/V、D/Pcr有差异(F =4.151和0.286,P =0.033和0.834);③4组患者的Kt/V、D/Pcr变化趋势无差异(F =0.545和1.346,P =0.476和0.6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残余肾功能、血白蛋白是腹膜透析1个月后每周总Kt/V的影响因素(b =0.314、0.061和0.016,P =0.001、0.001和0.020);性别及BMI是腹膜透析12个月后每周总Kt/V的影响因素(b=0.386和-0.029,均P =0.001);性别、BMI、糖尿病是腹膜透析12个月后D/Pcr的影响因素(b =-0.047、0.081和-0.005,P =0.006、0.003和0.04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O^R=1.110(95% CI:1.006,1.225)]、高龄[O^R=1.049(95% CI:1.022,1.077)]及低白蛋白[O^R=0.911(95% CI:0.852,0.975)]是腹膜透析12个月后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高BMI腹膜透析患者可能具有较低的腹膜透析充分性,更容易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BMI可作为远期腹膜功能评估指标。

    • 结合血清谷氨酰胺水平变化建立aSAH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预测模型

      2022(12):96-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2.017

      摘要 (230) HTML (16) PDF 613.04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谷氨酰胺(Gln)水平变化与医院获得性感染(HA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9年8月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15例,根据住院期间有无HAI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与第2天血浆C反应蛋白、白蛋白差值和Gln下降率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HAI的相关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住院时间、Hunt和Hess分级、BMI、收缩压、高血压、动脉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年龄、糖尿病比例高于未感染组(P <0.05)。两组患者白蛋白差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CRP差值、Gln下降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 <0.05),血红蛋白低于未感染组(P <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差值[O^R=1.750(95% CI:1.148,2.668)]和Gln下降率[O^R=2.219(95% CI:1.536,3.207)]为aSAH患者发生HA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血红蛋白[O^R=0.930(95% CI:0.886,0.976)]为独立保护因素(P <0.05)。列线图预测HAI的一致性指数为0.920(95% CI:0.876,0.939)。结论 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aSAH患者Gln下降率与HAI相关,结合Gln水平动态变化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HAI预测价值。

      • 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