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卡介苗与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022(15):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1

      摘要 (277) HTML (42) PDF 577.45 K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卡介苗是来源于牛结核分枝杆菌的经多次传代培养的毒力减弱的活疫苗,可预防儿童结核的严重形式如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几种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对卡介苗疫苗株敏感。该文介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呈孟德尔遗传的分枝杆菌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尤其重点介绍与卡介苗相关的疾病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探讨该类脆弱儿童避免接种卡介苗的可能策略。

    • >儿科疾病专题·论著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15):8-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2

      摘要 (402) HTML (15) PDF 1.39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DG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56例DM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为DMD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该院5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未患DMD小儿的临床资料,记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DGC的表达水平,DGC包括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DG、β-DG)、肌聚糖蛋白(α-SG、β-SG、γ-SG、δ-SG)、互生蛋白(Syntrophin)。比较两组DGC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DMD组不同病情分级患儿DGC表达水平及缺乏程度的差异;分析DMD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与DG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MD组和对照组Dystrophin、DGC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MD组低于对照组。DMD组不同病情分级患儿Dystrophin、DGC表达的IOD值、缺乏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每两个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病情分级< 3级患儿Dystrophin、DGC表达的IOD值、缺乏程度分级均高于3~5级、>5级患儿(P <0.05),3~5级患儿Dystrophin、DGC表达的IOD值、缺乏程度分级均高于> 5级患儿(P <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GC阳性表达肌细胞膜上,可见薄且连续的、完整的环形荧光。DMD患儿Dystrophin染色与α-DG、β-DG、α-SG、β-SG、γ-SG、δ-SG及Syntroph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712、0.756、0.782、0.714、0.796、0.743和0.785,均P <0.05)。结论 DMD患儿DGC表达水平偏低,且均与Dystrophin染色有关,病情越严重,DGC表达水平越低。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肥胖儿童血清microRNA-27a、PPAR-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2022(15):14-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3

      摘要 (271) HTML (19) PDF 595.75 K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血清microRNA-27a(miR-27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4例肥胖儿童为肥胖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的6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iR-27a mRNA、PPAR-γ mRNA。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肥胖儿童血清miR-27a mRNA、PPAR-γ mRNA与BMI、代谢指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BMI、FINS、HOMA-IR、TC、TG、LDL-C、瘦素、抵抗素、内脂素、IL-6、TNF-α、miR-27a mRNA升高(P <0.05),HDL-C、脂联素、PPAR-γ mRNA降低(P <0.05)。Pearson或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儿童血清miR-27a mRNA与BMI、FINS、HOMA-IR、TC、TG、LDL-C、瘦素、抵抗素、内脂素、IL-6、TNF-α呈正相关(r /rs =0.607、0.362、0.466、0.435、0.542、0.450、0.546、0.558、0.437、0.633和0.559,均P <0.05),与HDL-C、脂联素、PPAR-γ mRNA呈负相关(r /rs =-0.686、-0.607和-0.727,均P <0.05);肥胖儿童血清PPAR-γ mRNA与BMI、FINS、HOMA-IR、TC、TG、LDL-C、瘦素、抵抗素、内脂素、IL-6、TNF-α呈负相关(r =-0.513、-0.328、-0.437、-0.340、-0.434、-0.411、-0.537、-0.514、-0.428、-0.547和-0.509,均P <0.05),与HDL-C、脂联素呈正相关(r =0.599和0.527,P <0.05);肥胖儿童HOMA-IR与TC、TG、LDL-C、瘦素、抵抗素、内脂素、IL-6、TNF-α呈正相关(r /rs =0.167、0.168、0.259、0.442、0.426、0.372、0.438和0.441,均P <0.05),与HDL-C、脂联素呈负相关(r =-0.240和-0.378,均P <0.05)。结论 肥胖儿童血清miR-27a mRNA高表达、PPAR-γ mRNA低表达,两者与IR密切相关。

    • LVEF、NT-proBNP联合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2022(15):20-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4

      摘要 (85) HTML (25) PDF 616.50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121例患儿,按术后是否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和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比较两组患儿的LVEF、NT-proBNP、cT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9例,发生率为32.23%;两组的年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LVEF、NT-proBNP、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年龄小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LVEF低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NT-proBNP、cTnI高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436(95% CI:0.186,0.769)]、LVEF[O^R=0.877(95% CI:0.779,0.987)]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3.652(95% CI:1.425,7.002)]、体外循环时间[O^R=3.702(95% CI:1.463,8.652)]、机械通气时间[O^R=2.025(95% CI:1.165,5.385)]、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cTnI[O^R=3.758(95% CI:1.549,9.121)]是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预测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5% CI:0.682,0.875)、81.2%(95% CI:0.751,0.932)、78.6%(95% CI:0.693,0.887)、86.5%(95% CI:0.793,0.932),特异性分别为73.5%(95% CI:0.602,0.835)、79.6%(95% CI:0.693,0.900)、75.5%(95% CI:0.659,0.861)、84.2%(95% CI:0.782,0.935)。结论 LVEF、NT-proBNP、cTnI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

      • 0+1
    • 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2022(15):27-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5

      摘要 (303) HTML (12) PDF 552.65 K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患儿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在该基础上予以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体液免疫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6.67%)(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4+比例、CD4+/CD8+高于对照组(P <0.05),CD8+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IFN-γ、IL-4、Th1/Th2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IgA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可观,可有效调节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 艾司氯氨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2(15):32-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6

      摘要 (287) HTML (127) PDF 544.32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氨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肠套叠复位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均行水压灌肠复位,对照组术中采用丙泊酚(2.5 mg/kg)进行静脉麻醉;观察组术中采用艾司氯氨酮(0.5~1.0 mg/kg)联合丙泊酚(2.0 mg/kg)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复位情况、住院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及与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差值;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 >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FLACC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与麻醉相关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艾司氯氨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复位成功率,可缩短苏醒时间,且安全可靠。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饮食疗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分析

      2022(15):36-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7

      摘要 (301) HTML (192) PDF 525.35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乳果糖+饮食疗法方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门诊接诊的8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乳果糖+饮食疗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物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生长抑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便质干硬、排便疼痛、排便频率< 1次/d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P物质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便质干硬、排便疼痛及排便频率< 1次/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乳果糖+饮食疗法方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可改善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

    • 微生态制剂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15):41-4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8

      摘要 (261) HTML (20) PDF 522.57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9月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80.3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泻时间、皮疹时间、便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比对照组高,肠球菌、肠杆菌比对照组低,且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且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抑制性细胞(MDSC)均比对照组低,且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改善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实验研究·论著
    • 3种小分子拮抗剂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

      2022(15):47-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09

      摘要 (298) HTML (25) PDF 1.20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3种小分子拮抗剂(TN14003、T140、AMD3100)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表达的影响,为寻找一种高效的OA治疗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OA软骨细胞随机分成4组,A组、B组、C组分别加入TN14003、T140及AMD3100,D组为对照组。第2天、第4天时,qRT-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Ⅱ)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软骨细胞Col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第10天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软骨细胞ColⅡ表达。结果 培养第2天、第4天时,4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①不同时间点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差异(P <0.05);②4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差异(P <0.05);③4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进一步行两两比较,结果提示第2天、第4天时A组软骨细胞ColⅡ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他3组(P <0.05)。第10天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A组软骨细胞ColⅡ染色最深,B组、C组、D组依次变浅。结论 TN14003较T140、AMD3100能明显缓解OA软骨关节退变,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抗OA治疗药物。

      • 0+1
      • 1+1
      • 2+1
    • 蛋白酶体抑制剂RA190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的调节作用

      2022(15):53-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0

      摘要 (106) HTML (246) PDF 640.64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双苄基吡啶酮(RA190)通过非ATP酶依赖性调节颗粒13(Rpn13)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途径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的作用,揭示RA190对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确定ACC-2细胞表达Rpn13后,选择RA190对ACC-2细胞的合适剂量(600 nmol/L);实验分为ACC-2组、ACC-2-Rpn13-siRNA组、RA190-ACC-2-Rpn13-siRNA组;敲除ACC-2细胞中Rpn13的表达;用RA190处理ACC-2细胞;用RA190处理敲除Rpn13的ACC-2细胞;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TIP30、泛素化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检测Survivin和TIP30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敲除Rpn13后的细胞组中Rpn1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ACC-2细胞组降低(P <0.05)。MTT法检测显示,不同剂量的RA190作用ACC-2细胞后光密度(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CC-2组比较,其余3组OD值均降低(P <0.05)。与ACC-2组比较,其余3组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TIP30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RA190-ACC-2组TIP30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泛素化蛋白聚集最明显(P <0.05)。与ACC-2组比较,其余3组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TIP30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结论 RA190促凋亡的活动主要取决于Rpn13,Rpn13是口腔腺样囊性癌的致癌基因。RA190的调节作用可能改善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预后,Rpn13可能成为治疗口腔腺样囊性癌的靶点。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巴豆生物碱对Lewis小鼠肺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2(15):59-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1

      摘要 (234) HTML (53) PDF 2.23 M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巴豆生物碱(CA)对Lewis小鼠肺腺癌细胞生长及对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Caspase-3、Bax)、YAP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CA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Lewis鼠源性肺腺癌细胞(LLC),复制小鼠皮下成瘤模型,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CA组、中剂量CA组、高剂量CA组及顺铂组。皮下成瘤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第22天对5组小鼠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判断CA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urvivin、Caspase-3、Bax及YAP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法检测Survivin、Caspase-3、Bax及YAP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中剂量CA组和高剂量CA组小鼠的一般生存状态较对照组、低剂量CA组及顺铂组好。低剂量CA组、中剂量CA组、高剂量CA组及顺铂组肿瘤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细胞凋亡现象,对照组肿瘤细胞多为坏死细胞。低剂量CA组、中剂量CA组、高剂量CA组及顺铂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3.91%、14.83%、27.84%和68.45%,4组抑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抑瘤率依次升高,顺铂组肿瘤生长最慢。不同剂量CA组中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CA剂量越高,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量越低;而不同剂量CA组中Caspase-3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CA剂量越高,Caspase-3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越高;各组YA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对Lewis肺腺癌小鼠瘤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引起细胞凋亡。CA通过促进Bax和Caspase-3表达及抑制Survivin表达来调控Lewis小鼠肺腺癌细胞凋亡;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达,从而使得Survivin对Caspase-3的抑制作用减弱,而Bax上调可进一步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Caspase级联效应促进细胞凋亡,为肺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综述
    • Runx2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2(15):67-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2

      摘要 (287) HTML (19) PDF 523.46 K (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退化或衰老为病理基础,以关节肿胀、疼痛或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关节疾病,是导致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OA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升高,Runx2作为调控成骨细胞分化、软骨及骨骼发育的主要转录因子,通过组织及其分子层面与OA进展过程中的不同关节组织(如关节软骨细胞、滑膜细胞、软骨下骨、半月板)相互作用。同时Runx2还可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的表达,导致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解稳态失衡,在OA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心房颤动与痴呆

      2022(15):73-7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3

      摘要 (79) HTML (203) PDF 509.77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和痴呆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房颤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通过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节律控制能改善认知功能和降低痴呆风险。该文就房颤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可能机制,通过对房颤的干预降低痴呆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论著
    • 唐山市工人医院2018年—2021年泌尿系结石感染患者的细菌谱变迁及药敏特点分析

      2022(15):79-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4

      摘要 (126) HTML (17) PDF 576.92 K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2018年—2021年泌尿系结石感染患者的细菌谱变迁及药敏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6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路感染病原菌600株,采用Interscience Scan1200型全自动菌落计数器、Thermo Scientific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测定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通过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率。结果 2018年—2021年600例患者尿液标本中共分离6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6株(69.33%),革兰阳性菌136株(22.67%),真菌48株(8.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假丝酵母菌排在前5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47.67%、9.83%、9.50%、8.00%、8.00%。4年期间病原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趋势(P >0.05);2018年—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 6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2018年—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线性趋势=5.003、4.009和4.430,P =0.025、0.045和0.035),呈逐渐降低趋势;2018年—2021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 6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均> 9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 60%,2种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2018年—2021年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唐山市工人医院2018年—2021年泌尿系结石伴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谱与药敏特点无明显改变,临床应密切监测分离菌的变迁、耐药性,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治疗。

    •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2(15):85-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5

      摘要 (293) HTML (58) PDF 558.08 K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1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患者入院治疗后随访6个月,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检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脑出血患者的PERK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脑脊液中PERK水平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重度病情组的PERK水平高于轻度与中度病情组(P <0.05),中度病情组的PERK水平高于轻度病情组(P <0.05)。121例患者随访期间预后不良30例,剩余91例预后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7.294(95% CI:3.00,17.7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5.217(95% CI:2.15,12.68)]、颅内压[O^R=4.943(95% CI:2.03,12.01)]、PERK[O^R=4.536(95% CI:1.87,11.02)]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中PERK水平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为76.67%(95% CI:0.573,0.894),特异性为80.22%(95% CI:0.703,0.876),AUC为0.772(95% CI:0.660,0.884)。结论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PERK水平不仅与患者病情有关,也与患者预后有关,PERK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 0+1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肌少症与甲襞微循环、血清25-(OH)D3及IL-17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2(15):91-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15.016

      摘要 (182) HTML (35) PDF 590.12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肌少症与甲襞微循环、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L-1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130例RA女性患者作为RA组,同期选取该院80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者,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NFCS),生物电阻抗测试法(BIA)测定骨骼肌质量,光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3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RA患者各项相关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A组ESR、CRP、NFCS、IL-17高于对照组(P <0.05),25-(OH)D3、SMI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MI与25-(OH)D3呈正相关(r =0.515,P <0.05),与IL-17和NFCS呈负相关(r =-0.468和-0.229,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25-(OH)D3是肌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92(95% CI:0.183,0.841)],IL-17[O^R=1.516(95% CI:1.001,2.297)]、NFCS[O^R=3.497(95% CI:1.562,7.892)]、CRP[O^R=1.469(95% CI:0.992,2.175)]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RA伴肌少症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NFCS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25-(OH)D3水平降低、IL-17水平升高与肌少症相关。

      • 0+1
      • 1+1
      • 2+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