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脓毒症专题·论著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

      2022(20):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1

      摘要 (384) HTML (19) PDF 585.64 K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PiCCO液体复苏策略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24 h、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脑钠肽(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液体平衡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HR、MAP、CVP、Lac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CVP、Lac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CVP有差异(P <0.05),两组HR、MAP、Lac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HR、MAP、CVP、La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的液体平衡量和尿量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液体平衡量、尿量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液体平衡量、尿量有差异(P <0.05),观察组液体平衡量较对照组低、尿量较对照组多,相对改善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液体平衡量、尿量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BUN、Sc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UN、Scr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BUN、Scr有差异(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改善效果相对较好;③两组患者BUN、Sc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BNP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NP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BNP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BNP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CRRT、治疗后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RRT治疗时间、MV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iCCO液体复苏策略能有效减少脓毒性休克AKI患者液体负荷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心肾功能,缩短CRRT治疗时间、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2022(20):8-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2

      摘要 (268) HTML (19) PDF 589.24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每组15例。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容积,并计算每搏输出量(SV);PiCCO组通过PiCCO测得SV,分析超声与PiCCO测得SV的相关性。将SV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期间升高值(ΔSv)≥ 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 10%定义为容量无反应性,分别进入液体复苏阶段。以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 h和12 h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乳酸、补液量及尿量为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在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上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PiCCO组(P <0.05)。床旁超声测得SV与PiCCO测得SV呈正相关(r =0.983,P =0.002)。超声组与PiCCO组治疗前、治疗后6 h和12 h测量MAP、CVP、氧合指数、乳酸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AP、CVP、氧合指数、乳酸有差异(F =8.596、7.485、10.236和8.124,均P =0.000);②超声组与PiCCO组MAP、CVP、氧合指数、乳酸无差异(F =0.567、0.639、0.496和0.496,P =0.457、0.532、0.375和0.375);③两组MAP、CVP、氧合指数、乳酸变化趋势有差异(F =5.485、4.125、3.985和5.452,P =0.015、0.023、0.034和0.034)。PiCCO组治疗后6 h和12 h补液量少于超声组,尿量多于超声组(P <0.05)。超声组和PiCCO组治疗后12 h补液量、尿量多于治疗后6 h(P <0.05)。结论 床旁超声与PiCCO测得SV一致性较好,两者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无差异,但床旁超声能减少肺水肿形成及所致机械通气时间。

      • 0+1
    •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血清Ghrelin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2022(20):14-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3

      摘要 (141) HTML (35) PDF 622.40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20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SAE早期诊断的因素,BIS、Ghrelin早期诊断SAE的价值,不同病情严重程度SAE患者BIS、Ghrelin水平。结果 109例脓毒症患者中42例诊断为SAE,其余67例未发生SAE。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O^R=5.254(95% CI:2.162,12.769)]、S100β[O^R=3.831(95% CI:1.576,9.309)]、BIS[O^R=5.859(95% CI:2.411,14.240)]、Ghrelin[O^R=4.477(95% CI:1.842,10.881)]是影响SAE早期诊断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IS、Ghrelin及两者联合诊断SAE的敏感性分别为73.81%(95% CI:0.577,0.856)、78.57%(95% CI:0.628,0.892)和73.81%(95% CI:0.577,0.856),特异性分别为76.12%(95% CI:0.639,0.853)、73.13%(95% CI:0.607,0.829)和91.04%(95% CI:0.809,0.963),AUC分别为0.754(95% CI:0.656,0.852)、0.772(95% CI:0.675,0.869)和0.879(95% CI:0.807,0.951)。重度组BIS、Ghrelin均高于中、轻度组(P <0.05),中度组BIS、Ghrelin均高于轻度组(P <0.05)。结论 BIS联合Ghrelin早期诊断SAE效能良好,且两者可能与SAE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0+1
    • 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

      2022(20):20-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4

      摘要 (224) HTML (91) PDF 536.68 K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前HMGB1、PAF,患者治疗后随访28 d并统计其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HMGB1、PAF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8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28例,57例生存。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O^R=5.441(95% CI:2.392,12.378)]、氧合指数[O^R=4.577(95% CI:2.012,10.411)]、HMGB1[O^R=4.341(95% CI:1.908,9.874)]、PAF[O^R=4.491(95% CI:1.974,10.215)]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MGB1、PAF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71.43%、75.00%和71.43%,特异性分别为70.18%、73.68%和89.47%,AUC分别为0.752、0.764和0.879。结论 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HMGB1、PAF与脓毒症休克患者近期预后有关,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效能较好。

      • 0+1
    • 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脂质运载蛋白-2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20):26-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5

      摘要 (219) HTML (39) PDF 597.28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脂质运载蛋白-2(LCN-2)及其受体(NGAL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98例作为脓毒症合并ARDS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26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82例单纯脓毒症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单纯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与氧合指数(OI)的相关性。随访21 d,统计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合并ARDS组、单纯脓毒症组外周血LCN-2、NGALR水平高于对照组,脓毒症合并ARDS组高于单纯脓毒症组(P <0.05)。重度组和中度组外周血LCN-2、NGALR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外周血LCN-2、NGALR水平与OI均呈负相关(r =-0.390和-0.487,均P <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WBC、PCT、FBG、TG、TNF-α、Cr、UA、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多器官衰竭患者多于存活组,CRP、LCN-2、NGALR高于存活组,OI低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器官衰竭[O^R=4.112(95% CI:1.246,13.569)]、OI ≤ 300 mmHg[O^R=-3.473(95% CI:1.053,11.459)]、LCN-2[O^R=3.904(95% CI:1.183,12.882)]、NGALR[O^R=4.031(95% CI:1.222,13.301)]是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LCN-2及NGALR水平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6.92 ng/mL、63.38 ng/mL,敏感性分别为84.37%(95% CI:0.672,0947)、81.25%(95% CI:0.636,0.928),特异性分别为78.79%(95% CI:0.670,0.879)、77.27%(95% CI:0.653,0.867),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95% CI:0.765,0.915)、0.818(95% CI:0.727,0.888),两者联合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78.12%(95% CI:0.600,0.907)、96.97%(95% CI:0.895,0.996)和0.925(95% CI:0.853,0.968)。结论 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外周血LCN-2、NGALR水平均异常升高,临床检测外周血LCN-2、NGALR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敏感指标。

      • 0+1
      • 1+1
      • 2+1
    • >实验研究·论著
    • FAM83B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2(20):33-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6

      摘要 (275) HTML (41) PDF 3.22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具有序列相似性的家族83成员B(FAM83B)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正常人类肝细胞系(LO2)中FAM8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靶向siRNA敲低HepG2细胞系中FAM83B作为si-FAM83B组,HepG2细胞转染si-NC慢病毒载体作为si-NC组。分别用PBS、4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处理si-FAM83B组细胞48 h,并将细胞分为si-FAM83B+PBS组和si-FAM83B+IGF-1组,分析敲低FAM83B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敲低FAM83B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织FAM83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HepG2、Hep3B细胞FAM83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LO2细胞(P <0.05)。si-FAM83B组FAM83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P <0.05)。si-NC组与si-FAM83B组24 h、48 h、72 h、96 h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OD值有差异(F =773.510,P =0.001);②si-NC组与si-FAM83B组的OD值有差异(F =516.980,P =0.000),si-FAM83B组OD值较低;③两组OD值变化趋势有差异(F =820.782,P =0.000)。si-FAM83B组细胞凋亡率高于si-NC组,侵袭细胞数低于si-NC组(P <0.05)。si-FAM83B组PI3K、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P <0.05),LC3-Ⅱ高于si-NC组(P <0.05)。si-NC组与si-FAM83B组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i-FAM83B+IGF-1组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i-FAM83B+PBS组(P <0.05),LC3-Ⅱ低于si-FAM83B+PBS组(P <0.05)。si-FAM83B+PBS组与si-FAM83B+IGF-1组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i-FAM83B+PBS组与si-FAM83B+IGF-1组24 h、48 h、72 h、96 h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OD值有差异(F =5211.626,P =0.000);②si-FAM83B+PBS组与si-FAM83B+IGF-1组OD值有差异(F =453.499,P =0.000),si-FAM83B+IGF-1组OD值较高;③两组OD值变化趋势有差异(F =384.347,P =0.000)。si-FAM83B+IGF-1组细胞凋亡率低于si-FAM83B+PBS组(P <0.05),侵袭细胞数高于si-FAM83B+PBS组(P <0.05)。结论 敲低FAM83B可通过沉默PI3K/Akt/mTOR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自噬。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肺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2(20):41-4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7

      摘要 (363) HTML (30) PDF 1.25 M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姜黄素通过介导长链非编码RNA THRIL(lncRNA THRIL)表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损伤的影响。方法 LPS诱导BEAS-2B细胞复制体外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并加入姜黄素处理。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将lncRNA THRIL过表达/敲降载体或空载体转染到BEAS-2B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ncRNA THRIL及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LPS、姜黄素及THRIL对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组与对照组lncRNA THRIL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降低(P <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降低(P <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相对表达量及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降低(P <0.05)。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2.5 μmol/L组、LPS+姜黄素5 μmol/L组、LPS+姜黄素7.5 μmol/L组较LPS组升高(P <0.05)。敲降THRIL组lncRNA THRIL的相对表达量较敲降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阴性对照组与LPS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敲降THRIL组较LPS+敲降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阴性对照组与LPS组IL-1β、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及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敲降THRIL组较LPS+敲降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阴性对照组与LPS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敲降THRIL组较LPS+敲降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过表达THRIL组lncRNA THRIL相对表达量较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LPS+姜黄素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组较LPS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THRIL组较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细胞活性降低(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LPS+姜黄素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组较LPS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THRIL组较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LPS+姜黄素组IL-1β、IL-6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及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LPS+姜黄素组较LPS组降低(P <0.05),LPS+姜黄素+过表达THRIL组较LPS+姜黄素+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升高(P <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THRIL表达,改善LPS诱导的BEAS-2A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 0+1
      • 1+1
      • 2+1
      • 3+1
    • >综述
    • Notch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2(20):49-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8

      摘要 (280) HTML (133) PDF 512.05 K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Notch信号通路与多种免疫细胞、传导通路、分子等调控机制密切相关。Notch信号通路在包含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就Notch信号通路的结构与生理学特征、调控功能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综述。

    • >临床研究·论著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2(20):54-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09

      摘要 (187) HTML (50) PDF 559.20 K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组织中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4蛋白的表达,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RD4蛋白的表达,分析PHC癌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影响PHC患者预后的因素,癌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与PH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HC患者癌组织中BRD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有微血管侵犯、肿瘤包膜不完整、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癌组织BRD4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R^R=5.379(95% CI:3.487,13.005)]、肿瘤包膜[R^R=5.614(95% CI:3.986,16.115)]、临床分期[R^R=5.312(95% CI:3.307,12.413)]、分化程度[R^R=4.187(95% CI:2.893,10.006)]、BRD4蛋白表达[R^R=5.799(95% CI:4.156,17.235)]是PH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肿瘤包膜[R^R=3.152(95% CI:2.150,8.795)]、临床分期[R^R=4.998(95% CI:2.695,11.003)]、分化程度[R^R=5.650(95% CI:3.803,17.001)]、BRD4蛋白表达[R^R=5.987(95% CI:4.384,18.828)]是PHC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BRD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RD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BRD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结论 PHC患者癌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BRD4蛋白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风险高。

      • 0+1
      • 1+1
      • 2+1
      • 3+1
    • 肠梗阻手术联合肠内营养对十二指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肠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2(20):60-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0

      摘要 (255) HTML (29) PDF 580.68 K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肠梗阻手术联合肠内营养对十二指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肠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十二指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103例。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52例、51例。两组均给予腹腔镜下肠梗阻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7 d体格指标、营养指标、生长调节因子、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喂养达到40 mL/3 h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前后体重、身高、头围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PA、ALB、T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GH、IGFBP-3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IGF-1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TNF-α、IL-6、CRP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D4+、CD4+/CD8+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前后CD8+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肠梗阻术后营养状态,促进IGF-1分泌,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治疗的效果比较

      2022(20):66-7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1

      摘要 (218) HTML (23) PDF 570.58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120例,根据病因及通气方法分为4组,其中肺内源性ARDS侧卧位治疗患者作为A组(29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侧卧位治疗患者作为B组(30例)、肺内源性ARDS俯卧位治疗患者作为C组(31例)、肺外源性ARDS俯卧位治疗患者作为D组(30例)。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近期预后。结果 4组患者体位变化前、体位变化1 h、体位变化3 h的PaO2、PaO2/FiO2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PaO2、PaO2/FiO2有差异(F =8.365和9.001,均P =0.000);②4组患者PaO2、PaO2/FiO2有差异(F =9.025和8.747,均P =0.000);③4组患者PaO2、PaO2/FiO2变化趋势有差异(F =8.779和7.988,均P =0.000)。4组患者体位变化前、体位变化1 h、体位变化3 h的气道峰压、呼吸浅快指数、HR、MAP、CVP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气道峰压、呼吸浅快指数、HR、MAP、CVP无差异(F =2.143、1.372、1.854、1.879和1.266,P =0.092、0.252、0.086、0.134和0.287);②4组患者气道峰压、呼吸浅快指数、HR、MAP、CVP无差异(F =1.869、1.752、1.003、0.803和0.708,P =0.084、0.157、0.459、0.494和0.548);③4组患者气道峰压、呼吸浅快指数、HR、MAP、CVP变化趋势无差异(F =2.246、1.657、1.963、2.010和2.225,P =0.079、0.177、0.080、0.114和0.086)。4组患者体位变化前、体位变化1 h、体位变化3 h的LVEF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LVEF有差异(F =6.011,P =0.000);②4组患者LVEF无差异(F =1.957,P =0.081);③4组患者LVEF变化趋势有差异(F =6.032,P =0.000)。4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外源性ARDS患者体位变化通气治疗血气指标改善优于肺内源性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对肺通气改善优于侧卧位。

    • 鼻黏膜白细胞介素17、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关系

      2022(20):72-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2

      摘要 (211) HTML (48) PDF 690.56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黏膜白细胞介素17(IL-17)、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1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IL-17、EOS。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术前不同嗅觉功能障碍程度患者的鼻黏膜IL-17、EOS表达,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鼻黏膜IL-17、EOS对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嗅觉功能轻度障碍组IL-17、EOS表达低于嗅觉功能中、重度障碍组(P <0.05),嗅觉功能中度障碍组IL-17、EOS低于嗅觉功能重度障碍组(P <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鼻窦CT评分[O^R=3.857(95% CI:1.587,9.375)]、Lund-Kennedy评分[O^R=3.827(95% CI:1.575,9.300)]、IL-17[O^R=3.367(95% CI:1.385,8.183)]、EOS[O^R=3.680(95% CI:1.514,8.944)]是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鼻黏膜IL-17、EOS及两者联合预测CRS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敏感性分别为78.26%、73.91%和73.91%,特异性分别为74.79%、79.83%和89.92%,AUC分别为0.754、0.772和0.879。结论 鼻黏膜IL-17、EOS表达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有关,两者联合预测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效能较好。

      • 0+1
      • 1+1
    • 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20):78-8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3

      摘要 (338) HTML (28) PDF 585.34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锌软膏等治疗,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EPO、ICAM-1水平,根据血清EPO、ICAM-1水平的中位数倍数(MOM)将患者分成高表达组(≥0.5 MOM)与低表达组(<0.5 MOM),治疗14 d后评估创面愈合程度。比较不同血清EPO、ICAM-1水平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Pearson分析血清EPO、ICAM-1水平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EPO高表达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高于EPO低表达组(P <0.05),ICAM-1低表达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高于ICAM-1高表达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EPO水平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呈正相关(r =0.475,P =0.000),血清ICAM-1水平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呈负相关(r =-0.529,P =0.000)。结论 Ⅱ度烧伤患者血清EPO水平与创面愈合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CAM-1水平与创面愈合程度呈负相关。

      • 0+1
      • 1+1
    • 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单束重建对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

      2022(20):83-8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4

      摘要 (296) HTML (26) PDF 915.00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单束重建对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1年3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不同分为研究组(在髁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26例,对照组(在髁间窝外侧壁过顶点远端7 mm处置入克氏针)24例。自手术治疗起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髌股关节退变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扶拐下地负重时间、弃拐完全下地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F =12.098,P =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无差异(F =0.895,P =0.403);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F =0.715,P =0.456)。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KT1000膝关节移动度的差值、轴移试验阳性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差于术前(P <0.05)。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的单束重建与髌股关节退变有关,在髁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的单束重建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且术后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更小。

      • 0+1
      • 1+1
    • SATB1、CBX7表达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

      2022(20):90-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5

      摘要 (296) HTML (139) PDF 585.27 K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与色素框蛋白7(CBX7)表达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其留存的癌组织蜡块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SATB1、CBX7的表达,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按照术后复发、淋巴结远端转移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TB1、CBX7表达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1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73例复发,复发率为70.19%。复发组临床分期Ⅲ和Ⅳ期、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SATB1阳性表达、CBX7阳性表达、SATB1和CBX7均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SATB1、CBX7均阴性表达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和Ⅳ期、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SATB1阳性表达及CBX7阳性表达均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ATB1阳性、CBX7阳性、SATB1和CBX7均阳性、SATB1和CBX7均阴性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95% CI:0.524,0.756)、0.659(95% CI:0.546,0.771)、0.739(95% CI:0.641,0.837)和0.743(95% CI:0.633,0.853)。结论 SATB1、CBX7表达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效能较高。

      • 0+1
    • 医务人员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的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20):96-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0.016

      摘要 (339) HTML (24) PDF 894.60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16个省45家医院的193例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足智能APP的使用意愿问卷调查。结果 159例(82.4%)医务人员愿意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智能A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0.488(95% CI:0.275,0.866)]、女性[O^R=2.509(95% CI:1.116,5.645)]、科室不鼓励使用APP[O^R=1.968(95% CI:1.214,3.189)]是医务人员使用APP意愿低的因素(P <0.05)。医务人员不愿意使用APP的前4个因素为界面不够友好、需要连接网络、操作复杂、测量真实性不佳。结论 医务人员对糖尿病足智能APP的使用意愿较高,希望将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使其更加简单、便捷、易操作。

      • 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