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肌骨超声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2(22):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1

      摘要 (439) HTML (178) PDF 540.25 K (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声成像在评估肌肉骨骼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神经和肌腱是浅表解剖结构,可以通过超声进行检查。弹性成像和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已成为常规超声的辅助手段,正逐步发挥作用。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肌骨超声的潜力,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超声专题·论著
    • 输出电压对聚焦超声经颅开放血脑屏障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

      2022(22):6-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2

      摘要 (367) HTML (71) PDF 1.41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现有聚焦超声(FUS)治疗系统,固定基础频率等其他参数,探索输出电压对FUS经颅开放血脑屏障(BBB)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输出电压幅值。方法 将SPF级雄性昆明小鼠(8~9周龄)随机分为0 mV组、100 mV组、200 mV组、500 mV组和1 200 mV组,尾静脉注射微泡后给予FUS辐照(Bregma-2.7 mm,lateral+2.5 mm),再经尾静脉注入伊文思蓝(EB),4 h后取材,用脑组织的EB含量表征FUS经颅开放BBB的有效性指标,用HE染色探查安全性。结果 0 mV组小鼠BBB未开放。各组小鼠脑组织E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输出电压升高,脑组织EB含量显著升高(P <0.05)。0 mV组和100 mV、200 mV组小鼠大脑受超声辐照区域脑组织正常,均无红细胞渗出;500 mV组、1200 mV组小鼠大脑超声作用区域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红细胞渗出。结论 当FUS基础频率为1 MHz,脉宽10 ms,总辐照时间120 s,脉冲重复频率为1 Hz,SonoVue?六氟化硫微泡剂量2.5 μL/g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为200 mV可经颅、高效、安全地开放BBB,是较为合适的输出电压幅值。

      • 0+1
      • 1+1
      • 2+1
      • 3+1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2022(22):12-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3

      摘要 (350) HTML (19) PDF 1.53 M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估中下段食管癌、左侧肺癌及左侧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中下段食管癌、左侧肺癌、左侧乳腺癌患者,于放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右心室基底部内径(RVD1)、中间段内径(RVD2)、右心室上下径(RVD3)、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心肌做功指数(Tei)、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IVA);应用VVI获得右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RVGLS)、游离壁基底段应变(RVLSbas)、游离壁中间段应变(RVLSmid)、游离壁心尖段应变(RVLSapi),并计算出游离壁整体应变(RVLSfw),对放疗前后患者的常规参数和应变参数进行比较,分析RVGLS、RVLSfw 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游离壁各节段应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放疗前后患者RVD1、RVD2、RVD3、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疗后患者FAC、TAPSE、IVA下降(P <0.05),Tei指数升高(P <0.05)。②放疗后患者RVLSbas、RVLSmid、RVLSapi、RVLSfw、RVGLS升高(P <0.05)。③RVGLS与FAC、TAPSE、IVA呈负相关(r =-0.563、-0.398和-0.373,P =0.001、0.030和0.042),与S′呈正相关(r =0.387,P =0.035);RVLSfw与TAPSE呈负相关(r =-0.489,P =0.006),与RVLSbas、RVLSmid呈正相关(r =0.582和0.378,P =0.001和0.040)。结论 VVI可以早期评估中下段食管癌、左侧肺癌及左侧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 0+1
    • O-RADS、GI-RADS、ADNEX模型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价值及一致性分析

      2022(22):18-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4

      摘要 (440) HTML (44) PDF 482.94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O-RADS、GI-RADS、ADNEX模型超声诊断分类系统鉴别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价值及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99例患者的324个附件肿瘤,由3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分别根据O-RADS、GI-RADS、ADNEX模型进行分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分界值,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种超声分类系统诊断附件肿瘤的有效性。使用κ值评估各超声医师分类的一致性。结果 当取O-RADS >3类的cut-off值时,其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大于GI-RADS(0.934)和ADNEX模型(0.907)(P <0.05);而GI-RADS与ADNEX模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RADS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6.0%,高于GI-RADS(90.0%)和ADNEX模型(88.0%)(P <0.05);GI-RADS与ADNEX模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RADS、GI-RADS、ADNEX模型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特异性分别为92.9%、88.4%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位超声医师采用O-RADS、GI-RADS、ADNEX模型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一致性均较好,κ值为0.857~0.937。结论 O-RADS、GI-RADS、ADNEX模型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一致性较好,但O-RADS的诊断效能优于GI-RADS和ADNEX模型。

      • 0+1
    • 高频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

      2022(22):24-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5

      摘要 (121) HTML (41) PDF 1.35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NB)诊断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患者(145枚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临床淋巴结病变诊断结果。对比不同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对比高频超声引导下CNB与病理诊断结果。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引导CNB对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 45岁患者淋巴结恶性率高于< 45岁患者(P <0.05)。不同性别、淋巴结纵横比患者淋巴结恶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结果为恶性病变100例(肿瘤淋巴结转移71例,淋巴瘤2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淋巴结结核4例),良性病变45例(肿瘤淋巴结转移1例,淋巴瘤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2例,淋巴结结核11例),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病变97例(肿瘤淋巴结转移72例,淋巴瘤25例),良性病变4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3例,淋巴结结核15例)。高频超声引导下CNB对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7.94%(95% CI:0.477,0.878)、89.58%(95% CI:0.650,0.834)和95.17%(95% CI:0.610,0.785)。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CNB诊断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

      • 0+1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肌骨超声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

      2022(22):28-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6

      摘要 (381) HTML (206) PDF 472.90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及误诊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5月—2020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超声检查指标的可重复性,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L3、L4、L5部位多裂肌厚度和横断面积的可重复性信度系数均> 0.8,肌骨超声的可重复性较强。观察组患者L3、L4、L5部位的多裂肌厚度、横截面积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肌骨超声诊断前的误诊主要以腰肌劳损、肾结石为主,其次为股外侧皮神经炎和肾绞痛。结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肌骨超声检查主要为多裂肌厚度和横截面积的差异,其误诊以腰肌劳损和肾结石为主。

    • 超微血管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2022(22):32-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7

      摘要 (357) HTML (23) PDF 1.22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高频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21例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SMI、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 121例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38例为恶性甲状腺结节,83例为良性甲状腺结节。SMI检查121例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51例,良性甲状腺结节70例。高频超声检查121例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5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结节组患者结节结构、结节回声、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结节钙化灶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评分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MI、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81.58%(95% CI:0.651,0.917)、78.95%(95% CI:0.621,0.899)和94.74%(95% CI:0.809,0.991),特异性分别为75.90%(95% CI:0.650,0.843)、72.29%(95% CI:0.612,0.813)和98.80%(95% CI:0.925,0.999),AUC分别为0.922(95% CI:0.873,0.970)、0.910(95% CI:0.857,0.962)和0.987(95% CI:0.957,1.000)。结论 SMI联合高频超声可提高弥漫性甲状腺病背景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microRNA-499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2022(22):38-4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8

      摘要 (335) HTML (18) PDF 816.91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miR-499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中医医院的11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另选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RT-3DE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的标准差(Tmsv16-SD%)、最大差值(Tmsv16-Di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RT-3DE检查参数与miR-499相对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RT-3DE检查参数与miR-499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T-3DE参数、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及联合诊断对心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LVEDV、LVESV、Tmsv16-Dif%、Tmsv16-SD%及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血清miR-499相对表达量与LVEDV、LVESV、Tmsv16-Dif%、Tmsv16-SD%均呈正相关(r =0.373、0.347、0.228和0.395,均P <0.05),与LVEF呈负相关(r =-0.341,P <0.0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的AUC、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分别为0.932(95% CI:0.912,0.984)、0.855(95% CI:0.796,0.908)、0.832(95% CI:0.763,0.896)。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miR-499水平呈高表达,与RT-3DE参数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对心衰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0+1
      • 1+1
      • 2+1
      • 3+1
      • 4+1
    • 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唐氏筛查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

      2022(22):44-4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09

      摘要 (267) HTML (122) PDF 673.88 K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唐氏筛查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FGR的60例孕妇作为FGR组,另选取同期60例来该院孕检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胎盘血管指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唐氏筛查指标[游离雌三醇(uE3)、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析胎盘血管指数与唐筛血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FI、VFI、uE3、AFP及β-hCG预测FGR的价值。结果 FGR组VI、FI和VFI较对照组低(P <0.05)。FGR组uE3水平较对照组低,AFP、β-hCG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I、FI及VFI与uE3呈正相关(r =0.294、0.370和0.324,均P <0.05),VI、FI及VFI与AFP呈负相关(r =-0.317、-0.308 和-0.312,均P <0.05)、VI、FI及VFI与β-hCG呈负相关(r =-0.237、-0.298 和 -0.338,均P <0.05)。ROC曲线显示,VI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89(95% CI:0.590,0.788)、0.702(95% CI:0.611,0.832)、0.722(95% CI:0.632,0.852),FI分别为0.682(95% CI:0.581、0.893)、0.693(95% CI:0.595,0.790)、0.714(95% CI:0.621,0.839),VFI分别为0.687(95% CI:0.587、0.786)、0.699(95% CI:0.602,0.796)、0.720(95% CI:0.625,0.846),uE3分别为0.696(95% CI:0.597、0.795)、0.711(95% CI:0.623,0.835)、0.731(95% CI:0.635,0.867),AFP分别为0.677(95% CI:0.581、0.772)、0.682(95% CI:0.587,0.779)、0.705(95% CI:0.621,0.825),β-hCG分别为0.644(95% CI:0.542、0.746)、0.679(95% CI:0.576,0.752)、0.693(95% CI:0.592,0.792),联合诊断分别为0.767(95% CI:0.678、0.855)、0.826(95% CI:0.753,0.907)、0.869(95% CI:0.796,0.952)。结论 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胎盘血管指数、唐筛指标与FGR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FGR的发生。

      • 0+1
    • 腹部超声联合阴道灌注0.9%氯化钠诊断幼女阴道异物的临床价值

      2022(22):49-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0

      摘要 (305) HTML (125) PDF 489.81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超声联合阴道灌注0.9%氯化钠对幼女阴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的102例疑似阴道异物幼女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经腹部超声、阴道灌注0.9%氯化钠检查。以宫腔镜诊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腹部超声单独检测或腹部超声联合阴道灌注0.9%氯化钠诊断阴道异物的准确性、有效性。结果 宫腔镜结果显示,患儿中阴道炎有21例(20.59%),阴道异物有81例(79.42%),其中棉絮状物、谷物、头发丝等线状物最为常见;单独诊断、联合诊断出阴道异物分别有69例和79例,与宫腔镜诊断结果的K值分别为0.689和0.897。将宫腔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单独诊断、联合诊断阴道异物的敏感性分别为0.765(95% CI:0.594,0.816)、0.951(95% CI:0.826,0.995),特异性分别为0.667(95% CI:0.563,0.786)、0.905(95% CI:0.795,0.972),准确度分别为0.745(95% CI:0.586,0.813)、0.941(95% CI:0.817,0.984),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可信区间无重叠,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道灌注0.9%氯化钠可增强幼女阴道异物在超声下的显影,提升诊断准确性、有效性,且操作简单、损伤小,起到清洁阴道作用。

    • >实验研究·论著
    • HAPLN3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的关系

      2022(22):53-6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1

      摘要 (232) HTML (32) PDF 2.60 M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和蛋白多糖链接蛋白家族基因成员3(HAPLN3)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个公共数据库分析HAPLN3在ccRCC中的差异表达、预后价值,以及与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及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评分(TIDE)等的相关性,并行富集分析HAPLN3在ccRCC中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APLN3蛋白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cRCC细胞株(OS-RC-2、ACHN)HAPLN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转染siRNA沉默HAPLN3,用qRT-PCR检测不同ccRCC细胞株中HAPLN3基因沉默的有效性。采用CCK-8法检测HAPLN3基因表达降低对不同ccRCC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cRCC中HAPLN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肾脏组织(P <0.05),在不同WHO/ISUP分级的ccRCC中发现G4组HAPLN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G3组(P <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HAPLN3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OS)低于低表达组(P <0.05),且G4组OS也低于G3组(P <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APLN3高表达[HR=1.548(95% CI:1.325,1.801)]、高龄[HR=1.029(95% CI:1.016,1.042)]、高pT分期[HR=1.923(95% CI:1.632,2.265)]、高pN分期[HR=3.425(95% CI:1.818,6.456)]、高pTNM分期[HR=1.867(95% CI:1.638,12.12)]、高Grade分级[HR=2.291(95% CI:1.870,2.806)]是ccRCC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APLN3高表达[HR=1.430(95% CI:1.144,1.789)]、高龄[HR=1.006(95% CI:1.006,1.043)]、高pTNM分期[HR=1.661(95% CI:1.205,2.289)]、高Grade分级[HR=1.486(95% CI:1.070,2.065)]是ccR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HAPLN3 mRNA相对表达量与B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s =0.284、0.532、0.584、0.617、0.323和0.620,均P =0.000)。G4组CTLA4、LAG3、PDCD1、TIGIT mRNA相对表达量和TIDE评分高于G3组(P <0.05)。GES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HAPLN3在ccRCC中与多条免疫及肿瘤通路相关。癌组织HAPLN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OSRC-2、ACHN细胞HAPLN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K-2细胞(P <0.05)。si-NC组、si-HAPLN3组不同时间点OS-RC-2、ACHN细胞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OS-RC-2、ACHN细胞的OD值有差异(F =481.158和292.321,均P =0.000);②两组OS-RC-2、ACHN细胞的OD值有差异(F =27.471和255.219,均P =0.002);③两组OS-RC-2、ACHN细胞的OD值变化趋势有差异(F =20.799和11.301,P =0.017和0.040)。结论 HAPLN3在ccRCC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可能是ccRCC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物,并有作为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22(22):63-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2

      摘要 (337) HTML (308) PDF 1.83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40只大鼠,成功复制股骨干骨折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PBS缓冲液50 μL、水凝胶100 μL至骨髓腔)、外泌体组(注射hucMSC-Exos 100μg、水凝胶100 μL至骨髓腔)、复合组(注射hucMSC-Exos 100 μg、水凝胶100 μL至骨髓腔,腹腔注射XAV939 1 mg/只),每组10只。干预后2周、4周行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活体扫描、生物力学测试最大载荷,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痂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enin)、p-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外泌体组、复合组大鼠干预后2周、4周骨小梁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Tb.N、BV/TV有差异(F =23.584和31.267,均P =0.000);②3组大鼠Tb.N、BV/TV有差异(F =85.512和54.796,均P =0.000),与对照组、复合组比较,外泌体组Tb.N较多,BV/TV较高,促进骨折愈合效果相对较好;③3组大鼠Tb.N、BV/TV变化趋势有差异(F =19.417和25.461,均P =0.000)。外泌体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和复合组(P <0.05)。与外泌体组比较,对照组组织学评分降低(P <0.05),复合组组织学评分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组p-β-catenin/β-catenin、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外泌体组比较,复合组p-β-catenin/β-catenin、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hucMSC-Exos可促进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0+1
      • 1+1
      • 2+1
    • >综述
    • 热休克蛋白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2022(22):69-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3

      摘要 (322) HTML (88) PDF 558.39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中常见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母胎界面免疫、子宫内膜蜕膜化、细胞自噬与凋亡、生殖细胞发育及男性精子因素、母体雌孕激素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等多种因素异常均与URSA有关。该文针对热休克蛋白在上述相关因素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URSA病理机制和临床干预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临床研究·论著
    • 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左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22):75-7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4

      摘要 (230) HTML (28) PDF 552.63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左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及术后镇痛,观察组则在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室性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心功能、不良事件等。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SBP、HR、室性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数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AP、SBP、HR、室性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数有差异(F =42.653、71.521、32.845和21.584,均P <0.05);②两组患者MAP、SBP、HR、室性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数有差异(F =31.568、67.152、33.685和19.635,均P <0.05)。③两组患者MAP、SBP、HR、室性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数变化趋势有差异(F =100.365、312.652、98.563和142.512,均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LVEF、LVFS、E/A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LVEF、LVFS、E/A有差异(F =51.632、89.521和100.245,均P <0.05)。②两组患者LVEF、LVFS、E/A有差异(F =26.325、62.521和79.632,均P <0.05)。③两组患者LVEF、LVFS、E/A变化趋势有差异(F =263.512、415.321和492.321,均P <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左心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避免围术期发生不良事件。

    • McGregor术式修复外伤后眼睑缺损的效果观察

      2022(22):80-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5

      摘要 (356) HTML (35) PDF 1.31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cGregor术式修复外伤后眼睑缺损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医院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外伤后眼睑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采用外眦颞侧反向半圆形肌皮瓣进行旋转滑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Tenzel术式修复,研究组患者采取McGregor术式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睑裂状况,对比两组眼睑缺损修复美学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表功能状态,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睑裂长度、睑裂高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试验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cGregor术式、Tenzel术式修复外伤后眼睑中度缺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恢复患者眼睑结构及形态,但McGregor术式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0+1
      • 1+1
      • 2+1
      • 3+1
    • 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

      2022(22):85-8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6

      摘要 (190) HTML (58) PDF 492.56 K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血管转流术组和孙氏手术组,分别为39例和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转流术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孙氏手术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术后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 <0.05)。血管转流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P <0.05)。随访3年,孙氏手术组患者有1例患者于术后31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血管转流术组患者无死亡。结论 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用于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

    • 导丝引导法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

      2022(22):90-9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7

      摘要 (325) HTML (51) PDF 536.31 K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导丝引导法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置管方式分为传统穿刺组(48例)与导丝引导组(39例)。其中传统穿刺组患者行传统PTBD,导丝引导组患者行导丝引导PTB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况,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与胆汁细胞因子水平,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手术时间、一次性置入成功、每日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引流术前后的TBIL、DBIL和ALT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丝引导组引流术前后血流、胆汁IL-1、IL-4、IL-10和TNF-α上升或下降程度大于传统穿刺组(P <0.05)。两组患者胆道出血、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传统穿刺组急性重症胆管炎、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导丝引导组(P <0.05)。结论 传统PTBD与导丝引导法PTBD的一次性置入率相当,且均可较好地改善肝功能与胆红素水平,但导丝引导法PTBD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急性重症胆管炎与脓毒症的发生率。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2022(22):95-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2.018

      摘要 (277) HTML (67) PDF 531.86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糖尿病(DM)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0例。两组分别接受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DM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后血清25-(OH)D3、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左心室结构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前FPG、HbAlc、25-(OH)D3、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FPG、HbAlc、hs-CRP较对照组低,25-(OH)D3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治疗24周后PG、HbAlc、hs-CRP较治疗前低,25-(OH)D3较治疗前高(P <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24周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低(P <0.05)。两组治疗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LAD、LVEDd、LVEFLAD、LVEDd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LAD、LVEDd、LVESd较治疗前低,LVEF较治疗前高(P <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提升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心室重构,预防心律失常。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