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4):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1
摘要:目的 研究孕妇血清、胎盘组织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水平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为感染性PROM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ROM手术终止妊娠孕妇60例作为研究组。依据孕周将研究组分为足月PROM组[(38.16±1.47)周]和未足月PROM组[(34.87±2.05)周],各30例。选取同期该院足月正常剖宫产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胎盘组织IFI16表达情况,IFI16 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及孕妇血清IFI16、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结果 足月PROM组、未足月PROM组IFI16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足月PROM组与未足月PROM组IFI16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足月PROM组、足月PROM组胎盘组织IFI16 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 <0.05)。未足月PROM组、足月PROM组血清IFI16、IL-6、IL-1β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IFI16在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升高可能与PROM孕妇的炎症反应有关,IFI16水平升高对PROM炎症反应可能有预测意义。
2022(24):6-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2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LISA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的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统计两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两组通气、吸氧及再次使用PS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体格发育及听力、视觉、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PS给药操作过程中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药物反流发生率,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总吸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再次使用PS率,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听力损伤、视觉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出院时、纠正6个月、纠正12个月体重、头围、身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纠正6个月、12个月的EUGR发生率均低于出院时(P <0.05),两组12个月的EUGR发生率均低于纠正6个月(P <0.05)。研究组智力发展指数、精神运动发展指数、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LISA治疗NRDS早产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S给药方法,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风险,改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2022(24):13-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3
摘要: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2例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每组41例。对比两组早产儿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对比两组早产儿撤机后不同时刻(首次撤机即刻、撤机后48 h和撤机后72 h)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及血清学指标[铁蛋白(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比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早产儿首次撤机即刻、撤机后48 h、72 h的PaO2、PaCO2、气道阻力、PEEPi、SF、ACTH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PaO2、PaCO2、气道阻力、PEEPi、SF、ACTH有差异(P <0.05);②两组早产儿PaO2、PaCO2、气道阻力、PEEPi、SF、ACTH有差异(P <0.05),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较好;③两组早产儿PaO2、PaCO2、气道阻力、PEEPi、SF、ACTH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NRDS早产儿撤机后采用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2(24):19-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4
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环扎术后经阴道超声测量参数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CIC)行宫颈环扎术孕妇的临床资料。追踪孕妇妊娠结局,根据孕妇术后是否发生早产将其分为早产组与足月组,分别有83例和227例。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既往妊娠次数、人工流产史、宫颈手术史、手术时间、宫颈环扎术孕周、体质量指数、宫颈参数[宫颈内口宽度、环扎线距内口距离、环扎线距外口距离、子宫宫颈前角(ACA)、宫颈长度(CL)]、血清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环扎线距内口距离、ACA、白细胞计数、hs-CRP、fFN、IL-2、IL-10、IL-17预测宫颈环扎术后早产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宫颈环扎术后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既往妊娠次数、人工流产史、宫颈手术史、手术时间、宫颈环扎术孕周、宫颈内口宽度、环扎线距外口距离、体质量指数、PLR、L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产组CL、环扎线距内口距离短于足月组,ACA大于足月组,白细胞计数、hs-CRP、fFN、IL-2、IL-17水平高于足月组,IL-10低于足月组(P <0.05)。ROC曲线分析,CL的AUC值最高,为0.952(95% CI:0.910,0.984),环扎线距内口距离的敏感性最高,为0.969(95% CI:0.713,0.911),CL的特异性最高,为0.927(95% CI:0.643,0.90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 ≤ 25.266 mm[O^R=2.897(95% CI:1.174,7.149)]、环扎线距内口距离≤ 12.450 mm[O^R=3.513(95% CI:1.665,7.412)]、ACA ≥ 107.772 °[O^R=2.735(95% CI:1.126,6.643)]、白细胞计数≥10.509×109/L[O^R=2.684(95% CI:1.089,6.615)]、hs-CRP ≥ 8.860 mg/L[OR=2.841(95% CI:1.168,6.910)]、fFN ≥ 50.439 μg/L[O^R=2.874(95% CI:1.167,7.079)]、IL-2 ≥ 722.622 ng/L[O^R=2.817(95% CI:1.085,7.314)]、IL-10 ≤ 446.039 ng/L[O^R=2.669(95% CI:1.451,4.909)]、IL-17 ≥ 27.237 ng/L[O^R=2.886(95% CI:1.054,7.902)]是宫颈环扎术孕妇术后早产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孕妇术后早产与白细胞计数、hs-CRP、fFN、IL-2、IL-10、IL-17血清因子有关,CL、环扎线距内口距离、ACA超声宫颈参数预测宫颈环扎术后早产风险有一定临床价值。
林丽斌,魏伟,陆璐,李永旭,李惠红,丁琳琳,周阳杰,卢陶陶,薛偕华
2022(24):26-3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microRNA-92a-3p(miR-92a-3p)靶向调控SIRT1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miR-92a-3p、SIR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明确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p-NF-κB)p65、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92a-3p与SIRT1靶向关系;划痕实验检测bEnd.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OGD/R组miR-92a-3p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 <0.05)。M_SIRT1 WT+mimics+TK组荧光素酶活性较M_SIRT1 WT+mimics NC+TK组低(P <0.05)。OGD/R组SIRT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 <0.05),OGD+92a抑制剂组较OGD+92a抑制剂内参组升高(P <0.05)。miR-92a-3p模拟物组NF-κBp65/p-NF-κBp65蛋白较模拟物内参组高,SIRT1蛋白和mRNA表达较模拟物内参组低(P <0.05)。miR-92a-3p模拟物组IL-1β、TNF-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拟物内参组高(P <0.05)。miR-92a-3p模拟物组伤口愈合率较模拟物内参组低(P <0.05)。结论 miR-92a-3p通过靶向抑制SIRT1表达,促进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朱磊,周正新,顾一帆,李文华,李亮,刘涛,康金平,韩士鼎,徐寰,朱彩玉,王壮壮
2022(24):34-3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6
摘要: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的作用及对果蝇无翅基因/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复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对每只大鼠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 mg/kg)和青霉素钠(8万u),2次/周,连续给药6周,共18只大鼠模型复制成功。模型复制的同时,阿托伐他汀组腹腔注射阿托伐他汀1 mg/(kg·d),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治疗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钙(S-Ca)、血清磷(S-P)水平,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较大鼠骨组织ALP、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大鼠骨组织Wnt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a、S-P及TGF-β1水平降低(P <0.05),ALP水平升高(P <0.05),AL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Wnt1水平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血清S-Ca、S-P及TGF-β1水平升高(P <0.05),ALP水平降低(P <0.05),ALP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 <0.05),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Wnt1水平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骨代谢指标,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2022(24):40-4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7
摘要:高原低氧习服是指进入高原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以确保能在低氧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其对高原人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快速习服高原低氧环境、减少高原低氧对机体损伤至今仍不清楚。了解高原低氧损伤发生、发展机制,寻找精准预测高原低氧损伤发生的靶点,研发高效预防和治疗高原低氧损伤的措施迫在眉睫。该文就高原低氧损伤发生机制、高原低氧损伤易感性靶点、促进高原低氧习服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原医学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为构建对高原低氧损伤的充分认识、早期预警、有效预防和快速治疗于一体的诊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
2022(24):50-5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8
摘要: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A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前路减压内固定切除的脊柱骨折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LR4、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研究组不同腰椎间盘退变等级患者TLR4、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研究组TLR4与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TLR4、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V级组TLR4、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P <0.05),Ⅳ级组高于Ⅱ级组、Ⅲ级组(P <0.05),Ⅲ级组高于Ⅱ级组(P <0.05)。重度腰痛组TLR4、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中度腰痛组(P <0.05)。重度腰椎功能丧失组TLR4、IL-23、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中度腰椎功能丧失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LR4 mRNA相对表达量与IL-23 mRNA、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 =0.662和0.671,均P <0.05)。结论 LDH患者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LR4、IL-23、IL-17A异常高表达,且与LDH患者腰椎间盘退变等级、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2022(24):56-6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09
摘要:目的 分析解剖型锁定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肩锁关节的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48例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作为研究组,44例采用重建钢板开放复位内固定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骨折复位质量、肩锁关节的三维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手术前后喙锁间距、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肩峰下间隙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重建钢板开放复位内固定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佳、术后疼痛轻、肩锁关节三维形态改善更明显的优点。
2022(24):61-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0
摘要: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6(MAGEA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海南省人民院收治入院的12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受试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甲胎蛋白(AFP)、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AGEA6和AMP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GEA6蛋白的表达。根据肿瘤组织MAGEA6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中位值,将HCC患者分为MAGEA6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绘制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一般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法分析MAGEA6 mRNA与AMPK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组织MAGEA6 mRNA相对表达量、MAGEA6阳性率、MAGEA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 <0.05)。MAGEA6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HCC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分化程度、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AFP、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GEA6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 <0.05)。一般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 [H^R=2.183(95% CI:1.117,4.267)]、TNM分期[H^R=2.203(95% CI:1.174,4.133)]、MAGEA6 mRNA [H^R=6.328(95% CI:1.516,26.404)]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肿瘤组织AMPK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AMPK mRNA与MAGEA6 mRNA表达呈负相关(r =-0.680,P =0.000)。结论 MAGEA6基因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在HCC中发挥促癌作用。
2022(24):68-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1
摘要:目的 探讨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及心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9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对照组采用中度神经肌肉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手术时间、手术条件评分、术中气腹压、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T1)及术后即刻(T2)、24 h(T3)、48 h(T4)的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有差异(F =316.49、122.38、251.03、22.183、34.286、67.203和12.052,均P =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有差异(F =8.759、6.416、11.620、5.212、4.594、4.006和4.214,均P =0.000),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浆D-乳酸、DAO、CRP水平低,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高,镇痛效果相对较好;③两组血浆D-乳酸、DAO、CRP、心率、平均动脉压、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变化趋势有差异(F =16.767、9.731、19.937、6.018、5.972、8.141和6.495,均P =0.000)。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条件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术中气腹压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用于老年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能够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心肺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2022(24):74-7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2
摘要:目的 探究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4 d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估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及药物毒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压积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率,治疗前后ADL、BI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和神经功能,提升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2022(24):79-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3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拟行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HMGB1、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建立后5 min、放气后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心率、MAP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心率、MAP有差异(P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相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③两组患者心率、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HMGB1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HMGB1水平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HMGB1水平有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较对照组低,炎症反应较轻;③两组患者HMGB1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Adr、Cor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Adr、Cor有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围术期应激反应轻较;③两组患者Adr、Co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CD4+/CD8+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8+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CD4+/CD8+有差异(P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免疫抑制较轻;③两组患者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因子HMGB1分泌,减轻免疫抑制及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2022(24):85-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4
摘要:目的 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B组行单纯脊柱融合。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固定节段和动态固定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SR)、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OM)、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有差异(F =575.55和1436.967,均P =0.000);②A与B组VAS、ODI评分无差异(F =2.402和1.952,P =0.129和0.171);③两组VAS、OD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 =6.469和9.116,均P =0.0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SR、ROM、Pfirrmann分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ISR、ROM有差异(F =65.454和614.002,均P =0.000),Pfirrmann分级无差异(F =1.221,P =0.305);②A与B组ISR、ROM、Pfirrmann分级有差异(F =31.005、649.492和18.185,均P =0.000);③两组ISR、ROM、Pfirrmann分级变化趋势有差异(F =7.420、213.145和19.963,均P =0.000)。结论 脊柱融合辅助以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可以保留脊柱活动度,有效维持邻近节段的椎间高度,分散加载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载荷,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2022(24):91-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5
摘要: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左叶胆管结石患者14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开腹肝左叶切除术、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残留率、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后4 d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细胞计数的差值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骨髓原始细胞非红细胞计数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能与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较轻有关。
2022(24):96-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24.016
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乳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OPP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血液灌流治疗)和研究组(脂肪乳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心肌酶谱水平及胃肠功能[瓜氨酸(Cit)、二胺氧化酶水平(DAO)]。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CHE恢复正常、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MCV、SCV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P <0.05),LVIDs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LDH、CK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Cit高于对照组(P <0.05),DAO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脂肪乳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AOPP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神经功能和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恢复肠胃功能,安全可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