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1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吸附microRNA-144(miR-144)对狼疮肾炎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分泌与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 B6.MRL-FaslprNju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20只和C57BL/6健康小鼠5只在适应性条件下喂养5 d。每天收集B6.MRL-FaslprNju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24 h尿量,尿蛋白浓度> 1 mg/L表明狼疮肾炎发病,为狼疮肾炎组。C57BL/6小鼠为正常组。分离纯化两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对lncRNA TUG1实施亚细胞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狼疮肾炎组和正常组小鼠肾组织中lncRNA TUG1和miR-144 mRNA相对表达量。狼疮肾炎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并分为NC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阴性对照序列)、TUG1过表达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TUG1)、sh-TUG1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sh-TUG1)、miR-144 mimic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miR-144 mimic)、TUG1过表达+miR-144 mimic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染TUG1和miR-144 mimic)。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TUG1和miR-144的靶向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纤维化标记因子Ⅳ型胶原(Col Ⅳ)、纤连蛋白(F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狼疮肾炎组小鼠肾组织中的miR-144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lncRNA TUG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lncRNA TUG1与miR-144存在靶向结合关系。NC组、TUG1过表达组、sh-TUG1组、miR-144 mimic组、TUG1过表达+miR-144 mimic组细胞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NC组比较,TUG1过表达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miR-144 mimic组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 <0.05)。各组的Col Ⅳ、F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NC组比较,TUG1过表达组Col Ⅳ和F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iR-144 mimic组Col Ⅳ、F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力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力有差异(P <0.05);②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力有差异(P <0.05);③各组的细胞活力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与NC组48 h和72 h比较,TUG1过表达组48 h和72 h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 <0.05),sh-TUG1组48 h和72 h细胞增殖活力增强(P <0.05),miR-144 mimic组48 h和72 h细胞增殖活力增强(P <0.05)。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侵袭数和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NC组比较,TUG1过表达组的细胞侵袭数减少(P <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sh-TUG1组细胞侵袭数增多(P <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miR-144 mimic组细胞侵袭数增多(P <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结论 lncRNA TUG1吸附miR-144进而抑制狼疮肾炎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2022(3):10-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2
摘要:目的 探讨薏苡仁提取物(CSE)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对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STZ)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D组)、链脲佐菌模型组(STZ组)、格列齐特治疗组(GLI组)、CSE低剂量组(CSE-L组),CSE高剂量组(CSE-H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24 h尿蛋白含量、初始体重、最终体重、肾脏重量及肾组织损伤指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周时血糖低于1周和3周时血糖;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Z组高于ND组(P <0.05),CSE-L组、CSE-H组低于STZ组(P <0.05)。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初始体重、最终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Z组24 h尿蛋白水平高于ND组(P <0.05),初始体重、最终体重低于ND组(P <0.05),CSE-L组、CSE-H组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STZ组(P <0.05),初始体重、最终体重高于STZ组(P <0.05)。各组大鼠肾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Z组Scr、BUN、TC、HDL-C及IL-6水平高于ND组(P <0.05);CSE-H组Scr、BUN、TG、TC、HDL-C、GSH、IL-6水平低于STZ组(P <0.05)。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Z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D组(P <0.05),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D组(P <0.05),CSE-H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TZ组(P <0.05),MyD8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TZ组(P <0.05)。结论 CSE可通过调节TGF-β1、MyD88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进程和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2022(3):16-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Rpph1表达对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分泌科因控制血糖重复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68例。根据首次、再次入院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患者分为蛋白尿进展组62例和蛋白尿非进展组206例。比较两组首次入院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进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Rpph1表达对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进展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使用二甲双胍及Scr、血尿酸、lncRNA Rpph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高血压[O^R=3.271(95% CI:1.864,3.872)]、使用二甲双胍[O^R=2.192(95% CI:1.253,2.413)]及Scr水平[O^R=1.873(95% CI:1.211,2.063)]、血尿酸水平[O^R=2.321(95% CI:1.432,2.784)]、lncRNA Rpph1相对表达量[O^R=2.621(95% CI:1.732,3.064)]是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首次入院血清lncRNA Rpph1相对表达量预测蛋白尿进展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564,AUC为0.800(95% CI:0.742,0.858),敏感性为67.48%(95% CI:0.517,0.784),特异性为82.26%(95% CI:0.684,0.935)。结论 血清lncRNA Rpph1相对表达量较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对蛋白尿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2(3):21-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4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F-κB)、丙二醛(MDA)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初诊T2DN患者96例作为DN组,同期该院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为DM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2例作为NC组。比较3组血清NF-κB和MDA水平;比较3组肾功能相关指标;Pearson法分析T2DN患者血清NF-κB、MDA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NF-κB和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组高于DM组和NC组(P <0.05),DM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Scr、β2-MG、BUN、eGFR及UAE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组Scr、β2-MG、BUN、UAER水平高于DM组和NC组(P <0.05),DN组eGFR水平低于DM组和NC组(P <0.05),DM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N患者血清NF-κB与Scr、β2-MG、BUN、UAER呈正相关(r =0.816、0.943、0.836和0.735,均P <0.05);与eGFR呈负相关(r =-0.736,P <0.05)。MDA与Scr、β2-MG、BUN、UAER呈正相关(r =0.723、0.816、0.917和0.726,均P <0.05);与eGFR呈负相关(r =-0.829,P <0.05)。结论 T2DN患者血清NF-κB、MDA水平及Scr、β2-MG、BUN、eGFR、UAER水平均有异常,且血清NF-κB、MDA与Scr、β2-MG、BUN、eGFR、UAER均存在相关性。
2022(3):26-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5
摘要:目的 探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相关指标、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 <0.05),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用量低或少于对照组(P <0.05),抵抗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应用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调节血清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
2022(3):31-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6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地塞米松治疗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地塞米松组,每组24只。3组大鼠分别再灌注1 d、3 d、5 d、7 d,每次各6只。超声造影后,分析3组大鼠再灌注不同时间点TIC曲线中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的变化,比较3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 3组大鼠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的肾皮质TIC曲线各参数比较,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的Peak、TP、MTT、AUC有差异(P <0.05);②3组大鼠的Peak、TP、MTT、AUC有差异(P <0.05);③3组大鼠的Peak、TP、MTT、AUC随再灌注时间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肾脏病理损伤加重,而地塞米松组损伤有缓解。3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有差异(P <0.05);②3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有差异(P <0.05);③3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随再灌注时间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定量反映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及地塞米松干预后肾脏微循环的改变,其中TP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2022(3):38-4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7
摘要:遗传病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只能减轻或矫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改变患者携带的致病基因。揭示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利用基因治疗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根治遗传病的有效途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的细胞,其中人尿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容易获得、易于培养增殖、重编程率高等优点,且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和器官。该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人尿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高效重编程方法,并整理其在心脏、肌营养不良、脊髓型肌萎缩等相关遗传病的疾病模型复制、机制探索及可行性治疗方面的应用,为遗传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2022(3):44-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8
摘要:随着导管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日趋常见,但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这一并发症的认知不足。该文综述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相关指南和研究,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这一并发症的认知。
2022(3):48-5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0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和透出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糖类抗原125(CA125)与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关系,以及其预测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肾病学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疑似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1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研究组(有细菌性腹膜炎者66例)与对照组(无细菌性腹膜炎者53例)。比较两组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A125水平,并探究各指标对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研究组给予抗感染治疗,比较治疗后感染控制者与未控制者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A125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sICAM-1水平[O^R=1.123(95% CI:1.051,1.200)]、透出液sICAM-1水平[O^R=2.006(95% CI:1.352,2.975)]、血清PCT水平[O^R=2.134(95% CI:1.292,3.525)]、透出液PCT水平[O^R=3.025(95% CI:1.628,5.621)]及透出液CA125水平[O^R=1.227(95% CI:1.065,1.414)]均是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 <0.05);血清sICAM-1、PCT联合预测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 CI:0.829,0.946),大于血清sICAM-1单独预测的AUC 0.750(95% CI:0.662,0.824)和血清PCT单独预测的AUC 0.810(95% CI:0.728,0.876),联合预测的敏感性为84.85%(95% CI:0.734,0.921)、特异性为84.91%(95% CI:0.719,0.928);透出液sICAM-1、PCT、CA125联合预测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的AUC为0.926(95% CI:0.863,0.966),大于透出液sICAM-1单独预测的AUC 0.798(95% CI:0.714,0.866)、透出液PCT单独预测的AUC 0.819(95% CI:0.738,0.884)及透出液CA125单独预测的AUC 0.794(95% CI:0.711,0.863),联合预测的敏感性为86.36%(95% CI:0.752,0.932)、特异性为88.68%(95% CI:0.763,0.953);感染控制者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及透出液CA125水平均低于感染未控制者(P <0.05)。结论 随着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及透出液CA125水平的升高,腹膜透析相关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风险增加,各指标对腹膜透析细菌性腹膜炎具有预测价值,且能辅助临床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2022(3):55-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0
摘要: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儿血清microRNA-590(miR-590)、microRNA-196b(miR-196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于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肾活检患儿118例,83例确诊为IgA肾病患儿,35例为其他肾小球疾病患儿,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儿童42例为对照组。通过qRT-PCR法检测受试者血清miR-590、miR-196b表达水平。参照Lee氏分级分别对IgA肾病患儿进行病理学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590、miR-196b及二者联合检测对IgA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肌酐、24 h蛋白尿、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A肾病组肌酐、24 h蛋白尿、血清IgA水平较对照组、非IgA肾病组升高(P <0.05),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非IgA肾病组下降(P <0.05)。3组miR-590 mRNA、miR-196b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A肾病组miR-590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非IgA肾病组下降(P <0.05),miR-196b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非IgA肾病组升高(P <0.05)。不同程度IgA肾病患儿miR-590 mRNA、miR-196b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A肾病组患儿miR-590相对表达量随病情加重依次下降(P <0.05),miR-196b相对表达量随病情加重依次升高(P <0.05)。ROC曲线显示,miR-590、miR-196b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IgA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85和0.904,敏感性为84.1%、90.7%和88.6%,特异性为82.6%、64.8%和87.0%。结论 IgA肾病患儿血清miR-590低表达、血清miR-196b高表达,两者联合对IgA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2(3):60-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1
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后经皮氧分压(PtcO2)相关指标与常用氧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6 h持续监测PtcO2,并于0 h、6 h行氧负荷试验(OCT)、动脉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分析PtcO2值、OCT值(吸入纯氧10 min后PtcO2值-基础PtcO2值)与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 h后PtcO2及ΔPtcO2(6 h PtcO2~0 h PtcO2)均与乳酸清除率呈正相关(r =0.386和0.555,P <0.05),ΔPtcO2与ΔScvO2(6 h ScvO2~0 h ScvO2)呈正相关(r =0.377,P <0.05),ΔOCT(6 h OCT~0 h OCT)与ΔScvO2呈正相关(r =0.372,P <0.05)。复苏6 h后,PtcO2改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在乳酸清除率、6 h ScvO2、去甲肾上腺素需求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CT改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苏前后PtcO2、OCT的变化与乳酸清除率、ScvO2变化值相关,有可能用于评估复苏的有效性。
2022(3):65-6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2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表达特征,并分析三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s-CD62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浆s-CD62P、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CD62P与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s-CD62P水平为(223.05±69.14)ng/mL,对照组为(96.25±31.54)ng/mL。观察组的血浆s-CD62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TNF-α、hs-CRP、PCT、IL-6、PT、APTT、D-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 <0.05),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CD62P与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PCT呈正相关(均P <0.05);s-CD62P与凝血指标PT、APTT、D-D呈正相关(均P <0.05),与PLT呈负相关(P <0.05)。TNF-α、hs-CRP、IL-6、PCT与PT、APTT、D-D呈正相关(均P <0.05),与PLT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血浆s-CD62P表达水平升高预示着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其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密切相关,其可能诱导了脓毒症炎症-凝血网络的形成。
2022(3):70-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3
摘要: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中安全有效的肝素钠抗凝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分为肝素钠全量组(A组),仅采用首次剂量肝素钠组(B组),以及不采用首次剂量、采用术中持续匀速泵入肝素钠组(C组)。比较3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肌酐、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D-二聚体、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以及血滤器及管道凝血情况。结果 3组患者WBC、PLT、肌酐、尿素、AST、ALT、TBIL、Alb、PA、D-二聚体、CO2CP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的Hb、PT、APTT及FBG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血滤器凝血发生情况为:A组1级1例,发生率为2.5%;B组1级1例,2级1例,发生率为5.0%;C组2级2例,发生率为5.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管道凝血。结论 血浆置换中不采用首次剂量、持续匀速泵入小剂量肝素钠、治疗结束前30 min停止使用的抗凝方案,对肝衰竭患者凝血情况的发生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最小,且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2022(3):74-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4
摘要:目的 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CDCS)对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早期并发症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探讨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9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URL治疗的1 1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44例和无并发症组998例。应用CDCS对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URL术后早期并发症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144例,发生率12.6%。CDCS分析结果显示,Ⅰ级并发症76例(52.8%)、Ⅱ级37例(25.7%)、Ⅲa级15例(10.4%)、Ⅲb级9例(6.3%)、Ⅳa级1例(0.7%)、Ⅳb级6例(4.2%)、Ⅴ级并发症0例(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负荷、结石位置、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术前发热、术前降钙素原、术前尿培养、重度肾积水、合并输尿管狭窄、病程、术者熟练程度是URL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负荷≥ 45 mm2[O^R=1.039(95% CI:1.010,1.070)]、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O^R=1.734(95% CI:1.211,2.482]、手术时间≥ 60 min [O^R=1.032(95% CI:1.006,1.058)]、合并糖尿病[O^R=1.832(95% CI:1.040,3.227)]、术前尿培养阳性[O^R=3.163(95% CI:1.195,8.373)]、合并输尿管狭窄[O^R=2.010(95% CI:1.102,3.669)]和术者为低年资医师[O^R=2.213(95% CI:1.414,3.463)]是URL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根据这7个因素建立的URL术后早期并发症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95% CI:0.756,0.826),敏感性为77.1%(95% CI:0.696,0.832),特异性为65.1%(95% CI:0.621,0.680)。结论 URL术后早期并发症分级主要为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结石负荷≥ 45 mm2、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手术时间≥ 60 min、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狭窄和低年资医师实施手术可能会增加URL术后早期并发症。
2022(3):81-8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5
摘要:目的 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液进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探究与STEMI预后可能相关的标志物,为及早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带来的获益提供代谢组学方面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TEMI患者43例,按照血管开通时间结合住院及出院随访期间(1个月)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B两组。用干血点法结合直接进样质谱代谢组学检测患者入院时、PCI术后第2天及术后1个月时的血液代谢物;构建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差异代谢物;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其与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B组,心衰及心律失常率低于B组(P <0.05);PCA模型显示代谢物在术后1个月区分聚类趋势明显,将其进一步行OPLS-DA分析后,最终筛选出14个差异代谢物(包括4个氨基酸和10个肉碱);代谢物与LVEF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越早开通STEMI患者闭塞冠状动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越少;心肌缺血、缺氧时间越长,血液中亮氨酸、缬氨酸(支链氨基酸)及长链酰基肉碱类物质含量越高,高代谢物可能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有关。
2022(3):87-9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6
摘要:目的 探讨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163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心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CT肺动脉成像和心脏超声有关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 163例PAH患者中,39例发生心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3.93%。发生组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大于未发生组(P <0.05),右心室收缩压(RVSP)高于未发生组(P <0.05),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低或小于未发生组(P <0.05)。ROC曲线显示,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RVEF、RVSP、TAPSE评估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15 mm、42.75 mm、34.83%、53.78 mmHg、16.03 mm;CT肺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4.1%(95% CI:0.597,0.687)、90.3%(95% CI:0.852,0.992)、0.843(95% CI:0.778,0.895);心脏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61.5%(95% CI:0.573,0.649)、92.7%(95% CI:0.881,0.947)、0.827(95% CI:0.760,0.882);CT肺动脉成像、心脏超声对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效能相近(P >0.05);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64.1%(95% CI:0.596,0.686)、99.2%(95% CI:0.952,1.032)、0.917(95% CI:0.853,0.958),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PAH患者心功能损害诊断效能的AUC大于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RVEF、RVSP、TAPSE单独诊断的AUC(P <0.05)。结论 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效能较高,二者联合适用于对PAH患者患者心功能损害进行诊断。
2022(3):93-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3.017
摘要:目的 探讨超早产儿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超早产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治愈出院及好转出院者纳入存活组(55例),抢救无效死亡和病情处于临终时放弃治疗后死亡者纳入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超早产儿母亲的妊娠、超早产儿住院期间状况及主要并发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 70例超早产儿胎龄23~27+6周,平均(26.4±0.9)周,出生体重580~1 450 g,平均(983±183)g,存活率为78.6%(55/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早产儿存活组和死亡组胎龄、多胎、新生儿窒息、重度窒息、产前使用激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肺出血、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双胎[O^R=5.574(95% CI:1.270,24.460)、NEC[O^R=5.146(95% CI:1.016,16.049)]、肺出血[O^R=6.861(95% CI:1.359,36.645)]为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超早产儿病死率较高,双胎妊娠、肺出血及NEC为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