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1
摘要: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CA1)通过靶向miR-206调控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系HOK和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SCCA、SCCl5、HN13、CAL27、HSC3和SCC9中lncRNA UCA1和microRNA-206(miR-206)的表达;在HN13细胞中敲除IncRNA UCA1,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HN1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starBase预测IncRNA UCA1、YAP1与miR-206的互补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YAP1蛋白的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系HOK,6种OSCC细胞中lncRNA UCA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 <0.05),而miR-206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与转染siNC的对照组相比,siUCA1组细胞活力下降,凋亡比例升高(P <0.05)。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06与lncRNA UCA1、YAP1均存在互补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iUCA1组miR-206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 <0.05),YA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 <0.05),而同时转染siUCA1和miR-206 inhibitor则抑制miR-206表达,恢复YAP1的表达(P <0.05)。结论 lncRNA UCA1在OSCC细胞中高表达,通过抑制miR-206的表达,上调YAP1,从而促进OSCC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2022(4):9-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2
摘要:目的 探讨制霉菌素联合光动力抗菌疗法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6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制霉菌素口服50万u/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光动力抗菌疗法,每隔24 h光疗1次,均治疗1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念珠菌菌数、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念珠菌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念珠菌菌数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念珠菌菌数均低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制霉菌素联合光动力抗菌疗法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及念珠菌菌数,且安全可靠。
2022(4):14-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3
摘要: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辅助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对侵袭性牙周炎(AgP)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南开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AgP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行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诺环素辅助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炎症因子及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附着水平、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米诺环素辅助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治疗AgP可提高疗效,改善牙周组织状况,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清除牙周致病菌,且安全性良好。
2022(4):19-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4
摘要:目的 探讨Furlow腭成形术对腭裂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及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腭裂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两瓣法,研究组采用Furlow腭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腭总长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腭弓宽度,术后3个月腭咽闭合功能和语音清晰度,以及腭瘘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腭总长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咽腭弓宽度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腭咽闭合完全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语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腭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urlow腭成形术治疗腭裂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恢复腭咽闭合生理解剖形态,改善腭咽闭合功能及语音效果。
2022(4):24-2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5
摘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3D打印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钛板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3D打印颧骨颧弓骨折复位钛板固定修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骨折复位效果。对比两组骨愈合相关因子、骨痂骨密度及颧骨颧弓复位精确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骨形态生成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骨痂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双侧颧弓宽度差值、颧骨突度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钛板固定修复中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均可获取满意手术复位效果,但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3D打印技术可提高骨折复位精确度,促进骨折愈合。
2022(4):30-3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6
摘要:目的 探讨头颈癌放射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的6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中124例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19.50%。真菌感染最多,有71例(39.01%)。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高血压、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大[O^R=2.517(95% CI:1.362,4.364)]、肿瘤分期高[O^R=2.953(95% CI:1.473,6.201)]、口腔环境差[O^R=2.805(95% CI:1.339,5.955)]、口腔自洁习惯差[O^R=2.979(95% CI:1.817,7.509)]、化学治疗[O^R=3.164(95% CI:2.072,9.116)]、合并糖尿病[O^R=4.102(95% CI:2.239,10.254)]、使用抗生素[O^R=2.331(95% CI:1.261,3.889)]是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易发生真菌感染,年龄大、肿瘤分期高、口腔环境差、口腔自洁习惯差、化学治疗、合并糖尿病、未使用抗生素是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高危因素。
2022(4):35-3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7
摘要:目的 分析胶原膜联合β-磷酸三钙(β-TCP)治疗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因牙源性颌骨囊肿行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根据修复骨缺损的不同方式分为3组,每组54例。A组:术后不放置任何材料;B组:术后使用胶原膜覆盖骨缺损部位;C组:术后使用β-TCP进行填塞,且使用胶原膜覆盖。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行锥形束CT检查,测定其骨缺损区域的骨密度。结果 所有患者未复发。A组、B组与C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T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CT值有差异(F =34.335,P =0.000);3组CT值均随时间增加不断升高(P <0.05)。②3组CT值有差异(F =9.634,P =0.008);A组最低(P <0.05),C组最高(P <0.05)。③3组CT值变化趋势有差异(F =165.591,P =0.000)。结论 胶原膜联合β-TCP治疗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成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4):40-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8
摘要:目的 探究恩格列净通过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对血糖波动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F级SD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糖波动组及恩格列净组,每组10只。恩格列净组、血糖波动组小鼠成功复制血糖波动糖尿病模型后,分别同时间给予恩格列净10 mg/(kg·d)、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4周;对照组小鼠同时间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波动组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可见空泡化。与血糖波动组比较,恩格列净组小鼠上述病理变化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波动组和恩格列净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肾组织IL-8,以及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但恩格列净组小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肾组织IL-1β,以及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血糖波动组(P <0.05)。结论 恩格列净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1通路活化,对血糖波动性糖尿病小鼠肾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2022(4):45-5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09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小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8只)、褪黑素组(18只)。复制CA模型后褪黑素组小鼠给予褪黑素药物治疗(10 mg/kg)。术后第3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9分法),并观察10 d存活率。CA模型复制后6 h取小鼠脑组织,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脑组织GRP78、Chop、p-PERK、p-eIF2a、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应用ELISA测定丙二醛(MDA)水平,同时取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脑组织海马CA1区损伤情况。结果 小鼠均复苏成功。各组小鼠体重、心率、平均动脉压、胸外按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小鼠术后1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假手术组低(P <0.05),褪黑素组较模型组高(P <0.05)。模型组CA1区神经元细胞死亡数量较假手术组多(P <0.05),褪黑素组较模型组少(P <0.05)。模型组LDH活性、MDA水平较假手术组高(P <0.05),褪黑素组较模型组低(P <0.05)。模型组脑组织GRP78、Chop、p-PERK、p-eIF2α、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高(P <0.05),褪黑素组较模型组低(P <0.05)。结论 褪黑素对CA、CPR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
2022(4):51-5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0
摘要:中国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老年患者住院及接受手术的比例逐年上调。老年患者的生理情况、基础疾病及腹部手术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诊断和干预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及降低社会、家庭医疗开支有着长远的意义。该文就如何降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如何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作一阐述。
2022(4):56-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1
摘要:纳米二氧化钛(TiO2 NPs)能屏蔽紫外线,是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和耐候性的白色疏松粉末,常作为新型纳米材料应用于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涂料、油漆等行业,因此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近年来,随着TiO2 NPs在各领域的应用,其安全性和其潜在危害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该文结合目前TiO2 NPs神经毒性的各类相关研究,从其理化性质、暴露途径和神经毒性机制方面对TiO2 NPs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进行讨论、总结与展望。
2022(4):62-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2
摘要: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SLE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并使用他克莫司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白芍总苷胶囊。比较两组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蛋白水平、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同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 VS 79.17%)(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蛋白水平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发热、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86% VS 28.89%)(P <0.05)。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SLE患者疗效显著,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复发率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安全性较好。
2022(4):68-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3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7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IMN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单纯糖尿病患者75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因素,探究血清MCP-1、MMP-9诊断糖尿病合并IMN的价值,统计研究组不同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FTA)病变程度患者血清MCP-1、MMP-9水平。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肌酐比值[O^R=3.511(95% CI:1.445,8.53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3.725(95% CI:1.533,9.052)]、MCP-1[O^R=3.184(95% CI:1.310,7.737)]、MMP-9[O^R=2.986(95% CI:1.229,7.257)]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CP-1、MMP-9及两者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敏感性分别为70.73%(95% CI:0.174,0.383)、73.98%(95% CI:0.141,0.341)和70.73%(95% CI:0.042,0.189),特异性分别为73.33%(95% CI:0.216,0.383)、77.33%(95% CI:0.187,0.348)和90.67%(95% CI:0.216,0.383),AUC分别为0.755(95% CI:0.656,0.853)、0.774(95% CI:0.677,0.871)和0.898(95% CI:0.835,0.962),两者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特异性、AUC最大。IFTA重度病变组血清MCP-1、MMP-9水平高于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P <0.05),IFTA中度病变组血清MCP-1、MMP-9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P <0.05)。结论 血清MCP-1、MMP-9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IMN有关,MCP-1联合MMP-9诊断糖尿病合并IMN效能良好,MCP-1、MMP-9可能与IFTA病变有关。
2022(4):74-7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4
摘要:目的 探究载脂蛋白E4(ApoE4)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AD)伴睡眠障碍患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5-羟色胺(5-H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AD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将患者分为伴有睡眠障碍组(42例)及未伴有睡眠障碍组(36例),另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分析所有受试者ApoE等位基因分布情况,比较AD伴睡眠障碍ApoE4携带组与未携带组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抑郁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健康组、伴有睡眠障碍组、未伴有睡眠障碍组ApoE2、ApoE3携带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有睡眠障碍组ApoE4携带者占比高于健康组和未伴有睡眠障碍组(P <0.05),而健康组与未伴有睡眠障碍组ApoE4携带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伴睡眠障碍ApoE4携带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高于未携带组(P <0.05),ApoE4携带组BNDF、5-HT水平低于未携带组(P <0.05)。结论 AD患者伴睡眠障碍与ApoE4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中ApoE4对该类患者影响最显著,其原因可能与ApoE4对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抑郁相关因子水平的调控有关。
2022(4):79-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5
摘要:目的 分析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及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121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肌骨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并采用ODI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O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肌骨超声评分、OD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骨超声评分、ODI评分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肌骨超声评分与ODI评分均呈正相关(r =0.735和0.681,P =0.009和0.018)。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肌骨超声评分[O^R=1.881(95% CI:1.239,2.856)]、ODI评分[O^R=1.848(95% CI:1.246,2.740)]、IL-6[O^R=1.818(95% CI:1.234,2.681)]、IL-10[O^R=1.868(95% CI:1.226,2.847)]、TNF-α[O^R=1.837(95% CI:1.224,2.756)]是影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与ODI评分呈正相关,肌骨超声评分、ODI评分、IL-6、IL-10、TNF-α是影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4):84-8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6
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不同病因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病因将其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组(45例)、高血压心脏病组(16例)和扩张型心肌病组(28例)。所有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3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治疗前(P <0.05),LVEF及心脏指数则均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3组患者LVEDD、LVESD、LVEF及心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可用于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且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相近。
2022(4):89-9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7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近远期认知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5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硬膜外腔麻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近远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出血量、输液量、输血、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0~T3时MAP、HR、SpO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MAP、HR、SpO2有差异(P <0.05);②各组的MAP、HR、SpO2比较有差异(P <0.05);③各组MAP、HR、SpO2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T4~T6时MMSE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MSE有差异(P <0.05);②各组MMSE有差异(P <0.05);③各组MMSE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T0、T3~T5时血清AD、NE、ET、Cor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AD、NE、ET、Cor水平有差异(P <0.05);②各组AD、NE、ET、Cor水平有差异(P <0.05);③各组AD、NE、ET、Co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研究组T6时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T7时POCD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腔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保障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近期认知功能的改善。
2022(4):95-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4.018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IMT测定结果,将病例组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 0.9 mm)、IMT增厚组(IMT≥ 0.9 mm),分别有56和4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血浆Hcy、LP(a)水平,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影响因素。根据颈动脉内斑块回声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分别有68例、18例和14例。比较3组血浆Hcy、LP(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浆Hcy与LP(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IMT高于对照组(P <0.05)。IMT增厚组患者年龄、吸烟患者占比、SBP及血清TG、血浆Hcy、LP(a)较IMT正常组高(P <0.05),病程较IMT正常组长(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TG、Hcy及LP(a)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风险因素(P <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Hcy、LP(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 <0.05),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Hcy、LP(a)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与LP(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671,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血浆Hcy、LP(a)水平升高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且与颈动脉内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此外,血浆Hcy与LP(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