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儿科感染性疾病·论著
    • IL-6、PCT、hs-CRP和WBC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22(8):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1

      摘要 (330) HTML (41) PDF 637.03 K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深入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69例新生儿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的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IL-6、hs-CRP、PCT和WBC水平,比较各指标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日龄、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WBC、hs-CRP、PCT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感染组WBC、hs-CRP、PCT和IL-6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各指标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绘制ROC曲线,IL-6约登指数和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743和0.967,联合检测中WBC+hs-CRP特异性最高(82.22%),PCT+IL-6+WBC+hs-CRP敏感性最高(98.55%),IL-6+WBC+hs-CRP约登指数最高(0.720)。结论 IL-6、PCT、hs-CRP、WBC的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采用IL-6+WBC+hs-CRP联合检测可以在不同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 0+1
      • 1+1
    • 脐血CRP、PCT、IL-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8):6-1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2

      摘要 (284) HTML (213) PDF 522.88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脐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3 d内转新生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及其产妇分为EOS组(31例)和对照组(137例)。通过ELISA法测定患儿出生时脐血CRP、PCT、IL-6水平,比较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CRP、PCT、IL-6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OS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早破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OS组新生儿脐血CRP、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CRP、PCT、IL-6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 0.7)。PCT、IL-6的敏感性(> 80%)及特异性(> 90%)较高,CRP欠佳。与三者单独诊断比较,CRP+PCT+IL-6联合诊断EOS的AUC及特异性略有提高,但敏感性不如PCT、IL-6。结论 脐血CRP、PCT、IL-6对EOS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选择最合适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EOS,但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不大。

      • 0+1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ysLTs、IL-13及IgE的表达水平

      2022(8):11-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3

      摘要 (245) HTML (31) PDF 468.70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时体内相关免疫因子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收治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与非感染组(100例)。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血清CysLTs、IL-13及IgE水平。结果 3组患儿血清CysLTs、IL-13、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血清CysLTs、IL-13、IgE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 <0.05),非感染组CysLTs、IL-13、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LTs [O^R=1.012(95% CI:1.008,1.025)]、IL-13 [O^R=2.301(95% CI:1. 563,3.405)]、IgE [O^R=3.921(95% CI:1.873,8.614)]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感染组CysLTs与IL-13、IgE呈正相关(r =0.979和0.992,P =0.000和0.012),IL-13与IgE呈正相关(r =0.931,P =0.000)。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ysLTs、IL-13、IgE水平显著升高。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microRNA-125b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22(8):15-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4

      摘要 (300) HTML (30) PDF 639.38 K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microRNA-125b(miR-125b)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就诊的118例VE患儿(重度组55例,轻度组63例),另取同期该院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检测结果等。提取血浆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5b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25b相对表达量与VE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miR-125b对VE患儿预后的诊断价值,并对V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照组miR-125b相对表达量低于轻度组和重度组(P <0.05);重度组miR-125b相对表达量高于轻度组(P <0.05)。VE患儿血清miR-125b相对表达量与惊厥、偏瘫、多器官损伤和应激性高血糖呈正相关(rs =0.034、0.017、0.205和0.160,均P <0.05),与年龄、患者发热、意识障碍、低钠血症无相关性(P >0.05)。血清miR-125b预测VE患儿预后的AUC为0.843(95% CI:0.752,0.891)。当临界值为1.725时,诊断的敏感性(87.5%)、特异性(71.2%)和准确性(76.4%)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应激性高血糖、miR-125b是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血清miR-125b与V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0+1
    • >实验研究·论著
    • 黄蜀葵花对碘普罗胺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2(8):20-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5

      摘要 (325) HTML (340) PDF 3.43 M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黄蜀葵花防治碘普罗胺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利用碘普罗胺孵育HK2细胞诱导的体外细胞损伤模型,采用黄蜀葵花制剂(TFA)干预碘普罗胺处理的HK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111 mgI/mL碘普罗胺)、TFA组(0.6 mg/mL TFA)、TFA+模型组(111 mgI/mL碘普罗胺+0.6 mg/mL TFA)、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10 mmol/L NAC)、NAC+模型组(111 mgI/mL碘普罗胺+10 mmol/L NAC)。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Annexin V-FITC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p-ASK1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通路凋亡蛋白表达。结果 碘普罗胺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K2细胞死亡,促进HK2细胞ROS的产生。空白组、TFA组与NAC组HK2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FA+模型组、NAC+模型组HK2细胞活性高于模型组(P <0.05)。Annexin V-FITC、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TFA组、NAC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TFA及+模型组和NAC+模型组细胞荧光强度减弱。免疫荧光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SK1荧光表达明显增强;TFA组、NAC组与空白组比较,荧光表达无明显差异;TFA+模型组、NAC+模型组的p-ASK1荧光强度较模型组减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Bax蛋白表达降低(P <0.05),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38/P38、pJNK/JNK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TFA+模型组和NAC+模型组Bcl-2/Bax蛋白表达升高(P <0.05),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38/P38、pJNK/JNK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结论 TFA可以减少碘普罗胺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FA抑制ROS-ASK1-MAPK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MicroRNA-183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细胞外基质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2(8):28-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6

      摘要 (252) HTML (47) PDF 561.76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83(miR-18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参与调节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ECM)的机制。方法 收集20例确诊为AAD的组织标本作为AAD组,20例无主动脉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作为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检测miR-183、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将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分为3组:Mimic组、Inhibitor组和对照组;Mimic组用miRNA-183 mimic转染HASMC;Inhibitor组用miRNA-183 inhibitor转染HASMC,对照组未做处理。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83、MMP-9 mRNA、MMP-9蛋白及其底物弹性蛋白(Elastin)的表达。结果 AAD组miRNA-183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P <0.05),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Mimic组miRNA-183、Elastin升高(P <0.05),MMP-9 mRNA和蛋白降低(P <0.05);Inhibitor组miRNA-183、Elastin降低(P <0.05),MMP-9 mRNA和蛋白升高(P <0.05)。结论 miR-183可能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中MMP-9的表达,参与平滑肌细胞ECM的重塑过程,促进AAD的发生、发展。

      • 0+1
      • 1+1
    • 不同层次穴位埋线调节单纯性肥胖大鼠外周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

      2022(8):33-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7

      摘要 (170) HTML (264) PDF 595.46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层次穴位埋线调节单纯性肥胖外周脂肪代谢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50只高脂饲料喂养。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组)、脂肪层埋线组(C组)、肌肉层埋线组(D组)、脂肪层埋线+AG490组(E组)、肌肉层埋线+AG490组(F组),每组10只。给予不同的埋线治疗后,比较各组JAK2、STAT3、SOCS3、LEP-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B、E、F组脂肪组织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A组(P <0.05);C、D组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组(P <0.05);E、F组与B组脂肪组织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E、F组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组(P <0.05);E、F组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 <0.05)。B、C、D、E、F组脂肪组织SOCS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 <0.05);B、E、F组脂肪组织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 <0.05);C、D组SOCS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P <0.05);E、F组与B组脂肪组织SOCS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E、F组SOCS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组(P <0.05);E、F组SOCS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D组(P <0.05)。B、E、F组脂肪组织LEP-R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A组(P <0.05);C、D组脂肪组织LEP-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 <0.05);B、D、E、F组脂肪组织LEP-R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A组(P <0.05);C、D组LEP-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组(P <0.05);D、E、F组LEP-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组(P <0.05);E、F组LEP-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 <0.05)。结论 脂肪层及肌肉层穴位埋线可以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使瘦素直接参与外周脂肪的代谢调节。

      • 0+1
      • 1+1
      • 2+1
      • 3+1
    • EZH2抑制剂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2(8):39-4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8

      摘要 (347) HTML (137) PDF 656.57 K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T2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GSK126低剂量组、GSK126中剂量组、GSK126高剂量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分别用终浓度为0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的GSK126细胞培养基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培养24 h、48 h、72 h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培养48 h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48 h细胞中上皮间质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及EZH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空白组及GSK126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培养24 h、48 h、72 h的增殖能力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细胞增殖能力有差异(F =15.498,P =0.000);②4组细胞增殖能力有差异(F =5.162,P =0.013);③4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趋势有差异(F =12.314,P =0.000)。与空白组比较,GSK126低、中、高剂量组穿膜细胞数、迁移率,以及EZH2、Vimentin、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且随GSK126剂量升高而降低(P <0.05)。与空白组比较,GSK126低、中、高剂量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且随GSK126剂量升高而升高(P <0.05)。与空白组比较,GSK126低、中、高剂量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且随GSK126剂量升高而降低(P <0.05)。结论 EZH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膀胱癌T24细胞EMT,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中JAK2和STAT3蛋白磷酸化有关。

      • 0+1
      • 1+1
    • 特立帕肽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紊乱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2022(8):46-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09

      摘要 (370) HTML (44) PDF 1.15 M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特立帕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复制尿毒症模型,模型复制过程中死亡2只,随机取12只大鼠为尿毒症组,剩余36只大鼠随机分为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每组12只。特立帕肽组成功复制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模型后,腹腔注射特立帕肽30 μg/(kg·d),1次/d,连续6周;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钙、血磷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比较,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P <0.05);且特立帕肽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 <0.05)。与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比较,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大鼠血钙水平降低(P <0.05),血磷水平升高(P <0.05);且特立帕肽组大鼠血钙水平高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 <0.05),血磷水平低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 <0.05)。与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比较,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大鼠肾组织Wnt、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且特立帕肽组大鼠肾组织Wnt、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 <0.05)。结论 特立帕肽可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肾功能,提高血清钙、磷水平,进而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紊乱,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化来实现的。

      • 0+1
      • 1+1
      • 2+1
    • >综述
    • ALDH1A3在肿瘤、血管平滑肌调控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2022(8):52-5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0

      摘要 (507) HTML (290) PDF 559.13 K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乙醛脱氢酶1A3(ALDH1A3)是醛类代谢酶系醛脱氢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主要通过将全反式视黄醛氧化成视黄酸,来参与人体细胞的生理过程。大量证据表明ALDH1A3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力。ALDH1A3在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方面发挥作用,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笔者从ALDH1A3在恶性肿瘤、血管平滑肌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 钙敏感受体在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2022(8):58-6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1

      摘要 (171) HTML (45) PDF 549.82 K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持续升高的血压能够引起心脏、脑和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和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钙敏感受体(CaS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成员,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aSR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CaSR可通过调节甲状旁腺激素、肾脏重吸收、血管平滑肌功能与结构及嗅觉感觉神经影响血压,进一步引发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表型转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最终导致心室重构和血管重构。因此,该文就CaSR对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CaSR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临床研究·论著
    • USCOM检测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2022(8):64-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2

      摘要 (329) HTML (260) PDF 518.71 K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评定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有无休克分为无休克组和休克组,分别有34例和39例。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3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各组均应用USCOM监测左心功能,观察USCOM对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的临床评定价值。结果 各组心率、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休克组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低于对照组和无休克组(P <0.05),无休克组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低或短于对照组(P <0.05)。休克组速度峰值、速度时间积分及流动时间低或短于对照组和无休克组(P <0.05),外周阻力和血管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和无休克组(P <0.05);无休克组速度峰值、速度时间积分和流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外周阻力和血管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USCOM可有效监测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分析患儿血流情况,为临床制订防治措施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儿童单纯脊髓栓系综合征小切口松解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022(8):69-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3

      摘要 (136) HTML (150) PDF 525.77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脊髓栓系综合征(TSC)小切口松解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单纯TSC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儿仅采用终丝切断术,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松解术,并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及随访终点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及随访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变化;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切口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和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前、术后、随访6个月的VAS、JOA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JOA评分有差异(F =2.507和4.142,P =0.014和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VAS、JOA评分有差异(F =4.913和2.229,P =0.000和0.029);③两组VAS、JOA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 =35.944和167.373,均P =0.000)。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小切口松解术治疗儿童单纯TSC疗效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常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8):74-7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4

      摘要 (268) HTML (21) PDF 551.44 K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常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400例EH伴LV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359例)、无效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EH伴LVH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有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269例、90例、41例,有效率为89.75%。两组患者性别及入院时极低频、低频(LF)/高频(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入院时血压、入院时LVH、入院时间歇性LBBB发生率,以及入院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 50 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HF、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5岁、高血压病程≥ 10年、入院时舒张压较高、收缩压较高、入院时LVH重度肥大、入院时发生间歇性LBBB,以及入院时SDNN、RMSSD、HF、LF是EH伴LVH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EH伴LVH患者常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合并间歇性LBBB、HRV降低与EH伴LVH患者常规治疗后疗效不佳有关。

    •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icroRNA-130a、microRNA-210表达水平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2022(8):79-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5

      摘要 (268) HTML (66) PDF 578.73 K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清microRNA-130a(miR-130a)、microRNA-210(miR-210)表达水平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ICH患者82例作为ICH组,另取同期该院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130a、miR-210。依据ICH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H患者发生END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0a、miR-210对ICH患者发生END的预测效能。结果 ICH组血清miR-130a、miR-210高于对照组(P <0.05)。ICH患者END发生率为20.73%。END组入院收缩压(SBP)、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破入脑室占比、miR-130a、miR-210均高于非END组(P <0.05),入院血肿体积大于非END组(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体积[O^R=2.846(95% CI:1.253,6.784)]、血肿破入脑室[O^R=2.787(95% CI:1.877,5.862)]、miR-130a[O^R=3.347(95% CI:2.475,8.275)]及miR-210[O^R=3.086(95% CI:2.051,7.436)]是ICH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30a、miR-210预测ICH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95% CI:0.724,0.899)、0.868(95% CI:0.776,0.933)。结论 血清miR-130a、miR-210在ICH患者中高表达,可影响END的发生,并作为评估ICH患者发生END的重要参考指标。

      • 0+1
    • 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对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影响

      2022(8):85-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6

      摘要 (367) HTML (210) PDF 647.16 K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对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R0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及术后放化疗,中位随访时间5年。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记录同步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分级,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及生存状况。结果 白细胞< 2级组与 ≥ 2级组患者外周血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白细胞< 2级组外周血PLR、NAR低于≥ 2级组(P <0.05)。腹泻< 2级组与 ≥ 2级组患者外周血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泻 < 2级组外周血NAR低于≥ 2级组(P <0.05)。放射性皮炎< 2级组与≥ 2级组患者外周血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射性皮炎< 2级组外周血NAR低于≥ 2级组(P <0.05)。逐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R^R=6.044(95% CI:2.657,13.748)]、分化程度[R^R=5.557(95% CI:2.443,12.640)]、淋巴结转移[R^R=4.540(95% CI:1.996,10.328)]及NAR[R^R=4.047(95% CI:1.779,9.206)]是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病理分期[R^R=3.850(95% CI:1.692,8.757)]、分化程度[R^R=3.785(95% CI:1.664,8.610)]及NAR[R^R=3.857(95% CI:1.696,8.775)]是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NAR最佳截断值为0.05时,预测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的敏感性为76.09%(95% CI:0.609,0.869),特异性为72.00%(95% CI:0.504,0.871),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95% CI:0.669,0.862);外周血NAR最佳截断值为0.06时,预测直肠癌患者生存的敏感性为75.00%(95% CI:0.608,0.855),特异性为73.68%(95% CI:0.486,0.899),AUC为0.730(95% CI:0.627,0.833)。NA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总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AR水平与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及预后有关,NAR高水平患者发生高级别急性不良反应和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 0+1
      • 1+1
      • 2+1
      • 3+1
    • 三维超声参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转归的价值

      2022(8):92-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8.017

      摘要 (305) HTML (272) PDF 779.53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80例AMI合并LVA患者。根据LVA病理解剖分型将患者分为A组(AMI合并功能性LVA)、B组(AMI合并解剖性LVA)和C组(AMI合并血栓性LVA),分别为31例、28例和21例。采用RT-3DE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排血量(CO)、球形指数(SPI),并按照体表面积(BSA)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心脏指数(CI)。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前及术后2个月LVEF、SPI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手术前后LVEDV、LVESV、LVEDVI、LVESVI降低幅度小于A、B组(P <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CO、CI升高幅度大于A组,但小于B组(P <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LVEDV降低幅度小于A组(P <0.05),CO、CI升高幅度大于A组(P <0.05),LVESVI降低幅度大于A组(P <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升高幅度小于A、B组(P <0.05),SPI降低幅度小于A组(P <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SPI降低幅度小于A组(P <0.05)。AMI合并LVA患者手术前LVEF与LVEDV、LVESV、CO、LVEDVI、LVESVI、CI呈负相关(r =-0.614、-0.736、-0.364、-0.614、-0.739和-0.348,均P <0.05);手术后LVEF与LVEDV、LVESV、CO、LVEDVI、LVESVI、CI呈负相关(r =-0.605、-0.720、-0.335、-0.594、-0.725和-0.320,均P <0.05)。手术前后SPI与LVEDV、LVESV、CO、LVEDVI、LVESVI、CI无相关性(P >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2个月AMI合并功能性及解剖性LVA患者心室形态和整体收缩功能均明显改善,手术效果确切,RT-3DE可评估急诊PCI的短期疗效。

      • 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