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1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清microRNA-424(miR-424)、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mRNA相对表达量对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16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FGR组)和116例分娩正常胎儿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4 mRNA、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A、VitB12水平。比较两组胎儿生长参数[出生体重、身高、腹围、头围、体质量指数(BMI)]、miR-424 mRNA、sFlt-1 mRNA、FA及VitB12;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胎儿生长参数的相关性及血清miR-424 mRNA、sFlt-1 mRNA与FA、VitB12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24 mRNA、sFlt-1 mRNA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效能。结果 FGR组胎儿出生体重、身高、腹围、头围及BMI低于对照组(P <0.05);FGR组miR-424 mRNA、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FA、Vit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miR-424 mRNA和sFlt-1 mRNA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高、腹围、头围及BMI呈负相关(P <0.05);FA和VitB12与胎儿出生时体重、身高、腹围、头围及BMI呈正相关(P <0.05)。miR-424 mRNA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AUC为0.790,截断值>0.18时,敏感性为74.14%(95% CI:0.476,0.790),特异性为71.55%(95% CI:0.378,0.800);sFlt-1 mRNA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AUC为0.777,截断值> 6.39时,敏感性为56.03%(95% CI:0.448,0.664),特异性为91.38%(95% CI:0.207,0.985);FA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AUC为0.826,截断值≤ 11.24 μg/L时,敏感性为85.34%(95% CI:0.576,0.892),特异性为66.38%(95% CI:0.500,0.716);VitB12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AUC为0.831,截断值≤ 255.24 ng/L时,敏感性为85.34%(95% CI:0.322,0.948),特异性为67.24%(95% CI:0.517,0.802);各指标联合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AUC为0.909,敏感性为85.34%(95% CI:0.672,0.957),特异性为82.76%(95% CI:0.767,0.905)(P <0.05);血清miR-424 mRNA和sFlt-1 mRNA与FA和VitB12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清miR-424 mRNA、sFlt-1 mRNA呈高表达,并能通过影响FA、VitB12水平,负调控胎儿生长发育,检测各指标有望成为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一个血清学方法。
2022(9):8-1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2
摘要:目的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处理联合氯米芬用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20例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米芬微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处理联合氯米芬微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早孕期流产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TH)用量、GTH刺激天数少于对照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注射日雌激素值小于对照组,周期取消率、早孕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正常受精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A型子宫内膜率高于对照组,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多于对照组,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刺激前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孕年龄[O^R=0.882(95% CI:0.511,0.999)]、不同刺激方案[O^R=1.062(95% CI:1.001,2.112)]、GTH用量[O^R=0.712(95% CI:0.526,0.941)]、获卵数[O^R=1.122(95% CI:1.022,1.201)]、可利用胚胎数[O^R=2.012(95% CI:1.561,2.300)]是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处理联合氯米芬可显著改善患者的IGF-1、IGFBP-3水平及妊娠结局;且可利用胚胎数较多、GTH用量较少的患者,其妊娠结局较好、获卵数较多。
2022(9):13-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3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扫描在女性盆底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剖宫产初产妇、未孕未产女性,每组30例。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MRI动态扫描前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估,评估后3组受试者均行MRI动态扫描。测量3组受试者盆腔器官至耻骨尾骨线(PCL)的距离,同时计算盆腔器官活动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盆腔器官至PCL距离及盆腔器官活动度的差异,并比较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MRI动态扫描与POP-Q评估脱垂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POP-Q评估发现4例前盆腔脱垂合并中盆腔脱垂产妇,MRI动态扫描也发现该4例产妇存在脱垂,与POP-Q评估符合率为100%。MRI动态扫描还发现1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和1例剖宫产产妇的前盆腔I度脱垂,1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中盆腔I度脱垂,该结果在POP-Q评估中未发现。MRI动态扫描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组前盆腔脱垂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46.7% VS 3.0%,P <0.05),中盆腔脱垂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0.0%,P >0.05)。产妇均未发现两种分娩方式后盆腔脱垂。静息态下3组盆腔器官至PCL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最大腹压状态下3组盆腔器官至PCL的距离、盆腔器官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阴道分娩组最大腹压状态下盆腔器官至PCL距离小于剖宫产组和未孕未产组(P <0.0167),盆腔器官活动度大于剖宫产组和未孕未产组(P <0.0167),而剖宫产组与未孕未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67)。结论 MRI动态扫描早期诊断分娩后盆腔器官脱垂较POP-Q评估更具优势,并能量化盆底损伤程度,确定盆底损伤部位,为盆底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临床信息。
2022(9):19-2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4
摘要:目的 探讨抗米勒管激素(AM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1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年。根据患者术后2年的自然妊娠结局分组,将自然妊娠患者记为自然妊娠成功组,否则记为自然妊娠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法(r-AFS)分期,囊肿直径,血清抗精子蛋白17抗体(sp17Ab)、抗顶体蛋白酶抗体(AcrAb)、糖类抗原125、AMH、VEGF水平,以及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结局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前AMH、VEGF水平对术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失访14例。123例患者中自然妊娠成功患者55例,剩余68例自然妊娠失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H水平[O^R=4.059(95% CI:1.670,9.865)]、VEGF水平[O^R=3.688(95% CI:1.517,8.962)]、sp17Ab水平[O^R=3.662(95% CI:1.507,8.900)]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AMH、VEGF及两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的AUC分别为0.750(95% CI:0.652,0.849)、0.763(95% CI:0.665,0.861)、0.889(95% CI:0.826,0.952),敏感性分别为72.73%(95% CI:0.588,0.835)、78.18%(95% CI:0.646,0.878)、72.73%(95% CI:0.588,0.835),特异性分别为70.59%(95% CI:0.581,0.807)、80.88%(95% CI:0.692,0.890)、89.71%(95% CI:0.794,0.954)。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AMH、VEGF水平对术后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妊娠结局效能良好。
2022(9):25-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5
摘要:目的 分析二代测序技术ghrelin作用后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从对照组(不添加ghrelin)和实验组(添加600 ng/mL ghrelin 24 h)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分别提取RNA进行测序,筛选出实验组发生差异表达的lncRNA,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差异mRNA取交集,对取交集后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有236个(上调130个,下调106个);差异表达mRNA有71个(上调66个,下调5个)。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与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筛选获得57个基因。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lncRNA主要与精、赖氨酸跨膜转运,氧化应激反应及发育过程相关,并且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上。结论 ghrelin作用后的人卵巢癌细胞中lncRNA的表达有差异,其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提示ghrelin可能在卵巢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2(9):32-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6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肺癌细胞A549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姜黄素诱导肺癌细胞A549 24 h,CCK-8法检测A549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OTAIR、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 mRNA的相对表达量,测序方法检测姜黄素诱导后lncRNA表达的变化,实验验证介导姜黄素发挥作用的具体非编码RNA,分析HOTAIR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诱导肺癌细胞A549 24 h后,不同浓度组肺癌细胞A549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OD值降低。Transwell结果显示,姜黄素诱导肺癌细胞A549 24 h后,姜黄素诱导组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迁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诱导组的间质表型基因和蛋白(E-cadherin、N-cadherin、Sna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cadherin、Snail相对表达量下降,E-cadherin相对表达量升高。癌旁正常组和肺癌组中HOTAI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高于癌旁正常组。测序检测和qRT-PCR结果显示,姜黄素抑制HOTAIR的表达。分析HOTAI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显示,HOTAIR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照组、姜黄素诱导组、姜黄素诱导+HOTAIR过表达组A549细胞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姜黄素有效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姜黄素抑制lncRNA HOTAIR表达,姜黄素抑制肺癌细胞A549上皮间质转化是通过HOTAIR实现的。
2022(9):41-4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7
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银屑病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诱导人永生角质形成细胞(HaCaT),显微镜观察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选出最佳浓度作用HaCaT细胞复制银屑病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HaCaT细胞,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选出后续实验白藜芦醇的浓度;将银屑病模型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30 μg/L生理盐水),2.5 μmol/L、5.0 μmol/L、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5.0 μg/mL维A酸)及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药物),MTT法检测各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银屑病模型细胞Caspase-3、p-ERK1/2、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KGF浓度组HaCaT细胞0 h、12 h、24 h、48 h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OD值有差异(P <0.05);②不同浓度组的OD值有差异(P <0.05),40 ng/mL KGF组的OD值高于其他浓度组;③不同浓度组OD值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40 ng/mL KGF组的OD值从24 h开始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组。0 μmol/L、0.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HaCaT细胞24 h后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藜芦醇浓度升高OD值降低,白藜芦醇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IC50值约5.3 μmol/L。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2.5 μmol/L白藜芦醇组、5.0 μmol/L白藜芦醇组、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细胞24 h、48 h、72 h的OD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OD值有差异(P <0.05);②各组OD值有差异(P <0.05),③各组OD值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从48 h开始,5.0 μmol/L、7.5 μmol/L白藜芦醇对银屑病模型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作用。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2.5 μmol/L白藜芦醇组、5.0 μmol/L白藜芦醇组、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 μmol/L、7.5 μmol/L的白藜芦醇对银屑病模型细胞有促凋亡作用。5.0 μmol/L白藜芦醇组、7.5 μmol/L白藜芦醇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p-ERK1/2、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抑制ERK/MAPK和/或P38/MAPK通路发挥作用进而抑制银屑病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2022(9):49-5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8
摘要:孤儿核受体NR4A家族蛋白是一类不依赖于配体激活的主动转录因子,其本身的表达、转录、翻译后修饰(磷酸化、泛素化等过程)可被多种外界刺激激活。激活后的NR4A以单体或二聚体形式识别并结合下游靶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其转录与表达,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反应,参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NR4A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9):55-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09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许多研究表明,miRNA在生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的异常影响精子形成的多个阶段和不同的细胞类型,导致生精障碍,引起男性不育。现将近年来miRNA在精子发生和生精障碍领域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并介绍miRNA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生精障碍的关系,以及miRNA在生精障碍性疾病领域的诊断和治疗潜力。
2022(9):60-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10
摘要:Janus激酶3(JAK3)属于与膜相关的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一个成员,由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发起的信号通过JAK/STAT途径介导。JAK3主要在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表达,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存活等过程。JAK3在血管细胞、癌细胞等某些非造血细胞中也存在表达。JAK3作为一种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重塑的新型调节剂,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该文从JAK3的结构、信号通路、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胡建鹏,李云,熊倩,李宏伟,陈坤前,高连灏,陈一非,李秀萍,王俊玲
2022(9):65-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11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人群基于中国人群华法林用药剂量计算公式(PRC模型)和国际华法林遗传药理学协会推荐的亚裔人群华法林剂量计算公式(IWPC模型)两种模型预测剂量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1月375例行华法林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qRT-PCR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用药情况,采用两种模型计算预测剂量并分析其与维持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维持在2.0~3.0范围内时所服用的华法林剂量]的相关性,评估两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选择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通常与患者的性别、身高、吸烟史、是否合并房颤、是否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无关,而与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BSA)、初INR、是否置换主动脉瓣膜、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或氯吡格雷相关。375例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其中CYP2C9基因*1/*1(AA)、*1/*3(AC)及*3/*3(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07%(349/375)、6.93%(26/375)和0.00%(0/375),VKORC1-1639基因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66%(310/375)、16.27%(61/375)和1.07%(4/375)。无论是使用PRC还是IWPC模型,除CYP2C9*1/*1 & VKORC1AA(n =289)组与CYP2C9*1/*3 & VKORC1AG(n =5)组预测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所有基因型组预测剂量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 <0.05)。在收集到维持剂量的174例患者中,CYP2C9*1/*1 & VKORC1 AG和CYP2C9*1/*1 & VKORC1 GG组维持剂量分别为[(3.41±1.01)mg,n =30]和[(4.75±0.35)mg,n =2],均高于CYP2C9*1/*1 & VKORC1 AA组[(2.59±0.73)mg,n =136](P <0.05);CYP2C9*1/*3 & VKORC1 AA组维持剂量为[(2.00±0.53)mg,n =5],低于其他基因型组合(P <0.05)。PRC和IWPC模型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2.99%(127/174)和62.64%(109/174);Pearson相关系数(r1 =0.546,r2 =0.567);决定系数(R12=0.298,R22=0.322)。两个模型预测剂量间无差异(r =0.839,P >0.05)。结论 携带CYP2C9*3等位基因的患者对华法林更敏感,所需华法林剂量较低,而携带VKORC1-1639 G等位基因的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华法林才可以获得有效的抗凝疗效。基因组学预测剂量可为临床使用华法林剂量提供依据,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2(9):73-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12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结节体积,根据结节体积缩小率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后结节消退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 微波消融术前术后的结节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较术前缩小,且呈持续缩小趋势。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结节体积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结节体积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结节体积有差异(P <0.05),预后良好组结节体积较小,消融效果较好;③两组的结节体积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的结节囊实性、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桥本甲状腺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结节位置、结节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节体积大[O^R=38.920(95% CI:2.959,511.864)],结节实性[O^R=0.005(95% CI:0.001,0.138)],单位体积消融时间长[O^R=1.046(95% CI:1.019,1.073)],桥本甲状腺炎[O^R=0.001(95% CI:0.001,0.264)]是影响结节消退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结节体积大、结节实性、单位体积消融时间长、桥本甲状腺炎是影响结节消退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9):78-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13
摘要:目的 分析温州市矮小症患儿血清维生素D、相关元素及其与患儿体格、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矮小症患儿80例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龄、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25(OH)D3]、铁、锌、铜、钙、镁、GH、IGF-1。采用Pearson法分析身高、体重、骨龄、GH、IGF-1与25(OH)D3、铁、锌、铜、钙、镁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维生素D及相关元素对矮小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身高、体重、骨龄、GH、25(OH)D3、IGF-1、铁、锌、铜、钙、镁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GH、25(OH)D3、IGF-1均低于对照组(P <0.05)。身高与25(OH)D3、铁、锌、铜、钙、镁均呈正相关(r =7.692、7.126、7.068、6.830、7.426和7.309,均P <0.05),体重与25(OH)D3、铁、锌、铜、钙、镁均呈正相关(r =7.321、7.263、6.593、6.829、7.200和6.786,均P <0.05),骨龄与25(OH)D3、铁、锌、铜、钙、镁均呈正相关(r =7.434、7.160、6.710、6.789、7.125和6.940,均P <0.05),GH与25(OH)D3、铁、锌、铜、钙、镁均呈正相关(r =6.779、4.425、4.862、3.837、3.696和4.148,均P <0.05),IGF-1与25(OH)D3、铁、锌、铜、钙、镁均呈正相关(r =6.950、4.796、5.462、4.296、4.474和4.056,均P <0.05);ROC曲线显示,25(OH)D3、铁、锌、铜、钙、镁及联合检测诊断矮小症的AUC分别为0.914(95% CI:0.867,0.960)、0.910(95% CI:0.858,0.961)、0.866(95% CI:0.807,0.925)、0.811(95% CI:0.737,0.886)、0.853(95% CI:0.789,0.917)、0.850(95%CI:0.786,0.914)及0.978(95% CI:0.959,0.997)。25(OH)D3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6.0%(95%CI: 0.812,0.892)和61.3%(95% CI: 0.547,0.698),铁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2.0%(95% CI:0.786,0.858)和53.8%(95% CI:0.482,0.651),锌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0.0%(95% CI:0.743,0.836)和53.8%(95% CI: 0.471,0.639),铜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78.0%(95% CI:0.647,0.821)和52.5%(95% CI:0.446,0.582),钙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76.0%(95% CI:0.625,0.790)和51.3%(95% CI:0.419,0.567),镁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2.0%(95% CI:0.779,0.827)和68.2%(95% CI:0.593,0.740),联合诊断矮小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4.0%(95% CI:0.869,0.990)和77.5%(95% CI:0.644,0.818)。结论 矮小症患儿血清25(OH)D3、铁、锌、铜、钙、镁低下,身高、体重、骨龄、GH、IGF-1与25(OH)D3、铁、锌、铜、钙、镁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矮小症。
2022(9):84-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14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2022(9):91-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2.09.015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腹腔微创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内压(IAP)、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采取CRRT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采取CRRT联合腹腔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患者为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AP、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转肽酶(γ-GT)]、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PCT、CRP、IL-6)。比较两组治疗及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的IAP、血清AST、ALT、TBIL、γ-GT、PCT、CRP、IL-6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腹内高压(IAH)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复常时间、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缩短(P <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43% VS 32.25%)(P <0.05)。结论 早期CRRT联合腹腔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降低SAP患者的IAP及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风险,保护肝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