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1
摘要:肥胖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增加的患病率及并发症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负担。目前被批准用于减重的药物相对较少。替尔泊肽为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药物。相比传统的GLP-1受体激动剂,其具有更显著的降糖和减重疗效。该文阐述替尔泊肽减重的可能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数据等,探讨其用于肥胖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治疗肥胖提供一种新选择。
2023(11):7-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2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21)表达变化及其对滋养层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GDM孕妇及同期体检且孕周相近的38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21 mRNA表达水平,microRNA转染JAR细胞系构建Control、miR-21 NC、miR-21、miR-21 inhibitor NC和miR-21 inhibitor组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Brdu检测细胞增殖,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leaved-Caspase 9、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研究组患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及F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miR-21组细胞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P <0.05),miR-21 inhibitor组细胞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P <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miR-21组细胞活力较Control组下调(P <0.05),miR-21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较Control组上升(P <0.05)。miR-21组细胞增殖能力较Control组减弱(P <0.05),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较Control组增强(P <0.05)。miR-21组细胞凋亡率较Control组升高(P <0.05),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较Control组降低(P <0.05)。miR-21组的穿膜细胞数低于Control组(P <0.05),miR-21 inhibitor组的穿膜细胞数高于Control组(P <0.05)。相较于Control组,miR-21组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P <0.05),miR-21 inhibitor组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P <0.05)。相较于Control组,miR-21组Cleaved Caspased-9、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 <0.05);miR-21 inhibitor组Caspased-9、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P <0.05)。结论 GDM孕妇存在miR-21高表达,miR-21可通过调节Bcl-2/Caspase-9介导对滋养层细胞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继而促进细胞凋亡。
2023(11):14-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3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microRNA-873-5p(miR-873-5p)、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与胰岛素抵抗、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7例GDM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137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873-5p、ZEB1的表达;Pearson法分析GDM患者血清miR-873-5p、ZEB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母婴结局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873-5p、ZEB1对GDM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血清miR-873-5p、ZE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血清miR-873-5p表达(r =0.754,P =0.000)、ZEB1表达(r =0.771,P =0.000)与HOMA-IR均呈正相关;母婴不良结局组的GDM患者血清miR-873-5p、ZEB1表达均高于良好结局组(P <0.05);FPG[O^R=1.366(95% CI:1.065,1.752)]、FINS[O^R=1.619(95% CI:1.214,2.160)]、HOMA-IR[O^R=1.550(95% CI:1.146,2.096)]、miR-873-5p[O^R=1.772(95% CI:1.250,2.512)]及ZEB1[O^R=1.512(95% CI:1.050,2.177)]均为GDM患者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 <0.05);血清miR-873-5p、ZEB1及两者联合预测GDM患者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敏感性分别为71.11%(95% CI:0.670,0.821)、66.67%(95% CI:0.620,0.715)和65.89%(95% CI:0.617,0.727),特异性分别为70.65%(95% CI:0.670,0.821)、85.87%(95% CI:0.775,0.897)和88.04%(95% CI:0.785,0.910),两者联合检测对GDM患者的母婴结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GDM患者血清miR-873-5p、ZEB1表达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且两者联合检测对GDM患者的母婴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2023(11):20-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4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趋化因子配体2(CCL2)水平与产后血糖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GDM孕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后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异常组42例和恢复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LRG1、CCL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LRG1、CCL2水平与产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后血糖异常的因素。结果 异常组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恢复组(P <0.05);异常组患者孕晚期及产后血清LRG1、CCL2水平均高于恢复组,且恢复组产后血清LRG1、CCL2水平低于孕晚期(P <0.05);异常组患者孕晚期及产后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 h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恢复组(P <0.05),异常组患者产后FPG、FINS、HOMA-IR水平低于孕晚期(P <0.05),恢复组患者产后TG、FPG、1 hPG、2 hPG、FINS及HOMA-IR水平均低于孕晚期(P <0.05);孕晚期GDM患者血清LRG1与2 hPG、FPG及HOMA-IR呈正相关(r =0.367、0.514、0.531,P <0.05),血清CCL2与2 hPG、FPG及HOMA-IR呈正相关(r =0.387、0.487、0.483,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RG1[O^R =4.312(95% CI:2.193,8.479)]、CCL2[O^R =3.348(95% CI:1.799,6.232)]、FPG[O^R =2.486(95% CI:1.511,4.090)]、HOMA-IR[O^R =1.962(95% CI:1.425,2.701)]是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孕晚期GDM患者血清LRG1、CCL2高表达,两者与血糖指标2 hPG、FPG及HOMA-IR密切相关。
2023(11):26-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5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肽对妊娠不良事件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分娩的98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GDM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根据GDM患者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根据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分为发育异常组和发育正常组。比较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组,发育异常组、发育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和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肽对GDM患者妊娠不良事件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预测效能。结果 98例GDM患者临床妊娠结局不良共37例、妊娠结局良好61例,胎儿发育异常22例、发育正常76例。结局不良组的年龄、孕次、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P <0.05)。发育异常组FPG、HbA1c及C肽水平高于发育正常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2.927(95% CI:1.056,8.111)]、HbA1c [O^R =2.790(95% CI:1.007,7.731)]、C肽 [O^R =3.086(95% CI:1.114,8.553)]均是影响GDM患者胎儿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HbA1c [O^R =2.892(95% CI:1.044,8.014)]、C肽 [O^R =3.267(95% CI:1.179,9.056)]均是影响GDM患者胎儿生长发育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肽预测GDM患者妊娠不良事件的临界值为423.25 pmol/L,敏感性为81.08%(95% CI:0.643,0.914),特异性为75.41%(95% CI:0.624,0.852),曲线下面积为0.741(95% CI:0.620,0.947);血清C肽预测GDM患者胎儿生长发育的临界值为411.63 pmol/L,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7.27%(95% CI:0.542,0.913)、71.05%(95% CI:0.594,0.806)、0.722(95% CI:0.623,0.808)。结论 血清C肽对GDM患者妊娠不良事件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该类患者妊娠结局及其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2023(11):32-3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6
摘要: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体力活动、增重速率及脂联素(APN)水平在妊娠糖尿病(G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GDM孕妇120例(GDM组),同时选取健康孕妇3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以及体力活动、增重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PN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GDM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和孕期喜食甜食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GDM组体力活动程度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GDM组的增重速率高于对照组(P <0.05),GDM组的TG高于对照组(P <0.05),而TBIL、DBIL和APN低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440(95% CI: 1.401,4.249)]、孕前体质量指数[O^R =2.748(95% CI: 1.704,4.434)]、糖尿病家族史[O^R =1.759(95% CI: 1.232,2.514)]、体力活动[O^R =0.513(95% CI: 0.343,0.767)]、增重速率[O^R =2.059(95% CI: 1.222,3.467)]和APN[O^R =0.509(95% CI: 0.332,0.778)]是GDM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体力活动、增重速率、APN是GDM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孕期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郭万成,王雅静,居梦娴,易书欣,王珺珺,黄玉杰,季欣,方彭华,张真稳
2023(11):37-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7
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高脂饮食12周的C57BL/6肥胖小鼠分为达格列净组和模型对照组(OC组),每组8只,另选取8只低脂饮食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达格列净组按照10 mg/(kg·d)给予连续3周灌胃,OC组和NC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小鼠体重、血糖、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及脂质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后达格列净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水平较实验前下降最明显(P <0.05)。实验后达格列净组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耐量曲线下面积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OC组(P <0.05)。与OC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降低(P <0.05)。与OC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肝脏重量均降低(P <0.05)。肝脏PGC-1α、SIRT1、CPT1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能通过激活肝脏SIRT1/PGC-1α/CPT1A通路促进肥胖小鼠的肝脏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脂肪蓄积,改善胰岛素抵抗。
2023(11):45-4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8
摘要:目的 研究琐琐葡萄黄酮(VTF)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神经炎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0.5% CMC-Na)、阳性组(多奈哌齐0.7 mg/kg体重)、VTF低剂量组(VTF 70 mg/kg体重)、VTF中剂量组(VTF 210 mg/kg体重)、VTF高剂量组(VTF 420 mg/kg体重),每组15只;另选取6月龄同背景SPF级C57BL/6小鼠15只为对照组(0.5% CMC-Na)。灌胃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B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IBA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阳性组及VTF各剂量组IBA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低(P <0.05);对照组、阳性组及VTF各剂量组APP、IBA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低(P <0.05);对照组、阳性组及VTF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 <0.05)。结论 VTF可以减少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神经炎症的发生,并通过下调APP、IBA1蛋白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3(11):50-5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09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膜成膜能力。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114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出痤疮丙酸杆菌,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结构;选取8株生物膜成膜能力较强的菌株Pa01、Pa02、Pa03、Pa04、Pa05、Pa06、Pa07和Pa08检测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随机选取成膜能力阴性菌株(浮游菌)Pa12和成膜能力阳性菌株Pa03进行大鼠实验,复制痤疮丙酸杆菌菌株感染模型。将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注射30 mg/kg的米诺环素(米诺环素组)或1% DMSO(溶媒组),感染后第5天处死大鼠,测量脓肿的面积,并分离脓肿组织进行均浆计数和HE染色。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86株痤疮丙酸杆菌,分离率为75.4%。痤疮丙酸杆菌对甲硝唑和夫西地酸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93.0%和90.7%;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5.6%~88.4%。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仅分别为7.0%和8.1%。86株临床分离痤疮丙酸杆菌中,34株(39.53%)生物膜成膜能力阳性,其中,成膜能力强、中和弱的占比分别为9.30%(8/86)、12.79%(11/86)和17.44%(15/86)。不同成膜能力组的生物膜吸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成膜能力强、中和弱组的吸光度比成膜能力阴性组均显著升高(P <0.05);对照组与米诺环素实验组(8 μg/mL)菌株Pa01、Pa02、Pa03、Pa04、Pa05、Pa06、Pa07和Pa08的生物膜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成膜能力阴性菌株Pa12中,米诺环素组的脓肿大小较溶媒组降低(P <0.05),米诺环素可显著抑制浮游菌Pa12脓肿的形成;米诺环素组的菌株载量较溶媒组减少(P <0.05),米诺环素能显著降低其脓肿痤疮丙酸杆菌菌株载量。成膜能力阳性菌株Pa03中,溶媒组和米诺环素组的脓肿大小和菌株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较高,且该菌易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
2023(11):57-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0
摘要:乙醛脱氢酶1A2(ALDH1A2)是乙醛脱氢酶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存在于胞质内并广泛参与体内醛类物质氧化的醛类氧化酶。ALDH1A2是视黄酸合成的重要调节酶,其可能通过视黄酸合成减轻神经性炎症,参与调节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对神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ALDH1A2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有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神经管缺陷、脑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等。因此,研究ALDH1A2基因及激活ALDH1A2将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3(11):62-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1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眼科学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AI在AMD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多,加深了人们对AMD的认识。利用AI技术对AMD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诊断可以降低患者视功能损伤的风险,其次运用AI对AMD进展进行预测,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该文综述了AI在AMD筛查、诊断、预后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在临床实践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旨在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3(11):69-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2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即使患者在治疗后达到深度缓解,最终仍会复发,这可能与克隆异质性和克隆演变有关。克隆异质性是MM的特征,在骨髓微环境和抗肿瘤治疗的选择压力下,亚克隆遵循不同的进化模式发生演变,如分支进化模式、线性进化模式、中性进化模式等,克隆演变贯穿于MM各个阶段,推动着MM的发生、耐药及复发。该文对MM克隆异质性、克隆演变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
2023(11):75-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戊糖素作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科住院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igiScan?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组和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戊糖素水平、有效勃起次数和有效勃起时长;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戊糖素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戊糖素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组血清戊糖素水平较糖尿病非勃起功能障碍组升高(P <0.05);血清戊糖素水平与UA/CR(r =0.343,P <0.05)呈正相关,与有效勃起次数(r =-0.397,P <0.05)和有效勃起时长(r =-0.403,P <0.05)呈负相关;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随着血清戊糖素的升高而升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敏感性为90.91%。结论 血清戊糖素有望成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新的血清学标志物。
2023(11):81-8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4
摘要:目的 探讨醋酸曲普瑞林联合膳食干预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代谢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10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膳食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治疗周期均持续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预测成年终身高、体质量指数、骨龄)、代谢指标[骨密度值、维生素D、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卵巢功能[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各生长发育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身高、预测成年终身高更高,体重更轻,骨龄更小;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各代谢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密度值、维生素D水平高于治疗前,N-MID、β-CTx、PⅠ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各卵巢功能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T、E2、PRL、LH、FS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大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醋酸曲普瑞林联合膳食干预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降低代谢水平,提升卵巢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3(11):87-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5
摘要:目的 探究生长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研究组采用生长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子宫容积、卵巢容积、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LH、FSH、E2、子宫容积、卵巢容积、TC、TG、HDL-C、LDL-C、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女童治疗前后的子宫容积、TC、TG、HDL-C、LDL-C、FPG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女童治疗前后的LH、FSH、E2、卵巢容积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生长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效果确切,可降低患儿的性激素水平,改善患儿的卵巢容积,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2023(11):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11.016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DN患者共80例为DN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为T2DM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尿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NLR与UA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与UACR对DN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N组UACR、NLR、BUN、eGFR、Cr、尿mALB、尿α1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高于T2DM组(P <0.05);UACR与NLR(r =0.391,P =0.027)、24 h尿蛋白(r =0.473,P =0.000)、Cr(r =0.289,P =0.036)及尿mALB(r =0.317,P =0.045)呈正相关,与eGFR(r =-0.572,P =0.014)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UACR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95% CI:0.787,0.886),敏感性为71.52%(95% CI:0.673,0.791),特异性为92.05%(95% CI:0.847,0.986)。结论 DN患者的NLR及UACR显著升高,NLR及UACR呈正相关,两者联合对DN的诊断效能最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