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1
摘要:目的 探究大黄素对宫颈癌细胞体外转移活性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顺铂组、大黄素组、联合组。采用Transwell实验、MTT法、流式细胞术、划痕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黄素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顺铂组、大黄素组、联合组细胞24、36和72 h的吸光度(OD)值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96.000,P =0.000);②各组细胞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8.500,P =0.000),联合组OD值低于对照组、大黄素组、顺铂组(P <0.05);③各组细胞OD值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9.100,P =0.000)。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和顺铂组宫颈癌细胞集落形成数、细胞侵袭数和迁移率均减少(P <0.05);与对照组、大黄素组、顺铂组比较,联合组的宫颈癌细胞集落形成数、细胞侵袭数和迁移率均减少(P <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和顺铂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与对照组、大黄素组、顺铂组比较,联合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和顺铂组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 <0.05);与对照组、大黄素组、顺铂组比较,联合组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 大黄素可以调节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并提高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3(20):7-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2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NLR家族含CARD结构域5(NLRC5)表达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NLRC5、Beclin1、LC3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作为子宫内膜癌组,另取9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子宫内膜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两组NLRC5、Beclin1、LC3 mRNA的表达。子宫内膜癌组患者术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按照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与预后不良组(18例);比较两组NLRC5、Beclin1、LC3 mRNA的表达,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C5、Beclin1、LC3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NLRC5、Beclin1和LC3 m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NLRC5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子宫内膜组低,Beclin1和LC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子宫内膜组高。NLRC5与Beclin1(r =-0.565,P <0.05)、LC3(r =-0.421,P <0.05)呈负相关;Beclin1与LC3呈正相关(r =0.462,P <0.05)。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脉管浸润、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FIGO分期、宫体肌层深肌层占比、淋巴结转移、Beclin1、LC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NLRC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FIGO分期Ⅱ、Ⅲ期[O^R =3.760(95% CI:1.260,11.223)]、宫体肌层深肌层[O^R =26.800(95% CI:7.043,101.984)]、有淋巴结转移[O^R =11.324(95% CI:3.286,39.019)]及Beclin1 [O^R =68.163(95% CI:2.537,1831.270)]、LC3高表达[O^R =26.468(95% CI:1.444,485.127)]均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NLRC5高表达[O^R =0.001(95% CI:0.000,0.079)]为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C5敏感性为82.8%(95% CI:0.784,0.923)、特异性为73.9%(95% CI:0.670,0.938);Beclin1敏感性为56.8%(95% CI:0.638,0.853)、特异性为77.8%(95% CI:0.644,0.877);LC3敏感性为57.3(95% CI:0.680,0.815)、特异性为72.2%(95% CI:0.693,0.824);联合敏感性为94.4%(95% CI:0.824,0.971)、特异性为62.5%(95% CI:0.593,0.778)。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NLRC5呈低水平表达,NLRC5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呈负相关,3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
2023(20):14-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3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96例)和无效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有效组鳞癌、病灶大小≤ 6 cm、化疗疗程2~3周期、无贫血、淋巴结转移阴性、血流丰富占比高于无效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鳞癌[O^R=2.044(95% CI:1.211,3.450)]、病灶大小≤ 6 cm [O^R=2.563(95% CI:1.305,5.034)]、化疗疗程2~3周期[O^R=1.845(95% CI:1.118,3.045)]、无贫血[O^R=1.229(95% CI:1.003,1.506)]、淋巴结转移阴性[O^R=3.174(95% CI:1.678,6.004)]、血流丰富[O^R=2.306(95% CI:1.242,4.282)]均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的影响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模型,Logit(P)=-32.167+0.715×病理类型+0.941×病灶大小+0.612×化疗疗程+0.206×贫血+1.155×淋巴结转移+0.836×血流情况。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95% CI:0.906,0.997),敏感性为89.6%(95% CI:0.843,0.956),特异性为85.0%(95% CI:0.812,0.906)。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受病理类型、病灶大小、化疗疗程、贫血、淋巴结转移、血流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建立预测模型更有利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
2023(20):20-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4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218(miR-218)、microRNA-193b(miR-193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患者均行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卡铂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18、miR-193b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218、miR-193b表达情况,统计化疗药物耐药情况,分析宫颈癌组织中miR-218、miR-193b的表达与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miR-218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miR-193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宫颈癌患者行体外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卡铂的耐药率分别为38.61%、46.53%、48.51%、26.73%和40.59%。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患者对体外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卡铂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耐药患者癌组织中miR-218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敏感患者,miR-193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敏感患者(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18、miR-193b及两者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化疗耐药性的敏感性分别为74.51%(95% CI:0.601,0.852)、70.59%(95% CI:0.560,0.821)、82.35%(95% CI:0.686,0.911),特异性分别为74.00%(95% CI:0.594,0.849)、78.00%(95% CI:0.637,0.880)、90.00%(95% CI:0.774,0.96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95% CI:0.661,0.847)、0.743(95% CI:0.643,0.843)、0.890(95% CI:0.824,0.956)。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miR-218表达低于癌旁组织、miR-193b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218、miR-193b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化疗耐药性有关,两者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化疗耐药性效能良好。
2023(20):26-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5
摘要:目的 研究雌激素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绝经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绝经后宫颈HPV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雌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保妇康栓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HPV转阴时间、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CT)评分与宫颈炎症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异常分泌物持续时间、HPV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CD3+、CD19+、CD3+CD8+、CD3-CD56+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LCT评分、宫颈炎症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雌激素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绝经后宫颈HPV感染疗效确切,可加快HPV转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宫颈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2023(20):31-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6
摘要:目的 观察纳布啡、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对疼痛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纳布啡组,每组49例。舒芬太尼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2.0 μg/kg +氟比洛芬酯2.0 mg/kg进行PCIA干预,纳布啡组术后给予纳布啡2.0 mg/kg +氟比洛芬酯2.0 mg/kg进行PCIA干预。记录两组≤ 24 h和24~48 h患者PCIA按压有效次数,统计两组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率,记录两组止吐药追加剂量,评估两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检测两组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应激反应、疼痛介质水平。结果 纳布啡组≤ 24 h和24~48 h的PCIA按压有效次数均少于舒芬太尼组(P <0.05);补救镇痛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 <0.05)。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术后4、8、12、24和48 h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术前及术后24、48 h应激反应、疼痛介质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皮质醇(Cor)、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Cor、Glu、NE、SP、NPY、PG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Cor、Glu、NE、SP、NPY、PGE2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纳布啡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舒芬太尼组(P <0.05)。两组嗜睡、寒战、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布啡组止吐药追加剂量低于舒芬太尼组(P <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应用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和疼痛介质的释放,提高机械性痛阈值,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2023(20):38-4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7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子宫肌瘤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无锡市新瑞医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静吸七氟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0 min(T2),术毕(T3)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2、6、12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T0、T1、T2、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较高,T2、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较低;③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2、6、12和24 h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6、12和24 h的VAS评分较低;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毕、术后24 h的TNF-α、IL-6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TNF-α、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TNF-α、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毕、术后24 h的TNF-α、IL-6较低;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TNF-α、IL-6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 <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子宫肌瘤患者,可以缩短清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2023(20):44-5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8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和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同时在体内使用氧化偶氮甲烷(AOM)与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使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通过CCK-8、细胞凋亡试验、Western blotting、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粪便16S rDNA测序来分析二甲双胍是否可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阐明其机制。结果 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分别处理MC38细胞和SW480细胞24 h可在镜下看到,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细胞活性率受到抑制。两种结直肠癌细胞加入0、20 mmol/L二甲双胍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可见,二甲双胍干预可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增加,COX-2蛋白表达呈药物剂量依赖性减低。两种结直肠癌细胞添加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后PGE2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OM+DSS组较NaCl组肿瘤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结肠长度缩短(P <0.05),AOM + DSS + Met组较Nacl组结肠肿瘤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结肠长度缩短(P <0.05),AOM + DSS + Met组较AOM + DSS组结肠肿瘤数量减少、肿瘤体积减小(P <0.05)。AOM+DSS+Met组PGE2蛋白水平较AOM + DSS组低,但高于NaCl组和Met组(P <0.05)。AOM + DSS + Met组Sobs指数、Shannon指数较AOM + DSS组高(P <0.05)。各组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髌骨细菌门、内脏臭气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粪厌氧棒杆菌属、埃希氏-志贺氏菌属群落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体内外二甲双胍均可以通过下调COX-2/PGE2/STAT3途径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且二甲双胍可以促使结直肠癌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向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改变。
2023(20):55-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09
摘要:目的 探究匹多莫德辅助化疗对肺结核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65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复制肺结核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5只。化疗组给予异烟肼50 mg/kg,利福霉素SV钠50 mg/kg,联合治疗组在化疗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200 mg/kg,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大鼠外周血CD3+、CD4+、CD8+,胸腺指数及血清IgG水平,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化疗组CD3+、CD4+,胸腺指数和IgG水平均降低(P <0.05),CD8+和TLR4、MyD88、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CD3+、CD4+、胸腺指数和IgG水平均升高(P <0.05),CD8+和TLR4、MyD88、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与化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CD3+、CD4+、胸腺指数和IgG水平均升高(P <0.05),CD8+,TLR4、MyD88、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结论 匹多莫德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肺结核大鼠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3(20):60-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0
摘要: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SC-EVs)是由干细胞分泌的脂质囊泡,在组织再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发现SC-EVs能够促进牙槽骨成骨再生,但成骨机制尚不明确。RANKL/RANK/OPG信号通路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通路,因此该文就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促进牙槽骨成骨的作用作一综述,为研究SC-EVs的成骨机制提供参考。
2023(20):65-7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1
摘要: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与胚系或体细胞TSC基因突变相关。PLAM常见共病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子宫肌瘤、乳腺癌等,部分共病发生与TSC基因突变和/或雌激素依赖相关,可影响疾病进展及预后。该文整理了PLAM相关共病,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以期进一步加强对PLAM及其共病的识别与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3(20):71-7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2
摘要: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水杨酸乙醇耳浴对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水杨酸乙醇耳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听力功能、致病菌清除率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外周血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气导阈值、骨导阈值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致病菌率清除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IL-4、TGF-β、IL-17和Th1/Th2、Th17/Treg、CD4+/CD8+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心电图及肝肾功能亦无异常。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水杨酸乙醇耳浴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可提高患者听力功能,清除致病菌,增强治疗疗效,进一步抑制炎症因子合成,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2023(20):76-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3
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9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UBE治疗的LDH患者100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价预后,将预后优、良患者纳入优良组(70例),可、差患者纳入可差组(30例)。比较优良组与可差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LDH患者UBE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5岁[O^R=3.479(95% CI:1.615,7.493)]、重或极重强度体力劳动[O^R=3.966(95% CI:1.851,8.499)]、病程≥ 1年[O^R=4.700(95% CI:2.465,8.963)]、临床表现腰痛兼腿痛[O^R=3.417(95% CI:1.131,10.322)]、责任节段多节段[O^R=1.800(95% CI:1.162,2.789)]是LDH患者UBE治疗后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体力劳动强度、病程、临床表现及责任节段是LDH患者UBE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2023(20):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4
摘要: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84例黄疸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光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持续治疗7 d评价效果。对比两组光疗时间、皮肤退黄时间、肝功能、临床疗效、外周血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光疗时间、皮肤退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转铁蛋白、总胆汁酸、CD4+/CD8+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增强疗效,缩短光疗时间,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TRF、TBA及免疫应答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3(20):86-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5
摘要:目的 探讨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疏气定痛方化裁),每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带下异常、腰骶胀痛、下腹胀痛、神疲乏力症状积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CD8+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率及血浆黏度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予以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TEAS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复发率低。
2023(20):91-9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6
摘要: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228例EM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糖皮质激素,持续治疗3个月评价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性激素、炎症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复发及妊娠成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用于EMS腹腔镜手术患者可增强疗效,改善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性激素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术后妊娠率,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2023(20):96-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0.017
摘要: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MAP、SBP、DBP、HR和SpO2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苏醒期Ramsay评分2~4分和躁动评分0、1分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CRB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喷他佐辛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有较好镇静作用,可减少CRBD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