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儿科疾病专题·论著
    • PLA2G4和ABCC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孟鲁司特疗效的研究

      2023(23):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1

      摘要 (394) HTML (182) PDF 736.07 K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PLA2G4)基因和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AB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支气管哮喘儿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孟鲁司特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121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受试儿童均采用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方案治疗1个月。应用imLDRTM技术检测受试儿童PLA2G4基因rs10157410、rs10489409、rs932476位点和ABCC1基因rs215066位点的SNPs,探究各位点不同基因型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指标及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孟鲁司特治疗前后PLA2G4基因rs10157410、rs10489409、rs932476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孟鲁司特治疗后,PLA2G4基因rs10157410位点GC和GG基因型、rs10489409位点CT和TT基因型、rs932476位点GA和AA基因型及ABCC1基因rs215066位点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用力呼出50%和75%肺活量时的瞬时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升高(P <0.05)。孟鲁司特治疗后,PLA2G4基因rs10489409位点CC基因型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改善不显著(P >0.05),PLA2G4、ABCC1基因各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免疫球蛋白(IgE)、呼出气一氧化氮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 <0.05)。孟鲁司特治疗后,PLA2G4基因rs10157410位点GC基因型良好控制比例高于GG基因型,未控制低于GG基因型(P <0.05);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GA和AA基因型良好控制比例与GG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A2G4基因rs10157410位点GC基因型良好控制比例是GG基因型的5.639倍[O^R =5.639(95% CI:2.078,15.298)],rs932476位点GG基因型良好控制比例是AA基因型的0.053倍[O^R =0.053(95% CI:0.006,0.430)]。结论 PLA2G4基因rs10157410位点GC基因型和rs932476位点AA基因型对孟鲁司特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CD5L、补体C3、IgE水平变化及与病情和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

      2023(23):10-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2

      摘要 (311) HTML (31) PDF 612.07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CD5抗原样蛋白(CD5L)、补体C3、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确诊的55例MPP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该院就诊的55例MPP但无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素D、CD5L、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结果 观察组维生素D、CD5L低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FVC、FEV1、PEF低于对照组,TNF-α、MMP-2、MMP-9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滴度组维生素D低于低滴度组,补体C3、IgG、IgM、IgE高于低滴度组(P <0.05)。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CD5L、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滴度组FVC、FEV1、PEF低于低滴度组患者,TNF-α、MMP-2、MMP-9高于低滴度组(P <0.05)。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TGF-β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PP合并哮喘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与TNF-α、MMP-2和MMP-9呈负相关(r =-0.471、-0.663和-0.682,均P <0.05);CD5L与TNF-α、MMP-2、MMP-9呈负相关(r =-0.502、-0.610和-0.634,均P <0.05);TNF-α与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测定值水平无相关性(r =0.201、0.114、0.238、0.217、0.226,均P >0.05);TGF-β1与维生素D、CD5L、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无相关性(r =-0.083、-0.112、0.233、0.172、0.132、0.094和0.104,均P >0.05);MMP-2与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无相关性(r =0.182、0.158、0.192、0.216和0.171,均P >0.05);患儿MMP-9与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无相关性(r =0.169、0.134、0.207、0.236和0.185,均P >0.05)。结论 MPP合并哮喘患儿维生素D、CD5L水平降低,补体C3、IgE水平升高,并与患儿病毒抗体滴度水平、炎症反应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白三烯B4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2023(23):16-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3

      摘要 (174) HTML (209) PDF 649.81 K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白三烯B4(LTB4)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治疗28 d后,依据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结果将患儿分为病情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清ECP、LTB4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ECP、LTB4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控制不佳17例,63例患儿病情控制良好且未见复发。控制不佳组过敏史、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占比及血清ECP、LTB4水平均高于控制良好组(P <0.05)。过敏史[O^R =3.557(95% CI:1.053,12.023)]、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 =4.923(95% CI:1.289,18.806)]、血清ECP水平升高[O^R =3.770(95% CI:1.115,12.741)]、血清LTB4水平升高[O^R =4.212(95% CI:1.246,14.236)]均是患儿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P <0.05)。血清ECP、LTB4单一及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73.6%(95% CI:0.619,0.842)、77.1%(95% CI:0.625,0.891)、88.5%(95% CI:0.703,0.951),特异性分别为80.3%(95% CI:0.724,0.875)、66.9%(95% CI:0.603,0.749)、76.4%(95% CI:0.631,0.872),AUC分别为0.786(95% CI:0.690,0.881)、0.743(95% CI:0.644,0.843)、0.834(95% CI:0.747,0.921)。结论 血清ECP、LTB4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预后有关,血清ECP、LTB4单一及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效能良好。

      • 0+1
    • FeNO、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哮喘的预测价值

      2023(23):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4

      摘要 (324) HTML (96) PDF 631.94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参考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将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26例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06例。收集患儿入院时FeNO、EOS及肺功能指标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FeNO、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eNO、EOS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预测效能。结果 哮喘发作组的FeNO、EOS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哮喘发作组的呼吸道总阻力、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及响应频率均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FeNO与呼吸道总阻力(r =0.801,P =0.001)、中心呼吸道阻力(r =0.648,P =0.001)、周边弹性阻力(r =0.723,P =0.001)及响应频率(r =0.651,P =0.001)均呈正相关;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EOS与呼吸道总阻力(r =0.736,P =0.001)、中心呼吸道阻力(r =0.612,P =0.001)、周边弹性阻力(r =0.694,P =0.001)及响应频率(r =0.617,P =0.001)均呈正相关。FeNO、EOS单一及联合预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敏感性分别为65.4%(95% CI:0.443,0.821)、69.2%(95% CI:0.481,0.849)、78.9%(95% CI:0.579,0.914);特异性分别为71.7%(95% CI:0.619,0.798)、79.8%(95% CI:0.652,0.856)、73.6%(95% CI:0.639,0.81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95% CI:0.603,0.858)、0.729(95% CI:0.615,0.864)、0.816(95% CI:0.728,0.913)。结论 FeNO、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呼吸道总阻力、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及响应频率呈正相关,且可用于预测哮喘的发生。

      • 0+1
    •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高压氧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3(23):28-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5

      摘要 (336) HTML (133) PDF 602.66 K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高压氧干预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脑瘫患儿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高压氧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脑电功率(θ波值、β波值、θ/β比值)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FMFM评分的差值高于常规组(P <0.05);实验组θ波值、β波值、θ/β比值的差值高于常规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差值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高压氧干预对脑瘫患儿疗效显著,能改善运动功能和脑电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大连市近年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和弱视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23):33-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6

      摘要 (322) HTML (70) PDF 618.29 K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连市近年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和弱视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460例(920只眼),分析屈光状态分布、弱视发生状况,同时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0例儿童中弱视儿童267例(弱视眼434只,矫正视力正常眼100只),矫正视力正常儿童193例(矫正视力正常眼386只)。矫正视力正常眼中近视和远视的占比高于弱视眼(P <0.05);弱视眼中散光的占比高于矫正视力正常眼(P <0.05)。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为主,分别占65.85%和60.81%。弱视和矫正视力正常患儿年龄、出生时窒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挑食、每天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及读写姿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出生时窒息是发生弱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以散光为主,同时弱视发生比例较高,弱视发生受每天睡眠时间、出生时窒息的影响。

    • 任务导向性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协调能力及平衡的影响

      2023(23):38-4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7

      摘要 (374) HTML (36) PDF 560.38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疾病特点,评价任务导向性治疗对患儿下肢协调能力、平衡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8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1∶1比例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任务导向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步态指标(10 m最快步行时间、跨步步行、患侧-健侧步行差),智力、独立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性评分。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步态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智力、独立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康复训练中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步态、智力、独立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3(23):42-4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8

      摘要 (353) HTML (96) PDF 1.56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0+1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FGF23、Klotho、IGF-1和性激素水平分析

      2023(23):47-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09

      摘要 (384) HTML (74) PDF 577.27 K (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探讨其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年龄< 8岁,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3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年龄< 8岁,未启动青春期发育的26例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FGF23、Klotho、IGF-1、性激素水平、骨龄及卵巢容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身高、身高标准差积分、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标准差积分、骨龄、骨龄指数和卵巢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FGF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Klotho和FGF23呈正相关(r =0.781,P <0.05),Klotho与IGF-1、LH、体质量指数、骨龄和卵巢容积呈正相关(r =0.646、0.520、0.317、0.413和0.697,均P <0.05);FGF23与IGF-1、LH、体质量指数、骨龄和卵巢容积呈正相关(r =0.781、0.591、0.392、0.353、0.410和0.669,均P <0.05)。结论 血清IGF-1、FGF23和 Klotho在女童青春期发育中发挥了一定的生理作用。

    • 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3(23):52-6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0

      摘要 (310) HTML (97) PDF 1.37 M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Lasso回归和列线图构建并验证川崎病患儿对丙种球蛋白耐药的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2020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7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重要的临床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alibration校准曲线及DCA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474例患儿资料,其中339例作为训练集,135例作为验证集。Lasso回归分析显示,心脏表现、心外并发症、首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时间、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血小板压积、白蛋白、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及C反应蛋白/白蛋白是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耐药的预测因素。基于上述预测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并分别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人群中进行验证。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 CI:0.701,0.867),当最佳阈值取0.045时,相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490(95% CI:0.434,0.546)和0.935(95% CI:0.849,1.000);验证集的AUC为0.784(95% CI:0.643,0.925),当最佳阈值取0.142时,相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851(95% CI:0.788,0.915)和0.714(95% CI:0.478,0.951)。Calibration校准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人群的C值分别为0.784和0.784,P 值分别为0.953和0.251。DCA曲线显示,Pt值在0.01~0.58时,训练集存在临床净获益。结论 川崎病丙种球蛋白耐药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便临床使用,有助于早期识别丙种球蛋白耐药的高危患儿。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实验研究·论著
    • 不同温度凝胶对大鼠寒区皮肤放射损伤修复的研究

      2023(23):61-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1

      摘要 (360) HTML (35) PDF 3.82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凝胶对寒区皮肤放射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凝胶组和37 ℃凝胶组。大鼠于-20 ℃低温环境下饲养1周后,通过自身对照,于背部两侧采用锶-90照射10 min复制SD大鼠寒区皮肤放射损伤模型。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皮肤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生成和胶原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和胶原蛋白Ⅲ(Collagen Ⅲ)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生长因子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4 ℃凝胶组和37 ℃凝胶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自身对照比较,照射后大鼠出现皮肤损伤,呈红斑溃疡状态,随着时间推移皮肤损伤先加重后逐步减轻,在照射后第21天皮肤损伤最重;不同温度凝胶干预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皮肤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与自身对照比较,37 ℃凝胶组大鼠促创面愈合效果最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大鼠表皮增厚,真皮层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凝胶干预后皮肤组织损伤减轻,37 ℃凝胶组上皮恢复最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自身对照、4 ℃凝胶组和37 ℃凝胶组大鼠皮肤组织的VEGF、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凝胶干预后,37 ℃凝胶组大鼠皮肤组织的VEGF、α-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ELISA检测结果显示,37 ℃凝胶组皮肤组织的PDGFD和TGF-β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 低温环境下,锶-90照射能够造成大鼠皮肤损伤;37 ℃凝胶相比于4 ℃凝胶更有益于寒区皮肤放射损伤愈合。

      • 0+1
      • 1+1
      • 2+1
      • 3+1
    • 抑制钙结合蛋白S100A4表达缓解小鼠脓毒血症相关肺损伤的研究

      2023(23):67-7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2

      摘要 (459) HTML (66) PDF 3.28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制钙结合蛋白S100A4表达在脓毒血症相关肺损伤中的意义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复制脓毒血症模型小鼠,部分加氯硝柳胺Niclosamide预处理,收集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BCA蛋白定量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S100A4蛋白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小鼠肺部炎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S100A4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潜在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浓度升高(P <0.05),与Con组比较,肺S100A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高表达S100A4,且LPS组S100A4表达较Con组升高(P <0.05),Occludin表达较Con组降低(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STAT3和MAPK3表达较Con组升高(P <0.05)。与LPS组比较,Niclosamide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小鼠肺支气管上皮细胞S100A4表达(P <0.05),一定程度上恢复Occludin表达和下调STAT3、MAPK3表达。结论 Niclosamide可能通过STAT3、MAPK3信号下调S100A4和上调Occludin表达,进而缓解脓毒血症相关肺损伤。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综述
    • 锌指样转录因子4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2023(23):74-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3

      摘要 (323) HTML (40) PDF 575.49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是一种结构上保守的含锌指转录因子,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KLF4是一种炎症反应调节因子,在血管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KLF4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内皮功能障碍、炎症浸润等参与肺血管重塑。KLF4在血管重塑中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该文就KLF4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 生长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2023(23):78-8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4

      摘要 (417) HTML (132) PDF 660.06 K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椎间盘退变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椎间盘退变的有效防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及临床研究的热点。椎间盘退变受营养状况、生物力学、免疫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紊乱是目前公认影响椎间盘退变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对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已经深入分子免疫水平。研究发现相关生长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及基质降解,是调控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重要传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及胰岛素类生长因子的表达可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减少基质降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椎间盘的重吸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保护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不受破坏,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临床多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椎间盘退变有不良反应小、价廉效优等优势。不断深入的现代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发现,中医药可干预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调节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稳定,发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该文阐述相关生长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和依据。

    • >临床研究·论著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外侧路阻滞联合少阿片类药物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2023(23):85-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5

      摘要 (237) HTML (193) PDF 771.53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外侧路阻滞联合少阿片类药物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神经损伤因子、疼痛程度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外侧路阻滞。对照组联合传统阿片类药物麻醉,研究组联合少量阿片类药物麻醉。记录两组静态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与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与术后7 d(T3)]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神经损伤因子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2、24和48 h的静息VAS评分、活动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1、T2、T3时的MMSE评分与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5-HT、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外侧路阻滞联合少阿片类药物麻醉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可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认知功能与神经损伤因子表达。

      • 0+1
      • 1+1
      • 2+1
    • 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早期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

      2023(23):92-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3.016

      摘要 (167) HTML (78) PDF 586.32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早期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及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低钙血症患者三度创面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浓度低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烧伤面积大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P <0.05)。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 50%)、低蛋白血症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延迟复苏(入院时间 > 6 h)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及年龄是影响患者入院时钙离子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且大面积烧伤与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钙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因素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延迟复苏等因素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烧伤、三度创面及年龄是影响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且烧伤总面积是影响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的最主要因素,三度创面次之。结论 大部分烧伤患者入院后会发生低钙血症,有三度创面、白蛋白浓度低、烧伤总面积大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可能性更大。有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年龄大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长,钙离子浓度不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