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1
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骨刀与横T形截冠法在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行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患牙,研究组采用横T形截冠法拔除患牙。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术中焦虑程度,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中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 d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 PEG2、SP、5-TH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骨刀与横T形截冠法用于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均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两种方案手术效果类似,但横T形截冠法更有助于缓解患者术中焦虑。
2023(4):6-1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2
摘要:目的 探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接诊的51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植骨前、植骨后即刻和植骨6个月后行全口腔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根据术前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垂直型骨缺损组和水平型骨缺损组,并根据术后CBCT结果测定植骨吸收率。记录患者骨吸收率并根据骨吸收率水平将其分为高骨吸收率组和低骨吸收率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分类与移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因素。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平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无相关性(rs =0.241,P =0.826);垂直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呈负相关(rs =-0.503,P =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60岁[O^R=3.766(95% CI:1.192,11.897)]、异体骨移植[O^R=3.725(95% CI:1.179,11.767)]、牙槽嵴倒凹深度> 1.0~2.0 mm[O^R=5.830(95% CI:1.845,18.417)]、垂直型缺损间距偏大[O^R=5.023(95% CI:1.717,14.695)]是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垂直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呈负相关,年龄> 60岁、异体骨移植、牙槽嵴倒凹深度> 1.0~2.0 mm、垂直型缺损间距偏大是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4):1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3
摘要:目的 探讨M1型、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在重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C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有27例、72例和69例。另选取同期该院53例牙龈组织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对象牙龈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及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精氨酸酶1(Arg1)、STAT6的表达。分析不同人群牙龈组织中M1型、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M1型、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对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牙龈组织中iNOS、STATl、Arg1、STAT6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中度组和重度组较轻度组高,重度组较中度组高。轻中度组与重度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偏侧咀嚼、巴氏刷牙、刷牙≥ 2次/d、刷牙≥ 3 min/次、夜磨牙症、血清钙、SBI、PL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TNF-β、IL-10、IL-17及iNOS、STATl、Arg1、STAT6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轻中度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0 [O^R=3.873(95% CI:1.594,9.412)]、IL-17 [O^R=4.267(95% CI:1.756,10.371)]及iNOS [O^R=4.092(95% CI:1.684,9.944)]、Arg1[O^R=3.651(95% CI:1.502,8.873)]、STAT6 [O^R=3.644(95% CI:1.499,8.856)]mRNA相对表达量是影响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iNOS、Arg1、STAT6 mRNA联合预测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1.16%(95% CI:0.696,0.892)、90.91(95% CI:0.830,0.955)、0.908(95% CI:0.854,0.963)。结论 M1型、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iNOS、Arg1、STAT6与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3者联合评估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效能良好。
2023(4):17-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4
摘要:目的 探讨咬合诱导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对早期儿童安氏Ⅱ类错畸形矫治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2月安顺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安氏Ⅱ类错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咬合诱导矫治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功能训练,治疗12个月后观察矫治疗效。结果 两组矫治前后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颌平面角、面、眼耳平面相交下后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蝶鞍中心与颏顶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的下前角、上面高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全面高、下面高、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下中切牙长轴与眶耳平面、覆盖、覆颌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矫治前后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及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咬合诱导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可增强早期安氏Ⅱ类错畸形患儿疗效,改善上下颌骨关系,减少覆盖。牙合牙合牙合
2023(4):22-2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5
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对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的修复效果及三维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因牙列缺损在赤峰市医院就诊的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患者86例(共种植190颗),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研究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种植体植入误差、牙周健康、种植体植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种植体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种植体轴向、倾斜向的颈部、根尖、深度、角度误差均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牙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种植体植入3个月、6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种植体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修复可提高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精确度,有利于改善种植体牙周健康状况。
2023(4):27-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6
摘要:目的 探究脑神经胶质瘤细胞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表达对替莫唑胺(TMZ)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TMZ耐药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TMZ细胞,采用空载质粒或siRNA转染U251/TMZ细胞,分为空载组、TMZ组、siRNA组及siRNA+TMZ组,转染48 h后,GFP荧光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CEACAM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U251/TMZ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载组比较,siRNA组、siRNA+TMZ组CEACAM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Wnt1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及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TMZ组比较,siRNA组、siRNA+TMZ组CEACAM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Wnt1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及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siRNA组比较,siRNA+TMZ组CEACAM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 <0.05),Wnt1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及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结论 CEACAM1表达下调能够抑制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提高TMZ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2023(4):33-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7
摘要:目的 探究氯化两面针碱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 8226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MM细胞株RPMI 8226随机分为空白组、硼替佐米(BTZ)组、氯化两面针碱(NCe)组和BTZ+NCe组。BTZ组加入500 μL 10 nmol/L BTZ溶液,参照IC50在NCe组加入500 μL 4.5 μmol/L NCe,BTZ+NCe组加入250 μL 10 nmol/L BTZ和250 μL 4.5 μmol/L NCe,继续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STK4、YAP1、Cl-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孔相比,其余各孔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 <0.05);与0 μmol/L NCe孔比较,1 μmol/L、2 μmol/L、4 μmol/L、8 μmol/L NCe孔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 <0.05)。孵育24 h的IC50为(4.56±0.64)μmol/L。与空白组比较,BTZ组、NCe组及BTZ+NCe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与空白组比较,BTZ组、NCe组及BTZ+NCe组STK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YAP1和Cl-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氯化两面针碱可以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STK4/YAP1通路来实现。
2023(4):39-4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8
摘要:生物陶瓷材料的传统制造工艺主要有以数控切削成型为代表的减材制造法和以失蜡铸造为代表的等材制造法。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增材制造技术被用于加工生物陶瓷材料,逐渐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3D打印生物陶瓷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023(4):46-5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09
摘要:目的 探究microRNA-208(miR-208)基因rs10136106位点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将其多态性与其他地区人群比较,进一步探究其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无亲缘关系的健康群众168例。采用高通量SNPscan技术检测研究对象rs10136106位点的基因分型;对比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rs10136106存在AG(3.57%)和GG(96.43%)2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1.79%、98.21%。男女性间rs10136106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广西人群分别与美国犹他州人群、尼日利亚伊巴丹约鲁人群及意大利托斯卡纳人群rs10136106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广西人群分别与日本东京人群、中国北京汉族人群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广西人群rs10136106位点AG和GG基因型携带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AG基因型携带者总胆固醇较GG基因型携带者低(P <0.05)。结论 广西人群miR-208基因rs1013610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他地区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rs10136106位点多态性与总胆固醇相关。
2023(4):51-5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0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HCC-AVF)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早期(1周内)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TACE造影发现HCC-AVF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和TACE + eRFA组,每组30例。TACE组患者行≥ 2次TACE治疗,TACE+eRFA组患者在TACE治疗后1周内行RFA治疗,联合治疗直至肝动静脉瘘(AVF)消失。分析两组临床疗效、AVF闭合情况、血清AF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结果 TACE+eRFA组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TACE组的60.0%(18/30)(P <0.05)。ACE+eRFA组CR为60.0%(18/30),高于TACE组的33.3%(10/30)(P <0.05)。TACE+eRFA组治疗后AVF闭合、血清AFP水平降低情况优于TACE组(P <0.05)。TACE+eRF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和46.7%(14/30),高于TACE组的50.0%(15/30)和20.0%(6/30)(P <0.05)。结论 TACE治疗后1周内行eRFA治疗相比单纯TACE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肿瘤坏死率、AVF闭合率和AFP转阴率,延长HCC-AVF患者生存时间。
2023(4):56-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1
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发病和进展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 A组(49例)、Child-Pugh B组(119例)和Child-Pugh C组(56例),另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60例),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表达。随访至2022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失访10例。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成预后不良组(71例)和预后良好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和线粒体抗体表达,分析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和线粒体抗体表达对乙肝肝硬化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Child-Pugh C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抗核抗体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Child-Pugh B组、Child-Pugh A组(P <0.05),Child-Pugh B组IgG、IgA、IgM、抗核抗体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Child-Pugh A组(P <0.05),Child-Pugh A组IgG、IgA、IgM、抗核抗体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IgG、IgA、IgM、抗核抗体阳性率和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gM [O^R=1.799(95% CI:1.232,2.626)]、IgA [O^R=1.685(95% CI:1.143,2.485)]、IgG [O^R=1.914(95% CI:1.214,3.015)]、抗核抗体阳性[O^R=1.662 (95% CI:1.342,2.058)]、抗线粒体抗体阳性[O^R=1.839(95% CI:1.488,2.272)]是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G敏感性为70.42%,特异性为69.93%;血清IgA敏感性为60.56%,特异性为60.14%;血清IgM敏感性为64.79%,特异性为71.33%;抗核抗体敏感性为83.10%,特异性为76.92%;抗线粒体抗体敏感性为80.28%,特异性为70.6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1.69%,特异性为79.72%。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在乙肝肝硬化发病、进展患者中异常表达,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均有效预测疾病预后,临床宜根据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控制乙肝肝硬化进程,改善预后。
2023(4):62-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2
摘要:目的 探究光电协同技术联合中药面膜治疗轻中度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8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光电协同技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面膜治疗,两组均于治疗9周后评估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面部功能、情绪,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主证、次证积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值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红斑量、角质层含水率、经皮水分流失量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HAMD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面膜应用于轻中度玫瑰痤疮治疗中临床疗效好,可有效改善皮肤功能,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
2023(4):66-7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与血红蛋白(Hb)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来院体检的85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LB、Hb、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水平,比较不同血清ALB、Hb患者N-MID、β-CTX、TRAP-5b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ALB、Hb水平与N-MID、β-CTX、TRAP-5b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ALB、Hb水平对N-MID、β-CTX、TRAP-5b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血清ALB、Hb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清N-MID、β-CTX、TRAP-5b高于对照组(P <0.05)。ALB< 38.37 g/L患者N-MID、β-CTX、TRAP-5b水平高于ALB ≥38.37 g/L患者(P <0.05),Hb< 125.72 g/L患者β-CTX、TRAP-5b水平高于Hb ≥ 125.72 g/L患者(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ALB、Hb水平与β-CTX(r =-0.324和-0.387,P =0.011和0.003)、TRAP-5b(r =-0.306和-0.415,P =0.028和0.000)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β-CTX/TRAP-5b水平受血清ALB、Hb水平影响(P <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ALB、Hb水平可影响血清β-CTX、TRAP-5b水平,血清ALB、Hb水平可作为监测骨代谢的特异性指标。
2023(4):71-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4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初步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骨折手术治疗、符合输血指征且骨科手术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随机纳入同期该院行骨折手术治疗且需要骨折手术输血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骨折类型、血型分布、输注血制品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身体质量指数、病史、麻醉分级、输血史、过敏史、发血至输血时间、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根据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初步构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骨折类型、血型分布、输注血制品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体质量指数、病史、麻醉分级、H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输血史、过敏史、发血至输血> 0.5 h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RP、TNF-α、ICAM-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均最高,分别为0.900(95% CI:0.883,0.915)、92.7%(95% CI:0.685,0.749)、90.9%(95% CI:0.629,0.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O^R=2.856(95% CI:1.185,6.883)]、过敏史[O^R=4.334(95% CI:1.423,13.200)]、发血至输血时间> 0.5 h[O^R=3.020(95% CI:1.329,6.863)]、CRP ≥ 12.980 mg/L[O^R=4.699(95% CI:1.478,14.94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93.512 pg/mL[OR=3.124(95% CI:1.171,8.334)]、TNF-α≥ 103.434 ng/mL[O^R=2.983(95% CI:1.501,5.928)]、ICAM-1≥ 225.901 ng/mL[O^R=2.275(95% CI:1.210,4.277)]和MMP-9 ≥ 401.915 ng/mL[O^R=3.962(95% CI:1.521,10.32)]是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临床相关指标CR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TNF-α、ICAM-1、MMP-9纳入预测模型,Logit (P)=-32.180+1.547×CRP+1.139×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093 ×TNF-α+ 0.822×ICAM-1+1.377×MMP-9。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预测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临界值为31.764,AUC为0.937(95% CI:0.908,0.967),敏感性为94.2%(95% CI:0.769,0.901),特异性为96.4%(95% CI:0.776,0.925)。预测模型敏感性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CR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TNF-α、ICAM-1、MMP-9与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有关,因此临床进行骨科手术时可参考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风险预警作用,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降低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风险。
2023(4):78-8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5
摘要: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7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HIE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有75例、37例和25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HIE患儿脑脊液AQP4水平。统计HIE患儿28 d生存情况,依据患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别有34例和103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AQP4水平对HIE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度组脑脊液AQP4水平较中度组、轻度组高,中度组较轻度组高(P <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性别、分娩孕周、日龄、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胆固醇、白蛋白、血尿素、脐带异常、母体贫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Apgar评分低于存活组,开始治疗日龄长于存活组,重度病情程度占比、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AQP4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日龄[OR=2.907(95% CI:1.049,3.758)]、病情程度为重度[OR=3.843(95% CI:1.853,8.027)]、AQP4[OR=4.175(95% CI:2.146,10.482)]是导致HIE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AQP4水平对HIE患儿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值为21.07 g/L,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76.47%(95% CI:58.43,88.62)、58.44%(95% CI:76.80,91.35)、0.821(95% CI:0.747,0.881)。结论 脑脊液AQP4水平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且脑脊液AQP4水平对HIE患儿预后的评估效能良好。
2023(4):83-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6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5例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73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口服,治疗24周;实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前4周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5 mIU/(m2·次),1次/2 d,肌内或皮下注射,4周后加用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口服,持续治疗8周,然后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仅单用拉米夫定片(用药剂量不变),继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共脱落3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的ALT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ALT水平无差异(F =0.214,P =0.505);②对照组与实验组ALT水平无差异(F =0.301,P =0.422);③两组ALT水平变化趋势无差异(F =0.147,P =0.721)。实验组治疗后24周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一过性减少、发热、腹泻、头痛,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腹泻、头痛。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疗效更佳,但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时会产生白细胞一过性减少,停药后症状消失,可根据患儿情况酌情使用。
2023(4):88-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7
摘要: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5~S1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研究组使用可视环锯,对照组使用骨钻,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及腰椎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节段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上关节突骨去除量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镜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P <0.05),术后均低于术前(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ODI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JOA评分、ODI有差异(P <0.05),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 <0.05),ODI均低于术前(P <0.05);②两组患者JOA评分、ODI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JOA评分、ODI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手术节段水平位移、角位移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手术节段水平位移、角位移无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水平位移、角位移无差异(P >0.05);③两组手术节段水平位移、角位移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治疗L5~S1 LDH是安全、有效的,具有通道建立时间及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的优点。
2023(4):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04.018
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与非医疗机构中青年职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体检的职工979例作为医疗机构职工组,以及非医疗行业来该院体检群众51 069例作为非医疗机构职工组。基于年龄、性别对两组人群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每组979例。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病检出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腹血糖、TG、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SBP、DBP、吸烟、饮酒、缺乏体育运动、TC、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医疗机构组高血压率低于非医疗机构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一般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2.433(95% CI:1.628,3.637)]、缺乏体育运动[O^R=1.566(95% CI:1.102,2.225)]、空腹血糖升高[O^R=1.702(95% CI:1.334,2.171)]、高TC[O^R=1.821(95% CI:1.295,2.562)]是医疗机构职工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 <0.05);饮酒[O^R=2.636(95% CI:1.853,3.750)]、空腹血糖升高[O^R=1.310(95% CI:1.109,1.546)]、高TC[O^R=1.446(95% CI:1.093,1.915)]是非医疗机构职工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医疗机构中青年职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十分突出,故此强化医疗机构中青年职工健康意识与职工健康文化建设十分必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