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4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题·论著
    • MicroRNA-195/497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TGF-β表达的影响

      2024, 34(14):1-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1

      摘要 (39) HTML (10) PDF 750.48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95/497(miR-195/497)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3% CSE诱导BEAS-2B细胞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95、miR-497、SMAD7及TGF-β基因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5、miR-497与SMAD7的靶向关系,将miR-195 mimic和miR-497 mimic转染至3% CSE处理的细胞中,qRT-PCR检测SMAD7的表达。将miR-195 mimic、miR-497 mimic和si-SMAD7转染至3% CSE处理的细胞中,qRT-PCR检测miR-195、miR-497、SMAD7、TGF-β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7、TGF-β的蛋白表达。结果 3% CSE组miR-195、miR-49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细胞组(P <0.05),SMAD7、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细胞组(P <0.05)。miR-195 mimic组Wt-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mimic NC组(P <0.05)。miR-195 mimic组与mimic NC组Wt-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497 mimic组Wt-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mimic NC组(P <0.05)。miR-497 mimic组与mimic NC组Mut-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95 mimic组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mimic NC组(P <0.05)。miR-497 mimic组SMAD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mimic NC组(P <0.05)。3% CSE组细胞miR-195和miR-497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下降(P <0.05),SMAD7及TGF-β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miR-195 mimic + 3% CSE组细胞miR-195相对表达量较3% CSE组升高(P <0.05),SMAD7、TGF-β下降(P <0.05),而miR-497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miR-497 mimic + 3% CSE组细胞miR-497相对表达量较3% CSE组升高(P <0.05),SMAD7、TGF-β下降(P <0.05),而miR-195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si-SMAD7 + 3% CSE组SMAD7、TGF-β蛋白相对表达量较3% CSE组下降(P <0.05),而miR-195、miR-497无明显差异(P >0.05)。3% CSE组SMAD7、TGF-β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升高(P <0.05),miR-195 mimic + 3% CSE组、miR-497 mimic + 3% CSE组、si-SMAD7 + 3% CSE组较3% CSE组下降(P <0.05)。结论 miR-195/497可通过调控SMAD7的表达影响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TGF-β表达。

      • 0+1
      • 1+1
      • 2+1
    • 血清α1-AT、CD64感染指数、N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程度及发生呼吸衰竭的关系

      2024, 34(14):9-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2

      摘要 (35) HTML (9) PDF 695.51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细胞抗原64(CD64)感染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程度及发生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34例作为急性加重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30例作为稳定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血气肺功能指标;并按照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将COPD分为轻、中、重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将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分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与α1-AT、NE、CD64感染指数的关系。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稳定期组,第1秒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低于稳定期组(P <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PaCO2随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升高,FEV1/FVC、FEV1%pred、PaO2随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P <0.05)。呼吸衰竭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PaCO2均高于非呼吸衰竭组,FEV1/FVC、FEV1%pred、PaO2均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α1-AT + NE + CD64感染指数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最高,为97.40%(95% CI:0.843,0.990),SAPSⅡ的特异性最高,为83.05%(95% CI:0.731,0.917)、NE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51(95% CI:0.878,0.98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较COPD患者升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其中血清α1-AT、NE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价值。

      • 0+1
    • 布地格福与茚达特罗格隆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比较

      2024, 34(14):15-1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3

      摘要 (45) HTML (8) PDF 617.14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格福与茚达特罗格隆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研究组给予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连续治疗12周评估疗效。对比两组肺功能、临床疗效、气道重塑指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气道壁厚度/外径比值、气道面积/总横截面积比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白细胞介素-17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CD4+/CD8+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布地格福与茚达特罗格隆溴铵治疗COPD的疗效相当,均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抗气道重塑,且安全性良好。

    • 血清脑钠肽、白细胞介素-6、外泌体环状RNA BPT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分析

      2024, 34(14):20-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4

      摘要 (36) HTML (8) PDF 782.99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外泌体环状RNA BPTF(circRNA BPT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组),另取同期该院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和80例健康体检成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NP、IL-6和circRNA BPTF的表达差异。分析疾病炎症程度与血清BNP、IL-6和circRNA BPTF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NP、IL-6和circRNA BPTF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血清BNP、IL-6、circRNA BPTF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加重期组又均高于稳定期组(P <0.05)。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BNP、IL-6、circRNA BPTF呈负相关(rs =-0.733、-0.918和-0.926,均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功能Ⅲ、Ⅳ级[O^R=55.649(95% CI:10.429,296.939)]、APACHE Ⅱ评分高[O^R=1.213(95% CI:1.020,1.444)]、Charlson合并症指数≥ 3[O^R=81.696(95% CI:15.888,420.076)]、PCT高水平[O^R=4.629(95% CI:1.198,17.888)]、BNP高水平[O^R=1.025(95% CI:1.009,1.042)]、IL-6高水平[O^R=1.429(95% CI:1.021,1.999)]和circRNA BPTF高水平[O^R=20.942(95% CI:2.772,158.200)]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BNP、IL-6、circRNA BPTF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95% CI:0.875,1.000),敏感性为91.7%(95% CI:0.861,0.972),特异性为94.7%(95% CI:0.924,0.969)。结论 血清BNP、IL-6和circRNA BPTF的表达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有效的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

      • 0+1
      • 1+1
    • >实验研究·论著
    • 甲状旁腺激素与盐交互作用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024, 34(14):28-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5

      摘要 (45) HTML (8) PDF 3.46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与盐交互作用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TH组、低盐组(0.6%)、高盐组(8.0%)、PTH+低盐组和PTH+高盐组。按分组情况予胶囊渗透压泵持续泵入鼠重组PTH(1-34)2 pmoL/(kg·h)2周。大鼠按分组接受2周不同浓度的盐水灌胃,其中PTH组和假手术组仅用无菌注射用水灌胃。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体重和血压,并采集24 h尿液和血清样本,检测尿总蛋白(UTP)、尿钾离子(UK+)、尿钠离子(UNa+)、尿肌酐(UCre)、血钾离子(K+)、血钠离子(Na+)、血清肌酐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TH、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浓度。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D68的表达。结果 PTH+高盐组大鼠收缩压、MAP较假手术组升高(P <0.05),且PTH+高盐组大鼠干预后收缩压较干预前升高(P <0.05)。各组大鼠干预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大鼠血清N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盐组、PTH+高盐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 <0.05),高盐组、PTH组、PTH+低盐组、PTH+高盐组较低盐组升高(P <0.05)。各组大鼠24 h UK+/Cre、24 h UTP/Cr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H+高盐组的24 h UNa+/Cre、24 h UNa+/K+水平较假手组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较假手术组降低(P <0.05),PTH+高盐组的24 h UNa+/Cre、24 h UNa+/K+水平较低盐组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较低盐组降低(P <0.05)。高盐组、PTH组、PTH+低盐组、PTH+高盐组大鼠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可见蛋白管型,肾间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PTH+高盐组大鼠的肾小球体积增大,小球内可见细胞及基质增生,肾小管扩张,可见蛋白管型,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各组大鼠CD68、TNF-α、IL-1β阳性表达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盐、PTH可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肾脏炎症的发生,两者可协同加重肾脏组织的炎症损伤,导致肾功能受损。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内含子源性27nt-microRNA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4, 34(14):36-4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6

      摘要 (51) HTML (14) PDF 4.09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含子源性27nt-miRNA(27nt-miR)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27nt-miR表达慢病毒转染培养的VSMCs,观察其对PDGF-BB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DGF-BB诱导组、27nt-miR组、27nt-miR-sponge组及27nt-miR NC组(27nt-miR NC组)。雷帕霉素(100 nmol/L)与MHY-1485(10 μmol/L)作用于27nt-miR组、27nt-miR-sponge组及27nt-miR NC组,以验证27nt-miR是否参与mTOR与p70S6k通路的调控。用生物信息学预测27nt-miR与mTOR的靶向结合位点,用CCK-8法与EdU法分别测定VSMCs活力与增殖情况,划痕试验测定VSMCs迁移能力,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α-SMA、SM22α及OPN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MA、SM22α、OPN、mTOR、p-mTOR、p70S6k与p-p70S6k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结果示,PDGF-BB诱导组细胞增殖率较正常值高(P <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组细胞增殖率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GF-BB诱导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高(P <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组细胞迁移率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sponge组细胞迁移率与27nt-miR 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dU法结果示,PDGF-BB 诱导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高(P <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组细胞增殖率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GF-BB诱导组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SM22α与OP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 NC组与PDGF-BB诱导组α-SMA、SM22α、OP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组α-SMA、SM22α mRNA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高(P <0.05),OPN mRNA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α-SMA、SM22α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sponge组OPN mRNA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高(P <0.05)。PDGF-BB诱导组α-SMA、SM22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27nt-miR NC组、PDGF-BB 诱导组OP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组高(P <0.05);27nt-miR组α-SMA、SM22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高(P <0.05),OP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组p70S6k、p-p70S6k与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 <0.05);各组经雷帕霉素处理后,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7nt-miR组p70S6k、p-p70S6k、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p-p70S6k、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经MHY-1485处理后,27nt-miR组p70S6k、p-p70S6k、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较27nt-miR NC组低(P <0.05);27nt-miR-sponge组与27nt-miR NC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7nt-miR可能通过靶向mTOR/p70S6k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力、增殖、迁移与表型转换。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题·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Hedgehog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4, 34(14):46-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7

      摘要 (37) HTML (7) PDF 945.42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患病率、病死率较高。刺猬(HH)信号通路在调节控制机体组织形态发育及损伤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COPD与HH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在气道受损发生炎症反应时,该通路中的一些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改善炎症和纤维化。深入了解HH信号通路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利于进一步发现和研究该疾病的治疗靶点。该综述通过介绍HH通路和重要信号分子影响肺的发育和调控COPD炎症反应,对COPD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HH信号通路治疗COPD提供理论依据。

      • 0+1
      • 1+1
    • 脂联素调节肺部炎症的研究进展

      2024, 34(14):52-5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8

      摘要 (36) HTML (9) PDF 621.70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炎症是很多肺部常见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共同病理学、生理学基础,炎症消退反应的发生机制将为治疗肺部炎症性疾病提供新方向。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生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具有调节炎症的作用,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保护性作用。近期有研究发现,脂联素的信号受体AdipoR1和AdipoR2在肺细胞中表达,对肺生理学具有功能作用,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和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发挥抗炎活性。该文将结合近期的研究工作对脂联素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肺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与临床意义。

    • >临床研究·论著
    • 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 34(14):59-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09

      摘要 (34) HTML (7) PDF 745.81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202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收治的2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227例)和验证集(57例)。患者均接受SOX化疗方案,随访4个周期,训练集患者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并以Bootstrap法验证,计算C-index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预测模型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合并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计数、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年龄≥ 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 20 d、化疗≥ 2个周期、化疗前KPS评分< 80 分比例大于非感染组(P <0.05),化疗前CRP、化疗前降钙素水平原高于非感染组(P <0.05),感染组化疗前Hb、化疗前血小板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 60岁[O^R=4.272(95% CI:1.878,9.717)]、合并低蛋白血症[O^R=5.333(95% CI:2.345,12.133)]、化疗≥ 2个周期[O^R=5.613(95% CI:2.467,12.767)]、化疗前KPS评分< 80分[O^R=2.732(95% CI:1.201,6.215)]为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1.69%(95% CI:0.695,0.883),特异性为85.26%(95% CI:0.734,0.950),曲线下面积为0.897(95% CI:0.830,0.972);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集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0.00%(95% CI:0.627,0.876),特异性为83.33%(95% CI:0.678,0.901),曲线下面积为0.889(95% CI:0.812,0.953)。临床影响曲线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在> 0.4的风险阈值概率范围内总体净收益。结论 年龄较大、合并低蛋白血症、化疗周期较长、化疗前KPS评分较低的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风险,可进一步推广。

      • 0+1
      • 1+1
      • 2+1
      • 3+1
      • 4+1
    •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老年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4, 34(14):66-7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10

      摘要 (41) HTML (3) PDF 573.67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老年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就诊的68例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4周观察效果。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血脂、临床疗效、血液黏度、斑块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个数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间歇治疗老年他汀不耐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斑块情况,安全可靠。

    • 基于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模型的术前预测效能分析

      2024, 34(14):71-7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11

      摘要 (38) HTML (10) PDF 611.01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模型的术前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行病理检查、MRI检查,术后根据直肠癌是否发生EMVI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RI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分析直肠癌发生EMVI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直肠癌EMVI阳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107例直肠癌患者中,34例发生EMVI。两组年龄、直肠癌家族史、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组T3、4分期、环周切缘阳性率、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EMVI(mrEMVI)评分> 2分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 <0.05)。阳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T分期[O^R=5.703(95% CI:2.507,12.973)]、环周切缘[O^R=3.554(95% CI:1.562,8.084)]、mrEMVI评分[O^R=3.777(95% CI:1.660,8.593)]、血清CEA [O^R=4.104(95% CI:1.804,9.336)]、CA199 [O^R=4.559(95% CI:2.004,10.370)]为直肠癌患者发生EMVI的影响因素(P <0.05)。基于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Log(P)=-4.573 + 1.741影像T分期+ 1.268环周切缘+ 1.329mrEMVI评分+ 1.412血清CEA + 1.517血清CA199,拟合效果良好(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EMVI阳性的敏感性为91.18%(95% CI:0.752,0.977)、特异性为89.04%(95% CI:0.790,0.948),曲线下面积为0.912(95% CI:0.857,0.964)(P <0.05)。结论 基于影像T分期、环周切缘、mrEMVI评分、血清CEA、CA199水平联合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术前预测直肠癌EMVI状态具有良好的价值。

      • 0+1
    •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联合肾损伤分子1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4, 34(14):77-8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12

      摘要 (38) HTML (10) PDF 630.45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联合肾损伤分子1(KIM-1)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所致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7例PNS患者,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02例)和非AKI组(7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sTM、KIM-1水平。对比不同AKI分期患者sTM、KIM-1水平。分析影响PNS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sTM、KIM-1及两者联合对PNS所致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用药史、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KI组24 h尿蛋白、尿酸、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非AKI组(P <0.05),尿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虑低于非AKI组(P <0.05)。AKI组sTM、KIM-1水平高于非AKI组。Ⅲ期和Ⅱ期AKI患者sTM、KIM-1水平高于Ⅰ期(P <0.05),Ⅲ期患AKI患者sTM、KIM-1水平高于Ⅱ期(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 [O^R=2.965(95% CI:1.220,7.207)]、eGFR[O^R=3.340(95% CI:1.374,8.118)]、sTM [O^R=3.089(95% CI:1.271,7.508)]、KIM-1 [O^R=3.016(95% CI:1.241,7.330)]均为影响PNS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sTM、KIM-1及两者联合对PNS所致AKI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95% CI:0.668,0.841)、73.53%(95% CI:0.637,0.816)、71.57%(95% CI:0.616,0.798),特异性分别为70.67%(95% CI:0.589,0.803)、74.66%(95% CI:0.631,0.837)、96.00%(95% CI:0.880,0.99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95% CI:0.684,0.816)、0.783(95% CI:0.717,0.839)、0.891(95% CI:0.841,0.935)。结论 sTM、KIM-1两者联合对PNS所致AKI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

      • 0+1
    • 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术的疼痛、生活质量及补片感染因素分析

      2024, 34(14):83-8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13

      摘要 (40) HTML (15) PDF 627.60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植入修补术(TAPP)对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疼痛、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补片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10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TAP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补片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例)与未感染组(93例),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补片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31.639,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116,P =0.000),观察组VAS评分较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8.414,P =0.000)。观察组治疗前后GQOL-74评分(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补片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 1 h [O^R=9.631(95% CI:1.255,73.894)]、合并2型糖尿病[O^R=12.036(95% CI:1.508,96.097)]、营养不良[O^R=14.090(95% CI:1.385,143.343)]、使用聚四氟乙烯补片[O^R=27.999(95% CI:2.136,366.955)]均是术后补片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腹腔镜下TAPP相比传统方法,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补片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间> 1 h、合并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和使用聚四氟乙烯补片。

    • PAS产前超声分级系统及子宫动脉超声参数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2024, 34(14):89-9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14

      摘要 (33) HTML (8) PDF 602.37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产前超声分级系统及子宫动脉超声参数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评估中的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1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AS产前超声分级将患者分为≤ PAS-4组(1~4级)和>PAS-4 组(5、6级),其中≤ PAS-4组患者52例,> PAS-4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指标特征,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 PAS-4组既往剖宫产次数少于> PAS-4组,完全性凶险型比例低于>PAS-4组,血流搏动指数(PI)、血液流动阻力(RI)高于> PAS-4组(P <0.05)。≤ PAS-4组子宫膀胱间高度血管化、胎盘后高度血管化、局部组织外生、胎盘陷窝支流血管、胎盘增厚、宫颈膨大、胎盘后间隙消失比例低于> PAS-4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高[O^R=0.961(95% CI:0.848,0.983)]、RI高[O^R=0.867(95% CI:0.839,0.923)]、既往剖宫产次数多[O^R=4.568(95% CI:2.012,7.609)]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PAS产前超声分级>4级的影响因素(P <0.05)。联合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PAS产前超声分级> 4级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29(95% CI:0.881,0.977),其次为既往剖宫产次数;RI敏感性最高,为0.910(95% CI:0.711,0.953),其次为PI;联合预测特异性最高,为0.956(95% CI:0.727,0.975),其次为既往剖宫产次数。结论 PI、RI、既往剖宫产次数指标在术前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AS 4级以上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为术前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降低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风险。

      • 0+1
    • 孕妇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叶酸水平与慢性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分析

      2024, 34(14):95-10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4.015

      摘要 (38) HTML (7) PDF 669.43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叶酸水平与慢性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103例孕妇。将出现胎儿慢性宫内窘迫的48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其余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D)],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的sFlt-1和叶酸水平,以及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含量和氧化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通过Pearson法分析sFlt-1、叶酸与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含量及氧化产物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孕妇sFlt-1、叶酸对发生胎儿功能窘迫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PI、RI、S/D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分娩前血清s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脐动脉血乳酸、8-OHDG和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新生儿动脉血乳酸和氧化产物均与sFlt-1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P <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孕妇sFlt-1、叶酸联合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95% CI:0.883,0.982),敏感性为89.6%(95% CI:0.773,0.965),特异性为92.7%(95% CI:0.824,0.980)。结论 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sFlt-1及叶酸水平对预测胎儿慢性宫内窘迫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