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4卷第1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妊娠期糖尿病专题·论著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croRNA-17、Netrin4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4, 34(16):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1

      摘要 (54) HTML (10) PDF 599.90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microRNA-17(miR-17)、Netrin4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GDM患者98例。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正常妊娠结局)和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65和3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受试者年龄、孕产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7和Netrin4的表达。分析影响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OGTT 2 h、HbA1c、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miR-17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Netrin4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OGTT 2h [O^R=1.548(95% CI:1.512,2.531)]、高水平HbA1c [O^R=3.041(95% CI:1.054,3.412)]、高表达miR-17 [O^R=2.865(95% CI:0.741,3.905)]及低表达Netrin4 [O^R=0.743(95%CI:0.378,0.835)]均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miR-17表达升高和Netrin4表达降低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 益生菌补充剂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4, 34(16):6-1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2

      摘要 (46) HTML (6) PDF 626.79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补充剂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0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和联合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补充剂),每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脐血流阻力、肠道菌群结构、母婴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脉搏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舒张期比值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差值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总不良妊娠率、不良新生儿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生菌补充剂联合门冬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优化血糖控制,从而改善母婴结局,治疗过程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croRNA-122联合microRNA-7047-5p预测不良围生儿结局价值

      2024, 34(16):1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3

      摘要 (42) HTML (11) PDF 715.90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croRNA-122(miR-122)联合microRNA-7047-5p(miR-7047-5p)预测不良围生儿结局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孕检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糖水平、血清miR-122、miR-7047-5p,采用Pearson法分析评估血清miR-122、miR-7047-5p水平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根据随访结果将观察组围生儿结局分为良好组(85例)与不良组(15例),比较两组血清miR-122、miR-7047-5p相对表达量,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22、miR-7047-5p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围生儿结局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FBG)、2 h餐后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miR-122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miR-7047-5p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22与FBG、2hPG、HbA1c均呈正相关(r =0.167、0.228和0.255,均P <0.05),miR-7047-5p与FBG、2 hPG、HbA1c均呈负相关(r =-0.358、-0.408和-0.386,均P <0.05)。不良组miR-122相对表达量高于良好组(P <0.05),miR-7047-5p相对表达量低于良好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2和miR-7047-5p联合预测GDM患者不良围生儿结局的敏感性为73.3%(95% CI:0.449,0.922),特异性为85.9%(95% CI:0.766,0.925),曲线下面积为0.836(95% CI:0.720,0.952)。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血清microRNA-122和microRNA-7047-5p与血糖水平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预测GDM患者的不良围生儿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 0+1
      • 1+1
      • 2+1
    • >实验研究·论著
    •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信号损伤对糖稳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4, 34(16):17-2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4

      摘要 (44) HTML (7) PDF 902.76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溶血磷脂酸(LPA)信号对糖稳态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分析HBV对AT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V细胞株HepG2215、稳定表达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的HBx-HepG2和PreS2-HepG2细胞、对照组HepG2细胞的ATX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Bx和PreS2对ATX启动子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和Pre-S2的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HBx-NIT、PreS2-NIT,检测两者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利用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复制HBV小鼠模型,NC为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的C57BL/6小鼠。小鼠按2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GTT)。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糖分析仪分别检测小鼠血清LPA、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HepG2215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P <0.05)。PreS2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 <0.05),HBX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 <0.05)。HBx-HepG2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细胞(P <0.05),PreS2-HepG2细胞高于HepG2细胞(P <0.05)。添加不同浓度LPA后NIT细胞胰岛素分泌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3 μmol/L LPA相对表达量与胰岛素分泌呈负相关(r =-0.990,P <0.05)。HBx-NIT细胞添加Ki16425前的胰岛素水平低于NIT细胞(P <0.05),PreS2-NIT细胞低于NIT细胞(P <0.05)。NIT、HBx-NIT和PreS2-NIT细胞添加Ki16425后的胰岛素水平较添加前高(P <0.05)。实验组血清LPA相对表达量、平均空腹血糖浓度、注射葡萄糖后的60、120 min平均血糖浓度和血糖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较对照组高(P <0.05)。实验组注射葡萄糖后15 min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胰岛素水平的AUC值较对照组低(P <0.05)。用HBV小鼠GTT血糖AUC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770(95% CI:0.556,0.984),特异性为60.00%(95% CI:0.122,0.738),敏感性为90.00%(95% CI:0.555,0.998)。用HBV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865(95% CI:0.703,1.027),特异性为80.00%(95% CI:0.444,0.975),敏感性为60.00%(95% CI:0.262,0.878)。实验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上调ATX的表达,增强ATX/LPA信号,导致胰岛素分泌抑制,糖耐量异常,糖稳态受损。

      • 0+1
      • 1+1
      • 2+1
      • 3+1
    • 无需缝合外科嵌入式小鼠原位肝癌肿瘤模型的复制及应用价值

      2024, 34(16):26-3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5

      摘要 (45) HTML (10) PDF 2.94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无需缝合的外科嵌入式方法在复制小鼠原位肝癌(HCC)肿瘤模型中的应用,并评估该模型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Hepa1-6细胞至适宜浓度,并采用小动物一体式麻醉系统对C57 BL/6J小鼠实施麻醉。该研究采用细胞法、挂线法和嵌入法复制原位肝癌移植瘤模型,并对手术时长、小鼠复苏时间及存活率进行比较。此外,通过MRI技术动态监测肿瘤的形成过程,并对比3种方法的肿瘤成瘤率、单瘤率及腹壁肿瘤种植率。通过病理学检测评估肿瘤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特征。结果 细胞法组手术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 <0.05),嵌入法组手术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 <0.05),细胞法组与嵌入法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法组复苏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 <0.05),嵌入法组复苏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 <0.05),细胞法与嵌入法复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结果显示,挂线法组肿瘤呈块状生长,可见分隔及类圆形伪影,局部观察受限。细胞法组肿瘤呈片状不规则生长,可见多发肿瘤。嵌入法组肿瘤呈团块状均匀生长,边缘较清。细胞法组模型复制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较挂线法组大(P <0.05),嵌入法组模型复制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较挂线法组小(P <0.05),细胞法组与嵌入法组模型复制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模型复制后第21天平均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平均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单瘤率、腹壁肿瘤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嵌入法组单瘤率较细胞法组高(P <0.05)。各组成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结果示,各组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排列紧密,核深染呈分裂象,肿瘤浸润肝组织,符合肝癌病理学特点。结论 采用嵌入法复制的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重复性高,为肝癌的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及在体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综述
    •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2024, 34(16):33-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6

      摘要 (58) HTML (11) PDF 611.29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包括肝脏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是线粒体与内质网密切接触的部位,在钙稳态、线粒体稳态、细胞凋亡、自噬、脂代谢等细胞生理功能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功能深度参与了N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细胞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凋亡、纤维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MAM越来越成为NAFLD的潜在治疗靶点。该文就MAM及其调控的细胞功能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肢端黑色素瘤的认知和早期检测

      2024, 34(16):39-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7

      摘要 (40) HTML (5) PDF 593.69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肢端黑色素瘤(AM)是黑色素瘤的一种亚型,病变分布于手掌、足底和甲床区域。不同人群AM的患病率存在差异,该亚型在白种人群中罕见,而在西班牙、非洲及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研究表明,AM约占所有黑色素瘤患者的2%~3%。由于早期AM的临床诊断具有挑战性,且对早期AM缺乏认知这就导致AM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处于较晚期。因此,了解早期AM诊断的最新进展至关重要。AM与其他亚型皮肤黑色素瘤相比预后较差,对该疾病的早期认识也有助于制订治疗策略。该综述总结了AM的流行病学的特点、临床、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期优化早期AM的检测策略提高患者的预后。

    • >临床研究·论著
    • 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2024, 34(16):45-5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8

      摘要 (45) HTML (7) PDF 805.95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揭示Th17、Treg细胞的调控机制及其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上蔡县HIV感染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 mRNA表达,Pearson法分析Th17、Treg与CD4+T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D4+T、CD4+T/CD3+T、CD4+T/CD8+T低于对照组(P <0.05),CD8+T和CD8+T/CD3+T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Th17/CD4+T、Th17/Treg低于对照组(P <0.05),Treg/CD4+T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ROR-γt mRNA高于对照组(P <0.05),Foxp3 mRNA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IL-17、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Th17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 =0.293,P <0.05),Treg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 =-0.198,P <0.05)。结论 HIV感染能降低Th17细胞、升高Treg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其机制与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细胞因子IL-17、IL-23表达有关,Th17细胞、Treg细胞与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 0+1
      • 1+1
      • 2+1
      • 3+1
    • 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输尿管软镜鞘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2024, 34(16):51-5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09

      摘要 (44) HTML (8) PDF 600.27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输尿管软镜鞘(FTS-UAS)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4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输尿管软镜联合常规鞘)和观察组(44例,输尿管软镜联合FTS-UAS)。观察两组术后1 d、3 d、4周的结石清除率,统计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 d、3 d、4周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 d VAS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的Clavien分级均为Ⅰ级。观察组术后血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联合FTS-UAS治疗肾结石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还可减轻疼痛程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肠道菌群情况与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患儿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2024, 34(16):56-6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0

      摘要 (47) HTML (9) PDF 625.74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患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与其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5月—2023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7例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32例。采集所有患儿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Qiime软件进行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Sob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估两组儿童神经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儿肠道菌群与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YGTSS评分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总分更高(P <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Chao1、Sob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α多样性更低(P <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CD4+、CD8+和CD4+/CD8+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CD4+和CD4+/CD8+更低,CD8+更高(P <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5-HT和DA更高,GABA、NE、神经功能评分更低(P <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Chao1、Sobs、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与5-HT、DA呈负相关(P <0.05),与CD4+、GABA、NE和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 肠道菌群与抽动症患儿的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和T细胞亚群密切相关。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和前列腺症状评分的影响

      2024, 34(16):62-6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1

      摘要 (37) HTML (8) PDF 633.04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和前列腺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93例BPH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和4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评价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的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射尿流率(MFR)、残余尿量(RUV)]、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术后性功能状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 <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经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MFR、RUV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FR、RUV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两组MFR、RUV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MFR较对照组高,RUV较对照组低;③两组MFR、RUV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NIH-CPSI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低;③两组NIH-CPSI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IPS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I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I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低;③两组IPS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性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参数和前列腺症状评分,为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 伏诺拉生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4, 34(16):68-7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2

      摘要 (39) HTML (7) PDF 627.78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伏诺拉生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Hp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二联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溃疡症状改善时间、Hp根除率和复发率;通过胃电图检查患者正常慢波、节律过缓及节律过速百分比,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PGR),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动力学和胃功能情况;取患者粪便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测定16S rDNA 拷贝数,比较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肠球杆菌属数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溃疡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Ⅰ、PGⅡ和PGR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正常慢波百分比、节律过缓百分比、节律过速百分比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肠球杆菌属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伏诺拉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Hp根除率,并改善其肠道菌群情况,对提高患者胃肠功能有重要影响。

    • 选择性脑降温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2024, 34(16):73-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3

      摘要 (38) HTML (7) PDF 1.14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加温联合体表加温毯,保持加温直至手术结束,SBC组患者使用设定温度为4 ℃的电子冰帽进行选择性脑降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150 min(T5)、术毕(T6)和出麻醉恢复室(PACU)(T7)时记录患者鼻咽温、肛温,于T6时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鉴定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浓度;手术后第1~3天同时采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和谵妄评估量表-98修订版量表(DRS-R-98)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例、高血压病史率、心脏病史率、糖尿病史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Ⅲ级率、术中低血压、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经χ2 / 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BC组T6时静脉血BMECs计数、POD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热舒适度评分、PA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分、PACU寒颤率、术后躁动率、术后发热率比较,经t / 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T1~T7时肛温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DRS-R-98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DRS-R-98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BC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选择性脑降温能安全降低行脊柱外科内固定老年患者术中脑局部温度,维持患者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降低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 0+1
      • 1+1
    • 药学干预对克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4, 34(16):81-8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4

      摘要 (40) HTML (6) PDF 663.81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克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调脂治疗,干预组接受调脂治疗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调脂达标率、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服药依从性、疾病认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干预6、9、12个月时调脂治疗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3、6、9、12个月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评分、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评分、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干预组与对照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评分、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疾病认知评分、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提高克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疾病认知及调脂治疗达标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保障用药安全。

    • 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或改良Brisson术矫正误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效果比较

      2024, 34(16):88-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5

      摘要 (39) HTML (5) PDF 1.08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或改良Brisson术矫正误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误行包皮环切术的隐匿性阴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研究组给予皮瓣转移联合改良Brisson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4、12和24 h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FLACC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阴茎长度均高于术前(P <0.05),研究组术后阴茎长度和阴茎延长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包皮水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皮瓣转移联合改良Devine术或改良Brisson术矫正误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隐匿性阴茎均为安全、有效术式,但皮瓣转移联合改良Brisson术在延伸患儿阴茎长度、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

      • 0+1
      • 1+1
    • 合成磁共振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

      2024, 34(16):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6.016

      摘要 (42) HTML (6) PDF 1.55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MAGiC)序列在轻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及弛豫定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20例轻度KO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共80只膝关节。磁共振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T1WI、T2WI、PDWI、PDWI-FS及MAGiC序列。MAGIC序列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获得分解后的T1WI、T2WI、PDWI、PDWI-STIR图像及T1、T2、PD弛豫定量图谱。比较常规序列和MAGiC分解序列的图像质量及两组图像的软骨损伤检出率,同时在MAGiC序列弛豫定量图上测量对照组及轻度KOA组软骨的T1值、T2值、PD值。结果 常规序列组与MAGiC序列分解组T1WI、T2WI、PDWI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序列组PDWI-FS图像质量优于MAGiC序列分解组PDWI-STIR(P <0.05)。常规序列组与MAGiC序列分解组轻度KOA患者软骨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KOA组T1值、T2值和PD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AGiC序列分解结构图可有效检出轻度KOA患者的软骨损伤,其多参数弛豫定量可对KOA软骨损伤程度进行量化,对于早期KOA患者的诊断和病程进展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0+1
      • 1+1
      • 2+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