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4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骨折专题·论著
    • 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PRP踝关节注射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效果影响

      2024, 34(17):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1

      摘要 (59) HTML (7) PDF 759.61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后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踝关节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2例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6例。两组均在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后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术后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PRP踝关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软骨再生情况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联合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联合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AOF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联合组与对照组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术前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③联合组与对照组的AOF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两组HeppleⅠ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HeppleⅡ期、Ⅲ期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软骨损伤横断面的最大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软骨损伤横断面的最大面积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PRP踝关节注射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对HeppleⅠ~Ⅲ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有显著效果,且在HeppleⅢ期患者中作用更加突出,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减轻踝关节疼痛,增强踝关节功能,对于促进其软骨和骨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 0+1
    • 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锁定钢板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4, 34(17):8-1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2

      摘要 (87) HTML (6) PDF 882.25 K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锁定钢板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切开复位后采用普通钢板和克氏钉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术前和术后2年的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跖屈、内翻、外翻)和影像学检测指标[胫骨远端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估术后2年的踝关节功能。记录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血肿、愈合畸形)。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IL-6)、IL-8、CRP水平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2年的关节活动度好于对照组(P <0.05),术后2年的TAS、TC、TLS、AOFAS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TT差值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空心螺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结合治疗可以缩短术后愈合时间,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

      • 0+1
    • 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效果及预测模型

      2024, 34(17):14-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3

      摘要 (44) HTML (8) PDF 709.30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4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基于LEARNS模式康复训练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109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分析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构建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测模型的验证及效能评估。结果 髋关节功能达优良的患者89例。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 =3.892(95% CI:1.602,9.460)]、术后康复训练介入时间[O^R =5.023(95% CI:2.067,12.207)]、手术外侧入路[O^R =4.076(95% CI:1.677,9.905)]、下肢深静脉血栓[O^R =4.047(95% CI:1.665,9.836)]是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P <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各因素总分范围为84~357分,对应风险率范围为0.05~0.80。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2(95% CI:0.761,0.837),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敏感性85.00%(95% CI:0.611,0.960),特异性为82.02%(95% CI:0.722,0.891),曲线下面积为0.872(95% CI:0.795,0.949)。结论 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效果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康复效果效能良好。

      • 0+1
      • 1+1
      • 2+1
    • 机器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 34(17):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4

      摘要 (36) HTML (7) PDF 683.21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机器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收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徒手组(51例,采用传统徒手空心钉内固定)和机器组(51例,采取机器人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影像学资料、髋关节功能、股骨颈短缩分级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机器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徒手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徒手组,导针钻孔次数少于徒手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徒手组(P <0.05);机器组患者前倾角、颈干角偏离度均低于徒手组(P <0.0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退变情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器组患者Harris评分、髋伸屈活动度、髋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徒手组(P <0.05),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低于徒手组(P <0.05)。机器组患者的股骨颈短缩分级情况优于徒手组(P <0.05)。机器组的术后感染、退钉、神经损伤、骨折愈合不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徒手组(P <0.05)。结论 机器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中能够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和恢复时间,改善术后股骨颈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0+1
    • 机器人辅助下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骨盆脆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骨盆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4, 34(17):28-3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5

      摘要 (35) HTML (9) PDF 833.03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HoloSight知见创伤骨科手术机器人(以下简称HoloSight系统)导航下拉力螺钉内固定对骨盆脆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骨盆脆性骨折患者。采用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徒手置钉,观察组采用HoloSight系统辅助的拉力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调整次数、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的应激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ajeed骨盆骨折系统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记录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螺钉松动、钉道感染、关节僵硬)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螺钉调整次数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12、24、48、7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0.930,P =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72.400,P =0.000),观察组VAS评分较低;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002,P =0.000)。观察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AngⅡ、ACTH和Cor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Majeed、BBS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ALP、BGP、OPG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HoloSight辅助下拉力螺钉内固定有助于降骨盆脆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手术术后神经阻滞消退期爆发痛的影响

      2024, 34(17):35-4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6

      摘要 (38) HTML (8) PDF 696.45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手术术后神经阻滞消退期爆发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混合液30 mL行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50 μg DEX混合液30 mL行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回病房后采用疼痛强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自行记录NRS评分并进行相应镇痛治疗,12 h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等级疼痛持续时间、手术时间、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首次出现疼痛至NRS评分≥4的时间、NRS评分>4至NRS评分>7(爆发痛)的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开始进行吗啡滴定至患者NRS评分<4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吗啡滴定用量、滴定次数、按压次数、吗啡总消耗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T5、T6、T7、T8的NR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镇痛效果较好;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R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爆发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DEX联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虽然未能抑制爆发痛的发生率,但可延长患者术后镇痛时间,延缓爆发痛的发生时间,减轻爆发痛的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单侧椎弓根旁与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 34(17):41-4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7

      摘要 (38) HTML (8) PDF 1.67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至对侧旁正中线行椎体成形术(UPA-PVP)与传统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UA-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10月在岳阳市人民住院并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54例胸腰椎OVCF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UPA-PVP组(143例)和TUA-PVP组(111例)。均为胸腰椎(T8~L2)单个椎体骨折。UPA-PVP组根据术前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CT及MRI评估伤椎内靶向穿刺点,即穿刺椎体对侧旁正中线与椎体前中1/3交界处,根据靶向穿刺点逆向设计穿刺路径及确定体表定位点;TUA-PVP组采用传统经椎弓根投影10点或2点方法穿刺,参考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三维CT判断骨水泥在手术椎体内的弥散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全身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等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UPA-PVP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大于TUA-PVP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结果 ①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PA-PVP组、TUA-PVP组患者左、右侧入路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总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UPA-PVP组无手术椎体对侧再骨折情况,17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TUA-PVP组5例患者手术椎体对侧再次出现骨折,12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再次行椎体成形术。UPA-PVP组手术椎体再骨折率低于TUA-PVP组(P <0.05)。UPA-PVP组与TUA-PVP组其他椎体骨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PA-PVP与TUA-PVP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腰背部疼痛。UPA-PVP方法治疗OVCF,以穿刺靶点为目标,逆向设计穿刺路径,简单易行,较TUA-PVP方法能达到更好的骨水泥椎体内分布,降低椎体再骨折率,有效缓解椎体骨折后腰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 0+1
      • 1+1
      • 2+1
    • 经皮椎体成形术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

      2024, 34(17):48-5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8

      摘要 (38) HTML (6) PDF 749.94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PVP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骨水泥)40例和研究组(少量骨水泥)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伤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差值、后凸Cobb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VP术中小剂量骨水泥、常规量骨水泥填充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均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伤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但小剂量骨水泥填充安全性更高。

      • 0+1
      • 1+1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观察

      2024, 34(17):54-6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09

      摘要 (44) HTML (10) PDF 626.16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80例老年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芬太尼,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神经阻滞前(T1)、神经阻滞即刻(T2)、麻醉后10 min(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术毕(T6)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T1、T5、T6时应激激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麻醉前、术后24 h、术后72 h前列腺素(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麻醉前及术后1、3、7 d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6时MAP、H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582和8.632,P =0.047和0.000);②两组的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31和12.023,均P =0.000);③两组MAP、HR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269和9.438,均P =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T1~T6时刻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023,P =0.000);②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632,P =0.000);③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225,P =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T1、T5、T6时NE、E及Cor水平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NE、E及Co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125、37.523和22.057,均P =0.000);②两组的NE、E及Co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354、23.727和18.636,均P =0.000);③两组NE、E及Cor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635、28.079和20.547,均P =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前、术后24 h、72 h血清PGE2、NGF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GE2、N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252和39.524,均P =0.000);②两组的血清PGE2、N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635和25.419,均P =0.000);③两组血清PGE2、NGF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736和28.447,均P =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前、术后1、3、7 d认知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225,P =0.000);②两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872,P =0.000);③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029,P =0.000)。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上肢骨折臂丛神经阻滞中镇静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 >实验研究·论著
    • 烟酰胺核糖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2024, 34(17):61-6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10

      摘要 (43) HTML (8) PDF 796.58 K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烟酰胺核糖(NR)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SY5Y细胞来完成实验,使用3 mmol/L MPP+处理细胞构建帕金森病(PD)体外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MPP+组(MPP+处理)、实验组(0.5 mmol/L NR和MPP+处理)。细胞培养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氧化应激水平[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P+组细胞凋亡率、ROS、MDA、TNF-α、IL-6水平均升高(P <0.05),细胞存活率、SOD、NAD+水平均降低(P <0.05);与MPP+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ROS、MDA、TNF-α、IL-6水平均降低(P <0.05),细胞存活率、SOD、NAD+水平均升高(P <0.05)。结论 NR可以减轻MPP+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补充NAD+减轻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 0+1
      • 1+1
      • 2+1
      • 3+1
    • >综述
    •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急诊处理的研究进展

      2024, 34(17):67-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11

      摘要 (50) HTML (9) PDF 712.14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在我国入院率约为0.098‰,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步使急诊处理具备多种选择,但临床预后结果仍不理想。目前,其最佳急诊治疗方案尚无明确共识。该文结合近几年相关研究,重点讨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急诊处理步骤与方式,包括初步评估、诊断、伤口处理、疼痛管理和手术治疗选择方案,以期加深对此类骨折急救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

    • 嗓音声学检查的研究分析

      2024, 34(17):75-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12

      摘要 (39) HTML (7) PDF 902.90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部分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过度用嗓情况,嗓音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嗓音声学正是针对该问题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同时也是耳鼻咽喉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罹患嗓音相关疾病的患者和从事嗓音相关职业的人群对嗓音质量评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医学手段来评估嗓音质量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估被检测者的嗓音质量和恢复情况,对嗓音声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嗓音声学检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0+1
      • 1+1
    • >临床研究·论著
    • 呋喹替尼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化疗耐药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 34(17):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13

      摘要 (42) HTML (7) PDF 677.22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呋喹替尼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化疗耐药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晚期CR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呋喹替尼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替曲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CA72-4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 <0.05),简明疲乏量表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血小板减少、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因联系方式丢失脱落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最终随访各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呋喹替尼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化疗耐药CRC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疲乏感,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1年生存率较高。

      • 0+1
    • 雌激素软膏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对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 34(17):86-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14

      摘要 (39) HTML (7) PDF 631.53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雌激素软膏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对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10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联合组给予雌激素软膏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阴道菌群、阴道微生态情况、性生活质量、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乳杆菌、支原体、类杆菌、白色念珠菌、肠杆菌菌落数量差值均高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治疗后pH≤4.5、菌群密集度(Ⅱ、Ⅲ)、菌群多样性(Ⅱ、Ⅲ)、乳酸杆菌占优率均高于单一组(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的FSFI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FS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联合组与单一组FS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FSFI评分较高,相对性生活质量较好;③两组FSFI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CRP、IL-17、IL-8差值均高于单一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与单一组(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雌激素软膏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对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 中耳风险指数及鼓室黏膜情况对慢性中耳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4, 34(17):91-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17.015

      摘要 (43) HTML (5) PDF 741.30 K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中耳风险指数(MERI)及鼓室黏膜情况对慢性中耳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根据MERI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RI及鼓室黏膜情况对慢性中耳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黏膜出血、鼓室黏膜纤维化、鼓室黏膜增厚的占比及MERI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咽鼓管功能不良[O^R=7.482(95% CI:1.086,51.570)]、鼓室黏膜出血[O^R=9.476(95% CI:1.354,66.321)]、鼓室黏膜纤维化[O^R=7.679(95% CI:1.518,38.840)]、鼓室黏膜增厚([O^R=7.228(95% CI:1.296,40.322)]、MERI评分高[O^R=2.867(95% CI:1.473,5.579)]均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表明,鼓室黏膜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敏感性为73.9%(95% CI:0.516,0.898)、特异性为66.2%(95% CI:0.546,0.766);鼓室黏膜纤维化的AUC为0.774,敏感性为78.3%(95% CI:0.563,0.925),特异性为76.6%(95% CI:0.656,0.855);鼓室黏膜增厚的AUC为0.711,敏感性为69.6%(95% CI:0.471,0.868),特异性为72.7%(95%CI:0.614,0.823);MERI评分的AUC为0.879,敏感性为69.6%(95% CI:0.471,0.868),特异性为92.2%(95%CI:0.838,0.971);鼓室黏膜出血、鼓室黏膜纤维化、鼓室黏膜增厚及MERI评分联合预测的AUC为0.951,敏感性为91.3%(95% CI:0.720,0.989)、特异性为92.2%(95% CI:0.838,0.971)]。结论 MERI及鼓室黏膜情况对慢性中耳炎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0+1
      • 1+1
      • 2+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