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2024, 34(2):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1

      摘要 (405) HTML (38) PDF 810.14 K (164) 评论 (14) 收藏

      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普遍较高,严重威胁大众身体健康。目前,手术仍然是对能够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良好干预策略。免疫检测点类的抑制药物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改变了NSCLC的干预效果。随着研究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NSCL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也有着优异的表现,但仍缺乏远期预后评估,以及公认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疗程等。该文将阐述新辅助免疫治疗可切除的NSCLC的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

      • 0+1
    • >肺癌专题·论著
    •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24, 34(2):6-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2

      摘要 (113) HTML (66) PDF 639.62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阻滞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阻滞组先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5 min(T0)、麻醉诱导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T4)、12 h(T5)、24 h(T6)、48 h(T7)时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T0、T3、T6、T7时检测C反应蛋白、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和呼吸商,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生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者T0、T1、T2、T3时BP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B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0、T1、T2、T3时H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2、T3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4、T5、T6、T7时静息状态下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4、T5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4、T5、T6、T7时咳嗽状态下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4、T5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T0、T3、T6、T7时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物质代谢和静息能量消耗,减轻胰岛素抵抗。

    • 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2024, 34(2):12-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3

      摘要 (156) HTML (40) PDF 627.45 K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口服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每3周给药1次。两组患者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比较两组持续治疗3个疗程的抗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药物安全性,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共脱落3例。实验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胸甘激酶-1、神经元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Th1/Th2、Th17/Treg、CD4/CD8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对照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3%和2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截至随访结束,两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73例患者存活59例,对照组72例患者存活56例,两组1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可增强近期抗肿瘤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合成,改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0+1
    • 环泊酚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4, 34(2):18-2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4

      摘要 (164) HTML (43) PDF 623.59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环泊酚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08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环泊酚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5 min(T1)、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5 min(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同时分析手术前后应激、炎症因子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的HR、MAP、SBP、DBP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12、4.603、5.003和4.954,均P <0.05);②两组患者HR、MAP、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154、4.102、4.987和5.884,均P <0.05);③两组患者HR、MAP、SBP、DB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12、4.603、5.003和4.954,均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呛咳、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与丙泊酚比较,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具有术后苏醒质量好、应激炎症水平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血清microRNA-198、micro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2024, 34(2):23-3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5

      摘要 (118) HTML (49) PDF 733.29 K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198(miRNA-198)、microRNA-182(miRNA-182)联合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月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依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恶性组(85例)和良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血清miRNA-198、miRNA-182相对表达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98、miRNA-182表达以预测肺癌发生的价值;比较两组患者呼出气VOCs检出情况;经一致性分析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效能和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吸烟史、饮酒史、病程、肿瘤家族史、基础疾病史、病变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miRNA-198表达量低于良性组(P <0.05),miRNA-182表达量高于良性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miRNA-198、miRNA-182表达量预测肺癌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92.3%(95% CI:0.854,0.973)、95.3%(95% CI:0.820,0.988);特异性分别为81.2%(95% CI:0.720,0.894)、95.4%(95% CI:0.910,0.976)。TNM Ⅰ、Ⅱ期患者miRNA-198相对表达量高于Ⅲ期、Ⅳ期患者(P <0.05),miRNA-182表达量低于Ⅲ期、Ⅳ期患者(P <0.05);Ⅲ期患者miRNA-198相对表达量高于Ⅳ期患者(P <0.05),miRNA-182表达量低于Ⅳ期患者(P <0.05)。恶性组患者3-甲基戊烷、乙苯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 <0.05),环戊烷检出率低于良性组(P <0.05)。两组患者呼出气乙烯、丙酮、异戊二烯、甲基环戊烷、十三烷、甲苯、6-甲基-5-庚烯-2-酮、N,N-二甲基酰胺、壬烷、邻二甲苯、1,2,4-三甲苯、β-蒎烯、葵烷、萘、丁二酸甲酯、壬醛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8.8%(95% CI:0.703,0.814)、特异性为76.9%(95% CI:0.725,0.844)、准确率为78.0%(95% CI:0.745,0.827)。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96.5%(95% CI:0.873,0.981)、特异性为84.6%(95% CI:0.795,0.867)、准确率为91.3%(95% CI:0.826,0.982)。结论 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准确率更高。

      • 0+1
    • MicroRNA-196b、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

      2024, 34(2):31-3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6

      摘要 (139) HTML (120) PDF 739.51 K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microRNA-196b(miR-196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96b、IGFBP-3的表达。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进展组、稳定组。筛查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组织中miR-196b、IGFBP-3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癌组织中miR-196b、IGFBP-3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进展组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术前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稳定组(P <0.05)。进展组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稳定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稳定组(P <0.05)。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O^R=3.684(95% CI:1.259,10.778)]、术前淋巴结转移[O^R=3.557(95% CI:1.216,10.408)]、癌组织miR-196b表达[O^R=3.979(95% CI:1.359,11.641)]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癌组织IGFBP-3表达阳性[O^R=0.220(95% CI:0.075,0.642)]是NSCL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癌组织miR-196b、IGFBP-3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6.25%(95% CI:0.512,0.797)、60.00%(95% CI:0.496,0.781)、87.50%(95% CI:0.725,0.963),特异性分别为69.74%(95% CI:0.534,0.825)、76.32%(95% CI:0.603,0.892)、72.37%(95% CI:0.576,0.8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80、0.805。miR-196b低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高表达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阴性表达组(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miR-196b、IGFBP-3表达与预后相关,且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 0+1
      • 1+1
      • 2+1
    •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2024, 34(2):38-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7

      摘要 (159) HTML (64) PDF 662.41 K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82例老年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研究组术毕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情况,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疼痛、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麻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总量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4、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156,P =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851,P =0.000);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061,P =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和48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79,P =0.834);②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151,P =0.859);③两组MMSE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309,P =0.724)。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48 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Adr、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7.967和8.043,均P =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Adr、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7.123和7.691,均P =0.000);③两组Adr、Co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8.003和7.961,均P =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开始麻醉及术后24和48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TNF-α、HMGB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8.236和8.417,均P =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TNF-α、HMGB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6.298和7.215,均P =0.000);③两组TNF-α、HMGB1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7.035和7.152,均P =0.00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可延长肋间神经阻滞时间,减少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并可减轻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实验研究·论著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癌细胞静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4, 34(2):45-5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8

      摘要 (123) HTML (35) PDF 1.63 M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 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LAF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后,检测肝癌细胞PCLAF的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检测HCV对肝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HCV感染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 <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 <0.05)。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增加(P <0.05)。HCV感染的情况下,过表达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减少(P <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PCLA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 <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 <0.05)。但过表达NS5A的同时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变化。过表达NS5A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HCV感染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 HCV诱导肝癌细胞跨越G0/G1期静止,减少细胞分裂时间。HCV的NS5A蛋白通过提高PCLAF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静止。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可以阻断HCV抑制的肝癌细胞静止。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GPR30对大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4, 34(2):53-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09

      摘要 (114) HTML (22) PDF 921.98 K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方法 使用IL-1β处理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复制体外椎间盘退变模型,将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IL-1β组、IL-1β+过表达GPR30阴性对照质粒(oe-NC)组、IL-1β+过表达GPR30质粒(oe-GPR30)组、IL-1β + oe-GPR30+干扰Nrf2表达阴性对照质粒(si-NC)组、IL-1β + oe-GPR30+干扰Nrf2表达质粒(si-Nrf2)组,IL-1β的处理浓度为10 ng/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PR30 mRNA表达;Western boltting检测GPR30、抗重组与合成蛋白(Nrf2)和抗醌NADH脱氢酶(NQO1)和抗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活性氧(ROS)、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IL-1β组髓核细胞GRP30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 <0.05),IL-1β + oe-GPR30组较IL-1β + oe-NC组升高(P <0.05)。IL-1β组髓核细胞核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升高(P <0.05),IL-1β + oe-GPR30组较IL-1β + oe-NC组升高(P <0.05)。IL-1β组Nrf2、HO-1及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 <0.05),IL-1β + oe-GPR30组较IL-1β + oe-NC组升高(P <0.05)。IL-1β组髓核细胞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 <0.05),IL-1β+ oe-GPR30组较IL-1β + oe-NC组升高(P <0.05),IL-1β + oe-GPR30 + si-Nrf2组较IL-1β + oe-GPR30 + si-NC组降低(P <0.05)。IL-1β组髓核细胞凋亡率较Control组升高(P <0.05),IL-1β + oe-GPR30组较IL-1β + oe-NC组降低(P <0.05),IL-1β + oe-GPR30 + si-Nrf2组较IL-1β + oe-GPR30+si-NC组升高(P <0.05)。IL-1β组TNF-α、IL-6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P <0.05),IL-1β + oe-GPR30组较IL-1β + oe-NC组降低(P <0.05),IL-1β + oe-GPR30 + si-Nrf2组较IL-1β + oe-GPR30 + si-NC组升高(P <0.05)。IL-1β组ROS、MDA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P <0.05),SOD水平较Control组降低(P <0.05),IL-1β + oe-GPR30组ROS、MDA水平较IL-1β + oe-NC组降低,SOD水平较IL-1β + oe-NC组升高(P <0.05),IL-1β + oe-GPR30 + si-Nrf2组ROS、MDA水平较IL-1β + oe-GPR30 + si-NC组升高,SOD水平较IL-1β + oe-GPR30 + si-NC组降低(P <0.05)。结论 上调GPR30表达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能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综述
    • 金纳米颗粒负载光敏剂在改善恶性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4(2):60-6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10

      摘要 (213) HTML (80) PDF 649.62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纳米颗粒(AuNPs)是纳米医学中常用的纳米材料之一。AuNPs作为载体可以将药物精确地输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肿瘤上拥有巨大潜力,是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有证据表明,光敏剂(PS)通过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包被在AuNPs上,不仅能提高肿瘤细胞对PS的有效摄取,增强PDT的效率,还可以克服单纯PDT的局限性。该文综述了AuNPs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AuNPs与PDT相结合的抗癌活性。

    • MicroRNA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

      2024, 34(2):66-7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11

      摘要 (123) HTML (23) PDF 4.57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microRNA和外泌体在糖尿病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MicroRNA是一类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miRNA的合成和功能,以及其在多种疾病中的失调,探讨了外泌体的形成和组成,并解释其如何通过携带特定的miRNA进行细胞间通信,分析了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该文还讨论了与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稳态相关的miRNA。最后总结二甲双胍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对miRNA、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稳态的影响。该文旨在全面了解miRNA、外泌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提供思路。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临床研究·论著
    • PCNA、Bcl-2及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

      2024, 34(2):76-8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12

      摘要 (173) HTML (74) PDF 652.28 K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不同PCNA、Bcl-2、EGFR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情况差异。结果 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年龄、肿瘤部位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中、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喉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Kaplain-Ma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NA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57%和70.21%,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00%和88.89%(P <0.05);Bcl-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0.78%和70.59%,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49%和90.24%(P <0.05);EGFR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09%和70.45%,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9.17%、87.50%(P <0.05)。结论 喉癌组织PCNA、Bcl-2、EGFR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Bcl-2、EGFR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 0+1
      • 1+1
      • 2+1
    • 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4(2):83-8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13

      摘要 (121) HTML (24) PDF 727.68 K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高分辨率CT,分析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年龄< 3岁、热程≥ 7 d、热峰≥ 40 ℃、喘息、气促、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有马赛克灌注征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及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不良患儿年龄< 3岁、有低氧血症和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0.505(95% CI:0.350,0.728)]、低氧血症[O^R=2.779(95% CI:1.505,5.132)]、受累> 3叶[O^R=4.540(95% CI:2.061,10.003)]是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腺病毒感染后BO患儿年龄较小,临床症状较重,其预后受年龄、低氧血症及肺叶受累情况的影响。

      • 0+1
    • 孕中期超声宫颈管长度联合血清白蛋白检测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价值

      2024, 34(2):89-9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14

      摘要 (103) HTML (21) PDF 597.77 K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孕中期超声宫颈管长度(CL)联合血清白蛋白(ALB)检测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定期产检的113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早产分为早产组和非早产组,分别有31和82例。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超声CL、血清ALB水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超声CL、血清ALB及两者联合预测双胎妊娠早产的价值。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前BMI、检查孕周、孕产史、受孕方式、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Hb、WBC、PLT、TC、TG、Scr及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产组胎膜厚度大于非早产组(P <0.05),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占比高于非早产组(P <0.05)。早产组超声CL短于非早产组(P <0.05),血清ALB水平低于非早产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厚度厚[O^R=2.901(95% CI:1.047,8.039)]、超声CL短[O^R=0.299(95% CI:0.108,0.828)]、血清ALB水平低[O^R=0.309(95% CI:0.112,0.857)]是影响双胎妊娠孕妇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CL、血清ALB及两者联合对双胎妊娠早产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87%(95% CI:0.655,0.939)、87.10%(95% CI:0.692,0.958)、80.65%(95% CI:0.619,0.919),特异性分别为87.80%(95% CI:0.783,0.937)、71.95%(95% CI:0.608,0.810)、98.78%(95% CI:0.925,0.9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95% CI:0.825,0.946)、0.811(95% CI:0.726,0.878)、0.910(95% CI:0.841,0.955)。结论 孕中期超声CL、血清ALB联合检测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效能较高。

      • 0+1
    • 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显微根管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畸形根面沟的效果观察

      2024, 34(2):94-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02.015

      摘要 (136) HTML (24) PDF 614.00 K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显微根管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畸形根面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共102颗患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畸形根面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显微根管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牙周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咀嚼功能评分、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90.20%)高于对照组(72.55%)(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石指数、菌斑指数、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咀嚼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显微根管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畸形根面沟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牙周组织状态,减轻炎症反应、疼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