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4(21):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根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将观察组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C-ACT< 20分)30例和预后良好组(C-ACT≥ 20分)83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儿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与C-ACT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CL11、TNF-α和IL-17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预后良好组患儿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CL1水平高[O^R =17.711(95% CI:1.882,166.646)]、TNF-α水平高[O^R =13.998(95% CI:1.305,150.111)]和IL-17水平高[O^R =36.576(95% CI:1.264,1 058.187)]均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CCL11截断值为4.23 pg/mL时,预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93.3%(95% CI:0.768,0.983),特异性为90.4%(95% CI:0.819,0.957);TNF-α截断值为0.99 μg/L时,预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90.0%(95% CI:0.735,0.979),特异性为84.3%(95% CI:0.747,0.914);IL-17截断值为68.31 pg/mL时,预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93.3%(95% CI:0.768,0.983),特异性为90.4%(95% CI:0.819,0.957);三者联合预测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96.7%(95% CI:0.828,0.999),特异性为98.8%(95% CI:0.935,1.000)。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CL11、TNF-α和IL-17水平较高,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预后不良与CCL11、TNF-α和IL-17水平升高有关;CCL11、TNF-α和IL-17联合预测哮喘预后效能较高。
2024, 34(21):7-1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155(miR-155)、microRNA-23b-3p(miR-23b-3p)、microRNA-16-5p(miR-16-5p)水平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1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血清miR-155、miR-23b-3p、miR-16-5p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组39例与轻症组62例。所有患儿自治疗起随访1个月,根据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22例与预后良好组79例。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RMPP患儿血清miR-155、miR-23b-3p、miR-16-5p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5、miR-23b-3p、miR-16-5p预测RMP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重症组患儿血清miR-155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轻症组(P <0.05),miR-23b-3p、miR-16-5p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轻症组(P <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miR-155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miR-23b-3p、miR-16-5p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O^R =5.129(95% CI:2.111,12.466)]、miR-155[O^R =3.924(95% CI:1.614,9.535)]、miR-23b-3p[O^R =3.850(95% CI:1.584,9.356)]、miR-16-5p[O^R =3.777(95% CI:1.554,9.179)]是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55、miR-23b-3p、miR-16-5p及三者联合预测RMPP患儿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3.64%(95% CI:0.408,0.820)、72.73%(95% CI:0.496,0.884)、68.18%(95% CI:0.451,0.853)、86.36%(95% CI:0.640,0.964),特异性分别为70.89%(95% CI:0.594,0.803)、78.48%(95% CI:0.675,0.866)、72.15%(95% CI:0.608,0.814)、91.14%(95% CI:0.820,0.9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95% CI:0.622,0.827)、0.718(95% CI:0.604,0.831)、0.710(95% CI:0.591,0.829)、0.923(95% CI:0.866,0.980)。结论 血清miR-155、miR-23b-3p、miR-16-5p水平与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三者联合预测RMPP患儿的效能良好。
2024, 34(21):15-2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3
摘要:目的 基于血清炎症标志物构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胸腔积液的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71例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8∶2随机分成训练集137例与验证集34例。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训练集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血清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7A(IL-17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血清炎症标志物构建并验证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预警模型。结果 训练集137例患儿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77%(49/137);验证集34例患儿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29%(12/34)。训练集预后不良组患儿持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D-D)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训练集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IL-17A、HMGB1、PCT、SA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A水平[O^R=3.951(95% CI:1.737,8.988)]、HMGB1水平[O^R =5.339(95% CI:2.347,12.145)]、PCT水平[O^R =4.084(95% CI:1.795,9.290)]和SAA水平[O^R =4.749(95% CI:2.088,10.804)]为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训练集模型预测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9.80%(95% CI:0.770,0.962),特异性为92.05%(95% CI:0.838,0.965),曲线下面积为0.907(95% CI:0.762,0.969)。验证集模型预测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3.33%(95% CI:0.509,0.971),特异性为90.91%(95% CI:0.694,0.984),曲线下面积为0.865(95% CI:0.717,0.935)。结论 血清IL-17A、HMGB1、PCT、SAA与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有关,基于血清IL-17A、HMGB1、PCT、SAA构建预警模型有助于早期甄别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风险。
2024, 34(21):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4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患儿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将患儿分为好转组和不良转归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PDW和CK-MB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PDW、CK-MB与患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W和CK-MB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不良转归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高于好转组(P <0.05)。不良转归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好转组(P <0.05),淋巴细胞比例及血小板计数低于好转组(P <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与血小板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同工酶呈正相关(r =0.426和0.260,均P <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小板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 CI:0.931,0.989),敏感性为95.6%(95% CI:0.938,0.973),特异性为86.6%(95% CI:0.813,0.913),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PDW和CK-MB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于预测患儿的不良预后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PDW和CK-MB可以作为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的有价值的生化标志物。
2024, 34(21):28-3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5
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联合奥马珠单抗注射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值流量(PEF)];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E]、哮喘控制评分和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记录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下肢水肿、皮疹)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EOS、hs-CRP、IL-6、FVC、FEV1、PEF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后的IgG、IgA、IgE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IgG、IgA、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的IgG、IgA、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IgG、IgA、IgE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后的哮喘控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哮喘控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哮喘控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哮喘控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奥马珠单抗能提高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2024, 34(21):34-4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6
摘要:目的 基于TNF-α/NF-κB及Caspase-8信号通路,研究人参皂苷Rg3(GRg3)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GRg3治疗组、中剂量GRg3治疗组、高剂量GRg3治疗组,每组8只。6MV X射线单次21.5 Gy腹部照射进行模型复制,照射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大鼠情况并称重,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处死解剖。HE染色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IL-4、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直肠组织IKK-β、IκB-α、Caspase-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KK-β、IκB-α、p-IκB-α、NF-κB p50、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 照射后第6天,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 <0.05),且除对照组外的其他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始灌胃后,对照组大鼠体重逐步上升,模型组大鼠体重不断下降,地塞米松组和GRg3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前3天体重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从第4天开始逐渐增长;与模型组相比,灌胃第8、14天,地塞米松组和高剂量GRg3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P <0.05)。治疗2周后,地塞米松组直肠组织结构完整,黏膜层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低剂量GRg3治疗组直肠组织大范围溃疡,肠腺形状、大小不一,数量减少,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肠腺扩张,腺腔内可见坏死细胞碎片,损伤侵及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亦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中剂量GRg3治疗组见少量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腺形状、大小不一,伴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肠腺扩张,腺腔内可见坏死细胞碎片;高剂量GRg3治疗组直肠组织结构完整,见黏膜层水肿,肠腺排列疏松,伴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升高(P <0.05),IL-4、IL-10水平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及高剂量GRg3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P <0.05),IL-4、IL-10水平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直肠组织IKK-β、IκB-α及Caspase-8基因表达升高(P <0.05);经过不同的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KK-β、IκB-α及Caspase-8基因表达均降低(P <0.05),且随着GRg3治疗剂量的升高各因子表达呈下降趋势;地塞米松组与高剂量GRg3治疗组IKK-β、IκB-α及Caspase-8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直肠组织IKK-β、p-IκB-α、胞核NF-κB p50及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 <0.05),IκB-α、胞浆NF-κB p50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经过不同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及中、高剂量GRg3治疗组IKK-β、p-IκB-α、胞核NF-κB p50及Caspase-8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IκB-α及胞浆NF-κB p50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中、高剂量GRg3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各因子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Rg3通过抑制IKK-β的表达,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增加胞浆中NF-κB p50的滞留,减轻放射性直肠炎,促进肠道组织损伤修复;GRg3能抑制电离辐射引起的肠道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
刘韵,冯丹,刘纷纷,左方娅,郭修红,刘钰淇,陈兰兰,王玉洁,田锦勇
2024, 34(21):43-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7
摘要:目的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通过类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轴调控帕金森病(PD)中神经元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组:Control组、MPP+组、MPP++HDAC2抑制剂组、MPP++HDAC2抑制剂+sh-NC组、MPP++HDAC2抑制剂+sh-METTL3组。观察各组细胞在细胞死亡、细胞活性、HDAC2、METTL3、SOCS3、组蛋白H3赖氨酸18乳酸化(H3K18la)方面的差异。比较oe-NC组及oe-METTL两组SOCS3的m6A修饰水平、METTL3在SOCS3上的富集程度、METTL3表达、SOCS3表达、SOCS3 mRNA稳定性。结果 MPP+ 组与Control组相比,HDAC2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细胞死亡率升高(P <0.05),细胞活性及H3K18la在METTL3上的富集程度降低(P <0.05),METTL3、H3K18la、SOCS3均下调(P <0.05)。MPP++HDAC2抑制剂组与MPP+组相比,细胞死亡率降低(P <0.05),细胞活性及H3K18la在METTL3上的富集程度升高(P <0.05),METTL3、H3K18la、SOCS3上调(P <0.05)。MPP++HDAC2抑制剂+sh-NC组与MPP++HDAC2抑制剂组在细胞死亡率、细胞活性、METTL3表达、SOCS3表达上无差异(P >0.05)。MPP++HDAC2抑制剂+sh-METTL3组与MPP++HDAC2抑制剂+sh-NC组相比,细胞死亡率升高(P <0.05),细胞活性降低(P <0.05),METTL3及SOCS3表达下调(P <0.05)。Oe-METTL3与oe-NC组比较,SOCS3的m6A修饰水平及METTL3在SOCS3上的富集程度升高(P <0.05),METTL3及SOCS3升高(P <0.05),SOCS3 mRNA稳定性升高(P <0.05)。结论 在PD中HDAC2通过诱导METTL3组蛋白去乳酸化抑制METTL3表达,这一机制引起SOCS3的m6A修饰水平降低,并导致SOCS3表达下调,进而促进PD发病。
2024, 34(21):52-5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8
摘要: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炎症性肠病(IBD)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制剂对中度、重度IBD的治疗愈发重要,但生物制剂的失应答使得IBD的治疗依然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尚无对该类患者治疗的临床建议或指南。该文就各生物制剂治疗IBD的失应答情况做一综述,并深入了解目前生物制剂失应答的研究现状,为IB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2024, 34(21):58-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09
摘要:随着人们保留天然牙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对部分以往考虑拔除的患牙,意向性再植逐渐成为临床医师考虑的替代治疗方案之一。意向性再植即有目的地拔除患牙,并在体外处理牙齿后,将牙齿重新植入原有牙槽窝。虽然报道的成功率有所差异,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师有意愿尝试意向性再植。然而,对病因不同(如牙髓根尖周病和牙周病)的患牙,选择再植时应考虑的因素、再植处理中的注意事项、愈合机制与预后也不尽相同。因此,该综述旨在简要概述和探讨意向性再植术在牙髓根尖周病和牙周病患牙中的区别。
2024, 34(21):65-7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0
摘要: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传统危险因素,以营养不良、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空气/噪声污染等为代表的新兴危险因素也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该文围绕新兴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强调了心房颤动管理与预防整体方法的重要性,以期为心房颤动的预防、治疗及随访管理等提供参考。
2024, 34(21):71-7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1
摘要:目的 评估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3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分为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71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手术方式、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吸烟率、糖尿病患病率,心力衰竭发生率、NYHA心功能分级构成、二尖瓣反流程度构成、二尖瓣病理类型构成及处理方式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房颤及手术死亡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体外循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 <0.05)。术前,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左室流出道压差、左室流出道流速、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均高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 <0.05),左室收末径低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 <0.05)。术后1年,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射血分数高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 <0.05),左室收末径低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 <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且无再次手术、远期并发症或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 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4, 34(21):77-8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2
摘要:目的 探讨顺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在达芬奇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与持续输注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肌松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维持用药量、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靶控输注组的肌松起效时间和麻醉时间短于持续输注组(P <0.05),肌松维持时间长于持续输注组(P <0.05),麻醉维持用药剂量小于持续输注组(P <0.05),靶控输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持续输注组(P <0.05)。此外,靶控输注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持续输注组(P <0.05),靶控输注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发生Clavien≥3级并发症的比例均低于持续输注组(P <0.05)。结论 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在达芬奇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相比持续输注方式,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麻醉用药量及提高术后恢复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能有效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2024, 34(21):82-8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3
摘要: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TMS)与语言训练联合应用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接收的7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语言训练,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TMS治疗。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小儿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及口部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联合组与参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小儿语言能力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商(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联合组与参照组语言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评分较高;③两组语言DQ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社交行为、适应行为的Gesell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参照组(P <0.05)。联合组下颌部运动、唇部运动、舌部运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与语言训练的联合应用在提高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语言能力和口部运动功能,且效果持久。该联合治疗具有高效性和可行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24, 34(21):87-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4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电解质、血乳酸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4年4月于金华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该院收治的32例老年COP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电解质、血乳酸与SII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治疗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与电解质、血乳酸、SII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钠(Na)、钾(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乳酸、SI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8 d后,63例患者存活纳入存活组,余下22例纳入死亡组。存活组与死亡组Na、K、血乳酸及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 [O^R =1.499(95% CI:1.079,2.084)]、K [O^R =1.670(95% CI:1.041,2.679)]、血乳酸[O^R =4.865(95% CI:1.136,20.828)]及SII [O^R =9.845(95% CI:1.131,85.699)]均为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电解质、血乳酸与SII指数会发生明显变化,Na、K、血乳酸及SII均为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024, 34(21):92-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5
摘要: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症状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患者症状负担量表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每组48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婚姻状态、原发疾病、透析频率等基本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高症状负担的影响因素,建立症状负担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高分组年龄大于低分组(P <0.05),与低分组相比,高分组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 000元、病程长、自费、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占比更高(P <0.05)。高分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低分组(P <0.05),BUN和Scr水平均高于低分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 =1.384(95% CI:1.139,1.681)]、透析频率高[O^R =68.743(95% CI:4.761,992.474)]、白蛋白水平低[O^R =1.384(95% CI:1.139,1.681)]、血红蛋白水平低[O^R =0.820(95% CI:0.707,0.951)]、BUN水平高[O^R =1.676(95% CI:1.129,2.489)]、Scr水平高[O^R =1.111(95% CI:1.034,1.194)]均是影响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症状负担的危险因素(P <0.05)。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56,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预测误差小;ROC曲线表明模型预测准确性为0.989(95% CI:0.974,1.000),敏感性为93.8%(95% CI:0.828,0.987),特异性为97.9%(95% CI:0.889,0.999)。结论 年龄、透析频率、营养状况、肾功能均是影响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症状负担情况的重要因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