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4(24):1-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1
摘要:目的 分析髋部肌肉面积、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双能X射线测定法(DXA)骨强度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收治的41例老年骨量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DXA骨强度参数、髋部肌肉面积、VFA。随访2年,根据老年OP患者是否发生髋部骨折,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臀中小肌肌肉截面面积(CSA)、臀大肌CSA、VFA及三者联合对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骨密度(BMD)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FA高于对照组(P <0.05)。臀中小肌CSA与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BMD均呈正相关(r =0.567、0.575、0.671、0.634和0.465,均P <0.05),臀大肌CSA与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BMD均呈正相关(r =0.589、0.667、0.532、0.479和0.586,均P <0.05),VFA与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BMD均呈负相关(r =-0.614、-0.652、-0.437、-0.483和-0.564,均P <0.05)。发生组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率、缺乏阳光照射例数占比、VFA均高于非发生组(P <0.05),全髋BMD、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均低于非发生组(P <0.05)。全髋BMD[O^R=0.385(95% CI:0.125,0.648)]、臀中小肌CSA[O^R=0.252(95% CI:0.111,0.573)]、臀大肌CSA[O^R=0.232(95% CI:0.101,0.527)]是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P <0.05);VFA[O^R=3.732(95% CI:1.641,8.490)]是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P <0.05)。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VFA及三者联合预测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敏感性分别为77.78%(95% CI:0.519,0.926)、83.33%(95% CI:0.577,0.956)、88.89%(95% CI:0.639,0.981)、88.89%(95% CI:0.639,0.981),特异性分别为85.51%(95% CI:0.745,0.925)、82.61%(95% CI:0.712,0.903)、73.91%(95% CI:0.617,0.834)、92.75%(95% CI:0.832,0.973)。结论 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与老年OP患者DXA骨强度参数呈正相关,而VFA与老年OP患者DXA骨强度参数呈负相关,且三者联合预测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价值更高。
2024, 34(24):8-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2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及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和太仓市中医医院行PKP术治疗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X射线片、MRI、CT检查统计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依据骨水泥渗漏是否发生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以及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因素。结合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状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状况的因素。结果 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骨水泥渗漏25例,渗漏率26.60%;PKP术后早期预后不良有20例,不良率为21.28%。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受伤原因、AO分型、伤椎位置、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组骨水泥量≥ 6 mL、椎体周壁破坏、椎体压缩程度≥ 50%和椎基静脉孔相通均高于未发生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 6 mL[O^R=3.333(95% CI:1.282,8.664)]、有椎体周壁破坏[O^R=3.893(95% CI:1.489,10.177)]、椎体压缩程度≥ 50%[O^R=3.606(95% CI:1.387,9.373)]、椎基静脉孔相通[O^R=3.900(95% CI:1.477,0.298)]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6 mL、有椎体周壁破坏、椎体压缩程度≥ 50%、椎基静脉孔相通、联合预测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敏感性分别为64.0%(95% CI:0.530,0.750)、56.0%(95% CI:0.449,0.671)、56.00%(95% CI:0.450,0.670)、52.0%(95% CI:0.410,0.630)、80.00%(95% CI:0.723,0.877);特异性分别为65.2%(95% CI:0.543,0.763)、75.4%(95% CI:0.644,0.874)、73.90%(95% CI:0.629,0.849)、78.3%(95% CI:0.673,0.893)、97.1%(95% CI:0.821,1.000),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性别构成、高血压、糖尿病、受伤原因、AO分型、伤椎位置、BMI、椎体周壁破坏、椎基静脉孔相通、病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组年龄、骨水泥量≥ 6 mL、骨水泥渗漏、椎体压缩程度≥ 50%均高于良好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 6 mL[O^R=3.333(95% CI:1.282,8.664)]、年龄较高[O^R=1.323(95% CI:1.105,1.584)]、椎体压缩程度≥ 50%[O^R=3.893(95% CI:1.489,10.177)]、有骨水泥渗漏[O^R=7.125(95% CI:2.585,19.637)]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 6 mL、年龄较大、椎体压缩程度≥ 50%、有骨水泥渗漏、联合预测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66.2%(95% CI:0.562,0.762)、73.0%(95% CI:0.620,0.840)、75.7%(95% CI:0.647,0.867)、82.4%(95% CI:0.714,0.934)、89.2%(95% CI:0.728,0.971);特异性分别为75.0%(95% CI:0.650,0.850)、70.0%(95% CI:0.590,0.811)、65.0%(95% CI:0.581,0.729)、70.0%(95% CI:0.627,0.774)、90.0%(95% CI:0.829,0.971)。且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骨水泥量≥ 6 mL、有椎体周壁破坏、椎体压缩程度≥ 50%、椎基静脉孔相通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且骨水泥量≥6 mL、年龄较大、椎体压缩程度≥ 50%、有骨水泥渗漏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早期识别和纠正可逆因素有助于改善PKP术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水泥渗漏和预后状况。
2024, 34(24):16-2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3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CT引导下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ORIF治疗,观察组采取三维CT引导下OR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院当天与出院后6个月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采取三维CT引导下ORIF治疗,可显著提高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024, 34(24):21-2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4
摘要:目的 探讨CD2相关蛋白(CD2AP)在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组织-基因型表达数据库及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的GSE62452、GSE183795数据集分析CD2A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基于TCGA中胰腺癌表达谱数据结合基因富集分析算法分析CD2AP与代谢通路的相关性,使用TIMER 2.0软件分析CD2AP与胰腺癌突变基因、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关系。采用EdU免疫荧光染色、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研究CD2A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TCGA、GSE62452、GSE183795数据集肿瘤组织中CD2AP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2AP高表达组预后均较CD2AP低表达组差(P <0.05)。在CD2AP高表达组中,显著上调的有皮质激素合成、卟啉代谢及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信号通路,而钙离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则显著下调。突变型TP53、KRAS、CDKN2A基因的CD2AP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P <0.05)。突变型与野生型SMAD4基因的CD2AP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2AP的表达与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丰度呈正相关(rs =0.363、0.280、0.363和0.237,均P <0.05),而与CD4+T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丰度无相关性(rs =-0.117和0.101,均P >0.05)。CD2AP-OE组CD2AP相对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P <0.05),CD2AP-siRNA组CD2AP相对表达量低于NC-siRNA组(P <0.05)。CD2AP-OE组细胞增殖率较Control组高(P <0.05),CD2AP-siRNA组细胞增值率较NC-siRNA组低(P <0.05)。CD2AP-OE组细胞侵袭数较Control组多(P <0.05),CD2AP-siRNA组细胞侵袭数较NC-siRNA组少(P <0.05)。CD2AP-OE组细胞迁移率较Control组高(P <0.05),CD2AP-siRNA组较NC-siRNA组低(P <0.05)。结论 CD2AP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是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4, 34(24):29-3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5
摘要:目的 探讨LY294002干预对哮喘小鼠M2巨噬细胞极化及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方法 将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小鼠肺组织中气道炎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25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IL-4、IL-13、IL-25R及M2标志物ARG-1、Ym-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PI3K、p-PI3K、Akt、p-Akt及M2标志物CD206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模型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 <0.05),巨噬细胞较空白对照组低(P <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 <0.05),巨噬细胞较哮喘模型组高(P <0.05)。哮喘模型组血清IgE、IL-4和IL-25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 <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血清IgE、IL-4和IL-25水平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 <0.05)。哮喘模型组ARG-1、YM-1、IL-4、IL-13、IL-25R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 <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ARG-1、YM-1、IL-4、IL-13、IL-25R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 <0.05)。哮喘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CD2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 <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p-PI3K/PI3K、p-Akt/Akt、CD2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 <0.05)。结论 LY294002可显著减低哮喘小鼠肺部组织的M2极化,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4, 34(24):36-4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6
摘要:成纤维细胞作为主要的结缔组织细胞,通过过度生产细胞外基质(ECM)、抑制ECM降解、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以及与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等,在瘢痕疙瘩的形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总结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关键过程中的角色,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王雪晴,王超杰,王轩,闫慈爱,张洁琼,文立杨,赵慧怡,程为平
2024, 34(24):43-5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7
摘要:抑郁障碍是一类以持续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是社会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物理疗法是干预抑郁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可显著增加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耐受性,多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该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物理疗法干预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抑郁障碍物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024, 34(24):52-5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8
摘要:目的 评价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实施肺段切除术的108例患者,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试验组(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3例,对照组(三维重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均较对照组短(P <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 <0.05),淋巴结清扫数较对照组多(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百分比(MVV%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3 d FVC%pred、FEV1%pred、MVV%pred均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3D打印肺血管-气管-结节-切缘球模型联合荧光胸腔镜,安全有效,可准确定位,快速识别段间平面,值得推广应用。
2024, 34(24):57-62.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09
摘要:目的 探讨喉罩下两种不同浓度七氟烷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105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1%七氟烷麻醉,C组给予3%七氟烷麻醉。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C组(P <0.05)。各组患者诱导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15 min(T1)、30 min(T2)、45 min(T3)、拔管后的MAP、H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在T2、T3时间点MAP低于A组和B组,在T1、T2时间点HR低于A组和B组;③各组患者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术后1、6和12 h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VAS评分较A组、B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各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手术前后SOD、MDA、T-AOC的差值低于A组、B组(P <0.05)。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 h 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患者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在术后1、3 h的MMSE评分高于A组、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组、B组;③各组患者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喉罩下1%浓度七氟烷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但3%浓度的七氟烷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用药安全性有保障。
2024, 34(24):63-6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10
摘要:目的 探讨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肥胖患者无痛肠镜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肥胖患者92例,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单纯环泊酚组),每组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环泊酚0.3 mg/kg+ 2%利多卡因1.5 mg/kg,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环泊酚0.3 mg/kg。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苏醒、定向力恢复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5 min(T0)、诱导后(T1)、置入胃镜后即刻(T2)、操作结束时(T3)、离开恢复室前(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评分状况[术后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苏醒质量评分(OAA/S)、内镜医师和患者满意度、离院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体动反应、低血压、肠痉挛、呼吸抑制、呛咳呃逆)。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0、T1、T2、T3、T4时HR、MAP、SpO2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HR、MAP和SpO2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Ramsay评分、OAA/S评分和离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内镜医师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体动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呛咳呃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恶心呕吐、肠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中,相比单纯环泊酚麻醉,不仅能显著改善麻醉效果,缩短恢复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与医师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2024, 34(24):69-7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11
摘要: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A)患者胎盘组织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21例PPROM患者,根据分娩时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CA组(57例)、非CA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胎盘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表达,比较两种因子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CA组胎盘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非CA组(P <0.05)。两组患者年龄、胎膜早破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分娩孕周、孕次、流产史、生育次数、宫腔手术史、阴道出血史、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孕期饮酒、伴阴道炎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血尿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CA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O^R=3.991(95% CI:1.193,13.353)]、LC3 mRNA相对表达量[O^R=3.734(95% CI:1.865,7.476)]、妊娠期糖尿病[O^R=5.212(95% CI:2.145,12.667)]是影响PPROM患者合并CA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C3 mRNA相对表达量、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及两者联合预测PPROM患者并发CA的敏感性分别为68.42%(95% CI:0.613,0.758)、75.44%(95% CI:0.698,0.839),84.21%(95% CI:0.706,0.885);特异性分别为75.00%(95% CI:0.716,0.823)、71.88%(95% CI:0.627,0.790)、89.06%(95% CI:0.824,0.94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95% CI:0.622,0.827)、0.718(95% CI:0.604,0.831)、0.889(95% CI:0.822,0.957)。结论 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可能参与PPROM并发CA的发生、发展,且两者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 34(24):75-8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12
摘要:目的 评估Vitapex、矿物三氧化物聚合物(MTA)联合氢氧化钙糊剂在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牙髓血运重建中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牙髓坏死患儿。所有患儿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根据不同填充方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1例。A组采用Vitapex联合氢氧化钙糊剂;B组采用MTA联合氢氧化钙糊剂;C组采用MTA联合三联抗生素糊剂。比较3组治疗次数、治疗周期和直接成本。通过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比较3组患儿术后1 d、1周、1个月的疼痛情况。比较患儿术后1 d和1周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沟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牙根发育情况、咀嚼能力。结果 与B、C组比较,A组平均治疗次数和治疗周期更高,但直接成本更低(P <0.05)。A、B、C组术后1 d、1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VAS评分较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3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术后1 d与术后1周CRP、IL-6、IL-8的差值均高于A、B组(P <0.05)。B组治疗前后龈沟液bFGF和VEGF的差值均高于A、C组(P <0.05)。B组治疗前后牙根发育指标和咀嚼效率的差值均高于A、C组(P <0.05)。结论 相比氢氧化钙糊剂,三联抗生素糊剂在降低患儿术后炎症水平方面更具优势,而氢氧化钙糊剂在促进牙根发育、改善咀嚼和咬合等方面优于三联抗生素糊剂。
2024, 34(24):81-8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13
摘要: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与经内镜“娩出法”在超早期壳核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4年4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超早期壳核出血患者。其中29例患者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小骨窗组),32例患者采用经内镜“娩出法”(经内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留置时间、临床症状转归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 经内镜组手术时间、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小骨窗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小骨窗组(P <0.05),MRS评分低于小骨窗组(P <0.05)。经内镜组颅内水肿持续时间、肢体活动好转时间和意识好转时间均短于小骨窗组(P <0.05),血肿清除率高于小骨窗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和4周GO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内镜组GOS评分更高,相对恢复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GO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内镜组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差值均高于小骨窗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超早期壳核出血治疗中,经内镜“娩出法”相较于小骨窗开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的优势。
2024, 34(24):86-9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14
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microRNA-21(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NAFLD纤维化程度,将进展性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27例),非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作为对照组(7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脂质代谢、糖代谢、肝脏硬度,并检测患者血清FGF21水平和miR-21相对表达量。结果 观察组甘油三酯(TG)和肝脏弹性硬度值(LSM)均高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0.05),FGF-21水平和miR-21相对均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水平[O^R=3.710(95% CI:1.288,10.688)]、LSM [O^R=1.657(95% CI:1.188,2.311)]、HbA1c 水平[O^R=1.806(95% CI:1.184,2.754)]、HOMA-IR水平[O^R=8.423(95% CI:2.860,24.804)]均是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P <0.05);HDL-C水平[O^R=0.002(95% CI:0.000,0.042]、FGF-21水平[O^R=0.229(95% CI:0.056,0.940)]和miR-21相对表达量[O^R=0.020(95% CI: 0.000,0.785)]均是进展性肝纤维化的保护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SM、FGF-21、miR-21联合预测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95% CI:0.865,0.988),敏感性为92.6%(95% CI:0.757,0.991),特异性为83.5%(95% CI:0.735,0.914)。结论 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GF-21水平和miR-21相对表达量对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是预测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
2024, 34(24):92-9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4.015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microRNA-187(miR-187)、microRNA-210(miR-210)水平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9月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8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测血清miR-187、miR-210相对表达量,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87、miR-210诊断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 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T2DM病程、FPG、FINS、25-羟维生素D、miR-187、miR-21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O^R=5.360(95% CI:2.206,13.027)]、FPG水平高[O^R=4.495(95% CI:1.850,10.925)]、miR-187相对表达量高[O^R=4.019(95% CI:1.654,9.767)]、miR-210相对表达量高[O^R=3.865(95% CI:1.590,9.394)]均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87、miR-210及二者联合诊断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分别为70.97%(95% CI:0.518,0.851)、74.19%(95% CI:0.551,0.875)、80.65%(95% CI:0.619,0.919),特异性分别为70.69%(95% CI:0.571,0.815)、77.59%(95% CI:0.644,0.871)、91.38%(95% CI:0.803,0.968)。结论 T2DM患者血清miR-187、miR-210水平与其发生骨质疏松关系密切,miR-187联合miR-210诊断T2DM患者骨质疏松效能良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