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口腔疾病专题·论著
    • 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和龈沟液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2025, 35(6):1-5.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1

      摘要 (92) HTML (15) PDF 813.13 K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和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牙列缺损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予以固定义齿修复,比较两组修复前、修复3个月后的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龈沟液炎症指标[TNF-α、IL-1β、淀粉蛋白A(SAA) ]。结果 观察组修复前后GI、PI和SBI牙周指数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咬合功能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咬合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修复前后咀嚼效率、OHIP-14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修复前后TNF-α、IL-1β、SAA水平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固定义齿修复能有效改善牙列缺损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咬合和咀嚼功能,降低龈沟液TNF-α、IL-1β和SAA水平,从而提高口腔健康质量,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 0+1
      • 1+1
      • 2+1
      • 3+1
    • Pass矫治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𬌗畸形中的矫正效果比较

      2025, 35(6):6-1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2

      摘要 (43) HTML (13) PDF 700.68 K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Pass矫治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中的矫正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在彭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治疗,研究组接受Pass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颌牙排齐时间、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上中切牙轴与蝶鞍中心-鼻根点平面夹角(U1-SN)、下中切牙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接角(U1-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次槽座点连接角(A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连接角(SNA)]、软组织头影测量目标[上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UL-FP)、下唇H线距、下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LL-FP)、鼻唇角]、矫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上颌牙排齐时间和下颌牙排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U1-SN、ANB、SNA、SNB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U1-NA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下唇H线距、TUL-FP、鼻唇角、TLL-F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同行评估等级指数(PAR)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Pas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矫治效果,改善面部侧貌美学,缩短颌牙排齐时间,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牙合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26+1
      • 27+1
      • 28+1
      • 29+1
      • 30+1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塞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5, 35(6):12-1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3

      摘要 (40) HTML (11) PDF 646.81 K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填塞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CAP)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CAP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米诺环素软膏填充,观察组(51例)予以PRF填塞联合米诺环素软膏填充。比较两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牙齿功能、炎症水平、生活质量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VAS评分、神经肽Y、前列腺素E2、咀嚼效率、咬合能力、白三烯B4、白细胞介素-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Toll样受体4、5条目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F填塞联合米诺环素用于CAP临床治疗,可有效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及炎症水平,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促进患者牙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且安全性较高。

    • 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及其联合修复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修复效果比较

      2025, 35(6):17-2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4

      摘要 (30) HTML (6) PDF 1.01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及其联合修复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153例,根据其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固定-活动组、固定组和活动组,每组51例。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和语音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固定-活动组、固定组、活动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固定-活动组、固定组和活动组治疗前、治疗后1和3个月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3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和3个月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较,固定-活动组较固定组和活动组好(P <0.05)。②3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3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前语音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固定-活动组治疗后觉舌感舒适和发音轻松例数占比高于其他组(P <0.05)。固定-活动组治疗后语音清晰度高于其他组(P <0.05)。固定-活动组患者PES、WES和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固定组和活动组(P <0.05)。固定-活动组基托断裂2例,基托固位不良3例,发生率为9.80%;固定组基托断裂2例,基托固位不良1例,发生率为5.88%;活动组基托断裂1例,基托固位不良3例,发生率为7.84%。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固定-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均可以改善患者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和美观度,但固定-活动义齿效果更佳。

      • 0+1
      • 1+1
      • 2+1
    • >实验研究·论著
    • MicroRNA-132-3p靶向Nrf2加重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5, 35(6):24-3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5

      摘要 (56) HTML (16) PDF 3.34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32-3p(miR-132-3p)靶向Nrf2加重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LPS刺激HUVECs建立体外脓毒症细胞模型,引起内皮细胞损伤。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转染miR-132-3p模拟物/抑制剂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32-3p与其靶基因的结合。结果 对照组细胞活力、细胞阳性比高于LPS组(P <0.05)。LPS组LDH、TNF-α、IL-6、IL-1β、ROS、MDA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 <0.05),SOD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组miR-132-3p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 <0.05),Nrf2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 <0.05)。LPS组与LPS+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 + miR-132-3p模拟物组细胞活力较LPS组降低(P <0.05),LPS+miR-132-3p抑制剂组细胞活力较LPS组升高(P <0.05)。LPS组与LPS+阴性对照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 + miR-132-3p模拟物组迁移细胞数较LPS组减少(P <0.05),LPS + miR-132-3p抑制剂组迁移细胞数较LPS组增多(P <0.05)。LPS组与LPS+阴性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 + miR-132-3p模拟物组细胞划痕愈合率较LPS组降低(P <0.05),LPS + miR-132-3p抑制剂组细胞划痕愈合率较LPS组升高(P <0.05)。LPS组与LPS +阴性对照组LDH、TNF-α、IL-6、IL-1β、ROS、MDA和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 + miR-132-3p模拟物组LDH、TNF-α、IL-6、IL-1β、ROS、MDA水平均较LPS组升高(P <0.05),SOD水平较LPS组降低(P <0.05);LPS + miR-132-3p抑制剂组LDH、TNF-α、IL-6、IL-1β、ROS、MDA水平均较LPS组降低(P <0.05),SOD水平较LPS组升高(P <0.05)。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Nrf2-WT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32-3p模拟物抑制Nrf2-WT的荧光素酶活性(P <0.05),miR-132-3p抑制剂增强Nrf2-WT的荧光素酶活性(P <0.05)。各组Nrf2-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组与LPS+阴性对照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 + miR-132-3p模拟物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较LPS组降低(P <0.05),LPS+miR-132-3p抑制剂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较LPS组升高(P <0.05)。LPS组与LPS+阴性对照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 + miR-132-3p模拟物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PS组降低(P <0.05),LPS+miR-132-3p抑制剂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PS组升高(P <0.05)。结论 miR-132-3p通过下调Nrf2的表达加重了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miR-132-3p可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的新靶点。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红景天苷联合肌外膜管及雪旺细胞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延期修复神经功能改善的实验研究

      2025, 35(6):32-38.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6

      摘要 (38) HTML (22) PDF 3.48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联合肌外膜管及雪旺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再生的潜在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外膜管组(EPM)、肌外膜管+ RSC96雪旺细胞组(EPM+ RSC96)、0.2 mmol/L红景天苷组(L-ros)、0.4 mmol/L红景天苷组(H-ros),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模型。其中EPM组只使用肌外膜管桥接神经缺损,EPM+ RSC96组肌外膜管内注入RSC96细胞和BD基质凝胶,L-ros组、H-ros组分别注入0.2、0.4 mmol/L红景天苷与RSC96细胞和BD基质凝胶的混合物。术后12周,通过透射电镜评估再生神经的形态。术后8、12周,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腓肠肌湿重及Masson染色分析评估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 EPM + RSC96组、L-ros组、H-ros组再生轴突直径、再生髓鞘厚度均高于EPM组(P <0.05),L-ros组高于EPM + RSC96组(P <0.05),H-ros组高于L-ros组(P <0.05)。EPM + RSC96组术后8、12周SFI高于EPM组(P <0.05),L-ros组高于EPM + RSC96组(P <0.05),H-ros组术后12周高于L-ros组(P <0.05)。L-ros组、H-ros组术后8和12周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均高于EPM组(P <0.05),H-ros组高于EPM + RSC96组、L-ros组(P <0.05)。L-ros组、H-ros组术后8和12周腓肠肌肌纤维百分比均高于EPM组、EPM + RSC96组(P <0.05)。结论 红景天苷联合肌外膜管及雪旺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0+1
      • 1+1
      • 2+1
      • 3+1
    • >综述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2025, 35(6):39-4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7

      摘要 (62) HTML (17) PDF 571.36 K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以肝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改变的一种慢性代谢功能障碍性肝损害,全球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MAFLD与慢性肾脏病(CKD)关系密切。尽管两者间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证据提示代谢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遗传学特征等在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MAFLD与CKD关联的临床证据,MAFLD增加CKD风险的可能机制。

    • 外泌体调控自噬对肝脏相关疾病的作用及启示

      2025, 35(6):45-5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8

      摘要 (35) HTML (9) PDF 604.34 K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泌体(EV)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传递媒介,在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换、免疫反应、细胞再生信号传导和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广泛参与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EV通过其传递的内容物影响受体细胞的自噬水平。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程序,可通过降解细胞中衰老死亡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及其他分子,提供能量支持。目前的研究表明自噬失调与肝脏的发病机制和进展密切相关。因此,调节自噬可能是未来肝脏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该文综述了EV和自噬的重要性,并阐述EV介导自噬对肝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启示。

    • 时辰疗法:癌症个性化治疗新方向

      2025, 35(6):51-59.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09

      摘要 (25) HTML (9) PDF 2.25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钟通过参与调节机体和细胞内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以维持体内稳态平衡。昼夜节律紊乱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生物钟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有异于正常组织。昼夜节律紊乱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凋亡等活动,加速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由于昼夜节律在癌症进程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结合癌组织生理活动节律特点的时辰疗法得到广泛研究。该综述回顾了癌组织中分子生物钟的组成及作用,总结了癌症时辰疗法的现状,并归纳了前沿研究中个性化时辰疗法的生物标志物,旨在为高效精准的个性化癌症时辰疗法提供新思路。

      • 0+1
      • 1+1
    • >临床研究·论著
    • 醋酸亮丙瑞林辅助维生素D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5, 35(6):60-6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10

      摘要 (34) HTML (9) PDF 589.86 K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醋酸亮丙瑞林辅助维生素D在特发性性早熟(ICP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ICPP患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醋酸亮丙瑞林治疗,试验组接受醋酸亮丙瑞林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两组生长状况、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子宫容积、性激素(E2、FSH、L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不良反应(局部疼痛、轻度过敏、红斑、炎症、阴道出血)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身高、生长速度和成年身高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骨龄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子宫容积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E2、FSH、LH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IGF-1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IGFBP-3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醋酸亮丙瑞林辅助维生素D治疗ICPP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控制性激素水平,提高IGF-1、IGFBP-3水平,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性肛管鳞癌的疗效分析

      2025, 35(6):65-71.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11

      摘要 (23) HTML (5) PDF 894.16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性肛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1例局限性肛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分析该方案的疗效、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及营养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完全缓解(CR)构成比及不良反应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分析临床参数与治疗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3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同步放化疗前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接受PF方案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性肛管鳞癌患者的CR构成比、部分缓解构成比、疾病稳定构成比、疾病进展构成比分别为90.2%、4.9%、2.4%、2.4%;3年OS率和3年PFS率分别为88.1%和81.1%。最常见的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及发生率为:放射性皮炎25例(61.0%)、白细胞减少8例(19.5%)、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9.5%)。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P <0.05);放疗前后体重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性肛管鳞癌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且毒性可接受。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血清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5, 35(6):72-7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12

      摘要 (30) HTML (10) PDF 649.58 K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合并组24例和非合并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CD14、sCD30水平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查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分析血清sCD14、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及诊断价值。结果 合并组sCD14、sCD30水平均高于非合并组(P <0.05)。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组FEV1、MVV、MMF水平均低于非合并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水平高[O^R=3.691(95% CI:1.335,10.201)]和sCD30水平高[O^R=3.579(95% CI:1.294,9.899)]均是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sCD30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95% CI:0.599,0.865)、0.712(95% CI:0.576,0.848)、0.851(95% CI:0.754,0.948);敏感性分别为82.4%(95% CI:0.740,0.952)、67.1%(95% CI:0.591,0.756)、89.5%(95% CI:0.784,0.973);特异性分别为64.1%(95% CI:0.585,0.738)、79.2%(95% CI:0.709,0.946)、72.5%(95% CI:0.631,0.842)。结论 血清sCD14、sCD30表达升高与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有关,血清sCD14、sCD30可用于辅助诊断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能良好。

      • 0+1
    • β2-MG联合N/LP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5, 35(6):78-83.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13

      摘要 (39) HTML (10) PDF 681.17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9例SAP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AKI发生情况分为AKI组、非AKI组。收集患者治疗前β2-MG、N/LPR等资料,分析AKI组、非AKI组β2-MG、N/LPR水平及影响SAP患者并发AKI的因素,分析β2-MG、N/LPR的交互作用对SAP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分析β2-MG、N/LPR预测SAP患者并发AKI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SAP类型构成、基础疾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淀粉酶、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KI组PACHE Ⅱ评分、血乳酸、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C反应蛋白、β2-MG、N/LPR均高于非AKI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2-MG水平高[O^R=4.314(95% CI:1.673,11.125)]、N/LPR水平高[O^R=3.991(95% CI:1.193,13.353)]、血肌酐水平高[O^R=4.444(95% CI:1.410,14.005)]、胱抑素C水平高[O^R=8.919(95% CI:1.904,41.788)]、β2-MG/N/LPR交互作用[O^R=5.692(95% CI:1.945,16.652)]均是影响SAP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β2-MG、N/LPR及两者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AKI的敏感性分别为68.85%(95% CI:0.603,0.741)、70.73%(95% CI:0.637,0.819)、82.93%(95% CI:0.714,0.905),特异性分别为71.19%(95% CI:0.669,0.854)、68.64%(95% CI:0.637,0.812)、89.83%(95% CI:0.809,0.93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 CI:0.610,0.816)、0.734(95% CI:0.623,0.846)、0.883(95% CI:0.815,0.952)。结论 β2-MG、N/LPR与SAP患者并发AKI有关,两者在SAP患者并发AKI中具有正向交互作用,其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AKI效能良好。

      • 0+1
    • 膀胱癌组织Ki-67、p53和CK-20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5, 35(6):84-90.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14

      摘要 (34) HTML (7) PDF 1.85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膀胱癌组织Ki-67、p53和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及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接收的103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检测Ki-67、p53和CK-20的表达。比较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Ki-67、p53、CK-20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组织Ki-67、p53、CK-20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特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性)的关系。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肿瘤复发、转移、出现新病灶或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组织Ki-67、p53、CK-20表达情况,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Ki-67、p53、CK-20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T3、4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性患者肿瘤组织Ki-67、p53、CK-20阳性表达率更高(P <0.05)。预后不良组肿瘤组织Ki-67、p53、CK-20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O^R=8.699(95% CI:2.253,33.591)]、p53高表达[O^R=10.582(95% CI:2.175,51.492)]、CK-20高表达[O^R=5.486(95% CI:1.375,21.885)]均是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Ki-67、p53、CK-20联合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5.0%(95% CI:0.566,0.885),特异性为77.5%(95% CI:0.660,0.865),曲线下面积为0.805(95% CI:0.720,0.890)。结论 膀胱癌组织Ki-67、p53和CK-20的表达均会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0+1
      • 1+1
      • 2+1
    • 电子鼻咽喉镜联合改良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在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25, 35(6):91-96.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5.06.015

      摘要 (36) HTML (6) PDF 626.46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电子鼻咽喉镜联合改良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CV)在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进食方案)和研究组(基于电子鼻咽喉镜联合VVST-CV测试的进食方案),每组31例。干预3周后统计两组的康复疗效及留置胃管率、肺部感染率、拔管时间> 14 d的占比,并记录康复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标准吞咽量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渗透-误吸量表(PAS)分级、Murry分泌物严重程度(MSS)分级]及血清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肺部感染率及拔管时间>14 d的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留置胃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SSA评分、FOIS分级、PAS分级、MSS分级及Hb、CRP水平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ALB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联合VVST-CV测试可提高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肺部感染风险,缩短拔管时间,改善吞咽功能,且不会显著降低血清Hb水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