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9):45-48.
摘要:目的 在探讨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上肢淋巴结对淋巴水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00 例T1-3No Mo 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协商选择的手术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术前以纳米炭混悬液行经上臂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照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于术后1、6 及12 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各时间点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术后12 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各时间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1、6 及12 个月患侧比健侧上肢臂围增加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两组12 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面,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两组随访期间各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保留上肢淋巴结的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6(11):117-12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淋巴水肿患者淋巴静脉吻合术中的臂丛阻滞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90例择期行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 3组,分别予以0.200%罗哌卡因30ml,0.250%罗哌卡因30 ml及0.375%罗哌卡因30 ml,在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2)、感觉阻滞完善时间(T3)、镇痛持续时间(T4)、运动阻滞恢复时间(T5)、运动阻滞程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结果 ①A、B、C 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4.06±0.60)、(3.17±0.72)和(2.16±0.6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6.33±0.93)、(5.52±0.93)和(4.35±1.02)min。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5.316和32.502,P =0.000);②3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感觉阻滞完善时间逐渐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496,P =0.000)。而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升高逐渐延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066和25.787,P =0.000);③在注药后15 min,C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3级比例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注药后30 min,C组患者运动阻滞达≥3级比例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3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87%和93%。结论 对于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患者,选择0.250%罗哌卡因30 ml行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能够满足手术要求,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