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4(20):25-30.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0.005
摘要:目的 探究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给予Rood技术治疗,联合组给予高低频rTMS联合Roo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下肢肌力、步行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精力评分、家庭角色评分、思维能力评分和社会角色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单一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和6周NIHS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伸肌峰力矩体重比、屈肌峰力矩体重比的差值均高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BBS评分、HFAC评分、TGA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单一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MEP、CMCT的差值均高于单一组(P <0.05)。结论 rTMS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
2024, 34(20):45-50.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0.008
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治疗神经和精神相关疾病的非侵入性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关注。近年来研究证实,rTMS在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该综述将深入探讨近年来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治疗领域中rTMS方法的应用和作用机制。通过系统地审视这些研究成果,旨在为克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促进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治疗。
2024, 34(21):82-86.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1.013
摘要: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TMS)与语言训练联合应用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接收的7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语言训练,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TMS治疗。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小儿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及口部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联合组与参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小儿语言能力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商(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联合组与参照组语言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评分较高;③两组语言DQ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大运动行为、语言行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社交行为、适应行为的Gesell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参照组(P <0.05)。联合组下颌部运动、唇部运动、舌部运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与语言训练的联合应用在提高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语言能力和口部运动功能,且效果持久。该联合治疗具有高效性和可行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24, 34(22):94-98.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4.22.016
摘要: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TMS)结合蜡疗在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MS和蜡疗。治疗周期为8周,5次/周。比较两组康复疗效、中医症状评分。通过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单腿站立支撑时间(SLWT)评估单腿负重能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肢体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估运动功能。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干预前后MAS、NIHSS、FMA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乏力、麻木、走路不稳)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干预前后FMFM评分(B区、C区、D区、E区、总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干预前后SLWT、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伸展活动度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MS结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常规康复治疗的有效补充。
2023(22):12-18.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3.22.003
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产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及初级运动区激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轻中度抑郁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后8周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抑郁病情、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功能初级运动区激活情况、脑神经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013,P =0.000);②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429,P =0.000);③两组HAMD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005,P =0.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左、右手握拳对侧初级运动区激活体积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羟色胺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治疗产后轻中度抑郁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激活大脑皮层,改善脑神经因子分泌,安全可靠。
2021(12):74-78.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12.014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男性酒精依赖患者渴求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66例男性酒依赖患者。患者经急性期苯二氮卓类药物替代治疗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中等剂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治疗,研究组另加用rTMS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渴求自评量表及认知功能评估,后者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数字广度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 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首次饮酒年龄、累计饮酒时间及每日饮用白酒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渴求自评及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的渴求自评及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有改善(P <0.05)。研究组渴求自评较对照组高(P <0.05),认知功能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rTMS可以降低酒依赖患者的渴求,改善认知功能。
2021(5):81-85.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1.05.014
摘要: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CPBQ)评估负性认知偏向严重程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跟踪测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轻度以下患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NCP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NCPBQ评分4项参数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1例、口干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负性认知偏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0(21):48-52.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21.010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早期介入丹佛康复训练模式(ESDM)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以确诊孤独症为研究起点,以治疗6个月为研究终点,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孤独症患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和颅磁丹佛组(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治疗),每组46例。对比分析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韦氏儿童认知功能(WISC)评分、儿童孤独症症状(CARS)评分、孤独症行为(ABC)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WISC和ABC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颅磁丹佛组升幅更大(P?<0.05);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CA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颅磁丹佛组降幅更大(P?<0.05);颅磁丹佛组治疗有效率(84.78%)优于常规康复组(65.22%)(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能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症状,在小儿孤独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确切。
2020(12):83-87.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4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9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 例作为实验组,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100 例。A 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B 组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L 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量表(RBANS)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RL 水平和PANSS 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总分较高(P <0.05);而RBANS 评分较低(P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 水平与RBANS评分呈正相关(r =0.514,P =0.000);而与PANSS 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总分呈负相关(r =-0.462、-0.501 和-0.487,均P =0.000)。与A 组比较,B 组治疗前后血清PRL、PANSS 及PANSS 阴性症状分的差值较高;而PANSS 阳性症状分的差值较低(P <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降低血清PRL 水平,改善RBANS 评分和PANSS 阴性症状分的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但改善PANSS 阳性症状分的效果不如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2020(12):96-99.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12.017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心理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5 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广泛性焦虑患者8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8 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差异,以及治疗第1、3、5 及8 周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状态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5.45% VS 79.55%)(P <0.05)。两组治疗前后HAMA、SAS 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3、5 及8 周TESS 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不同时间点的TESS 评分有差别(P <0.05);②两组TESS 评分有差别(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低;③两组TESS 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紧张不安等忧虑情绪,服药后不良状况少,相对安全,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